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瘟又名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是由鸭病毒引起的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其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颈肿大。食道粘膜有小出血点,并有灰黄色假膜覆盖或溃疡,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假膜覆盖。肝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灶。由于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严重制约了养鸭业的发展。1流行规律本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一般以春夏之际和秋季流行最为严重。当鸭瘟侵入易感鸭群后,一般在3~7d开始出现零星病例,再经3~5d陆续出现…  相似文献   

2.
鸭瘟的诊治     
徐燕 《当代农业》2014,(20):40-41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和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夏秋之交和冬春之秋常发。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脚发软无力,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食道黏膜有出血点并有灰黄色假膜覆盖或溃疡,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食道与腺胃膨大部的交界处有出血、坏死乃至溃疡,肝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及出血点。一、发病及流行病学不同年龄和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该病,  相似文献   

3.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脚发软无力、下痢、流泪和头颈部肿大。食道粘膜小点出血,并覆盖灰黄色假膜或溃疡灶,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经常给养鸭户带来大量损失,了解流行病学和诊断防制方法,做好防控措施,能有力保证养鸭效益。  相似文献   

4.
1.鸭瘟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高热、流泪、下痢、腿瘸、头肿,俗称"大头瘟"。该病以夏、秋季多发,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主要病变为全身性急性败血症,皮肤、全身的浆膜、黏膜有出血斑点或坏死灶;消化道黏膜出血或形成灰黄色假膜;实质性器官出血,肝脏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  相似文献   

5.
1、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鸭瘟是由鸭瘟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鸭、鹅、天鹅、雁等水禽可互相接触传染,其特征是侵害血管,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糜烂,淋巴器官出现病变,实质器官有烂死灶.病鸭临床表现为畏光、流泪、眼中的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合,眼挣不开,呼吸困难,叫声嘶哑,鸭头颈肿大,俗称"大头瘟".  相似文献   

6.
任开中 《农技服务》2014,(4):147-147
<正>鸭瘟俗称大头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高热、流泪、两脚麻痹无力、排绿色稀粪,常见病鸭头颈部肿大,食道黏膜有灰黄色坏死假膜或出血溃疡,泄殖腔黏膜出血或坏死。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一旦鸭群感染后,即迅速传播,引起大批死亡,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目前养鸭地区一种重要的传染病。一、病原及流行特点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呈球状,大小在100nm左右。该病毒存在于病鸭的各个内脏器官、血  相似文献   

7.
正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是鸭、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1病原和流行病原是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鸭瘟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在120~180nm,有囊膜,病毒核酸型为DNA。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鸭或带毒鸭。不同品种、不同日龄、不同性别的鸭都易感,但以麻鸭、番鸭、绵鸭易感性最高,北京鸭次之。本病以消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肠炎又称鸭瘟或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以体温升高、两脚麻痹无力、腹泻、流泪、头颈肿大、消化道粘膜出血和实质脏器变性、出血、萎缩等为特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成年鸭及产蛋鸭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潜伏期一般为3~7d,传播迅速,病鸭精神委靡、食欲废绝、眼睑水肿流泪粘连、眼结膜充血、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头颈部  相似文献   

9.
1、鸭瘟.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并多发于20日龄之后的鸭.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流泪、拉绿色稀粪、病鸭头和颈部肿胀,故有"大头瘟"之称.  相似文献   

10.
<正>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天鹅等的一种病毒性、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其特征是病毒引起广泛性血管损害导致组织出血、体腔溢血、消化道粘膜的出血、坏死病变、淋巴器官受损、实质器官的退行性变化。[病原]本病病原是疱疹病毒科的鸭瘟病毒,常大量存在于病鸭的血液、组织器官、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不同的病毒株毒力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免疫学特性。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江西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种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和鸭瘟免疫状况.[方法]2020—2021年从江西省的11个规模化种鸭场采集血清样品1233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鸭坦布苏病毒病和鸭瘟的抗体水平.[结果]鸭坦布苏病毒病抗体的总阳性率为61.1%,阳性率最高的为E场(80.4%),11个种鸭场中有8个场的阳性率未达到国家合格率标准.鸭瘟抗体的总阳性率为80.5%,抗体阳性率较高的为I场(90.8%)和H场(88.8%),11个种鸭场中有2个场的鸭瘟抗体阳性率未达到国家合格率标准.不同季度调查结果显示第四季度鸭坦布苏病毒病和鸭瘟的抗体阳性率最高,第一季度的鸭坦布苏病毒病和鸭瘟抗体阳性率均未达到国家合格率标准.[结论]江西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种鸭场的鸭坦布苏病毒病和鸭瘟免疫水平不容乐观.尤其是鸭坦布苏病毒病免疫水平较低,建议当地种鸭场加强鸭坦布苏病毒病和鸭瘟的免疫,定期监测抗体水平,优化免疫程序,以提高整个鸭群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2.
陈昌海 《农家致富》2007,(10):42-42
三、病理变化特征 1.急性猪瘟淋巴结周边出血严重并呈大理石样;肾脏颜色变浅呈土黄色,被膜下可见出血点,切开后多见皮质部也有出血点;膀胱粘膜出血明显;上呼吸道的喉头、会厌软骨粘膜出血;脾脏一般不肿大,但有的发病猪的脾脏边缘有圆形紫红色梗死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试验鸭32只分4组,第1组接种鸭瘟强毒,第2组接种鸭瘟弱毒,第3组先接种鸭瘟弱毒,2周后再接种鸭瘟强毒,第4组为对照。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鸭瘟病毒对鸭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鸭瘟强毒和鸭瘟弱毒对鸭淋巴细胞的PHA反应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鸭瘟强毒的作用迅速而且强烈,在很短的时间内即造成宿主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剧烈下降,并很快导致动物死亡,出现典型的鸭瘟病变,但也有个别鸭能够耐过强毒的攻击而生存下来,耐过鸭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性逐渐恢复正常,剖检未见有鸭瘟病变;鸭瘟弱毒的抑制作用是暂时的,宿主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性很快即恢复正常,剖检也未见有鸭瘟病变;对于接种鸭瘟弱毒以后再攻强毒的鸭,其对PHA刺激的反应性未受到影响,攻毒后2周,宿主还表现出对PHA的反应能力有增强的趋势,剖检未见有鸭瘟病变。此结果与其他病毒所致的PHA反应抑制和加强作用相类似。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肠炎又名鸭瘟,是鸭、鹅、天鹅等雁行目动物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的疱疹病毒病.其特征是病毒引起广泛性血管损害,导致组织出血,体腔溢血,消化道粘膜的变性、坏死,淋巴器官受损,以及实质器官的退行性变化.各种日龄都易感.这种病在皖北地区曾反复多次流行,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一、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危害鸭,各种年龄的鸭都易感染,但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雏鸭高,鹅也易感染,但发病率较鸭低。病鸭是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另外还可经交配、眼结膜和呼吸道粘膜感染。水是很好的传播媒介.吸血昆虫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多。  相似文献   

16.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因有些病鸭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治疗鸭瘟的有效办法,只能通过接种疫苗或喂一些药物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7.
黄河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851-1852,1863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烈性传染病,具有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和死亡率大等特点。介绍了鸭瘟病毒和鸭瘟诊断方法及鸭瘟(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番鸭是一种肉用型品种,养殖经济效益高,是农村致富的好项目.提高成活率是批量养殖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前提.雏番鸭易感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番鸭细小病毒病和小鹅瘟等,必须进行强化免疫.现介绍强化免疫时应注意的事项.①1日龄雏鸭全部注射鸭瘟活疫苗;同时口腔滴服雏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鸭瘟活疫苗使用方法为按瓶签注明的羽份,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雏番鸭每只腿肌注射0.25毫升,3天~4天产生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天鹅等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俗称"大头瘟".本病流行广、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往往对受传染的鸭群造成毁灭性打击,严重威胁着养鸭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以两脚麻痹无力、行走困难、下痢、流泪和头部肿大为特征,农村俗称"大头瘟".本病在普觉镇已发生多年,且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给养鸭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