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瓣胃阻塞也称瓣胃秘结,又称百叶干,是由于前胃机能障碍,瓣胃收缩无力,其内容物水分被吸收干涸而粘附在瓣胃胃叶皱褶间直至充满整个瓣胃,使食糜无法通过瓣胃进入真胃而形成阻塞的一种疾病。若治疗不当,延误治疗时机,死亡率为100%。笔者在近年来的临床工作实践中,用手术挤压法治疗牛瓣胃阻塞3例效果理想。特作此文,供同行共同探讨。1发病原因据笔者诊治的所有病例综合来看:长期饲喂干草或干草粉而饮水不足;长期处于运动量不足或突然过度使役,突然改变饲料;误食地(农)膜残留物、塑料制品等都是发生本病的直接原因。另外患牛前胃弛缓、真胃变位…  相似文献   

2.
真胃阻塞也称真胃积食,发生原因一般是由于饲料饲喂不当和饲料营养搭配不合理,或管理和使役不当而引起迷走神经受损,调节发生机能性的紊乱。也由于舔食异物和泥沙引起。近几年奶牛出现真胃阻塞的病例比较多见,尤其是东北地区,冬、春季节缺乏青绿饲料,许多农户用谷草、麦秸或稻草铡碎喂牛,导致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前胃弛缓是前胃机能减退的一种疾病。近年来,笔者根据胃内容物酸碱性辨证治疗牛前胃弛缓98例,收到满意效果。1病因前胃弛缓多由于反刍动物体质衰弱,饲养管理不良,长期饲喂劣质粗硬、混有泥沙的饲料,或长期饲喂细软精料所致。另外,草食骤变、使役过度、运动不足都会引起此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气胀是因草料停滞于瘤胃中发酵产气而引起牛腹胀作痛、反刍与嗳气减少或停止的一种综合性病症,常因延误治疗导致窒息或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而死亡。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牛气胀13例,均获痊愈。l病因病理1)伤食伤胃多因过食易发酵的草料,如紫云英、豆类、青嫩多计拨霉变质草料等;使役后立刻饲喂或饱食后即刻使役,饲喂与饮水失调,饥饱不均等,致使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失常,草料积聚,发酵产气,乃至胃腑胀满。2)寒邪伤及脾胃多因饲喂霜冻草料,使役后或久渴过饮冷水,气候骤变,寒冷天露宿,寒邪入侵,凝结脾胃,致…  相似文献   

5.
正马急性胃扩张分为原发性胃扩张和继发性胃扩张。原发性胃扩张主要是因饲喂不定时定量、饥饿贪食过多、饲喂难以消化的饲料及饲喂过量精料后大量饮水或饲喂过量饲料后剧烈运动(使役),胃内容物迅速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而引起的急性病,如采食过量的幼嫩青草、青稞或豆科类植物最容易发病。继发性胃扩张主要是由于小肠及胃膨大部堵塞或小肠变位,使得胃内容物迅速发酵而引起发病。现将1例马急性胃扩张的诊治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真胃变位和扭转是牛消化系统的重要疾病。国外对乳牛有较多的记载,而国内文献中水牛的临床病例仍属少见。 临床病例 例1 诊号8405,水母牛一头,8岁,1984年5今7日就诊。主诉:患牛于4天前重役,随即拉稀。今饲喂4斤玉米砂和6斤谷壳糠后又立即使役,现食欲废绝。临检:T39.8℃,P58次/分,R16次/分。精神沉郁,结膜潮红,鼻镜干燥,口温高。瘤胃蠕动  相似文献   

7.
奶牛真胃变位是真胃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障碍的一种内科疾病。真胃变位可分为真胃左方变位和真胃右方变位。奶牛真胃变位在兽医临床上并不多见,而奶牛的真胃右方变位就更少见。多因真胃右方变位扭转程度重、发展快,使胃完全阻塞,临床症状重剧,如不及时治疗,多数预后不良。笔者在2004-2007年的临床实践中共参加十几例奶牛真胃右方变位的诊治,治愈率为90%。  相似文献   

8.
奶牛真胃变位是真胃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障碍的一种内科疾病。真胃变位可分为真胃左方变位和真胃右方变位。奶牛真胃变位在兽医临床上并不多见,而奶牛的真胃右方变位就更少见。多因真胃右方变位扭转程度重、发展快,使胃完全阻塞,临床症状重剧,如不及时治疗,多数预后不良。笔者在2004-2007年的临床实践中共参加十几例奶牛真胃右方变位的诊治,治愈率为90%。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追求经济效益而采用重精轻粗的饲喂方式,使奶牛真胃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多,其中真胃溃疡也较常见。笔者在临床上采用当地民间流传的治疗人胃溃疡病的验方“白芨乌贝散”加味试治奶牛真胃溃疡59例,痊愈48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89.8%,取得满意疗效,方法简便,药价低廉,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前胃康是我所中兽医研究室在原民间验方的基础上经多年反复研究试验改进而成的兽用中草药新型散剂。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前胃蠕动,改善前胃内环境,使胃内有益微生物活力增强,以软化干结内容物,调整胃肠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对耕牛前胃疾病,特别是瘤胃积食、前胃弛缓,三胃阻塞(百叶干)瘤胃鼓气等有特殊疗效,1976~1996年以来用前胃康共治疗前胃疾病耕牛285例,治愈268例,治愈率达94.0%,现将治疗情况报告于下。1临床诊治常见病因:饲养管理不善和使役不当通常是诱发耕牛前胃疾病的主要原因。长期饲喂坚韧的粗纤维秸秆饲料,带泥土的…  相似文献   

11.
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真胃变位。真胃变位是奶牛的一种消化机能障碍性疾病。真胃变位分两种类型: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也称真胃扭转。粗饲料是饲养奶牛的基础,精料是饲喂奶牛的一种补充料。通过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生与奶牛饲喂高精料有密切关系。科学合理的平衡日粮精粗比和饲喂技术能有效降低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几年用失笑散加减治疗该病 4 6例 ,疗效颇佳 ,现介绍如下。1 病因及治疗该病是由于长期饲喂品质不佳、不易消化的饲料 ,使脾胃虚弱 ,运化失常 ,致使真胃的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发生炎症 ,使真胃的运动和分泌机能发生紊乱 ,日久则导致真胃溃疡。治宜化瘀理气 ,和胃止痛。药  相似文献   

13.
正1病因:本病是胃粘膜表层的急性发炎,胃的运动机能和分泌机能扰乱,表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饲料突然变换或饲喂不定时、时饱时饥、欠渴失饮,也有的是使役过度或使役后立即饲喂,或饱后立即使役;还何以由于外感风寒(如被雨淋或夜露风霜),内受阴冷(如空肠误饮冷水太过或喂冰冻饲料等),或喂腐败发霉的饲料等而引起。2诊断要点2.1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倦怠无力,不愿走动。  相似文献   

14.
乳牛真胃左侧移位乃指真胃从右侧经由腹底移到左侧胁部,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本病多呈慢性经过,又多发生在分娩后。近年来天津地区乳牛单产提高很快,重胎期精饲料饲喂过多,而粗料质差量缺,精料在日粮中所占比重显著提高,引起胃内酸度  相似文献   

15.
<正>前胃弛缓是耕牛较多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大多因饲养管理不当而致,轻则降低使役能力,重则引起耕牛死亡,造成经济损失。作者实践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13例,全部治愈,现报告于下与同行商讨。1病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一是长期饲喂了难以消化的质粗饲料,如农作物桔秆、稻糠等。二是吃了变质的饲料,如发酵、腐败、变质的青贮饲料、酒糟、豆渣、酸败泔水等。三是突然改变饲喂习惯,饲喂不定时定量,饥饱不均。四是劳逸不均,  相似文献   

16.
牛原发性前胃弛缓一病,据我站门诊统计,占牛病的45.60%,占牛内科病的62.3%。本病是由于长期饲喂单一粗糙的饲料,加之饮水不足,饥饱不匀,使役过度,或因年老体弱,而致前胃功能降低,蠕动弛缓,食欲、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真胃变位发病高峰是产后30天内;肥胖高产牛多发;冬季发病率高。真胃的正常位置是在瘤胃和网胃的右侧腹底,正中线偏右。奶牛真胃变位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笔者所在牛场做了6例真胃左方变位手术,成功4例,治愈率达到66%,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1发病原因1.1牛场饲喂的谷物饲料包括玉米和玉米青贮,因此从瘤胃进入真胃的流动量增多,引起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增高,抑制真胃的运动,真胃产生了大量的气体。由于真胃内含有大量的气体,胃大弯向上扩张,真胃就容易向上移到瘤胃前囊和网胃之间,最  相似文献   

18.
奶牛真胃变位的流行及发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奶牛真胃变位是高产奶牛的一种常发病,它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2种,右方变位又称真胃右方不全扭转,指位于腹底正中线偏右的真胃,向前或向后发生位置变化引起的疾病。真胃扭转,又称真胃右方转位,是指真胃围绕自己的纵轴作180°~270°扭转。采用手术治疗216例,治愈168例。现将其流行及发病分析如下。1真胃变位的流行病学特点1.1真胃变位的发生与过食精料的关系最为密切,当日喂精料量达8~12kg时发病高。1.2头胎牛(2~3岁)易发生,占发病率的80%。饲喂时在各个阶段不科学地调整日粮很容易引起精料过多,而造成真胃弛缓。另外,头胎牛的体腔和身体…  相似文献   

19.
耕牛前胃驰援是前胃神经和肌肉的机能紊乱,反刍和食物消化受影响的一种疾病,长期饲喂单一粒饲料,加之饮水不足,饥饱不匀,使役过度,年老体弱,导致前胃功能降低,食欲、蠕动、反刍受扰等而得病,一般以冬春季节多发。几年来,笔者临床诊治耕牛前胃驰缓17例,其中水牛13例,黄牛4例,治愈16例,死亡1例,治愈率占94%,死亡1例周年龄偏老,极度瘦弱,发病无及时求诊而致死。例1富岭镇双田半岩自然村吴永生饲养1头12岁公水牛,1996年4月27日,因肚胀不吃草料前来求诊。主诉:患牛以往劳力强,性情驯善,春耕期间,整日使役,近十几天来,…  相似文献   

20.
奶牛真胃移位发病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和网胃的外侧与肋骨之间。随着奶牛产奶水平的提高,近几年真胃移位发病呈上升趋势。经对2002年饲养成母牛3487头统计,全年真胃移位发病共计166头,年发病率4.8%。手术治疗成功148头,失败18头,手术成功率89.2%。现对发病情况作简要分析。1发病牛胎次分析在166例的发病牛当中,其中一胎牛71例,占发病总数的42.8%,二胎牛36例,占发病总数的21.7%。一、二胎牛发病占发病总数的64.5%(表1)。真胃移位的发生往往与牛围产期的饲养、饲喂方式密切相关。一胎、二胎牛多发真胃移位,需要对其围产期的饲养特别是怀孕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