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肝片吸虫病是由于肝片吸虫或大片吸虫寄生于牛的肝胆管内引起的疾病。除牛外,羊也受害甚重,还可寄生在猪、马、兔,但较少见。这种寄生虫病在我国广泛存在。1病原形态肝片吸虫长?20-35mm,宽5-13mm,外观呈叶片状,自肝脏新取出的虫体呈棕褐色。大片吸虫形态较肝片吸虫长些(长25-75mm,宽12mm)。  相似文献   

2.
正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羊肝脏胆管内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及营养障碍等症状的疾病。1病原肝片吸虫外观呈扁平叶状,体长20~35mm、宽5~13mm。自胆管内取出的鲜活虫体呈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虫体前端呈圆锥状突起,称头锥。头锥后方扩展变宽,形成肩部,肩部以后逐渐变窄。体表生有许多小  相似文献   

3.
<正>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羊肝脏胆管内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严重患羊伴有全身中毒和营养不良现象,病羊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有的甚至死亡,危害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情况肝片吸虫呈扁平叶状,长20~40mm,宽5~13mm,新鲜虫体为棕红色。成虫为雌雄同体,体表有细棘,虫体前端呈圆锥状突起,称头锥。头锥后方扩展变宽,形成肩部,肩部以后逐渐变窄。体表生有  相似文献   

4.
<正>1肝片吸虫病1.1流行病学由肝片形吸虫(肝蛭)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和胆囊而引起,虫体外观呈叶片状,灰褐色,长20~30毫米。宽8~13毫米。本病流行很广。成虫产的卵随胆汁流人肠道,再随粪  相似文献   

5.
正肝片吸虫病也叫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后睾科支睾属的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猪和猫狗等肝胆这及胆囊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1流行现状目前我国感染肝片吸虫的人数约1249万,除青海、西藏、新疆外,其余省、市、自治区都有该病的病例报道。2虫体特征成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犬、猫、猪等)的肝胆内。是中小型的吸虫,呈葵花籽样,半透明的,长约10~25mm,宽约3~5mm。幼虫:囊蚴寄生于淡水鱼、虾肌肉中,圆形或椭圆形,  相似文献   

6.
肝片形吸虫病是牛羊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所致。本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幼畜常因此病导致大批死亡。慢性和隐性症状的患畜可因消瘦、发育不良及毛、乳产量显著降低而造成严重损失。1病原属片形属吸虫。有两个种:肝片吸虫,大片吸虫。肝片吸虫外观呈叶状,新鲜虫体呈棕红色,长20~40mm,宽10~13mm,前部突出呈锥形,口吸盘位于锥形前端;锥形后,虫体左右展开形成“肩”。腹吸盘位于腹面中线上的肩水平位置,虫体中部最宽,向后逐渐变窄,两根高度分支的肠管沿虫体两侧分布,与褐色的卯黄腺相重叠。睾丸高度分支,  相似文献   

7.
<正>羊肝片吸虫病是因羊吞食含有肝片吸虫囊蚴的水草而引发的一种寄生虫病。肝片吸虫外呈树叶状,虫体长20~30 cm,宽5~13 cm。新鲜虫体呈肉红色,浸泡后呈黑色。虫卵桶圆形,褐色,有卵盖,长130~150μm,宽70~90μm,卵内充满卵黄细胞,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后经粪便排出体外。卵在外界水中15~30℃的温度下,经10~25 d孵化出毛蚴,毛蚴钻入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进行发育繁殖,最后生成许多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中或附着于水草上变成囊蚴。羊吞食含有囊蚴的水草后,囊蚴进入消化道,在小肠内脱去胞囊生成童虫,  相似文献   

8.
羊肝片吸虫病又名羊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引起的羊寄生虫病。肝片吸虫体扁平,长2~3cm,宽约1cm,虫体呈淡红色,雌雄同体,主要寄生在羊的肝脏和胆管中。  相似文献   

9.
肝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及大片形吸虫引起,主要发生于反刍动物。其它哺乳动物和人也可感染,是危害养牛、养羊业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该病原是一类大型吸虫,肝片形吸虫长20~30mm,宽8~10mm,红褐色,呈扁平的叶片状,虫体肩部宽而明显;大片形吸虫长25~75mm,宽5~12mm,肩部不明显,后端钝圆。  相似文献   

10.
正肝片吸虫病能引起牛羊慢性或者急性肝炎、胆管炎和肝硬化等病变,同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导致病畜消瘦,生产性能下降,特别对幼畜和绵羊危害严重,感染后大批死亡,给牛羊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病原该病原属于片形科片形属肝片吸虫,有两个种,为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肝片吸虫为大型吸虫,成虫雌雄同体,扁平叶片状,新鲜虫体呈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寄生于羊、羊、象、鹿、猪、马、兔及人的肝脏胆管。虫体大小:20~40mm,宽  相似文献   

11.
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在反刍动物及其他哺乳动物的肝脏和胆管内而引起的的一种寄生虫病. 1 形态结构 肝片吸虫虫体大,虫体长为15~35mm,宽5~15mm之间.体表有细棘,前端突出略似圆锥,叫头锥.口吸盘在虫体的前段.在头锥之后腹面是腹吸盘.生殖孔在腹吸盘的前面.口吸盘的底部为口,口经咽通向食道和肠,在二肠干的外侧分出很多的侧枝,精巢两个,前后排列呈树枝状分支,卵巢一个呈鹿角状分支,在前精巢的右下方;劳氏管细小,无受精囊,虫卵椭圆形,淡灰褐色,卵的一端有小盖,卵内充满卵黄细胞.  相似文献   

12.
反刍动物三类吸虫病主要指:大拟片形吸虫也称大肝片吸虫;支双腔吸虫也称矛形双腔吸虫或小肝片吸虫;感染反刍动物的前后盘吸虫有许多种,如端盘吸虫、瘤胃吸虫和圆锥吸虫等。1反刍动物大拟片形吸虫病1.1虫体和感染大拟片形吸虫(大肝片吸虫),长100mm,厚2~4.5mm,宽11~26mm,椭圆形。其与肝片形吸虫的区别是缺少前面的圆锥突起。大拟片形吸虫常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鹿是其最主要的宿主。  相似文献   

13.
肝片吸虫病又叫肝蛭病,主要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在牛、羊肝脏及胆管中,使牛、羊消化不良、生长发育受阻,引发肝实质炎、胆管炎和肝硬化等病变,并伴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性障碍。当呈地方性流行时,对牛、羊,尤其是幼畜危害相当严重,常引起大批死亡,使役畜役用力低,乳用畜产奶量降低10%以上,屠宰畜大批肝脏报废。1肝片吸虫的病因1·1病原与流行病学本病流行于潮湿多水地区,多雨年份流行严重。急性者多发生于秋季,慢性者多发生在冬春天寒、枯草的季节。肝片吸虫呈淡红色或略带灰褐色,虫体扁平,形状似柳树叶,长20~30 mm,宽8~10 mm;大片吸虫…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养羊业的迅速发展,羊的寄生虫病呈多样性爆发和流行趋势,特别是羊的捻转血矛线虫和肝片吸虫病普遍发生和流行,造成大批患羊瘦弱、死亡。同时两种寄生虫病的症状相似,容易造成误诊。因此,及时确诊这两种寄生虫病就显得非常必要。1羊肝片吸虫的特点该虫体雌雄同体,长20~40mm,宽18~13mm,呈棕红色柳叶状。寄生在肝脏胆管内,成虫产出的虫卵(每天20000个)随胆汁进入肠腔,随宿主粪便排出体  相似文献   

15.
片形吸虫分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 肝片形吸虫虫体背腹扁平,外观呈柳树叶片状,刚从胆管取出时呈棕红色(图-1),固定后变为灰白色。其大小随发育程度不同差别很大,一般成熟的虫体大小为21~41毫米&#215;9~14毫米,体表生有许多小棘。虫体前部较后部宽,前端呈短锥形,锥底突然变宽,呈双肩样突出。虫卵(图-2)呈椭圆形,金黄色,前端较窄,有1个不明显的卵盖,后端较钝。卵壳薄而透明,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和1个胚细胞,虫卵大小为133~157微米&#215;74~91微米。  相似文献   

16.
正鸭杯叶吸虫病是杯叶吸虫寄生在鸭的小肠或盲肠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1病原鸭常见的杯叶吸虫有东方杯叶吸虫、普鲁杯叶吸虫和盲肠杯叶吸虫三种。东方杯叶吸虫,属吸虫纲、杯叶科。新鲜虫体呈浅淡黄色,近于白色,肉眼见芝麻大小,呈椭圆形,大小为0.9~1.4mm×1.1~1.4mm,有两个吸盘,口吸盘位于虫体的顶端,呈球形,咽发达  相似文献   

17.
<正>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虫体寄生在牲畜的肝脏、胆管内。肝片吸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是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肝片吸虫的宿主范  相似文献   

18.
<正>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虫体寄生在牲畜的肝脏、胆管内。肝片吸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是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肝片吸虫的宿主范  相似文献   

19.
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引起的羊寄生虫病,肝片吸虫体扁,长2—3厘米,宽约1厘米,虫体呈淡红色,雌雄同体,主要寄生在羊的肝脏和胆管中,该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每年6-9月份,为本病高发季节,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羊均能感染,羔羊和绵羊的病死率高。本病常呈地方流行,在低洼和沼泽地带放牧羊群发病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正羊肝片吸虫病又称"羊肝蛭",是由肝片吸虫寄生羊的肝脏胆管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病原属吸虫纲片形科片形属,虫体扁平呈叶片状,新鲜的虫体呈棕红色,透明,多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肝脏胆管和胆囊内,在临床上可引起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还可伴有全身性的隐形症状或者中毒症状、营养障碍和消化功能紊乱,致使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受到影响。该病在国内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