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土和黄土剖面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了4个红土剖面、3个黄土剖面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⑴常量元素组分皆以SiO_2、Al_2O_3和Fe_2O_3为主,三者平均总量红土高于黄土。黄土易溶组分中Na_2O、MgO和CaO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红土,难溶组分中Fe_2O_3、Al_2O_3的含量低于红土。⑵常量元素线性回归表明,黄土、红土Al_2O_3与Fe_2O_3表现为明显的正相关,SiO_2分别与Al_2O_3、Fe_2O_3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红土常量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弱于黄土。⑶UCC标准化显示,红土、黄土Si元素分布在1.00附近,亏损或富集不明显。投影点在风化趋势线上的分布表明,黄土处于化学风化过程的早期阶段,红土已经进入化学风化过程的中晚期阶段。⑷常量元素比值分析表明,洛川黄土、信阳黄土和武威黄土物源的相近性,松木红土、汤溪红土、川西红土和向阳红土物源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以4cm为间距,采集衡阳盆地高兴剖面86件土样进行了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剖面V、Ga、Th、Rb、Sr、Nb、Y、Ba、Cu、Pb、Cs、Zr、Mo、As等14种微量元素含量由底部往上呈现较高-低-最高的变化趋势,以124cm为界,剖面上部微量元素含量为高值区,下部为相对低值区。该特点对红土沉积时期的气候具有一定指示意义。2)在红土化学风化沉积过程中,V、Rb、Ga、Ba、Nb、Zr、Sr、Cu、Y、Th等元素间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指示了它们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相对一致性;而Ni、Co、Zn元素与其他微量元素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表明了它们产生较为明显的分异。3)Sr/Ba、Sr/Cu和Rb/Sr值结合可以作为古气候环境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其比值变化表明了衡阳盆地古气候经历了由温暖湿润向温凉干燥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选择湟水河流域湟源至乐都段为研究区段,采集并分析了湟水河及支流北川河、南川河河道不同地点25个河床泥沙样品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富集Si、Al、Ca和Fe;而贫K、Na、Mg、Ti和Mn,说明主要沉积有硅酸盐和碳酸盐。通过化学风化指数(CIA)计算,发现从湟源-湟中(多巴)-西宁市-平安-乐都段,化学风化强度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西宁市及周边地区CIA最低,湟源县-多巴镇、平安-乐都以及北川河CIA明显较高,具有更强的风化侵蚀过程,并得到聚类分析结果的验证。利用CIA与现代观测气象数据(降水量变差系数)对比,发现CIA与降水量变差系数呈正相关分布,说明流域强降水(如暴雨、大雨)侵蚀了周围覆盖的第四纪黄土,并富含Ca/Mg碳酸盐。  相似文献   

4.
5.
选择位于黑河下游地区的灌丛沙丘为研究对象,利用HC测年初步建立风沙沉积的年代序列,分析了风沙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和粒度作为环境代用指标的气候意义,通过综合分析和区域对比,初步探讨该区域近300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常量元素的含量除SiO2外其他元素含量偏低.灌丛沙丘沉积至少记录了3次相对干旱期和3次相对湿润期.其中,1823年前、1905 ~ 1929年、1958 ~ 1973年期间,处于相对干旱期;而1824 ~ 1904年、1930~1957年、1974年至今,处于相对湿润期.黑河下游灌丛沙丘的气候变化对周边及全球气候变化有较好的响应,是研究近代气候变化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6.
7.
为研究衡阳市红土风化强度和原始物质来源,对高兴剖面86件样品进行了元素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1)地球化学参数CIA、BA值指示,风化强度由底部往上呈现减弱趋势,高兴剖面上段(72cm以上)为中等风化强度,下段(72cm以下)为强烈化学风化程度。2)元素UCC标准化曲线显示,元素Na、Ca、Mg、K和Sr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亏损,AI和Fe为轻度富集,暗示了红土剖面曾经遭受了Na、Ca、Mg、K化学风化。3)A-CN-K风化趋势图指示,不同土层在物质组成上具有高度均一性,剖面风化过程发展到K元素迁移阶段,风化作用以伊利石和钾长石风化为特征;4)常量元素比值显示,高兴剖面红土与衡山花岗岩风化壳元素比值曲线相近似,微量元素La/Co、Th/Cr比值与酸性来源细粒沉积物比值参数范围较吻合,说明了高兴剖面红土可能与花岗岩风化壳同源。  相似文献   

8.
9.
辽宁省洪涝灾害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辽宁省21个气象站点1958-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采用Z指数方法和区域旱涝等级评定,并运用Morlet小波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辽宁省近51年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方面来看,1958-2008年间的降水变化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减小趋势为1.96mm/a,年际变幅比较大,且呈周期性变化,主周期约为9年,次周期约为24年和3年;从空间变化方面来看,根据EOF分析,辽宁省降水分布呈现整体一致性、东南-西北对称相反性、中部-两侧对称相反性。主体变化是由辽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洪涝灾害区主要集中在辽北、辽中、辽西北部分地区的大、中河流的中下游平原。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近年农区统一灭鼠工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是我国农区鼠害发生较重地区之一,自2005年开展农区统一灭鼠示范以来,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鼠害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农区害鼠的发生危害,农区鼠害发生程度逐年降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越夏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近年小麦条锈病在河南省发生为害新特点,为了弄清该病病菌是否能在本省越夏,为开展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于2004~2009年进行了本项研究工作。调查研究结果证明,小麦条锈病病菌能在本省豫北、豫西海拔1 100 m以上地区越夏。越夏后的条锈病病菌能侵染当地和豫西南地区的小麦秋苗,引起冬前发病和春季流行。自生麦苗是条锈病病菌越夏的主要寄主。  相似文献   

12.
徐晗  闫晗  褚晋  缪建锟  杨皓  白元俊  董海 《植物保护》2021,47(3):150-159
为明确采自辽宁省12个稻区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生物学特性、群体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区域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稻曲病菌菌株的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并采用SPSS 20.0分析软件对稻曲病菌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稻曲病菌基因组DNA,采用特异性引物US、交配型引物MAT、遗传多样性引物ERIC对其进行PCR扩增,通过聚类分析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157个稻曲病菌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与产孢能力相关系数为0.19。采用稻曲病菌特异性引物US进行扩增,157个菌株均为稻曲病菌株;采用交配型引物MAT进行扩增,53个菌株为MATⅠ型,104个菌株为MATⅡ型。采用ERIC引物可扩增出2~7条不等的条带,157个稻曲病菌株被划分为10个基因类群,其中第1类群为优势类型,有44个菌株,占总数的28.0%;第2类群有20个菌株,占总数的12.7%;第3类群1个菌株,占总数的0.6%;第4类群1个菌株,占总数的0.6%;第5类群有21个菌株,占总数的13.4%;第6类群有17个菌株,占总数的10.8%;第7类群有2个菌株,占总数的1.2%;第8类群有5个菌株,占总数的3.2%;第9类群有30个菌株,占总数的19.1%;第10类群有16个菌株,占总数的10.2%。来自辽宁省12个稻区的157个稻曲病菌株菌丝生长速率与菌株产孢量之间没有相关性,产孢量与地域之间有相关性。基于ERIC-PCR扩增的稻曲病菌株基因组DNA指纹图谱的多态性进行划分的基因类群与地理区域之间有相关性,基因类群与生物学特性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花胫绿纹蝗[Aiolotopus tamulus(Fabrieius)]是鲁北地区的重要害虫.为明确其发生规律.于2005~2008年通过大田调查与笼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害虫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害虫在鲁北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在土中越冬.蝗蝻5龄.同时,对该害虫的年生活史、历期、生活习性、影响因素进行了详述.进而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辽西人工林资源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辽西地区人工林资源状况,明确了这一地区人工林资源的分布和结构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辽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科学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及确定其未来发展方向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3R"原则构建了辽宁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GIS方法对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14个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整体上沿海地区好于内陆地区;沈大沿线好于周边地区,并向东西两侧逐级递减;资源型城市水平普遍偏低;辽西半干旱地区水平最低。最后分析影响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农田土壤水分供应系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80~2002年间18个代表站点常规气象资料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辽宁省5个区域的农田土壤水分供应系数的动态变化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供应系数Kw与相对土壤有效水含量呈直线相关,辽宁省东部、北部、中部供水能力较强,西部和南部供水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于2014—2015年,针对辽宁省茄科(番茄、辣椒)、葫芦科(黄瓜)、豆科(菜豆)、十字花科(白菜)几种主要蔬菜,对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菜豆萎蔫病毒(BBW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和芜菁花叶病毒(Tu MV)进行Dot-ELISA检测,对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 V)进行RT-PCR检测。调查中共采集样品778份,病毒总检出率为14.4%。其中,TMV、CMV、BBWV、Tu MV、PMMo V均有检出,检出率分别为11.3%、6.5%、1.9%、7.6%和0.6%,CGMMV在各地均未检出。从各地区病毒发生情况来看,凤城地区蔬菜病毒种类较多,发生较重。此次调查中有12份样品被检测出有复合侵染的现象,占总检出率的1.5%。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辽宁省不同地区切花月季田间杂草的发生情况.设施栽培条件下辽宁省切花月季田间伴生性杂草约有20种,分属13科.其中菊科5种,占25%;禾本科4种,占20%;酢浆草科、毛莨科、十字花科等11科各1种,分别占5%.一年生杂草14种,占70%;多年生杂草6种,占30%.酢浆草、毛茛、荠菜、大籽蒿、阴地蒿、牛筋草、马唐等杂草为辽宁省切花月季田杂草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