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虹  张韧 《中国农垦》2004,(5):12-18
“五四”是青年人的节日,是青年一代高唱青春颂歌的节日。青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珍贵的,因为这是人一生中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丰富的时期。有人在灯红酒绿中挥霍着青春的财富,到满头白发、两手空空的时候才追悔莫及,而更多的人选择了用自己宝贵的青春时光奉献、追求。只有这样的人,方才无愧于“青春”这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值“五四”青年节之际,编辑部策划这个专题,向那些为我国农垦事业奉献了青春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让我们携起手来,开创农垦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过去,有关女性解放问题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历史和文学层面。即使把女性解放置于哲学层面,也很少有人把女性解放和人的解放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必须把女性解放置于人类解放的视野下,以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女性解放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正确分析当前形势,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经过3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农垦体制机制创新迈出了重大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职工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应该说,目前农垦事业发展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也是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相似文献   

4.
分布在安徽省郎溪、广德、宣城二县一市的国有宣郎广茶业总公司(原十字铺茶场)等6个农垦茶(农)场,是隶属于安徽省农垦事业管理局的国有企业。五十年代初,由国家投资创建。经过近五十年、几代农垦人的艰苦奋斗,使原本为山岗湖洼的不毛之地变成全国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现拥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高产优质茶园5万亩,集农、工、商、贸综合经营为一体的国有大型茶场1个,中型茶(农)场5个,国有资产总值达1.53亿元(不含土地和茶园)。几年来,广大农垦人以国有企业职工主人翁的姿态,不仅为农垦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共上交地方政府各项税费近1.5亿元。  相似文献   

5.
农垦事业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组成,通过对当前我国农垦事业发展状况的分析,探究新常态农垦改革的方向,并根据农垦事业改革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提出有效的改革途径,为农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美食、美景、特色活动……2019年春节期间,农垦系统备战年货市场,以优质农垦产品保障节日供应;策划举办特色活动,搞活春节期间文化市场;打造旅游产品,提供春节旅游的“农垦目的地”……为消费者奉上了富有农垦特色的“节日大餐”。  相似文献   

7.
江南 《中国农垦》2007,(9):45-47
一、农垦扶低致富工作的主要经验我国农垦事业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完成国家赋予的特殊任务而建立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近20多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国农垦已基本摆脱了贫困落后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对妇女的解放,主要侧重对妇女问题的系统分析,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我国的妇女观思想产生重要影响,推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建立和发展,同时加快我国妇女全面解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农垦是一面旗帜,不仅有发展的能力和实力,而且拥有优良的光荣的传统,农垦战线是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队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农垦的历史地位和重要贡献。他说,经过60年的开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农垦事业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完成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而建立起来的。60多年来.农垦系统作为我国农业战线上的“国家队”.始终担负着示范引领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历史使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农垦系统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立足垦区实际.  相似文献   

11.
王义昭 《中国农垦》2009,(11):19-21
新中国建立以来,依靠“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经过几代农垦人的共同努力,全国农垦系统在各地建成了粮食、棉花、天然橡胶、畜禽、城市副食品等等一大批生产基地。农垦已成为农业、农村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农产品供应作出了巨大贡献。几十年来,重庆农垦也相应建起了长寿湖、缙云山、广阳坝、江北、界石等农场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相似文献   

12.
甘肃农垦经过40多年的创业与建设,已形成了甘肃最大的农工商建齐全、教料文卫政法设施完善的经济社会系统.特别是近20年的改革与发展,使农垦经济得以长足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加"入世"贸组织后,农垦原有的体制和农业经济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一些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社会负担逐年加重,债务负担过重,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1月20日,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胡耀邦同志在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改革开放的实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呕心沥血、奋斗不息,贡献了毕生精力,建立了不朽功勋。他的历史功绩和优秀品德永远铭记在党和人民心中。作为农垦人,我们深切缅怀胡耀邦同志,还因为他生前特别关心农垦事业,他和江西共青城的故事,已经成为农垦史上的一段佳话。2005年9月, 来自全国各垦区的50多名代表,在参加本刊通讯工作会议期间,专程来到共青城,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长眠于此的胡耀邦同志陵墓。本刊选编两篇文章,以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  相似文献   

14.
<正>农垦是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为发展壮大农垦事业,充分发挥农垦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刻认识新时期农垦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一)农垦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农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承担国家使命而建立的,经过60多年的艰苦创业,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国有农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  相似文献   

15.
<正>由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新中国农垦事业,经过60多年的开拓和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农垦已成为我国农业的国家队、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当前,在深入学习贯彻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思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势下,我国农垦事业又处于新的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如何深刻认识农垦、深入谋划农垦,深化农垦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扎实建设农垦,已成为我国农垦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文化铸魂、文化助力、文化聚心。大兴安岭农垦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在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做法。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主题农场建设、主题连队建设、树身边典型,强化精神引领、以支部为阵地,大力弘扬农垦精神、知青文化和职工广场文化,冰雪廉政文化促进了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农垦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平台,为企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当代农垦是我国特有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具有国有经济和农业农村经济双重属性。一方面,农垦以农业为核心产业,具有农业农村经济属性;另一方面,农垦农业生产又以土地国有为基础,具有国有经济属性。农垦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农垦企业大都创建在边远偏避、政府管理难以覆盖的边缘地区,经过长期的发育逐步形成了具有区域性特征的经济社会组织,经济职能、社会职能集于一体。农垦具有城镇和农村双重属性。农垦农业职工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国际敌对势力的封锁,党中央作出发展中国天然橡胶事业的战略决策。以屯垦戍边、建立中国天然橡胶基地为己任的云南农垦事业从此展开。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农垦职工的努力奋斗,正确认识云南植胶环境,探索抗寒高产植胶技术,不仅使橡胶树突破世界传统植胶区在云南省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而且获得了大面积高产。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建成了在规模上仅次于海南省的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9.
农垦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为我国商品粮生产作出过突出的贡献 ,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建成了一大批高标准的基本农田 ,为我国农业机械化、集约化树立了典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率越来越高 ,中国这一人口大国再也不被粮食问题所困扰 ,这给农垦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1  我国农垦种业现状分析2 0世纪 80年代后期 ,我国种业的发展突飞猛进 ,农垦系统抓住契机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商品种子的生产 ,建立了一批高标准的种子生产、加工基地 ,为各级国有种子公司、科研单位生产了大批优质良种 ,成为…  相似文献   

20.
1908年,纽约的劳动妇女发出"面包与玫瑰"的呐喊,面包象征经济保障,玫瑰象征美好生活。1910年,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代表大会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年开始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从此"三八"节就成为全世界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争取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妇女解放而斗争的伟大节日。100年间,沧桑岁月见证了女性争取自由、平等、独立、尊严等种种文明的进程。妇女是人类的"半边天",是我们的母亲、妻子、女儿,同时又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本期报道的几位女性全部来自基层,来自普普通通的岗位,但却在无私奉献、辛勤工作中彰显出平凡中的伟大,展示出她们特有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