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春21号是新疆兵团农五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3年以高蛋白小麦NS-23-3为父本,946为母本,杂交后,经南繁加代、系统选育而成。2006年2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新审麦200607。是我区第一个自己培育的优势强筋小麦新品种,为新疆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提供了优势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2.
郭宗学 《中国种业》2017,(10):52-53
模拟小麦杂交育种F3种植模式下的边际效应,结果表明:小麦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边际效应非常明显,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两者均为边Ⅰ行的边行优势最强,边Ⅲ行的边行优势最弱。小麦穗粒数无明显的边行优势。因此,为更准确地对小麦F3的各株行进行选择,以小麦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作为选择目标时,可参考其边行与内行优势的变化,消除其边际效应的影响,以增加选择的可靠性。而以穗粒数作为选择目标时,选择结果会相当可靠。  相似文献   

3.
不同条件下冬小麦F1杂种优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F1组合的平均杂种优势和平均超标优势。结果表明,小麦杂种生态型在水地是以穗粒数为主,兼顾成穗数;在旱地是以千粒重为主,兼顾成粒数。灌溉条件下小麦强优势组合最佳配置模式为均衡型×多穗型;雨养条件下以多穗×多穗或均衡型×多穗型为主。小麦杂种优势正反交差异在水地不明显,在旱地则具有较强的正反交效应。旱地小麦强优势组合亲本不仅要具有高的一般配合力,而且要具有较强优势的特异性状。  相似文献   

4.
小麦立体匀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北省广平县是一个常年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县,小麦是该县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当地相关部门为提高小麦产量,开始试行小麦立体匀播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该技术将小麦的播种方式由传统的常规条播改变为均匀撒播,再采用配套栽培技术,以促使麦苗单株充分健康发育,地下形成相对强大的根系,地上形成相对健壮的优势蘖,根多苗壮,从而建立高质量的群体结构,促使决定小麦产量因素的穗、粒、重协调发展,实现小麦高产高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发挥科技优势方面,藁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走出了一条以科技成果为依托,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基地的科、农、工、贸一体化产业化开发新路。1加大科研投入,搞好科技攻关,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开发新产品小麦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国内小麦品种多是中筋类型,不适宜加工面包等强筋食品。藁城市农科所为了提高小麦品质,促进加工品质与综合农艺性状相结合,利用“系谱远缘杂交育种法”,采用“强筋×强筋”单交、复交等手段,育成了优质面包专用小麦品种8901-11-14和藁优9409。为配合优质麦育种、研究、开发,先后投资500万元…  相似文献   

6.
面对粮食安全的山西省小麦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面对WTO、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省的小麦生产何去何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我省小麦生产现状和在农业中的地位,指出:我省具有生产优质强筋小麦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改变小麦“质次、价高、不适应加工业”的现状,是我省今后小麦生产的工作重点。我省是缺粮大省,必须建立小麦播种面积安全警戒线,以保证全省人民的“口粮安全”。通过以优质强筋为核心的六大体系的建设,逐步实现小麦生产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小麦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摘 要:小麦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实现小麦增产至关重要。本文计算了2000-2008年各省市自治区小麦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在此基础上,得出小麦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并通过MapInfo软件在地图上进行空间表达。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小麦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产区集中在黄淮海地区、西北地区、西藏和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小麦未来增产既要重视河南等传统比较优势产区,又要扶持和依靠安徽、江苏等新兴比较优势产区。  相似文献   

8.
转Bar基因小麦及其杂交后代旗叶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ong4是Bar基因插入在受体小麦D染色体组上的转Bar基因小麦,由于其具有抗除草剂功能,转Bar基因小麦将成为选育高产优质抗除草剂小麦品种的重要材料。笔者以转Bar基因小麦及其与当地常规品种皖麦48的杂交F1代为材料,结合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系统地研究了转Bar基因小麦及其F1代的产量性状、旗叶的光合特性,探讨了转Bar基因小麦及其F1代产量性状产生的影响,并从光合特性的角度揭示其原因所在,为转Bar基因小麦的高光效杂交后代的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光合特性的表现上,以Nong4为亲本的正交F1Nong4×Wanmai48比反交F1Wanmai48×Nong4有更好的优势表现,呈较强的中亲优势或一定的超亲优势,如其穗长、千粒重超亲优势率分别达到5.17%和4.41%。笔者研究分析Nong4及其正交F1Nong4×Wanmai48产量优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光能转化效率高、电子传递能力强、光合产物积累多等的综合表现。所以,在选育抗除草剂小麦杂交后代时,可以以Bar基因插入在D染色体组上的Nong4为父本,以当地优质高产品种为母本,从而获得高光效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宋晨  马新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41-145
河南省是中国粮食生产大省,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探讨河南省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时期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在省内的优势产区,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应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收集河南省18个地市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数据,测算并系统分析了三大粮食作物河南省相对于中国平均水平及河南省内18地市相对于河南省平均水平的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结果表明,河南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全省存在比较优势差异,共有水稻优势产区3个,小麦优势产区 9个,玉米优势产区13个。  相似文献   

10.
宋静 《种子科技》2023,(19):81-83
要想小麦高产、稳产,除了要不断研发、改良小麦新品种之外,还需要不断提升栽培技术水平,要重视每个细节,科学选择品种和种植地块,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充分利用种植地环境优势,培育出高产、稳产的小麦新品种,提高栽培效率。文章以鄄城县小麦种植为例,研究了高稳产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二系杂交小麦的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特征,在大田环境下,以常规小麦为对照,对142份杂交小麦组合进行了群体茎蘖动态和产量构成要素比较。结果表明,杂交小麦增产优势明显,最高增产17.3%,增产组合占全部参试组合的27.5%;杂交小麦具有突出的分蘖成穗优势,分蘖高峰主要在越冬前。促进杂交小麦冬前分蘖有利于构建合理的群体;穗数和千粒重对杂交小麦产量形成贡献明显,进一步挖掘穗粒数潜力对扩充库容、实现更大幅度的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杂交小麦产量水平,在组合创制方面应重点选育库容量大、恢复结实性能好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是新乡市优势农作物,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市小麦种植总面积的85%以上,介绍了新乡优质小麦品种利用布局意见、良种推广主要措施,以及种子基地建设意见、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为持续推动新乡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小麦F2代主要品质性状及产量性状杂种优势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初步概述,指出了通过利用小麦杂种F2代优势提高产量的同时改良品质是可行的,但关于研究小麦杂种F2代面团流变学特性、α-淀粉酶活性的报道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今后我国小麦育种应以加工品质为主要目标,充分利用小麦杂种F2代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杂种优势在玉米、水稻、油菜等作物上的成功利用使这些作物的单产和总产都大大提高。近年来在小麦杂优利用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也为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带来了曙光。小麦化学杀雄剂的应用,小麦光敏不育性的发现,尤其是K型等新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有种体系的创制与完善,标志着我国小麦杂化利用的技术问题正在走向成熟。强优势杂交组合的选育已上升为小麦杂优利用从研究走向生产的最关键环节。关于小麦的杂种优势,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小麦的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是可以开发利用的。但是,不是任何杂交组合都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实际上…  相似文献   

15.
小麦套朝天椒间作玉米高效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兰 《种子科技》2017,(10):49-50
小麦—朝天椒—玉米间套立体高效栽培模式是以小麦为前茬作物的套种技术,在朝天椒中间作玉米。以小麦、朝天椒和玉米3种农作物的种植特点和经济表现等进行研究,通过调节时间差,科学利用农作物的发育季节和农作物的边际优势,还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和季节因素,发挥土地重复种植效率,提升农作物产量,增加土地的经济效益。对小麦—朝天椒—玉米间套立体高效栽培模式和配套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提高种植效率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黑色食品资源营养特点及黑粒营养小麦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和总产约为粮食作物的四分之一.黑粒小麦作为小麦中的一族,在近些年黑色食品迅速发展的潮流中,其食品生产加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从而带动了我省以加工黑小麦为主系列的黑色食品开发企业的成长,培育壮大了以河南桃李食品公司、河南田氏食品公司等一批中小食品加工企业,形成了河南省黑小麦加工企业的优势,从而突出了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深加工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1 黄淮海地区的3个小麦优势产业带 我国各省区都可以生产小麦,但是黄淮海地区为优势小麦产区,在这一产区中,又可根据不同生态条件划分为3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产业带.  相似文献   

18.
加强新乡市优质小麦种子基地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祥云 《中国种业》2005,(11):38-39
新乡市是河南农业大省中的农业大市.小麦是新乡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同时也是最具优势的作物.20世纪70年代,新乡市小麦就以高产闻名全国,90年代中期,为适应市场需求,开始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经过几年努力,新乡市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1.3万公顷左右,占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的70%以上,打造出了新乡优质小麦这一知名品牌,实现了全国第一单优质小麦的出口,成为全国最具影响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市.  相似文献   

19.
不同组合杂种小麦群体光合优势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群体水平上化杀型杂种小麦的光合优势表现特征及其生理机制,以2个化杀型小麦杂种F1及其亲本为材料,推广品种冀麦38号为对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杂种小麦1F1和2F1的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都表现平均优势和超标优势。1F1起因于其LAI和光合势优势较大,2F1则是由于净同化率优势较大。1F1和2F1的子粒产量都高于亲本和对照,与亲本相比,1F1和2F1的产量优势是由产量构成三因素综合提高所致,与ck相比,1F1和2F1的产量优势则主要来自千粒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高产稳产春小麦品种克旱16号的特点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岩 《小麦研究》2009,30(2):15-18
目前针对黑龙江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及干旱,理想的高产、多抗、抗旱小麦新品种资源比较缺乏,国外引进出的品种产量低适应性差,适合黑龙江省自然条件的品种较少,影响小麦的产量水平及效益的提高。因此大力加强超高产、多抗、抗旱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及应用是当务之急。本课题已选育出高产、多抗、抗旱小麦新品种克旱16号,该品种为黑龙江省高产、杆强和多抗重点推广品种,目前为黑龙江省第一主栽高产专用小麦品种。该品种为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及齐市的自然优势、科技优势、充分挖掘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提高小麦的总产量和市场的占有率,提升黑龙江省及齐市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及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