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云锦杜鹃菌根真菌接种技术及其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从野生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 L.)根系分离的4个菌根真菌菌株,采用3种方法接种云锦杜鹃试管苗.结果表明:营养液与栽培介质混合的单层接种方式是一种良好的植物—真菌共生培养方法;选择的4个菌株对云锦杜鹃试管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幼苗苗高、叶片数、主根数、根长、叶绿素、干重等指标都优于对照植株.  相似文献   

2.
云锦杜鹃菌根真菌吸收氮源特性及其接种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从云锦杜鹃根系分离的欧石南菌根(eriocoid mycorrhiza,ERM)真菌对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吸收特性及其接种效应,检测ERM菌株吸收利用不同氮源能力及筛选培养菌株适宜的氮源,并分析ERM对寄主植物氮源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菌丝干重定量研究菌株的氮源吸收特性;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采用单菌株接种无菌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幼苗研究ERM对寄主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供试ERM真菌菌株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中生长量差异明显,所有菌株在各单一氮源培养基中菌丝干重均增加,其中铵态氮和硝态氮中生长量较大;各氮源培养基上,菌株接种幼苗生长均优于非接种苗,而且在牛血清蛋白培养基上接种苗干重显著高于其它氮源。【结论】铵态氮和硝态氮是供试ERM菌株培养的比较适宜氮源;ERM增加了云锦杜鹃对氮源的吸收,尤其是硝态氮和有机氮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海金沙内生真菌JH001菌株菌丝生长和产红色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果糖为碳源、以硝酸铵为氮源、碳氮比为40∶1、pH值为5的培养条件有利于海金沙内生真菌JH001菌株菌丝的生长及产红色色素;不同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内生真菌JH001菌丝生长率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4.
对分离自越橘根内的2株菌根真菌进行了生理学特性研究,明确了2株菌根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其菌丝体扩繁和菌剂生产奠定基础.采用固体培养,研究不同培养温度、pH值、碳源、氮源对2种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真菌生长的最佳条件不完全相同,A菌和D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属中温菌;2种菌根真菌在pH值3.0~9.0都能生长,A菌最适生长pH值为5.0,D菌为6.0;A菌和D菌生长速度最快的碳源分别为淀粉和乳糖;A菌对不同氮源的利用效果差异性不明显,D菌最适氮源为硝酸钾.  相似文献   

5.
云锦杜鹃ERM真菌接种效应研究及优良菌株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15个不同类型的ERM菌株对云锦杜鹃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均能侵染幼苗根系,侵染率为33%~72%;云锦杜鹃对ERM菌根的依赖性较强,所有供试菌株对接种幼苗的生长均表现为积极的正效应,12个菌株接种苗干重显著高于对照,且不同菌株接种苗生长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西藏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研究米林杜鹃(Rhododendron mainlingense)、髯花杜鹃(R.anthopogon)、雪层杜鹃(R.nivale)和雪山杜鹃(R.aganniphum)内生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上述4种杜鹃的根、茎、叶和花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用ITS分子标记方法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西藏4种杜鹃属植物720个组织块中分离得到336株内生真菌,这些真菌被鉴定为2门5纲10目16科21属55种。4种杜鹃属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雪山杜鹃(H′=1.96,D=0.80)和雪层杜鹃(H′=1.81,D=0.77)内生真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辛普森指数(D)高于髯花杜鹃(H′=1.36,D=0.71)和米林杜鹃(H′=1.17,D=0.65)内生真菌多样性。根、茎、叶、花不同部位内生真菌多样性也无显著差异。不同部位的H′和D指数分别为根部H′=2.63、D=0.86,茎H′=2.35、D=0.83,叶H′=2.26、D=0.80,花H′=2.23、D=0.83。[结论]研究结果为挖掘杜鹃中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越南槐野生与栽培根系内生真菌组的结构及宿主相似抑菌功能,为利用有益内生真菌组改善栽培宿主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分别从野生和栽培根系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特征鉴定内生真菌;分别采用琼脂块法和平板对峙法,以人体病原菌和丝状病原真菌为靶标菌,测定根系内生真菌组各分类单元的抑菌圈和抑制率。【结果】从越南槐野生和栽培根系分别分离鉴定得到234株36个分类单元和48株10个分类单元的内生真菌。野生根系内生真菌组的属、优势属、特有属、种、特有种的数目为栽培根系内生真菌组的3~5倍,其α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栽培根系内生真菌组(P<0.05),而两者间的β-多样性指数均极低。对于宿主相似抑菌活性分类单元的数目,野生根系内生真菌组是栽培根系内生真菌组的6~10倍,其中,分类单元Colletotrichum simmondsii对3种人体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或等于阳性对照,Aspergillu.flavus、Phoma sp.、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Trichoderma asperellum、Trichoderma sp.、Talaromyces funiculosus、Fomitopsis sp.、Fusarium solani和Rhexocercosporidium sp.等9个分类单元对3种丝状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超过50%。【结论】越南槐野生根系内生真菌组具有生境特异性,生物多样性更丰富,且有强广谱的宿主相似抑菌功能,有益于在宿主根系合成结构独特、生物活性多样的代谢产物,进而赋予宿主药材独特的药效,可应用于改善栽培宿主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8.
明确桉树内生真菌二型伞霉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桉树内生真菌共生机制研究以及内生真菌的实际生产应用奠定基础。采用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研究不同温度(20、25、30、35℃)、pH值(4.0、5.0、6.0、7.0、8.0)、碳源(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果糖、乳糖和山梨醇)、氮源(磷酸氢二铵、草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尿素、胰蛋白胨和蛋白胨)、转速(80、100、120 r/min和140 r/min)对二型伞霉生长的影响。同时回接巨桉,测量其株高与根长,探究接种二型伞霉对巨桉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型伞霉在不同碳源和不同氮源的MMN培养基均能生长,但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最佳碳源为乳糖,其次是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其次是尿素。二型伞霉适宜生长温度为30℃,生长最快、长势最好,适宜生长pH为6.0~7.0,最佳转速为80 r/min。接种二型伞霉2个月后巨桉株高和根长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48.22%和75.78%。初步确定了桉树内生真菌二型伞霉的最佳培养条件,验证了其对桉树生长的促进作用,为桉树内生真菌的生理生化研究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液体发酵条件优化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最佳发酵条件,以分离自枇杷主干韧皮部的内生木霉P3.9菌株为供试菌株,以菌丝生长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组合液体发酵培养液,碳源、氮源、pH及其接种量。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液为马铃薯浸汁,碳源为D-果糖,氮源为磷酸二氢铵,pH 7.0,接种量为1.5%;正交试验表明其菌丝生长的最佳组合培养条件为马铃薯浸汁,在其中添加2%D-果糖、0.05%磷酸二氢铵、pH 6.0、接种量为1.5%。按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培养,最高菌丝干重可达5.1 mg/m L。  相似文献   

10.
从烟田杂草中分离筛选出对烟草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通过对峙试验,对筛选出的拮抗作用较强的4种内生真菌进行了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确定了不同内生真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碳源、温度和pH值,为更好地利用它们提供了最佳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