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祥元  沙鹏  高坤  孙俊龙 《蚕业科学》2012,38(2):317-321
为了充分利用蚕桑生产的副产物蚕沙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以丙酮-乙醇混合液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蚕沙中的叶绿素。通过响应面试验考察蚕沙软化时间及超声波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主要工艺参数对蚕沙叶绿素提取效率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蚕沙软化时间16 min,超声波提取温度70℃,超声波提取时间60 min。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蚕沙叶绿素的提取效率最高,提取液中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可达到11.38 mg/L。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蚕沙中叶绿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天宝  彭艳芬 《蚕业科学》2007,33(4):698-700
在超声波作用下,采用不同溶剂,研究了蚕沙中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并对提取液中叶绿素的含量及稳定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以丙酮和无水乙醇混合液(体积比2∶1)为提取溶剂,经超声波提取55 min为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的最佳技术工艺;提取液中叶绿素的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3.
蚕沙叶绿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蚕沙叶绿素的提取工艺,通过计算分析了各工艺因素对叶绿素提取效率的影响,并对提取液进行了全波扫描.结果显示,提取叶绿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固液比1:2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 h、丙酮:石油醚为1:3,该工艺组合的叶绿素得率为0.123%,与最差的工艺参数组合相比,提取效率提高284.375%;叶绿素提取液在190~900nm之间得到668.7,405.7和225.1nm 3个吸收峰,其中225.1 nm处为最大吸收峰.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丙酮为溶剂,从蚕沙提取糊状叶绿素,再经铜代和脱脂等步骤制备铜代叶绿素。结果表明,铜代叶绿素产品的质量与糊减叶绿素品质有极大关系,脱脂提纯是决定铜代叶绿素消光比和含量的主要因素。本法制备的铜代叶绿素消光化3.41-3.89、特殊消光值62.29-68.37、含量15.02-17.36。  相似文献   

5.
从蚕沙制作有机肥料、蚕沙作为各种动物饲料、蚕沙液的利用以及蚕沙提取叶绿素衍生物等方面介绍了蚕沙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蚕沙成分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波  李勇  吴洪丽  吴恢 《中国蚕业》2009,30(4):18-21
介绍了蚕沙成分的研究状况和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及其衍生物、果胶、叶黄素、黄酮类化合物和β-胡萝卜紊等多种成分的研究状况;近年来,蚕沙成分的提取工艺有了许多改进,对蚕沙的综合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蚕沙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蚕沙资源丰富,蚕沙可直接使用或提取蚕沙中的有用物质制成叶绿素衍生物等,蚕沙资源的利用将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但蚕沙资源比较分散,如何将其集中并加以利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修忠 《四川蚕业》2000,28(2):57-58
<正> 蚕沙作为桑蚕的粪便,常被人们作废弃物丢掉,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浪费了资源。从蚕沙中提取果胶和叶绿素,应用于医药、食品及化妆品为人类造福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果胶的提取 1.1 原料的搜集处理。把蚕沙先过筛除去泥沙杂质。加水漂洗除去可溶性物质。 1.2 膨润软化。经处理的蚕沙加入蚕沙量的30%~40%的清水,浸润4~6小时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发展蚕桑产业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成就了繁荣的经济民生,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使原本废弃的副产物变废为宝,拓宽了蚕桑产业的发展途径。其中,用来源丰富的蚕沙生产叶绿素是技术领先、产业化发展较好的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典型项目之一,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蚕沙除用于生产叶绿素外,其产品还涉及医药、食品、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化妆品的主要原料。例如,从蚕沙中提取获得合成维生素K和维生素E的重要原料——植物醇,使我国成为维生素K和维生素E的主要生产基地;从蚕沙中提取的三十烷醇是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水稻、蔬菜等增产;从蚕沙中提取的果胶、膳食纤维及类胡萝卜素等是有广泛用途的天然原料。国内已有成立近50年的全球最大的蚕沙产品生产与供应商,产品出口创汇取得佳绩。产、学、研携手合作是推动蚕沙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一、蚕沙(包括蚕粪及残桑)是制取叶绿素及叶绿素铜钠盐的新原料,通过综合利用还可以制成其他产品,较用作饲料及肥料的经济价值提高30倍。二、蚕沙的色素与桑叶相似,经纸上层析法分离得6种色素,它们的顺序由下而上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三色堇黄素、叶黄氧茂素及β葫蘿蔔素,是测定它们的Rf值。三、用光电比色法及分光光度法测定蚕沙及桑叶的叶绿素含量;蚕沙(干物)合叶绿素1.1205—1.2640%,桑叶合叶绿素1.0640—1.1375%,以春季的桑叶及蚕沙的叶绿素较多。四、蚕沙叶绿素制成水溶性叶绿素铜钠盐质量合符规格,纯度88—82%,相对消光度为3.4—4,得率0.8—2.05%。五、蚕沙叶绿素的吸收光譜与桑叶相似,而叶绿素纳盐的吸收光带偏于两极,卽6800—6500A°及4760—4000A°之间,蚕沙叶绿素的波长—消光曲线有两个吸收极大,叶绿素铜纳盐的波长—消光曲线的吸收极大为4070A°及6330A°  相似文献   

11.
大力开发蚕桑产业高附加值新产品是以高科技手段促进广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试验以蚕沙叶绿素、蚕茧丝素蛋白、大豆卵磷脂为主要原料,以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锰或铜离子制备蚕沙叶绿素微量元素配合物,与水解丝素蛋白制备肿瘤可视纳米示踪剂,研究了示踪剂纳米粒大小及分布,对荷瘤小鼠进行了裸眼示踪实验。经过SPSS统计分析,在正常光线下纳米示踪剂能准确靶向乳腺癌组织,使肿瘤部位染成蓝色。相对于病理切片法,纳米示踪法准确率达93.75%。用蚕沙提取的叶绿素替代血红素C,用大豆卵磷脂替代心磷脂,与丝素水解蛋白等制备的纳米材料成本约为用血红素、心磷脂等制备纳米材料的千分之一,制备过程简单,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该纳米示踪剂具有肿瘤裸眼示踪功能,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新了材料,为提高蚕桑产业链向高附件加值的医药产业方向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 栽培桑树长期以来是为了利用桑叶饲养蚕儿,以生产蚕茧为目的,因此栽桑、养蚕、产茧仅是利用桑树的一部份生产物,对桑枝和蚕沙过去也仅用枝皮造纸和蚕沙提取叶绿素,近年来则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致使当前亩桑经济效益不能得到很快提高。为探讨提高亩桑的综合经济效益,进一步巩固发展蚕桑生产,我们从1987年春开始,开发利用桑树枝条和蚕沙资源,加工成木屑粉,以此为主料,配以蚕沙等塑袋栽培黑木耳和  相似文献   

13.
推广桑猪循环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沙是养蚕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据化学分析,含粗蛋白15.4%粗脂肪2.6%,粗纤维16%,可溶无机物36.2%,可溶性糖19%,含氮量2.4%,热量4194卡。蚕沙除可提取叶绿素和药用外,还可作为发展农村畜牧业的饲料。玉山县有投产桑园2800亩,每年养蚕5000张,产茧3340担,有蚕沙200余万斤。过去,蚕沙多用作肥料,  相似文献   

14.
糊状叶绿素工艺过程与产品质量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纪平雄  黄自然 《蚕业科学》1995,21(4):267-268
糊状叶绿素工艺过程与产品质量关系纪平雄,黄自然(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以蚕沙为原料生产的糊状叶绿素,是我国出口日本的传统化工半成品。本文报道糊状叶绿素生产过程中原料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稳定与产品质量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材料5龄蚕沙,华南农业大学蚕桑...  相似文献   

15.
蚕沙组分的计量分析及开发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沙是养蚕生产中的大宗废弃物,也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副产物之一。蚕沙中的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含量较高,可用其生产生物有机肥和食用菌栽培基质;蚕沙中的粗蛋白、碳水化合物以及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也较高,可作为动物饲料的原料;蚕沙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果胶等,还含有香豆素/内酯、黄酮类/酚类和甾体/萜类等活性成分,可用蚕沙入药和提取化工原料。本文较为系统地综述了蚕沙中可利用组分及其计量分析的主要研究结果,介绍了蚕沙开发应用涉及的行业领域及主要产品,并讨论了未来蚕沙综合利用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几种有机试剂提取液在暗处直接浸提柱花草叶片叶绿素,结果表明,用80%丙酮溶液提取效果较好.操作简单,效率高,适合科研上大批量样品测定,与目前报道的混合液提取法效果最好的结论有些不同。通过测定丙酮溶液在提取过程中随时间递增对比看出叶绿素溶液十分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红茂草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本试验以甘肃平凉地区野生药用植物红茂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提取、蒸馏萃取(SDE)提取、超临界CO_2萃取等3种方法,分别提取红茂草中的精油成分;以GC-MS对其精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将超临界CO_2萃取的红茂草精油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三种提取方法中,水蒸气提取法和蒸馏萃取提取法所得精油为橙黄色,有浑浊,超临界CO_2萃取法所得精油为淡黄色,澄清液体。3种方法所得精油均含有24种共同成分,以超临界CO_2萃取法最优,其提取率为2.1220%,水蒸气提取法最低,提取率为1.7870%;将超临界CO_2萃取的红茂草精油作用于3种供试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0.2500 g/mL、大肠杆菌0.3000 g/mL,绿脓杆菌0.2600 g/mL,抑菌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是提取红茂草精油的最佳方法,通过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红茂草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果胶是一种植物胶,具有良好的胶凝化和乳化作用。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及轻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蚕沙果胶为低甲氧基果胶,其医疗功效更佳。 目前,从蚕沙中提取果胶的常规方法为酸提取乙醇沉淀法,该方法中用来沉淀果胶的乙醇用量非常大,浓缩工序及后阶段的乙醇回收能耗大,致使生产成本较高,不易工厂化生产。笔者经过大量的试验,得出了以铁盐作为沉淀剂从蚕沙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和仪器 风干蚕沙;盐酸(CP);氨水(CP);氯化铁(CP);95%乙醇(CP);氯化铵(CP)。 电热恒温水浴锅;抽滤装置,酸度计;烘箱。 2.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9.
科技动态     
废蚕沙是从蚕食剩下的桑渣及蚕粪中提取叶绿素后的下脚料。据化验含粗蛋白质13.5%、粗脂肪2.16%、粗灰粉9.85%,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原料。废蚕沙在对虾饵料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系山东省科委下达,由淄博市营养保健食品研究所承担的。经过两年研制,已于1991年底通过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20.
为红茂草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本试验以甘肃平凉地区野生药用植物红茂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提取、蒸馏萃取(SDE)提取、超临界CO2萃取等3种方法,分别提取红茂草中的精油成分;以GC-MS对其精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将超临界CO2萃取的红茂草精油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三种提取方法中,水蒸气提取法和蒸馏萃取提取法所得精油为橙黄色,有浑浊,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精油为淡黄色,澄清液体。3种方法所得精油均含有24种共同成分,以超临界CO2萃取法最优,其提取率为2.1220%,水蒸气提取法最低,提取率为1.7870%;将超临界CO2萃取的红茂草精油作用于3种供试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0.2500 g/mL、大肠杆菌0.3000 g/mL,绿脓杆菌0.2600 g/mL,抑菌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是提取红茂草精油的最佳方法,通过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红茂草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