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糯玉米(waxycorn)是普通玉米发生基因的隐性突变,由WX突变为WX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玉米类型。WX基因位于第9染色体的第59座位点上。糯玉米也称为蜡质玉米,子粒的胚乳是由100%的支链淀粉组成。糯玉米育种与生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迅速,糯玉米WX基因的遗传功能及广泛的用途受到重视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糯玉米是玉米属的一个亚种,最初起源于我国的广西、云南的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形成了糯玉米种质多样性中心,具有十分丰富的糯玉米品种资源,但在育种上要直接利用自然授粉糯性品种选优良自交系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我们在糯玉米育种上以糯性子粒表现型为标记,将普通优良玉米自交系转育成同型糯性自交系,再育成糯玉米杂交种.经过几年的工作,育成了优质、高产、多抗、早熟、制种高产的糯玉米杂交种玉美头601,成功地解决了糯玉米制种产量低,成本高的问题,也解决了糯玉米育种高产与优质,高产与早熟的矛盾,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应用品种.  相似文献   

3.
西星白糯2号 西星白糯2号是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特种玉米育种室.经多年以多抗高配合力的自交系组配,通过基因转换定向选育的新型糯玉米自交系杂交育成的优质、高产、大穗、多抗性于一体的糯玉米新品种,可作为优质粮食、优质饲料及支链淀粉加工的重要原料,是进行糯玉米淀粉加工最具开发前景的新品种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鲜食甜、糯玉米又称蔬果玉米,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俏销。与普通玉米相比,甜玉米、糯玉米不仅鲜嫩香甜,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特别是受到中高档宾馆饭店的青睐,成为餐桌上一道新型佳肴。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黑龙江省鲜食糯玉米生产发展很快,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经济效益也较高,而安达市鲜食糯玉米种植规模小,但品种却多样化。为调整安达市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广鲜食糯玉米,我们于2013年进行了鲜食糯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以期给生产者选择品种提供依据。1品种选择安达市生产上种植的糯玉米品种大多数是地方品种,植株不整齐,产量低,口感较差,适应种植的范围较狭窄。将本地种改为杂交种,是提高糯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目前适应安达市种植的糯玉米可根据其生育期加以选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鲜食玉米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迫切需要各种生育期类型、品质优、适口性好的高产抗病糯玉米品种.为此,我公司玉米育种部经过多年研究,选育出了高产、优质、抗性好的鲜食黄糯玉米强糯 1号.  相似文献   

7.
夏秋糯玉米、胡萝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鲜食糯玉米的周年需求愿望日趋强烈.为延长鲜食糯玉米采收供市期,金沙县选择夏秋期间气候凉爽的中高海拔区域,大力发展夏秋糯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8.
北疆膜下滴灌糯玉米品种筛选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合六师及新疆北疆范围内膜下滴灌种植糯玉米主栽新品种。以‘晋糯10号’、‘晋单糯41号’、‘晋糯8号’、‘花1’、‘晋糯5号’和‘晋鲜糯6号’为试材,于2012—2013年连续对6个糯玉米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对其生育期、品质、鲜穗和干粒产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筛选出适合新疆北疆膜下滴灌种植糯玉米新品种。结果表明,‘晋糯5号’品质好,产量高,产鲜穗30168.15 kg/hm2,产干粒11100 kg/hm2,在参试的品种中位居第一。通过试验研究得出最终结论,‘晋糯5号’,是适合在北疆膜下滴灌种植的糯玉米的新品种,同时在山西玉米所选育的糯玉米品种适宜在新疆北疆种植。  相似文献   

9.
大棚草莓于9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下旬覆盖地膜和大棚膜,11月底草莓开始采收,次年3月初在草莓大棚保护地采用套种方式进行糯玉米制种,4月中下旬待玉米植株长到一定高度后,除去草莓植株,既不会影响草莓的正常生长与产量,同时又充分利用草莓大棚的温室作用,提早糯玉米制种的成熟期,使糯玉米种子在当年7月中、下旬收获并供应市场,满足市场对糯玉米种子的需求,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黑龙江省鲜食糯玉米生产发展很快,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经济效益也较高,而安达市鲜食糯玉米种植规模小,但品种却多样化。为调整安达市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广鲜食糯玉米,我们于2013年进行了鲜食糯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以期给生产者选择品种提供依据。1品种选择安达市生产上种植的糯玉米品种大多数是地方种,植株不整齐,产量低,口感较差,适应种植的范围较狭窄。将本地种改为杂交种,是提高糯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目前适应安达市种植的糯玉米可根据其生育期加以选择。糯玉米粒色有白、黄、红、黑和杂色等,但目前多数为白色品种。  相似文献   

11.
晋糯205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糯玉米虽然最早起源于中国,但我国对糯玉米杂交种的研究却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特用玉米加工业的蓬勃兴起,对特用糯玉米的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贡香雪糯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河池分院、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9年春季利用自选系HN212与HN841杂交组配成的优质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分析了糯玉米新品种贡香雪糯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毕糯1号是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用自选的糯玉米自交系07740作母本,自选的糯玉米自交系07599作父本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糯玉米新组合,该品种早熟高产,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于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毕节地区育成的第一个糯玉米杂交种。2010年在毕节和织金等地进行6.67hm2高产示范,平均鲜穗产量13 033.5kg/hm2,增产增收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渝彩甜糯1号(sy205)是重庆市农科所针对糯玉米虽然糯性好,但甜度不够,甜玉米却无糯性,市场需要又甜又糯的鲜食玉米的现状,采用部分基因修饰的方法,育成的含甜糯双隐基因的加甜型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以自选甜糯双隐基因自交系WU2608为母本,自选糯玉米自交系S181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具有品质优、产量较高、熟期较早、适应性广等特点。2004年12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鲜食(甜、糯)玉米的发展现状和产业化前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礼谦 《种子》2006,25(11):73-74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玉米市场已由过去的粮食需求转向鲜食、饲料、青贮及加工业等多样化需求,这就促使玉米生产必须由普通产量型向高层次专用质量型转变。广义的鲜食玉米包括采集鲜果穗用作食用的各种玉米类型,而本文仅指甜玉米和糯玉米。甜、糯玉米正以一种新型食品进入消费市场,甜、糯玉米以其含糖量高、适口性好、风味独特、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而倍受消费者的青昧。另外,种植甜、糯玉米经济效益显著,产值高出普通玉米1倍左右。如果进行精深加工,则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16.
甜糯糯626是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20年秋季利用自选糯玉米自交系HN620作为母本,用自选糯玉米自交系HTN509作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在2023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桂审玉2023068号。分析了甜糯糯626品种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与品质表现,探讨了栽培技术,建议在广西春、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7.
王伟  杨文鹏  王明春 《种子》2017,(4):105-108
为拓宽优质蛋白糯玉米种质资源,以太系19、QCL3021、QCL 3024、QCL 5013、QCL 5019为材料,经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分别构建F、C、G、I4个群体,通过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了21份优质蛋白糯玉米自交系,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其支链淀粉含量变幅为98.64%~100%,平均为99.4%,符合糯玉米对支链淀粉含量的要求(95%以上),赖氨酸含量变幅为0.37%~0.63%,平均为o.53%,部分达到优质蛋白玉米对赖氨酸含量的要求(0.4%以上).获得的优质蛋白糯玉米自交系,对糯玉米或优质蛋白玉米育种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淮科糯1号是以自选黑糯玉米自交系糯94-2为母本,N3东为父本,2003年选育而成的黑糯玉米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该品种中熟,株型半紧凑,具有抗性好、营养价值高、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玉米特异性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振声 《种子》2004,23(5):41-42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我国市场需要,就目前我国尚未开发利用的饲用糯玉米、高油糯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低植酸玉米、氮(磷、钾)高效玉米等特异型玉米种质的创新与开发利用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0.
<正>香白糯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原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选育的一个优质、高产、早熟的果蔬型糯玉米单交种。2001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粤审玉200103)并定名为"香白糯",是广东省第一个通过品种审定的糯玉米新品种。至2009年止,该品种一直作为广东省糯玉米区试的对照品种,已在广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