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定琼 《蚕学通讯》2007,27(3):29-30,33
我县已多年采用桑树冬季重剪,一年养四次蚕,即春、夏、秋、晚秋四次养蚕布局.  相似文献   

2.
<正> 回顾我市蚕桑生产发展历程,养蚕布局曾进行过两次调整。1965年之前,由于都是利用农户家前屋后乔木桑养蚕,一般全年仅饲养春蚕、中秋(群众称之为桂花蚕)两期蚕。1966年开始,大力引种推广湖桑。为充分发挥其产叶量高的优势,第一次进行养蚕布局的调整。在饲养春蚕、中秋蚕基础上,增养夏蚕、早秋和晚秋蚕。逐步形成全年饲养5期蚕的养蚕布局。进入八十年代中期,秋蚕发种量最大的一批中秋蚕,由试养到基本全部实行春种秋养以后,为适应饲养蚕品种这一新的突破,确保稳产、高产,养蚕布局又一次进行了调整,由全年饲养5期蚕调整为饲养  相似文献   

3.
<正> 我县夏、秋茧所占全年的比重越来越大。五十年代只养春、秋两季蚕;六十年代增养一季晚秋蚕;七十年代中期随着桑树剪伐形式的改变,又增养一季夏蚕,逐步形成了一年养四季蚕的布局。针对过去夏、秋蚕茧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不高的情况,我们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积极从养好夏、秋蚕,提高夏、秋蚕茧产量和茧质  相似文献   

4.
养蚕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全年蚕桑生产经营成败.同时影响来年桑树生长和蚕茧产量,以及劳力的合理安排和蚕室蚕具设备的合理使用.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气候温和,全年养蚕可从4月下旬到10月下旬.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年养蚕布局一般是养足春蚕、夏蚕适当养、秋蚕生产以养用结合分批养.秋蚕生产又分早、中、晚3期,俗称“三秋”.一般是合理养早秋、养足中秋、看叶养晚秋,早秋、中秋、晚秋的饲养量各占春蚕饲养量的35%、90%、15%左右.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茧丝市场形势的变化,农村经济、生产环境、农村劳动力状况等的改变等因素,养蚕布局的“三秋”变为“二秋”.  相似文献   

5.
养蚕布局是以蚕儿自身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温湿度等主要生理特点为依据,以桑树剪伐形式、肥培管理状况为基础,以气象规律为条件来确定一年中养几季蚕.合理的养蚕布局是提高蚕茧单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一、对我县几十年来养蚕布局的回顾1.年养蚕次数的变更.我县养蚕历史悠久,从前只养春蚕1季,1939年逐步推广改良品种,改每年饲养1季为春、秋2季,春季在5月上旬发种,发种量占全年的60%,秋季在8月中旬发种,发种量占全年的40%.1957~1976年普遍推行1年养蚕3季,增养晚秋蚕,发种时间大体在秋蚕上簇时,其发种量占春、  相似文献   

6.
<正> 一、夏秋蚕主要成绩及其在蚕茧生产中的地位我县继50年代初开始养秋蚕,到70年代开始养夏蚕和晚秋蚕,实行四季养蚕布局。据记载,1964年我县正秋全县平均单产为20.81公斤,全年平均单产为26.84公斤:1974年正秋平均单产24.31公斤,四季平均单产24.10公斤;  相似文献   

7.
淳安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随着蚕桑生产的兴衰演变,其养蚕布局也不断地在进行着相应的调整和变化。1965年,该县根据本地气候特点、耕作制度、桑树生长等因素,借鉴嘉湖等主要蚕区的布局,提出了“多养春蚕,适量养夏蚕,合理养早秋蚕,养足养好中秋蚕,看叶养晚秋蚕”的布局原则,形成了全年饲养春蚕、夏蚕、三期秋蚕的5期生产布局。这一养蚕布局一直持续到1996年,历时30余年。  相似文献   

8.
我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桑树生长的周期也长,一年多次养蚕是我省蚕桑生产的特点,除春蚕外,还可养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赣南地区还可增加养一次晚晚秋蚕。多养夏、秋蚕,能充分利用蚕室、蚕具,提高亩桑产值,增加收  相似文献   

9.
张明阶 《蚕学通讯》2003,23(1):36-39
1 养蚕布局与桑资源的利用现状 重庆一年养蚕次数,虽然各地不一,但主要蚕区均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年养蚕4次,即养足养好春秋两季蚕的同时,增养夏蚕,看桑树上桑叶的多少再决定饲养晚秋蚕,一直延续到今,都为这种养蚕布局.下面将我市1999~2001年3年来养蚕发种量、产茧量、单产、桑园面积与1/15hm2桑养蚕数量和1/15hm2桑产茧量,以及蚕种出库时间分别列表于后,足以反映出重庆市种桑养蚕生产现状.据此笔者就我市"调整养蚕布局,提高蚕茧质量"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0.
如东县养蚕布局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养蚕布局变化情况 1994年以前,如东县推行一年五批蚕的养蚕生产布局,即5月份养春蚕、7月份养夏蚕、8月份的早秋蚕、9月份的中秋蚕和9~10月份的晚秋蚕,其中晚秋蚕饲养量较少.  相似文献   

11.
周懿 《蚕学通讯》2012,(1):35-39
通过实践,提出了潼南县应该立足春、夏、秋三季养蚕,控制晚秋蚕发种量的养蚕布局,按照此布局进行蚕桑生产,1990-2004年春夏蚕期间距比调整前平均拉开8d,1996-1999年、2003-2004年6年秋蚕期比未调整布局时推后14d,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潼南县养蚕布局实践和理论成果辞条,2002年荣入国家人事部《中国专家大辞典》(卷14)等20余部辞典收录。  相似文献   

12.
<正> 养蚕布局,包括一年的养蚕次数,各次养蚕的时间、数量等。合理的养蚕布局应当是:养蚕用叶与桑叶的适熟高产相吻合,养蚕期(特别是5龄期)能避开30℃以上的连续高温天气和农业使用农药的高峰期,并尽可能减少与农事大忙的劳力冲突,各次养蚕之间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为了增加每年蚕繭的生产數量,和提高桑园蚕室蚕具的利用率,繼春蚕之后來繼續飼养夏秋蚕晚秋蚕或晚晚秋蚕,確实是有利的措施。但是飼养秋蚕或晚秋蚕,困难是会比春蚕多些,第一气候条件一般不如春蚕好;第二飼料条件——桑叶叶質不及春叶优良。因此秋季养蚕,到不是一件輕而易举的事情。几年來由于秋季气候变化很大,致秋季蚕繭生產有丰歉之別。我个人認为主要的原因,是秋季养蚕時期,是有重行考慮的必要。茲对飼养秋蚕時期提出一點意見,供与專家們和蚕桑技術工作者商討。或許有助于秋蚕生產上有一些裨益吧。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我县夏、秋蚕的由来和发展我县夏、秋蚕生产,是在养蚕布局的演变和蚕桑技术的发展中,不断地巩固和提高了它在全年蚕茧生产中的战略地位。其产量不但居于全年之首,而且质量也较好,据资料1937年前,我县只养一季蚕。其后,我县开始由一年养一季春蚕改为一年养春、秋两季蚕。但秋蚕发种量,仅占全年发种量的30~40%。建国以后,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在养蚕布局上,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春蚕、夏蚕、秋蚕三季布局。夏、秋蚕的发种量,1981年以来,一般占全年发种量的57%以上,  相似文献   

15.
饲养晚秋蚕,一般从9月上、中旬开始到10月上、中旬为止。由于饲养时间短,只要措施得当,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是,养过蚕的人都知道,晚秋蚕比春、夏蚕难养。这是因为晚秋季节气温下降,桑叶逐渐硬化,叶质变差。如遇阴雨天,室内低温多湿,不利于蚕的生长发育,加之春、夏、秋连续养蚕,病原积累较多,  相似文献   

16.
<正> 病害蔓延、温湿激变、农药中毒和叶质老化是影响秋茧质量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秋茧质量,这已成为蚕桑技术推广部门的重要工作。近两年来,我县在提高秋茧质量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调整养蚕布局,选用优良品种1986年,我县调整了夏秋蚕饲养布局,实行了“三秋改两秋”,提出了养足中秋蚕,适养晚秋蚕的思路,并提前中秋蚕出库时间,秋茧张单产由原来的15公斤,增加到25公斤左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这种养蚕布局虽然对提高张产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已不能适应提高秋茧质量的要求。为此,我县从1991年起对养蚕布局和品种结构再次进行  相似文献   

17.
布局合理、措施到位、效益提高──建德市三河乡养蚕布局情况调查建德市农业局聂雪风,吴生泉三河乡是我市蚕桑生产重点乡,年产茧3000担,1987年跨入杭州市重点产茧乡行列。该乡在养蚕布局上,坚持“养足春、中秋蚕,适当增养夏、早秋蚕,看叶养晚秋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刘建华 《四川蚕业》2008,36(3):56-57
根据我市气候特点及蚕农的养蚕习惯,我市的养蚕布局适宜一年养四季蚕。从我市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春蚕、夏蚕、正秋、晚秋蚕四季发种量悬殊不大,但各季蚕茧的产量和单产却差距较大。其中:春蚕茧产量约占全年的30%以上,平均单产均在34kg左右,而其余几季,特别是正秋蚕产量不稳定,一般单产在23kg左右,而且质量较差。如何提高正秋蚕单产、质量,是值得广大蚕桑科技人员高度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抓住问题关键,采取应对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我县从近几年的养蚕布局来看,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偏重于春蚕和晚秋蚕,没有给桑树生长留有必要的休养生息的机会,同时,由于对发种批次多,前后相隔时间短,造成消毒防病工作困难,蚕病发生多,全县1979、1980年春、夏、秋三季,五期蚕(春、夏加三秋)先后都有15批,不少养蚕单位一年养蚕在8次以上。近年来,往往为了一期蚕茧增产,采取推迟季节发种的办法,造成一期推迟,其它有关期也相应推迟发种,因此,有些地方群众反映“春蚕推迟,吃了夏蚕叶,夏蚕推迟吃了秋蚕叶,秋  相似文献   

20.
养蚕布局是指一年中养几期蚕,每期蚕在什么时期饲养以及各期蚕饲养多少蚕种。这既是一个经营管理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目前浙江省养蚕布局的主要形式有5期布局,4期布局和3期布局。其主要的差别在于秋蚕饲养次数的多少。毫无疑问,1年5期布局对桑叶的利用率最高,但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