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缓解沿黄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山东省沿黄地区陆续兴建了700余座平原水库,为实现丰蓄枯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水库富营养化、水库渗漏、泥沙淤积等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对水库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水库及周围生态环境对库区周围生态环境建设及库区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着力解决制约我国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切实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水利建设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当务之急要加大投入,加快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大湖的综合治理,提高防洪能力。要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生措施来抓…  相似文献   

3.
依据黄河下游沿黄地区各类工程建设与投资计划特点,将黄河下游工程建设分为防洪堤防、引黄工程、灌溉与节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河口综合开发治理、水利信息化及重点水库等8类,利用模糊决策分析理论和工程规划调查数据确定工程权重,建立模糊理想点法模型,将黄河下游按照区域特征分为15个子区,利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排序求解,得到了黄河下游水利工程建设排序计划方案。研究成果对于黄河下游沿黄地区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传统泡田整地法费工费时、作业质量差的问题,提出水稻高留茬保护性耕作技术。探讨水田实行保护性耕作的作用,介绍新型耕整地机具水田埋茬搅浆平地机的特点、配套动力及作业效果,为提高我国水田耕地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丘陵山区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测算与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思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测算方法及测算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生态价值的基础上,解析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特征,识别耕地生态价值影响机理,构建促进耕地生态价值提升的综合措施体系。结果表明:耕地地块的复种指数、生物产量越高,其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能力越强;3个村水田、旱地地块生态价值均受到耕地质量指数和复种指数两个因子的显著正影响作用,具有价值提升空间。耕地生态价值提升应从加强土地整治工程的规划与实施、合理调整农户的耕作制度行为和物质投入行为、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和大力推行生态农业4个方面综合践行。  相似文献   

6.
治沟造地是我国解决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重要举措。解决好用水、排水和防洪安全问题,是治沟造地流域农业产量提升、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总结黄土高原流域水资源利用和水利设施防洪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治沟造地流域蓄(水)、排(水)、防(洪、盐渍化)、灌(溉)、管(理)为一体的水利综合配套技术,并推荐了两个适用于不同汇水面积的洪峰流量计算公式,为蓄排水工程设计提供依据。该技术有利于黄土高原治沟造地流域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治沟造地的土地安全。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是耕地开发利用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科学合理的评判水资源状况对保障耕地尤其是水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防止耕地资源过度开发利用,过度消耗水资源,利用2000-2014年水文气象数据及区域耕地利用数据,根据青龙山农场实际用水情况,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区域的适宜耕地规模。结果表明:2000-2014年,水旱地之间的转化较为剧烈,耕地利用类型由旱地逐步转化为以水田为主;在区域现有水利设施条件下,区域适宜耕地规模约为221.15~276.43 km~2,适宜水田规模约为177.58 km~2,实际耕地及水田规模均已超限,超出幅度为192.41~247.69 km~2,245.63 km~2,耕地超限主要来自水田。区域耕地规模的扩充应充分利用地表径流用水,区域周边过境水提高地表径流利用率。本研究可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及耕地规模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近50年来新疆气候变化的特点,剖析了新疆洪水成因及其变化规律,指出积雪融水与暴雨是造成新疆洪水的重要诱因.但现有防洪建设与管理存在工程体系不健全,防洪标准偏低,城市洪涝灾害严重,雨洪资源利用少,干旱缺水与生态退化现象等问题突出.为此,本文提出应加强新疆防洪体系的统一规划与建设力度,提高自治区整体防洪减灾能力,并大力推行雨洪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城市排涝能力与效率,促进该地区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解决,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聚乙烯薄膜在河流截潜工程中的应用齐宝全(辽宁省兴城市沙后所满族镇水利站121600)为了开发沿海滩徐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发展水田,在沙后所镇境内的东沙河修建了一座河流截潜工程,提供新开发水田的水源。拦截地下潜流工程的一般方法,是在潜流横断面上开挖沟槽...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部明年将大力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以地力培肥、土壤改良、养分平衡、质量修复为主要内容,以高标准农田工程建成区、占补平衡耕地项目区、耕地质量问题突出区为实施重点,着力提升耕地内在质量,为粮食和农业生产夯实长远基础。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关键在耕地质量。多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在切实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耕地质量建设,为促进粮食连年增产和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  相似文献   

11.
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科学管理、工程计划、设计和施工优化,使铁岭市城区柴河段防洪工程按期优质地完成。该城市防洪工程不仅能满足防洪要求,为景观、旅游、环境美化、河道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还能为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能充分发挥出工程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宁夏引黄灌区历史悠久,是我国大型灌区之一。自实施宁夏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来,灌区骨干工程安全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渠道综合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灌区节水意识进一步提高。良田渠灌域是青铜峡河西灌区的组成部分,通过渠道砌护及建筑物新建、维修等改造工程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减少引黄水量,完善渠道防洪体系,为渠道提供安全的行水条件。对灌区经济持续发展和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对改善渠道沿线生态环境和城市美化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彭枫  丁玉娟 《农业工程》2019,9(11):67-70
绿色生态是新时代赋予土地整治的新内涵,实施工程生态化建设可以一定程度弥补土地整治的“生态短板”。针对贵州丘陵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从空间维度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土地整治田间道路的空间架构,分析了工程建设对田间道路沿线生态干预的4个区域,即基础的断面及延展面区、刚性材料的结构面区、交叉建(构)筑物的衔接区和施工土体损毁区,并提出了田间道路工程生态化建设的策略在于定位其功能、优选其建材和重构其环境。结果表明,田间道路工程生态化建设可以实现景观、生态和实用等方面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4.
土地开发和利用,能够直接影响到土地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功能效果,充分有效地开展耕地资源保护方面的综合评价工作,能够有效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和作用。从土壤生态环境角度出发,综合性地评价耕地资源,以便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从耕地资源保护综合材料与方法入手,针对耕地资源保护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并提出了一些推进耕地资源生态环境开发利用的良好建议,为充分提升耕地资源的总体应用水平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考虑耕地综合质量、空间自相关性和景观格局的基础上,进行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对区域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崇仁县为例,借助GIS平台与Geo Da软件,通过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根据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再根据自相关分析结果与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对应关系,进行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根据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耕作利用条件和耕作区位条件,提出了一种基于耕地综合质量、综合质量聚类关系和耕地景观结构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划定崇仁县永久基本农田305.94 km~2,划入的耕地更符合永久基本农田的要求,有助于基本农田长期的管理和保护,也可为丰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与基本农田划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开展县域生态风险评价可为县域生态风险防控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河北省唐县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年、2007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从风险源、风险受体暴露度、风险效应三个方面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唐县未利用地转型前后的生态风险及其时空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8年,提供生态空...  相似文献   

17.
分析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规律,明确流域内耕地主导功能类型,为和田河流域耕地多功能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和田河流域自然环境禀赋,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熵权TOPSIS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评价2009—2019年耕地多功能性。依据贴近度数值最大值,明确各县域耕地主导功能,差异化提出耕地多功能利用对策建议。从时间维度上,综合、社会保障和景观休憩功能增强,等级分别由Ⅲ上升至Ⅳ,Ⅱ上升至Ⅲ,Ⅰ上升至Ⅲ;农业生产功能演变稳定,处于Ⅴ等级;生态服务功能略微减弱,等级由Ⅲ下降至Ⅱ。从空间维度上,综合功能和农业生产功能西部不变中部减弱东部增强,社会保障、景观休憩功能西、中、东部均增强,生态服务功能西、中部减弱东部不变。流域内耕地主导功能为生产主导型(洛浦县、策勒县)、社会主导型(皮山县)、生态主导型(墨玉县、和田县)和景观休憩主导型(和田市)。和田河流域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规律显著,依据主导功能差异化利用保护耕地,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流域上游实施绿水管理对于涵养水源、保护脆弱生态,以及缓解流域缺水形势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黄河流域上游的湟水流域构建SWAT水文模型,模拟等高耕作、残茬覆盖、石线、梯田和15°以上坡地退耕还林等5种绿水管理措施,分析水量、水沙和水质的变化;结合水-沙-质管理协同水平,探究不同措施的效果与适用性。结果表明,15°以上坡地退耕还林在增加产水量和地下水补给方面效果最优,分别为1.77×107 m3和1.72×107 m3;等高耕作和石线能有效调节年内径流分配、削减汛期径流量。5种措施均能削减产沙负荷,其中梯田和石线的效果较显著,削减率分别为13.5%和13.0%。5种措施均能减少总氮(TN)和总磷(TP)负荷量,且干旱年削减率高于湿润年;梯田和等高耕作削减效果较好,削减率分别为24.6%、14.7%(TN)和45.3%、21.9%(TP)。通过水-沙-质管理协同分析,除残茬覆盖为高等耦合外,其他4种情景下均能达到优等耦合;耦合协调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梯田、15°以上坡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