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根艺要表现民族特点,弘扬民族精神,目的是唤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爱国心,使根艺不但自立于中国,而且跻身于世界艺术之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国的国画、雕塑、书法千年不衰,永保旺盛的生命力,就因为它是传统的民族艺术。如秦“兵马俑”,汉“霍去病墓”石雕群,齐白石的画,都突出地表现了这种精神。根艺也应如此。哪一位作者,或哪一件作品,表现的民族精神、特点越突出,它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就越强。所谓民族精神、特点,就是其它民族没有的,如运用我国古代神话、寓言、典故、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2.
中国盆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虽然,已经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至今仍然是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尤其是中国的山水画以及立体的山水盆景,大都从作品中表现出自然界独特的意境美。山水盆景更重要的是通过借景抒情,来引起观赏者心灵上无限的幽思与遐想。山水盆景作品必须具备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3.
盆景的表现力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课题。认为“以往(的盆景)只能表现秀山丽水,花香果艳”,主张盆景与“微雕”结盟,更有主张与戏剧的道具、人物结盟者。据说,这样可以“极大地丰富自己的表现力。”讨论这个问题,只能从盆景的本质特征说起。盆景是以盆为“纸”、以树石为“绘”,通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育,以自然风貌集中而典型地表现生活的艺术。特定的盆、自然的石、有生命的树是盆景的主要物化手段,也是盆景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璀灿的文化遗产,寓言作为民间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源远流长。中国的寓言,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每一则寓言,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和一首“动人的诗”。树根艺术也是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将树根巧妙地加以组合,表现寓意深长的寓言故事,不仅符合大众的欣赏欲望,且能使作品增添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盆景艺术流派纷呈,各具特色,其共同的气质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刚毅的浩然之气、生机蓬勃的向上之气以及在社会变革中反映出的师法自然与天人合一的创新精神。其民族气质表现在作品中,恰如其分地将人生的伦理与盆景艺术的审美观念相结合,既有不完全的原始气息和书卷气,也有滚滚而来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优美与壮美的融合气质。集自然美、情操美、社会意识美于一体的盆景作品,总会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6.
给盆景艺术注入时尚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如何实现现代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千余年历史的盆景艺术面临同样的问题。在艺术传承过程的各个时期,不断的艺术创新充分体现了各个时期的时尚特征,亦即实现艺术的现代性,令盆景艺术表现出永恒的魅力。纵观中国盆景艺术演变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在其整个艺术活动中,从理论、载体、器具以及技法等方面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特别是在文化层面对其他文化艺术“营养”成分的不断汲取,包括艺术语言和表现技法的借鉴,为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而不断地变化内容。其名称也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例如汉唐时期称为盆栽;宋时称为…  相似文献   

7.
没有树木的曲与直的线条表现,也就没有盆景艺术的展示。从这个意义说,盆景也是展示树木线条的艺术。树木露出地面的根部,是树木生命整体和形象极为重要的组成分。左边5幅照图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棵根的粗大有力,强壮的曲折线条在地面上表现出来,曲直有序,分布自然。从根的形态可以感知树木有多高大、雄伟。  相似文献   

8.
近期有关盆景刊物屡有文章讨论文人树盆景,表现出盆景界学术气氛的活跃和人们对盆景艺术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鉴于艺友们对有的著文谈及文人树盆景造型时,要求把树桩制成“中上部呈软弯蛇曲翻卷扭动……”,以及又有的著文说要“采用多干式”等有不同意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也想和大家一起切磋讨论。“文人盆景”本是早期盆景的总称。因为是文人雅士早在汉代之前,从简化和缩制园林中,推出了盆栽这一“活的艺术”雏形,并历经多年使之逐步成为盆景。仍然是文人雅士约于明代偶有摹拟古诗、画的意境,创作出简约、瘦高式细桩盆景,用以象征文人节操,而成为“文人树盆景”,可视为盆景的一个分支。它又历经多年,约于清代使之逐步  相似文献   

9.
不言而喻,盆景之所以有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就因它是有“生命”的艺术。盆钵中的一草、一木或青苔,无不都是活生生的。如在盆中配上人物和动物的陶瓷工艺品,就有点象一个演员和一个木偶同台演出样的不协调,但配合适的亭、台、阁、楼是可以的。为了构图和意境的需要,可将书法中的技法运用到盆景中来,“笔不到意到”;还可借鉴绘画中的“十里蛙声不见蛙”等艺术手法,不直接出现事物。如一个盆景想表现的意境中有物、有人,我认为不配人物  相似文献   

10.
庄文其先生在去年12期上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盆景界同仁需于三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承认风格流派多样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纵观古今中外的各门艺术,风格流派多样化与相互竞争,是普遍现象,也是该门艺术兴旺的标志,并且藉以推进自身的进步。西方绘画史是如此,中国绘画史也是如此。就是当今中国盆景不也存在公认的苏派、扬派、海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盆景界也吹起了一股“争鸣”之风,这是一种喜人之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艺术事业的发展应该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同其他艺术门类相比,中国盆景艺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还处于一个幼稚的阶段。例如“盆景与盆栽”之争。明眼人都看得出,海外盆栽的艺术含量、技术含量均远远胜过大陆盆景,而有人偏搬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许多著名的石窟,如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的剑川石钟山石窟等。这些“石窟艺术”是集哲学、文学、建筑、绘画、雕刻于一体的佛教艺术,众多精美生动的石窟艺术形象往往能折射出一束束耀眼的民族文化与民族习俗地域美的光波。 剑川石钟山石窟开凿始于唐代,  相似文献   

13.
正传统是一个流动的进程人们一谈论中国传统插花,总是与继承和发展联系在一起。说明传统插花始终处在动态的进程中,而不是定格在某个时代。其他民族文化也是如此。传统插花不同于古典插花,古典插花可以划定在某个朝代以前。传统插花既要求继承和发展,就应该包括古典和现代。传统是一个川流不息、代代相传的流动进程,也是一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发展过程。秦魁杰教授说:"前代的现代插花,就成为后代的传统插花。"这一观点非常正确。继承,是坚持民族插花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4.
插花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同服饰文化、家居文化一样,总是追寻着时代的最新气息,是最具时代特征和表现力的艺术之一。随着人们对生活品位、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以及日益发展的花卉产业赋予了插花艺术更加广阔的发展与生存空间,今天的插花艺术已经融合了传统书画艺术、环境装饰艺术等要素,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视觉艺术,并表现出与时代脉搏相吻合的主题和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各类造型艺术中,人体艺术是最美也是最难表现的。用树根去表现人体美,将会打破根艺界飞禽走兽猖獗的现状,可扩展根艺创作的空间,使作品上升到一个新水平,也将为人体艺术开创一个新领域。由于人体根艺创作有一定难度,所以又将是根艺创作的又一个新起点。我是1987年开始对根艺人体进行探索创作。当时正在学习绘画艺术,所以我对人体艺术及其结构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召开和国庆节的到来,千姿百态的花坛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北京的各个主要路口及宾馆、机关、学校等门前,给金秋的京城平添了一丝动人的魅力。这些花坛的规模、品种、类型及艺术表现手法,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它们融园艺艺术、插花艺术、盆景艺术、装璜艺术、绘画艺术等于一体,表现了群众文化艺术的新特点。几个大的突破表现在:  相似文献   

17.
根,这一平凡的名称,它与雕结合,就成为富有传奇色彩的新词了。对艺术品种的命名,应考虑材料和表现两大因素,根材料通过雕表现而成为艺术品,叫它“根雕”顺理成章。有雕才成“艺”,木雕、石雕、陶雕如此,根雕也不例外,只有雕的程度之别,不能抹煞雕的客观存在。根尽管有着特殊的原始艺术因素,但根毕竟还是根,就像含金量很高的沙子仍然是沙子一样,沙子经过陶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盆景的分类,习惯以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树桩与山水两大类。而通常我们所见到的水旱式、附石式等盆景,是以树、石两种材料组合而成的,有时在树与石的体量上很难分辨出谁主谁次。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组合所表达的审美内涵,已不再是树或石这一单体了,而是组合后的艺术客体所表现出来的新的立意、艺相和意蕴。如果此时仍把它划入山石类或树桩类,显然是不够严谨也不够科学的。在盆景艺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多种材料,多种艺术互相妙用、互相补充的情况下,使用“树石盆景”这一新名词,无论在理念和实用上都是合理和必要的,这对科学、严谨地划分盆景类别,不仅是一种创新,也是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走访了一些名家名园,并多次参观全国、省、市盆景展览,欣慰中国盆景艺术知识普及较快,发展迅猛,正以特有的民族个性化、风格化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走向世界。其成就有目共睹。但也深感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有幸对温州盆景作了一次“走马看花”似的观赏,发现温州盆景普遍重视了时代性、现实性、自然性,许多艺术家突出了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特别是胡乐国、刘荣森等诸名家的作品所反映出的造型技巧和观察微力令人惊喜异常。这是多方涉猎、勤奋耕耘的佐证。特别是胡乐国大师的五针松作品,不仅气韵高雅,枝干苍劲,情景交融,更具师法自然之美,充分显示出:中国盆景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现实中仍有强劲的生命力。这是贵在吸取民族传统艺术精华,拓宽表现语言,勇于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