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河南省、吉林省、陕西省1147个消费者微观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心理认知、社会互动双重视角对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行为(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的影响,并对行为意愿的中介作用和政策宣传的调节效应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认知中的责任认知、生态认知和社会互动均显著正向影响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行为意愿在心理认知、社会互动与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政策宣传能够正向调节行为意愿与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行为之间的关系;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回收程度,月收入显著负向影响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网购次数对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消费者的环境责任认知、生态认知,注重消费者社会互动网络的搭建,加强环保等政策信息宣传,能够促使其积极参与快递包装分类回收,进而提高快递包装分类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  相似文献   

2.
文中基于渭河流域572户城镇居民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风险感知和政府信任对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政府信任在风险感知与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渭河城镇居民对其无法归还贷款的财务风险感知显著负向影响其生态补偿支付水平,对其有能力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对"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了解程度、对保护上游环境可以改善所属地区生态环境的认知风险感知以及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均显著正向影响其生态补偿支付水平;2)政府行政行为信任和角色威望信任均显著正向影响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3)政府信任在认知风险感知与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其中政府角色威望信任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据此提出了提高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的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生猪养殖者采纳亲环境行为对有效防治畜禽养殖面源污染至关重要。基于全国8省1484个生猪养殖者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和Tobit回归模型,探讨环境规制类外部约束和社会规范类外部约束对不同养殖规模生猪养殖者采纳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养殖规模越大,生猪养殖者采纳亲环境行为的概率越大;外部约束对生猪养殖者亲环境行为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环境规制对大规模生猪养殖者的亲环境行为采纳影响显著,社会规范对小规模生猪养殖者亲环境行为采纳影响显著。因此,完善规模养殖的激励补贴政策、适度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合理发挥环境政策和社会监督双重力量,因地制宜和因户制宜地引导养殖者自主采纳亲环境行为,对优化生猪养殖者行为决策、完善相关政策和推动养殖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对提升地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及提高农产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经济学效用理论,通过调查陕北延安地区160户果农,采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果农有机肥使用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有机肥补贴对果农有机肥使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有机肥补贴政策有效激励了果农使用有机肥;果农有机肥使用效果认知方面,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提高苹果销售价格的认知与有机肥易用性认知对果农有机肥使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果农受教育程度对有机肥的使用行为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完善有机肥补贴政策、提高果农有机肥使用效果认知程度及提高果农教育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地膜回收率,防控"白色污染"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文中以新疆1056户棉农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s模型研究社会规范、生态认知对农户地膜回收行为、地膜机械化回收行为和地膜资源化处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规范和生态认知水平在不同的地膜回收行为群体之间呈现显著差异;社会规范对农户地膜回收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生态污染认知对农户地膜回收行为、地膜机械化回收行为和地膜资源化处理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生态重要性认知对农户地膜回收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生态保护成本认知增加会降低农户地膜回收和资源化处理意愿,但是能够提高农户机械化回收地膜意愿。  相似文献   

6.
【目的】种植规模的扩大为农户采取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提供了可能。在灾害频发的现实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户采取适应性行为应对气象灾害至关重要。【方法】基于江西省各地区271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Orderedprobit模型分析种植规模、政府支持及种植规模与政府支持的交互项对农户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的影响。【结果】种植规模对农户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具有促进效应,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越愿意采取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这说明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能显著激活农户采取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政府支持正向影响农户采取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并能强化种植规模对农户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的影响。【结论】因地制宜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因户制宜培育发展规模户,注重政府支持政策落地。  相似文献   

7.
基于山东省17地市609户粮农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粮农使用无公害农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表明:粮农使用无公害农药的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按其影响程度大小由主到次为:增加收入、无公害粮食价格、产地检验、无公害农药价格、文化程度、农药残留危害认知、无公害农药效果认知、政府补贴、家庭年收入、相关法律法规、专业化程度、种植规模、降低风险。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4年中国西部五省(内蒙古、青海、新疆、四川、山西)绒毛用羊农牧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GMM法对影响农牧户养殖规模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绒毛用羊单位养殖收益、单位养殖成本、农牧户个人及家庭特征、相关扶持政策对农牧户养殖规模均有重要影响,单位养羊收益与成本对养殖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畜牧良种保护与补贴政策对养殖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对农牧户养殖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养殖时长与是否担任村干部对养殖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畜牧机械购置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奖励、金融扶持政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养殖方式及家庭劳动力人口等影响因素不显著,可能会成为制约绒毛用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潜在因素,应给与特别关注.最后从饲草料供应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扶持力度、组织化程度、技术推广与培训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黄土高原地区陕西、甘肃和宁夏三省(区)1152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认知、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的生态认知和技术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工程类和耕作类水土保持技术的采用;政府支持正向影响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同时在农户认知与技术采用之间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宣传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水土保持技术的益处,提高农户生态和技术认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农户采用水土保持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困扰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发展生态畜牧业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未来方向。文中基于对生态脆弱地区牧户的实地调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现状及影响认知的因素。结果表明: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较低,同时,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情况、政府技术推广情况、政府对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管情况、牧户的专业化程度、牧户使用畜牧良种情况、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