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GIS、RS与目视解译集成的分类技术。它从遥感影像和GIS矢量数据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了矢量数据的图斑边界和影像分割的信息,研究表明:无论在实验结果还是在分类的机理上都证明了这种GIS与RS集成分类技术的准确率超过了传统遥感影像分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遥感图像植被分类一直为遥感领域的热点,对于中低分辨率的影像,传统的分类方法主要是利用影像的光谱信息,对于影像的空间信息利用较少,而事实证明遥感影像的空间信息也十分丰富。为了提高遥感影像的空间信息利用率,提取了最新的Landsat-8的空间纹理信息,结合空间纹理信息与光谱信息对遥感影像进行植被的分类。实验证明:辅以纹理的分类总体精度为84.68%和83.87%,光谱分类总体精度为82.26%,结合了空间纹理信息后的分类精度比传统的方法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CART决策树方法的遥感影像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为研究区域,构建一种基于CART遥感影像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对遥感影像采用主成分提取、植被信息提取、纹理信息提取等方法,并结合试验区主要地物类型训练样本,采用Landsat 5 TM影像数据、DEM数据以及遥感处理软件ENVI为平台进行影像分类,并将结果与最大似然分类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基于CART遥感影像决策树分类精度优于最大似然分类,有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GIS、RS与目视解译集成的分类技术.它从遥感影像和GIS矢量数据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了矢量数据的图斑边界和影像分割的信息,通过经研究表明:无论在实验结果还是在分类的机理上都证明了,这种GIS与RS集成的分类技术的准确率超过了传统遥感影像分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分类是研究区域自然资源和土地利用时空变迁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区域长时序遥感影像分类,需要逐景影像选取样本进行分类,存在样本复用性低、人工工作繁复等问题;而迁移学习作为一种将已有知识应用到不同任务中的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实现遥感影像特征信息的重复利用.但长时序遥感影像由于时间跨度和物候等差异,地物光谱存在不...  相似文献   

6.
用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遥感影像运用监督分类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提取,在此基础上对利用遥感影像分析土地利用信息的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使用TM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得到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相对精度均超过了90%,能较真实的反映当地土地类型的基本特征,使用遥感检索山丹县土地利用类型信息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遥感影像数据的广泛应用,遥感影像数据更新频率越来越快,如何快速发现影像中地物变化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由于数据量大,人工判读方法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文章陈述了变化检测的总体流程、SLIC超像素分割算法和随机森林分类方法,通过遥感影像变化动态检测工具开发,输入两期遥感影像可自动识别并标注变化区域,同时输出变化区域地类的变化过程,实现重点区域的重点监控,准确快速发现地类的变化,从而全面了解地表自然地物的变化过程。遥感影像分割尺度和质量及选择的分类算法,对地类识别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光谱遥感影像包含了大量的波段信息,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地物的识别。基于单核的高光谱遥感影像极限学习机分类模型,因其实施简单、分类精度高、训练时间短,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高光谱遥感影像识别。但是核特征的选取,以及单核特征表达的单一性,限制了模型分类精度的进一步提高。为了解决此问题,受多核极限学习机(MK-ELM)思想的启发,首先使用核方法,提取了遥感影像的多核特征表达;然后利用多核极限学习机理论,同时优化极限学习机结构参数以及多核特征融合系数,获得最优的分类模型。为了说明MK-ELM的有效性,在Indian pines数据集上做了对比实验,该实验证明基于多核极限学习机遥感影像分类模型的分类精度较单核极限学习机有明显地提高,MK-ELM的分类整体精度为80.2%,Kappa系数高达78%;同时将多核极限学习机应用到芷江林场的林地信息提取,其分类精度高达89.1%,Kappa系数达86%。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受到遥感影像获取方法的影响,造成森林资源管理总体分类精度较低的情况。为此,提出了基于多元遥感影像的森林资源管理方法设计:以多元遥感影像为基础,获取森林资源的相关数据信息;针对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进行滤波处理和影像分割,利用分层提取方法提取出遥感影像中不同森林资源的特征信息;通过管理规则集的制定实现森林资源管理。为验证文中所提方法的使用效果,选取两种传统管理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管理方法在森林资源的分类方面,平均精度相较两种传统方法分别提升了5.72%、7.93%。  相似文献   

10.
以黄家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FDCT与ELM的湿地类型分类方法。该方法利用湿地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空间特征作为ELM的输入数据,将遥感影像进行FDCT变换分解,获得影像的高频曲波变换系数和低频曲波变换系数,选取高频部分曲波变换系数组合作为地物的纹理特征;采用连续可微的Sigmod函数作为学习函数。湿地类型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实现湿地类型的自动分类,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86.7%,高于传统SVM方法 76.5%的分类精度,Kappa系数超过0.83,为湿地景观遥感动态监测奠定了较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方法在森林非森林的识别方面有很好的识别效果,探讨了一种遥感混合分类算法(Iterative Guided Spectral Class Rejection)。首先对IGSCR的算法理论进行了阐述,然后利用IGSCR分类算法对同一地区多时相遥感影像进行复合的影像进行森林分类实验。通过与最大似然法的对比实验表明,IGSCR分类方法将非监督分类方法所具有的自动对具有相同光谱特征类别进行集群的能力,辅助于训练样本的获取,可以有效降低因人工判断类别光谱纯度不准确而引起的类别样本光谱混杂问题,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分类精度,改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我国大型国有林场,落叶松是林场森林经营管理的主体,快速准确提取落叶松人工林分布对林场的经营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传统单机模式下的遥感影像分类耗时长、效率低下,随着地理信息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到来,Google Earth Engine(GEE)作为地理空间分析平台的先行者,为遥感影像分类带来新的机遇。基于GEE平台,使用Sentinel-2数据实现塞罕坝机械林场主要树种遥感影像分类。通过对塞罕坝机械林场2019年全年309景Sentinel-2影像数据预处理,计算比值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地形特征,并对各特征进行优选,构建多特征分类数据集。以此为基础,比较最小距离法、决策树和随机森林分类器下的分类精度。结果表明,GEE相较于单机影像分类模式具有显著的优势;最小距离、决策树和随机森林分类器下的分类精度分别为80%,83%和92%,随机森林分类器更适合复杂的遥感分类任务。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生态公益林遥感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结合空间特征等信息,对IKONOS高空间分辨率影像进行分类,实施对生态公益林的监测,并将此分类方法与传统分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VM的遥感分类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分类效果破碎、精度不高等问题,而且在学习速度、自适应能力、可表达性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在山东省林业上首次应用Spot5遥感影像进行了自动分类研究,有林地分类精度达到88.5%.  相似文献   

15.
作者利用大比例尺遥感影像对红安县长江防护林工程进行监测,通过计算机分类和多方案分析对比,证明利用遥感影像对长防林工程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安徽省东至县梅城林场为研究对象,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运用遥感软件Erdas9.0对2011年同期的LandsatETM+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形成森林资源类型影像分类图;以ArcGIS9.3为数据加工平台,对林场1∶10000地形图等高线进行矢量化,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在ArcGIS软件环境下,将森林资源类型影像分类图和DEM融合,实现森林资源类型三维地形显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森林资源的分布和海拔因子关联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森林资源遥感监测效果往往受森林类型识别分类方法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遥感影像森林类型分类方法,以提高Landsat-TM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为森林资源遥感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小兴安岭带岭林业经营管理局为研究区,基于2010年Landsat5-TM影像数据和201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采用窗口法获取TM第5波段各待分类别的像元均值作为聚类中心,以元胞自动机的Moore模型为框架,以元胞为基本单位,以像元均值为对象,利用最小距离法求取进化规则(判断准则是中心元胞周围的8个元胞距每类聚类中心的距离最近且像元数量最多,则中心元胞属于该类别),充分考虑影像及地物之间的空间特征,采用元胞自动机分类方法进行森林类型的识别分类。同时,以相同的样本数,采用3层BP神经网络模型对TM遥感影像进行分类试验,并比较2种方法的分类效果。【结果】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分类方法总体分类精度为88.712 1%,Kappa系数为0.829 1,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用户精度分别为73.60%,92.94%和94.13%,达到了区分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分类目的。BP神经网络算法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6.671 3%,Kappa系数为0.798 4,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用户精度分别为69.22%,93.37%和90.76%。2种分类方法均可有效识别森林类型信息。【结论】元胞自动机模型应用于遥感影像森林类型识别分类可弥补因TM影像空间分辨率较低造成的遥感影像分类精度过低的问题,提高分类精度。在森林分布破碎、种类类型多样且结构复杂的带岭林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可为大区域尺度的森林动态信息监测提供更好的数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湿地遥感变化信息检测并识别一直是遥感动态监测的一个技术难点。以东洞庭湖为研究区,2期GF-1遥感影像为研究对象,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分为芦苇、苔草、辣蓼与泥蒿、水体、泥滩地等6种类型。研究引进了NDVI植被指数波段与第一主分量波段(PC1)对传统的图像差值算法进行改进,提取出两期影像的变化信息,并与支持向量机的多时相影像分类后检测算法相比较。结果表明:(1)研究区遥感影像经过大气校正和图像配准等预处理之后,GF-1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最佳波段组合为RGB=432;(2)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两期遥感影像进行分类时,样本选择的可分离度均在1.9~2.0之间,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为85.34%,Kappa系数为0.8,满足分类后比较算法提取变化信息的要求;(3)引进NDVI与第一主分量区分变化信息,并采用直方图积累区间确定变化阈值,信息增加的变化阈值设置为0.3,信息减少的变化阈值设置为0.2,Smooth Kernel Size设置为3,Aggregation Min Size设置为30,优化结果最佳。利用2期GF-1遥感影像提取湿地变化信息,分类后比较算法与改进后图像差值算法,图像差值法快速、直接提取变化信息,检测精度为89.6%,Kappa系数为0.9,且不受分类精度与分类样本一致性的限制,明显优于传统分类比较算法,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Worldview-2八波段影像作为数据源,选取东洞庭湖湿地核心区域作为研究区,进行了Worldview-2八波段特征分析、构建改进遥感指数、采用改进遥感指数阈值分层分类的策略对湿地区域进行信息提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Worldview-2八波段影像改进指数的湿地类型分类总精度达到了92.24%,Kappa系数为0.902,比原始遥感指数的分类精度提高了8.18%,特别是对草滩地和泥滩地的区分有了较大的提高,是有效、准确提取湿地类型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 SAM 算法的遥感影像湿地植被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扎龙自然湿地保护区高光谱遥感影像为试验区域,通过对野外试验调查数据和预处理后的高光谱遥感影像进行前期处理,再采用光谱角填图(SAM)图像分类方法进行植被分类实验得出结果,并与最大似然法和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方法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得出误差矩阵和精度评价分析,得到最大似然法的总体分类精度和以及Kappa系数是最低的,而光谱角填图分类方法的总体精度为89.87%,Kappa系数为0.880 7,分类结果要好于其他两种分类方法,其对高光谱遥感影像植被分类实验更具有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