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塑料大棚反季节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立诚 《食用菌》2007,29(4):42-43
大通县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北部,耕地5×104hm2,人口43万,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也是全国五百个粮棉生产大县之一。从2000年开始种植食用菌至今已成为青海省生产大县。大通县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栽培双孢菇,特别是春、夏、秋三季在我县生长良好,品质优良,而内地沿海地区因高温高湿气候不能满足食用菌特别是低温型食用菌——双孢菇的生长要求。因此在这一阶段进行食用菌反季节生产,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2.
聊城市食用菌生产的经验教训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 90年代初 ,双孢菇在莘县引种成功 ,栽培面积超过 40 0万m2 ,成了闻名全国的“双孢菇”之乡 ,带动了一方农民致富 ,在江北产生了轰动效应 ,尤其在聊城市掀起了一个不小的蘑菇热 ,在其影响下 ,聊城食用菌产业摆脱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 ,迎来了一个发展高潮。1 取得的成绩  2 0世纪 90年代前 ,我市食用菌处于小范围零星生产状态 ,以平菇为主 ,品种单一 ,多自产自销 ,没有形成气候。自引种双孢菇成功后 ,市政府审时度势、不失时机的提出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把其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 ,聊城食用菌产业得以蓬勃发展 ,…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灌南县是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和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县,拥有多家现代化食用菌生产企业,栽培杏鲍菇、纯白金针菇、双孢菇、草菇等中高档品种,产品销往上海、南京、杭州等多个大中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双孢蘑菇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可鲜销、罐藏、盐渍,其菌丝还可作为制药的原料,有世界菇之称。双孢菇栽培方式有菇房栽培、大棚架式栽培和大棚畦栽等,随着双孢菇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已实现了双孢菇的工厂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江苏裕灌现代农业科  相似文献   

4.
《蔬菜》2016,(1)
为了食用菌生产在伊犁河谷地区可持续、快速、高效地开展,根据当地实际,通过双孢菇高产栽培试验,摸索出一套较完善的双孢菇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双孢菇生产者提供标准化生产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晖  李承芹  崔文留 《食用菌》2004,26(5):15-16
目前我国双孢菇的生产主料为棉壳、玉米芯等作物秸秆。玉米面、麸皮是种植双孢菇不可缺少的辅料,这就给菇农增加了成本,同时造成争粮的问题。据调查我区抗生素厂、味精厂、淀粉厂厂家每年有上千吨淀粉渣因得不到利用而废弃。为综合利用这一资源,发展食用菌产业,2000~2003年笔者进行了玉米芯添加淀粉渣栽培双孢菇等其它食用菌试验,并从  相似文献   

6.
菌糠代粪肥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菌糠代粪肥作为培养料 ,探求双孢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菌糠代粪肥栽培双孢菇是可行的 ,且避免了粪块发酵不彻底造成病虫害问题。利用菌糠即做到了利用食用菌生产的下脚料 ,又提高了双孢菇生物学转化率  相似文献   

7.
《食药用菌》2013,(1):41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发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将达到2571.7吨,产值1488.45亿元。食用菌产业为繁荣农村经济,推助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工厂化生产方式是食用菌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截至目前,全国在建和已建成投产的工厂化企业达到788家,相比2011年增长了21%。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品种包括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等十多个。  相似文献   

8.
杨瑶华 《蔬菜》2024,(2):56-59
为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结合昌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和食用菌栽培技术特点,通过试验与生产实践,在总结分析双孢菇栽培技术关键点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双孢菇绿色栽培技术,具体技术要点包括:合理配方、严格发酵,保证基质质量,为绿色栽培打好基础;同时做好播种及发菌管理,适当、合理覆土,采取正确的出菇管理措施,合理调控出菇环境,及时采收等环节,最终可以产出绿色、优质的双孢菇产品,达到良好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9.
刘萍 《吉林蔬菜》2013,(9):41-42
食用菌栽培在鱼台县具有多年的栽培历史,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有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食用菌需求量越来越大。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推广,毛木耳栽培已成为我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鱼台县已成为黄淮地区乃至全国毛木耳生产栽培大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食用菌栽培方法简单,成本低、产量高、见效快,既适应工厂化生产,也适应一家一户生产。尤其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是一种方便、快捷、易行的利用方式,变废为宝,不仅保护了环境,充分利用了资源,而且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陕西省通过7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研究出了一整套适合陕西省的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  相似文献   

11.
依据双孢菇和草菇的生物学共性,通过周年轮作双孢菇、草菇,菌糠循环使用,基础设施常年不闲的生产实践,总结了菇房两菇轮作高产的新技术,开发了食用菌产业生产的新模式,提高了经济效益,以均衡徐州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2.
出口鲜双孢菇的加工工艺及质量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孢菇又名洋蘑菇、蘑菇其产量占全世界食用菌生产总量的80%左右,是世界第一大食用菌栽培品种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栽培。它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是高蛋白低脂肪保健食品深受全世界消费者的欢迎。我国鲜双孢菇的出口主要以南方省份为主。近年来淄博市的出口增长很快已成为农产品出口的重要产品。鲜双孢菇的出口,促进了双孢菇的发展。但出口鲜双孢菇无论从品种、外观洁白度、菇径大小以及包装等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质量要求。现将出口鲜双孢菇的质量要求和有关加工工艺简要介绍如下:一、出口鲜双孢菇的质量要求(一…  相似文献   

13.
张春晓 《蔬菜》2011,(5):26-28
土洞(防空洞)生产食用菌不占耕地,不仅具有冬暖夏凉、温度恒定、湿度适中的特点,且不易感染病害,所产双孢菇完全达到有机食品标准,同时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能充分利用资源。山东省临朐县自1998年引进双孢菇后,根据其生育特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了土洞搭架分层栽培,  相似文献   

14.
在发展高效农业、创汇农业的方针指引下,我省经过三年努力,开创了食用菌生产新局面,鲜菇总产已过百万吨,挤身于全国大省行列,并形成了三大特点:一是主栽品种优势明显,平菇占总产的53%,双孢菇占34%,香菇占9%;二是栽培地域集中,其中德州、聊城、滨州、菏泽、临沂五市地产量之和,占全省总产的66%;三是典型过硬,在双孢菇生产方面,莘县的规模、烟台九发的现代化水平均位居全国之首。但从食用菌的发展前景来看,目前的生产规模和发展速度还只能算起步阶段。因此,有必须要对食用菌产业再认识,工作力度再加大,真正把食用菌建设成…  相似文献   

15.
《蔬菜》2016,(12)
正"全国第十二届菌需物资博览会暨食用菌工厂化发展论坛"于2016年11月9-11日在河北廊坊召开,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主题论坛"上,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国际部主任张颖作"全球食用菌产业生产消费调研报告"主题发言。据国际蘑菇协会数据统计,在过去的35年里,全球食用菌产量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100万t增至2 700万t,增长了近30倍。目前,在全球有5种食用菌品种占主导地位,分别是双孢菇、平  相似文献   

16.
刘贵巧 《北方园艺》2006,(1):109-110
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近年来食用菌的栽培种类不断增多、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但食用菌病虫害给食用菌生产蒙上了一层阴影,食用菌病虫害一旦发生,轻则减产30%~50%,重则绝收,尤其是虫害,个体小,危害隐蔽,一旦发现时,虫口密度较大,很难控制,为此我们对河北省邯郸地区的一些食用菌种植区,进行了病虫害调查,发现该地区,食用菌虫害中较难控制的是食用菌菇蚋,它繁殖力强,生长温度范围广,发生严重时一个菌袋有其幼虫几万条,并且它可侵害当地栽培的多种菇类,如平菇、白灵菇、灵芝、双孢菇等,为此我们对其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有机食用菌是在条件适宜的生态环境中,选用抗逆性较强的菌种,采用无污染的原辅材料和水,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保鲜剂等而生产的食用菌。现将山东德州有机双孢菇层架立体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边银丙  徐璟煜 《食用菌》2008,30(6):55-56
随着双孢菇、巴西菇等草腐食用菌栽培不断发展,食用菌病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日益严重。对食用菌病害类型及发生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食用菌病害综合防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小平 《食用菌》2006,28(4):27-27
阿拉尔地区有大量野生双孢菇发生,说明其适应了当地极端的环境条件,表现出极强的抗逆性,这种特性在驯化栽培食用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通过野生双孢菇母种、原种培养基筛选,为今后人工驯化栽培这种野生食用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林地栽培食用菌可以有效利用树林的空闲土地,而且散光遮阴、保温保湿的林下环境正好适合食用菌的生产.同时,根据我们几年来的示范推广经验,夏初、夏末林下气温比大田气温低3~5℃,通过在树行间搭建中棚或小棚栽培双孢菇,并采取早播、晚收等措施延长生产周期,能显著提高产量.林下栽培双孢菇一般在7月中旬堆料,8月份下种,9月中旬出菇,这样可赶在国庆节前上市,正好是市场食用菌供应短缺季节,价格好、栽培效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