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青海东部农区不同山地燕麦与箭舌豌豆混播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证明,每公顷燕麦150—187.5kg、箭舌豌豆75—60kg的混播量均适于我省农区低、中、高位不同山地,其中以燕麦150kg、箭舌豌豆75kg的混播比例为最佳混播组合量,其鲜草产量比单播燕麦及箭舌豌豆分别增加28.3%和20.5%。在混播草层中,燕麦对箭舌豌豆起支撑作用,使箭舌豌豆在不同山地比单播株高平均增长15.6cm,在高位山地株高平均增长24.7cm。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播量与行距互作效应对秋闲田饲用谷子草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冀谷18为材料,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播期、播量、行距各试验因素均对草产量有重要影响,其中,播期对草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播量,行距的影响最小;参试因素互作效应的显著项及其强弱顺序为:播期+行距行距+播量播期+播量。构建了数学模型Y=20.471-49.458X_1+0.211X_2+1.604X_3-0.010X_1X_2-0.030X_1X_3-0.039X_2X_3+0.030X_1~2+0.002X_2~2+0.118X_3~2,明确了以经济效益为考核指标的最优方案:播期为8月9日,行距为25 cm、播量为45 kg/hm~2。该方案草产量为7 219.11 kg/hm~2,经济效益为10 378.67元/hm~2,较优方案增收1 778.67元/hm~2,增幅20.68%。[结论]为晚播秋闲田饲用谷子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应用4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绿肥主要农艺措施与绿肥鲜草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对产量函数模型的解析与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绿肥鲜草产量的作用顺序依次是绿肥密度>氮肥>喷施磷酸二氢钾>小麦密度。各因素与绿肥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呈二次抛物线的曲线相关,预测亩产鲜草2800公斤以上的农艺措施技术指标为绿肥播量13.9~14.5公斤/亩(豆科箭舌豌豆、毛苕子与禾本科谷子混播比例3:1:1)、分枝期追施N8.4~9.0公斤/亩,喷施1.93~2.53%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亩,小麦播量21.1~23.9公斤/亩。  相似文献   

4.
<正> 1975—1979年在别尔罗依斯克“Лит—нииз”试验站生草灰化砂壤质土上,每年进行多因子田间试验,其目的是研究氮肥对各种混播一年生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了单种燕麦(播种量220公斤/公顷)和五种混播牧草:箭舌豌豆(120公斤  相似文献   

5.
在河北低平原区对青刈黑麦的播量及播期效应进行的研究表明青刈黑麦以收获鲜草为目的适宜播量为165kg/hm2;适宜播期阈值下限为10月底;青刈黑麦的播期效应明显,随着播期的推迟导致其孕穗期、抽穗期、扬花期的延迟并使产量明显下降。根据研究结果分析,青刈黑麦可以利用果树冬春休眠期与果树进行间作,其进入果园生态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垂穗披碱草种子田最佳播种量和行距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探讨了在青海省环青海湖地区建立垂穗披碱草种子田最佳播种量和播种行距,试验表明:垂穗披碱草播量为15kg/hm2较适宜,播量与行距的配置为22.5kg/hm2和30cm产籽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在宁夏南部干旱半干旱区,对多年生禾草抗旱播种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播深是影响产草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播量、行距,最后是播种方式.Ad3C1D1组合出苗率、鲜草产量分别为51.6%、39.02 t/hm2,均为最高,即播深3.0cm、播量7.5 kg/hm2、行距28.6 cm、播种方式为条播覆土的组合为最优搭配组合.  相似文献   

8.
甘肃荒漠灌区播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量和行距是实现紫花苜蓿高产和优质的重要栽培技术措施。为此,采用裂区设计,以播量(12.0、16.0、20.0、24.0 kg·hm-2)为主处理,3个等行距(10、15、20 cm)和2个不等行距(60 cm+40 cm间距、60 cm+30 cm间距,60 cm即种植6行,行距10 cm)为副处理,连续3年在甘肃荒漠灌区研究播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叶茎比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和行距对叶茎比无显著影响,对营养价值有一定影响。其中粗蛋白、粗脂肪、钙和磷含量随播量、行距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3年平均粗蛋白含量在播量为16.0 kg·hm-2,行距为20 cm时最高(20.06%),粗脂肪含量在播量为16.0 kg·hm-2,行距为15 cm时最大(3.42%),钙含量在播量为20.0 kg·hm-2,行距为20 cm时达到峰值(1.65%),磷含量在播量分别为12.0、16.0和20.0 kg·hm-2,行距均为20 cm时最高(0.19%);中性、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播量增加呈降低趋势,随行距增加呈增加趋势,且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播量为24.0 kg·hm-2,行距为10 cm时最低(31.74%),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播量为24.0 kg·hm-2,行距为15 cm时最小(25.64%);相对饲喂价值随播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随行距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值在播量为16.0 kg·hm-2,行距为20 cm时最高(208.64%)。相同播量和行距下,紫花苜蓿营养价值受生长年限的影响。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播量为20.0 kg·hm-2、行距为20 cm是该地区的最佳播量和行距,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混播草地建植、施肥和割草利用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牧草播期、混播草地中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混合比例、施氮量、施磷量和刈割次数5个试验因子,进行了产量分析,建立该草地的综合管理优化模式,确定最佳的管理因子和水平;同时对混播草地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9月播种,豆禾比例为1∶3,施氮量为0.15 t/hm2,施磷量为0.3 t/hm2,刈割4次时,其营养成分含量达15.37%,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青刈黑麦适宜播量及播期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北低平原区对青刈黑麦的播量及播期效应进行的研究表明:青刈黑麦以收获鲜草为目的适宜播量为165kg/hm^2;适宜播期阈值下限为10月底;青刈黑麦的播期效应明显.随着播期的推迟导致其孕穗期、抽穗期、扬花期的延迟并使产量明显下降。根据研究结果分析,青刈黑麦可以利用果树冬春休眠期与果树进行间作,其进入果园生态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经对比试验 ,白马牙玉米适宜的播期和播量为 4月 2 0日 ,播量为 1 5g/m2 。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混播(永久444燕麦+春箭舌豌豆)草地进行不同肥料,肥效对比试验,获得了在当地土壤条件下,适当施用羊粪和磷二铵肥料对提高牧草产量与质量的最佳使用效果。研究表明,公顷施165kg磷二铵和公顷施15000kg羊粪肥,可使公顷产鲜草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6.65%和74.41%;茎叶比分别提高0.4和0.36;株高提高21.6m和21.4cm;公顷产值提高1281元和1241元。  相似文献   

13.
行距和播量对麦宾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上,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行距与播量对麦宾草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行距和播量对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影响显著,二者对种子产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30 cm行距的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都显著高于15cm行距,30 kg/hm2播量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播量处理(P<0.05),播量为15 kg/hm2的种子产量最高。以生产饲草为目的 ,麦宾草播种行距为30 cm、播量30 kg/hm2较为适宜;若收获种子,播量可减小到15 kg/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青海省海南地区建立多叶老芒麦种子田最佳播种量和播种行距,试验表明:多叶老芒麦播量以14kg/hm2较适宜,行距以45 cm较佳,播量与行距的最优配置为14~21 kg/hm2和45cm产籽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青燕1号燕麦(Avena sativa L.)饲草生产适宜播量、行距和播种方式,本研究采用播量和行距两因素试验设计,设4个播量水平和5个行距水平,探究不同播量、行距下饲草产量变化,完善该品种在生产推广中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播量和行距对鲜草和干草产量影响显著(P<0.05),同一播量下,二者产量随行距增大而减小,相同行距下,鲜草和干草产量随播量增大而增大;各处理间以播量S4、行距R1最优。不同播种方式下撒播以播量S4鲜草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达36.324 t·hm-2和11.330 t·hm-2;与撒播相比条播增产效益明显,条播鲜草、干草最高产量、最低产量均显著高于撒播最高产量。不同收获时期下,以乳熟期鲜草和干草产量最佳,分别达102.562 t·hm-2和30.504 t·hm-2,较抽穗期高4.51倍和3.81倍。不同播量、行距下,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总分蘖数随播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行距增加株高、茎粗呈上升趋势,叶面积则先升高后降低,总分蘖数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前已知箭舌豌豆属(Vicia)植物达200多种,但能人工栽培的主要是春箭舌豌豆(V·Sativa L.)和冬箭舌豌豆(V·Villosa Roth)。箭舌豌豆在农、牧业生产中有较重要的经济价值,农牧民说:“箭舌豌豆是个宝,粮食、绿肥、好牧草”。据分析,每100公斤箭舌豌豆种子,含116个饲料单位、30公斤粗蛋白质、22.7公斤可消化蛋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1978—1983年我们先后在玉树州结古地区和海南州共和县切吉公社乔夫旦大队进行了无芒雀麦栽培技术的研究。在结古地区(1978-1980)主要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播期、播量、行距、施肥和灌溉等对无芒雀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初步研究了无芒雀麦与多年生禾草和豆草混播的协同性,试验了用燕麦、箭(竹土口)豌豆、豌豆等一年生饲料作物保护播种的效果。在切  相似文献   

18.
燕麦与箭舌豌豆在甘肃卓尼的混播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0年在甘肃卓尼县区域内两处设点,开展了燕麦与箭舌豌豆的混播试验。结果,各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并以1:1的混播比例产草量最高,在川道河谷区和二阴山区亩产青草分别达2467公斤和1800公斤。增产幅度为:川道河谷区混播比单播燕麦增产27.9%,比单播箭舌豌豆增产25.4%;二阴山区为31.4%和62.4%。  相似文献   

19.
在喜玛拉雅山西部地区的温带草原,枝条生物量在不放牧和放牧条件下各为2107公斤/公顷和1210公斤/公顷。当根部产量分别为801公斤/公顷和293公斤/公顷时,凋落物生物量在不放牧和放牧条件下各为36~834公斤/公顷和21~188公斤/公顷。地上生产量占总净生产量的63%(不放牧)和65%(放牧)。  相似文献   

20.
高大杂草对苜蓿的生长极为不利 ,现将杂草的综合防除措施介绍如下 :播种前 ,应先割除高大杂草 ,然后深耕掩埋剩余杂草和残茬。土壤耙平实后 ,播种苜蓿 ,苜蓿播量为11.25千克/公顷 ,窄行条播 ,行距25厘米。苜蓿生长到初花期或经济利用期后 ,及时割草 ,割草时连同杂草一同割净。播前精细整地 ,早秋适时播种 ,窄行条播 ,及时刈割并连同杂草一齐清除 ,只要这4项措施能高质量进行 ,就可有效地防除苜蓿田间杂草。播种牧草出苗后至第1茬草刈割时期 ,苜蓿行间播种冬牧—70,播量为60千克/公顷 ,并在冬牧—70行中条施尿素 ,施肥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