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对分蘖葱头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为分蘖葱头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检测波长为360nm,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分蘖葱头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总黄酮在5.946-29.73μg/mL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5)。加样回收率为99.30%,RSD=1.3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分蘖葱头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硫酸铜对植物根尖染色体的毒性效应,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 μg/mL,0.1μg/mL,1 μg/mL,10 μg/mL,50 μg/mL)的硫酸铜水溶液对分蘖葱头根尖细胞进行染毒(6h,18h,24 h),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范围内,随着硫酸铜水溶液浓度升高,染毒时间增长,分蘖葱头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逐渐降低,染色体畸变率逐渐增加,微核率逐渐增加.在硫酸铜水溶液浓度为50 μg/mL、染毒时间为24 h时,分蘖葱头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最小,染色体畸变率最大,微核率最大.  相似文献   

3.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银杏叶提取物类脂质体(EGBN)中银杏3种黄酮化合物(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和4种萜类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白果内酯)的含量,及银杏总黄酮醇苷的饱和溶解度.采用透析法提取出EGBN中的银杏黄酮.黄酮应用Agilent HC-C18色谱柱(4.6 mm× 250.0 mm,5μm),以V(乙腈)∶V(0.4%磷酸)=28∶7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nm,柱温40℃.萜类内酯应用Agilent HC-C18色谱柱(4.6 mm×250.0 mm,5μm),以V(甲醇)∶V(四氢呋喃)∶V(水)=46∶7∶47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NEB温度60℃,EVA温度105℃.结果表明:透析法可以将EGBN中有效成分很好的分离,从而易于测定其中药物含量.在此色谱条件下,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分别在2.01~100.50,1.01~50.3,0.26~ 12.8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白果内酯采用外标两点测定;平均加样回收率(n=6)均在(100±2)%范围内;精密度试验的RSD(n=6)均<2.0%.并将该法应用于银杏总黄酮醇苷的饱和溶解度的测定.该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结合透析法可以准确的测定EGBN中黄酮、萜类内酯的含量,适合于银杏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UV和HPLC法测定地锦草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地锦草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地锦草不同部位中槲皮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总黄酮在2.0 ~16.0 μg(R=0.999)时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2.2%;HPLC法测槲皮素在0.584 ~29.190 μg(R=0.999)时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地锦草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全草、种子、茎、根,其中叶的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分别为43.25 mg/g和17.86 mg/g.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扬子毛茛全草中的总黄酮含量,以槲皮素为对照品,采用盐酸-镁粉反应比色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样品中总黄酮在浓度0.006 25~0.037 5 mg/mL时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样品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12.31 mg/g.回归方程为y=1.175 0x+0.007 9(r=0.999 7),回收率为100.03%,RSD=0.89%(n=5).说明,该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扬子毛茛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杨芳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842-3845
利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桑葚果酒中硒的含量.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化桑葚果酒中芦丁、槲皮素的提取条件,采用HPLC法测定芦丁、槲皮素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4.6 mm×150 mm,5μm),测定芦丁以乙腈-0.1%磷酸(体积比19∶81)为流动相,测定槲皮素以甲醇-0.4%磷酸(体积比1∶1)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0℃.结果表明,所选桑葚酿造的果酒中硒含量为(0.015 3±0.001 2)mg/mL.槲皮素在2.02~40.40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88%,RSD为1.19%(n=5).试验结果为安康富硒桑葚果酒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鹿根药材中槲皮素HPLC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鹿根药材中槲皮素含量进行测定.流动相:乙腈-1;冰醋酸,色谱柱为 Waters XTerra RP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25℃.[结果]槲皮素在0.086 6~0.866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100.68;,RSD为1.1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有效测定鹿根药材中槲皮素含量,可为鹿根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野生萝藦花总黄酮含量,研究了萝藦花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采用A1(NO3)3-NaNO2-NaOH显色体系测定萝藦花总黄酮含量,最佳测定时间为显色后70~80 min,测定方法精密度RSD=0.99%(n=5),回收率为107.43%(RSD=2.40%),利用该法测得萝藦花样品总黄酮含量为2.41%(RSD=3.02%,n=5);制得的萝藦花黄酮对·OH、DPPH·、ABTS·+清除作用的IC50分别为25.06 μg/mL、9.94 μg/mL、1.33 μg/mL,最大清除率分别为57.87%、85.79%、99.52%.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谷精草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8个产地谷精草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四通道紫外可见检测法,C18为色谱柱(2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为无水甲醇-浓度0.6%磷酸(52∶48,V/V).通过保留时间结合四波长紫外光谱定性,定性检测波长为254、360、365和370 nm.选用灵敏度最高的波长254 nm定量.[结果]槲皮素在5~3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8),平均回收率99.56%,RSD为2.30%;不同产地谷精草中槲皮素含量范围为29.5~92.5μg/g.[结论]该方法测定结果可靠,稳定易行,重复性好,可用于谷精草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不同产地谷精草中槲皮素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商品苦荞茶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方法:回流提取法,色谱柱为 DIKMAdiamonsil(4.6mm×250mm,5μm),检测波长260nm,柱温25 ℃,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 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结果:不同类型苦荞茶中黑苦荞全胚茶的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最低(0.704~ 1.089mg/g),不同生产地苦荞茶中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试验可为苦荞茶的研究和质量标 准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HPLC测定锦灯笼[Physalis alkekengi L.var.franchetii(Mast.)Makino]宿萼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25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V∶V=55∶45);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50℃。[结果]槲皮素进样浓度在4.0~4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槲皮素平均回收率为98.17%,RSD值为0.4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锦灯笼宿萼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张明昶  麻秀萍  徐文芬  田甜  贾宪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86-15587,15589
[目的]建立薏苡非种仁部位中薏苡素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HC-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V∶V=25∶75);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2nm。[结果]薏苡非种仁部位中薏苡素的含量:根〉皮〉茎。[结论]该方法准确、专属性强,可为薏苡非种仁部位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分蘖葱头根尖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氯化钠对分蘖葱头根尖的毒性效应。用不同浓度(0.05、0.1、0.2、0.3 mol/L)的氯化钠水溶液对分蘖葱头根尖细胞染毒12 h、24 h、48 h,观察分蘖葱头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以及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范围内,随着氯化钠水溶液浓度的升高,染毒时间增长,分蘖葱头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逐渐降低,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逐渐升高,并且均在氯化钠水溶液浓度为0.3 mol/L、染毒时间为48 h时达到最大值,说明氯化钠是一种胁迫因子。  相似文献   

14.
徐建  王婷婷  杨波  张显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669-2670,2673
[目的]建立榛子雄花中槲皮素和山萘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榛子雄花中槲皮素和山萘素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无水甲醇-浓度0.4%磷酸溶液(50∶5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结果]槲皮素在0.022~0.658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73%;山萘素在0.012 1~0.362 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为1.49%;测得各地样品中榛子雄花中槲皮素的含量为0.35~0.58 mg/g,山奈素的含量为0.174~0.512 mg/g。[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榛子雄花中槲皮素和山萘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分蘖葱头的提取工艺方法进行了考察,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A3B3C1D3;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溶剂用量。此法提取的分蘖葱头中总黄酮物质含量为0.4261g/g。结论本提取工艺可行,经济、省时、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尿素配施不同比例的氯化铵对菜心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尿素配施氯化铵比例的增加,菜心氯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下降,而全N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收获前的产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尿素配施不同比例的氯化铵对菜心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尿素配施氯化铵比例的增加,菜心氯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下降,而全N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收获前的产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光枝勾儿茶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光枝勾儿茶内的芦丁和槲皮素进行测定,色谱柱为ZORBAX SB-C18(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360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芦丁和槲皮素分别在0.109~1.090和0.104~1.0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芦丁平均回收率为98.84%,RSD为2.34%;槲皮素平均回收率为99.65%,RSD为2.5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分离7种酚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对低温贮藏过程中兰州百合鳞茎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成分和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Waters Nova-Pak■C18色谱柱(3.9 mmi.d.×150 mm,4μm),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1%(V/V)乙酸水溶液(15∶85),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15μL,可使7种酚类物质在20 min内达到完全分离。鳞片、顶芽和鳞茎盘内均可检测到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香豆酸、水杨酸和香豆素。其中对羟基苯甲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酚类物质的含量。不同贮藏时期、不同鳞茎部位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四川紫金牛属药用植物的黄酮类活性组分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四川紫金牛属7种2变种药用植物的黄酮类活性组分,拟比较种与种间、同种不同入药部位之间的杨梅素、山奈酚和槲皮素的含量差异,探索紫金牛属植物的亲缘关系与药用组分含量的相关性,为紫金牛属不同药材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色谱柱为Symmetry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4%的磷酸溶液(50:50);体积流量:0.8mL/min;检测波长:368nm;柱温:30%;进样量10μL。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获得良好基线分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36231X-133956,r=0.9996;Y=45758X-53050,r=0.9995;Y=27569X-7263.5,r=0.9996;线性范围分别为0.064μg-1.920μg,0.084μg-2.522μg,0.061μg~1.841μg;回收率分别为98.19%、97.88%、99.58%;RSD均小于1.6%;四川紫金牛属7种2变种药用植物均含有杨梅素、山奈酚、槲皮素。在相同条件下圆齿组植物的槲皮素含量均高于锯齿组植物;同种不同人药部位中,叶的黄酮类各组分含量远高于根、茎;百两金及其变种大叶百两金的山奈酚含量远高于其他种,其叶含量达6.42~9.13mg/g,可作为山奈酚资源植物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