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钼对杨梅结瘤固氮的影响及在植株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不同浓度的钼酸钠(Na2MoO4.2H2O)施于3年生盆栽“东魁”杨梅叶片上,研究钼在杨梅植株体内的分布及对杨梅根系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梅吸收的钼主要积累在根瘤和根中,定植1年后,在未施其他肥料,只株施钼酸钠15 mg或30 mg的情况下,杨梅根系及其根瘤中的钼都明显高于叶片,是叶片的2.1~4.0倍。株施钼酸钠15 mg或30 mg,株高增长不明显,但能显著增加杨梅植株的生物量(枝叶、根系)和固氮酶活性,根瘤固氮酶的活性是对照(空白)的4~5.12倍。株施钼酸钠15 mg,根瘤鲜重显著增加;而株施30 mg,根瘤鲜重增加不显著。表明钼有利于杨梅根瘤形成和固氮。  相似文献   

2.
杨梅属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属35个种中有28个种能与Frankia放线菌共生结瘤固氮。根据有关文献从杨梅属植物共生固氮根瘤及其内生放线菌的形态结构、杨梅属植物根瘤内生放线菌的分类地位、杨梅属植物共生固氮放线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环境条件对杨梅属植物根瘤共生固氮的影响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杨梅属植物根瘤共生固氮放线菌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长豇豆和叶用芥菜在湖北省的栽培面积较大。根据武汉地区豇豆、叶用芥菜种植习惯,利用豇豆作为豆科作物根部与根瘤菌共生具有较强固氮能力的特点,有机结合叶用芥菜喜氮肥,耐寒抗冻,喜欢低温,最适宜秋季或越冬栽培的特点,总结出春、秋季长豇豆、越冬叶用芥菜设施大棚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3种不同石砾和壤土配比栽培下的降香黄檀幼苗根瘤为试材,分离纯化其内生根瘤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物学特性分析和16S rDNA测序等方法,鉴定研究了降香黄檀在不同石砾含量栽培基质条件下内生根瘤菌的种类差异及生物学特性,以期为石漠化地区的降香黄檀推广种植提供候选菌株。结果表明:降香黄檀在全石砾栽培基质条件下的根瘤菌菌株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根瘤菌属(Rhizobium),而在石砾和壤土混合基质以及全壤土基质的根瘤菌菌株均为根瘤菌属(Rhizobium)。该研究分离获得的根瘤菌具有较强的固氮、结瘤和耐高浓度钙能力;回接根瘤菌的降香黄檀幼苗主根长、植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均显著增加(P<0.05)。不同石砾含量栽培基质条件下降香黄檀内生根瘤菌的种类具有差异且均能够固氮结瘤和促进植株生长,表明这些根瘤菌在石砾含量不同的石漠化土壤环境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豇豆重要性状的遗传及育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是十分重要的夏秋蔬菜作物和高蛋白粮用作物,在我国及东南亚、非洲各国广为栽培。近年来我国菜用长红豆(V. unguiculata ssp.sesquipedalis (L.)Verd.)的育种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对许多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研究甚少。本文主要针对菜用长豇豆的育种目标及重要性状的遗传和育种作一综合评述。 产量性状的遗传及高产育种 豇豆的产量由每株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和单美重组成。据王素等(1986)研究,长豇豆的单株结荚数、荚长、荚宽、荚厚及单荚重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单株鲜荚的遗传力高达94.5%。叶志彪、张文邦(1987)采…  相似文献   

6.
豇豆(Vigna unguiculata)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是人们喜食的豆科蔬菜之一,在贵州省种植面积大。蓟马对豇豆的为害非常严重,是豇豆上最主要的害虫,近年来为害豇豆的蓟马种类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总结了贵州省豇豆蓟马发生新动态,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硫和钴在杨梅植株体内的分布及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梅对硫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3 年生‘东魁’杨梅定植一年后, 在未施任何肥料的情况下,使土壤含硫量下降了37.7 %。杨梅吸收硫主要积累在叶片和根瘤中, 叶片和根瘤中的含硫量是根的2 倍左右。杨梅吸收钴主要积累在根瘤和根中, 根瘤和根中钴含量是叶片的4.88 和4.48 倍。每株施硫酸钴15 和30 mg 能促进杨梅对硫和钴的吸收利用, 且硫和钴优先向根瘤运输和积累; 根瘤和叶片含硫量分别是根系含硫量的3.38~4.58 倍和2.75~3.72 倍, 根瘤含硫量又是叶片含硫量的1.23 倍; 根瘤含钴量分别是根和叶的1.39~1.90 倍和3.53~4.55 倍。每株施硫酸钴15 和30 mg , 能显著增加杨梅植株的生物量、株高、根瘤量和固氮酶活性, 且根瘤的固氮酶活性是对照的8~18.35 倍。提出硫元素与Frankia 放线菌的共生固氮有关, 有利于根瘤形成和固氮。  相似文献   

8.
开展了长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 ssp. sesquipedalis)与其近缘种饭豆[V. umbellata(Thunb.)OhwiOhashi]的远缘杂交,对亲本和杂交高世代(F_7)进行了田间抗虫水平和荚果性状观测鉴定。结果表明:(1)饭豆品种的田间抗虫水平普遍高于长豇豆品种;(2)在长豇豆和饭豆远缘杂交的全分离谱世代(F_6)363个株系中,初选了41个虫害发生较轻的单株,组成F_7代供后续鉴定;(3)田间试验观测到F_7代株系抗虫水平有较大分离,复选出7个高抗水平的重组株系;结合单荚质量、荚长和籽粒密度等荚果相关性状数据特征,决选出在营养生长期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主要害虫综合抗性达到高抗(HR)水平且荚果性状近似于长豇豆的株系2个,实现了长豇豆抗虫的种质创新。  相似文献   

9.
刘君绍 《西南园艺》2000,28(1):24-24
豇豆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分布广泛 ,南北各地均有种植 ,以南方栽培较多。豇豆营养丰富 ,种子含有大量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 ,嫩荚中含大量维生素C。其播种期较长 ,在高山 (海拔 80 0~150 0m)栽培可利用海拔差调整播期达到陆续上市 ,供应 7~ 9月蔬菜秋淡市场。1 选用抗病丰产良种。生产上宜选用抗病、丰产、优质、耐湿、植株长势中等、叶片小而少、适于密植的品种 ,如“之豇 2 8- 2”、“张塘豇豆”、“之豇特早 30”等品种。2 施足底肥 ,整地作畦。豇豆的根瘤菌不发达 ,加之植株生长初期根瘤菌固氮能力较弱 ,为…  相似文献   

10.
绵紫豇1号是从龙豇24单株优选株系403-2和春秋红紫皮长豇豆优选株系2441的杂交后代中,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的紫色豇豆新品种。中熟,生育期71 d(天)左右。始花节位为第5~6节,花淡紫色,种子肾形,红褐色。商品荚长45~55 cm,单荚质量15 g左右,紫红色,肉厚,粗细均匀,顺直不弯曲,荚纤维含量少,鼠尾少。综合性状优良,花青素含量为0.97 mg·g~(-1)。春季栽培产量为1 800~2 100 kg·(667 m~2)~(-1),适宜四川豇豆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两个番茄品种(“白果”,“丽泰”)在营养生长阶段,植株地上部分千重、叶干重与叶面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叶面积与叶干重比值(两品种平均)基本不变;植株地上部分干重、叶干重与叶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9845和R=0.9967,提出了用植株地上部分干重和叶干重估测叶面积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式。  相似文献   

12.
陈禅友  汪汇东  丁毅 《园艺学报》2005,32(5):911-914
 对12个长豇豆品种幼苗进行10℃低温胁迫处理, 室温(20 ±3) ℃作对照, 5 d后测定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4种细胞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 低温胁迫下, 6个早熟品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相应对照显著升高2.3%~8.1% , 3个晚熟品种显著降低; 8个品种SOD活性显著升高27.82% ~128.52%; 4个早熟品种APX活性显著升高10.53%~39.36% , 3个中晚熟品种略有降低。这3项指标能反映豇豆品种耐寒性, 耐寒性品种3项指标升高, 以SOD活性变化最剧烈。CAT和POD活性变化不适合作为长豇豆耐寒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选择适合黄渡地区栽培的早熟豇豆品种,达到早熟、高产、优质、效益高的目的,我们于1995年春季利用嘉定区蔬菜技术推广站从浙江省农科院引进“844”早豇豆与黄渡镇当家品种邓介角鳗鲤豇豆及杨介早豇豆进行比较试验.一、试验设计试验在嘉定区黄渡镇邓介角村进行,总面积2.7亩,小区面积为0.3亩,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二、结果分析(一)熟性及抗性:从三个品种比较试验来看,熟性最早的是“844”早豇豆,始花期和始收期分别早于鳗鲤豇6天和5天,早于杨介早豇豆9天和7天.结荚节位以邓介角鳗鲤豇最低,其次是“844”早豇豆,再次杨介早豇豆.抗锈病的能力邓介角鳗鲤豇介于杨介早豇豆和“844”早豇豆之间.发病率比杨介早豇豆低27.82%,比“844”早豇豆高20.30%.  相似文献   

14.
以番茄品种"金果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番茄植株在日光温室内生长发育、干物质生产等规律。结果表明:日光温室番茄株高、叶数、叶面积以及干物质生长量均与定植后的生长天数呈明显线性关系,随着生长天数的增加,其相应生长规律分别为2.77cm/d,0.3片/d,78.8cm2/d,9.12g·m-2·d-1。试验还表明番茄植株的干重需达到42g以上才开始坐果,并且果实干重与植株总干重之间呈线性关系,坐果后,植株总干重每增加1g,果实干重约增加0.7g。干物质在根、茎、叶中的分配比例从开花前到坐果后呈明显下降趋势,果实干重在植株总干重中所占比例显著增加,达到60%以上。番茄干物质生产量与温室有效积温(10℃的温度总和)有很强的线性关系,每个有效积温单位(℃·d)干物质的生产量约为0.67g/m2;植株干物质生产与太阳辐射量之间也有较强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豇豆的起源分类和遗传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素 《中国蔬菜》1989,1(6):25-0
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V.sinen sis L.)是一古老的作物,普通豇豆的籽粒含蛋白质约20~25%,高者可达35%,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重要的粮食作物;豇豆的嫩荚、嫩豆粒和嫩茎叶可作蔬菜,嫩荚能加工制罐和速冻,还可腌渍和做泡菜;短美豇豆的干籽粒既可供人食用,亦可作饲料;在非洲还有以利用花梗上的纤维为栽培目的的豇豆;豇豆的种子可以入药,有健胃补气、滋养消食的功能。由于直豆有多种用途,在豆类作物中的重要性仅次于菜豆。它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 豇豆属(Vigna savi)约有170个种,120个种在非洲(66个特有种),22个在印度…  相似文献   

16.
以豇豆为试材,采用在豇豆生殖生长时期即结荚期摘除部分叶荚的方法,分析了结荚期摘除叶荚后豇豆植株的落花率、成荚率、产量、叶绿素含量以及荧光光谱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初荚期摘叶1/4、摘叶1/3、摘叶1/2植株的落花率均升高,摘荚1/4、摘荚1/3植株的落花率均低于对照。盛荚期摘叶1/4、摘荚1/4、摘荚1/3植株的落花率均低于对照,而摘叶1/3、摘叶1/2的植株落花率高于对照。其中,盛荚期摘叶1/2的豇豆植株落花率最高。在豇豆结荚期摘叶摘荚处理后,植株的成荚率、产量都低于对照。此外,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反射指数(PRI)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且R2达到0.80以上。Fv/Fm、PRI、叶绿素含量、落花率与产量的相关性不强,表明还有其它因素对豇豆产量的高低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多年的长豇豆研究实践中 ,我们观察到了长豇豆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形态异常现象 ,特拟此文对此作出描述和分析。1 叶的异常现象1.1 黄化苗 豇豆播种出苗后 ,少量幼苗所出第 1对真叶在见光情况下仍为黄色的现象。因其内原叶绿素不能正常转为叶绿素 ,不能及时形成碳水化合物 ,无法实现由异养向自养的过渡 ,故出苗后 2~ 3d(天 )内就死亡。该现象在多个季节播种都有发生 ,各品种出现的频率有所差异 ,五号豇豆和杜豇出现频率稍高 ,达 0 2 %~ 0 3 %。笔者认为该现象与遗传有关 ,可能与某种叶绿素生物合成酶缺乏有关。1.2 喇叭叶  199…  相似文献   

18.
果园新型豆科绿肥新品种——科杂1号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1987年用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进行种间杂交,经过世代系谱选择,于1990年育成了在主茎粗、分枝数和生物量等性状方面具有明显超亲遗传,根瘤固氮力强的新型豆科绿肥新品种——科杂1号。该品种根系发达,结瘤...  相似文献   

19.
以蔓生长豇豆为试材,对4份长豇豆种质资源(10-2、10-7、10-9-24、13-26)在秋大棚不同光照强度和生长空间条件下,进行了植物学性状和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以期优化蔓生长豇豆种植模式。结果表明:4份材料对光照和生长空间的反应在各项指标上表现出基本一致的规律,即较强的光照和较大的生长空间可以使长豇豆提早开花,提高单株产量;不同材料单株产量提高的幅度不同,南架与北架相比10-2增幅最大,为220.0%,10-9-24增幅为150.0%,13-26增幅为55.6%,10-7幅度为71.4%。由此可见,光照强度与生长空间对蔓生长豇豆生长影响显著,较强的光照强度和较大的生长空间利于蔓生长豇豆的生长和产量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蔓生豇豆又名长豇豆。茎蔓生,缠绕性植株,荚长 20-100厘米,肉质、下垂,成熟时荚壳皱缩,种子呈长肾形。主要用其柔软多汁的嫩豆荚作蔬菜,在我国南北方都有种植,且种植面积很大。 1 生物学特性蔓生豇豆喜温、耐热、怕冻。从播种到成熟,均需在无霜冻条件下生长,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