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聚合硫酸铝铁(PAFS)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L 9(34)的试验,制备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硫酸铝铁(PAFS)。通过混凝试验,比较聚合硫酸铝铁(PAFS)对水性油墨废水脱色和高岭土悬浊液的澄清效果、COD去除的情况。从而确定了制备聚合硫酸铝铁的最适条件。试验结果表明PAFS对废水的色度和COD均有一定的去除率,对高岭土悬浊液也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几种无机絮凝剂以及复配入有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对阿维菌素厌氧废水的絮凝效果,并确定最佳的絮凝条件,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FeCl3、Fe2(SO4)3、Al2(SO4)2、KAl(SO4)2以及和PAM的复配处理阿维菌素厌氧出水,研究絮凝剂处理后废水的COD、色度的去除率。[结果]FeCl3+PAM复配絮凝剂为最佳絮凝剂,即投加量为每吨废水125 g FeCl3与5 gPAM时,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53.51%和65.81%,絮凝剂以分析纯计算,FeCl3+PAM复配絮凝剂的处理成本为2.52元/t废水。[结论]复配入PAM后,无机絮凝剂的处理效果大幅提高;FeCl3+PAM复配絮凝剂为阿维菌素厌氧出水的最佳絮凝剂。  相似文献   

3.
复合絮凝剂PAC-CTS对制药废水的絮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了无机-有机天然高分子复合絮凝剂PAC-CTS,并探讨了其组成、投加量以及废水pH对制药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pH为6,复合絮凝剂组成中C为1/10,投加量为40 mg/L时,废水的色度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3%和47%.优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C.可见,复合絮凝剂PAC-CTS兼有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的优点,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广的新型絮凝剂.  相似文献   

4.
林俊岳  曾建忠  罗剑钦  胡萃  周小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090-3091,3111
[目的]研究絮凝剂产生菌A-6利用糯米淀粉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为絮凝剂的低成本生产提供材料和糯米淀粉的清洁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絮凝剂产生菌A-6为试验菌种,探索絮凝剂合成的最佳条件。[结果]A-6菌最佳培养条件为COD4 000 mg/L,NaNO31.0 g/L,培养48 h,培养温度38℃;最佳絮凝条件为在1 L高岭土水中投加1~5 ml微生物絮凝剂,pH值为5时,絮凝率达95%;由A-6菌株合成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造纸废水和糯米废水COD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93%和70%。[结论]利用糯米淀粉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大大降低了絮凝剂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酰胺接枝淀粉絮凝剂净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忠  武艳丽  刘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429-7430
[目的]为了探讨聚丙烯酰胺改性后聚丙烯酰胺接枝淀粉絮凝剂的絮凝性能。[方法]通过对高浊度水样、低浊度水样以及生活污水的絮凝试验,讨论合成PAM-g-St(Ⅰ)、PAM-g-St(Ⅱ)和CPAM-g-St(Ⅲ)与硫酸铝复配使用时的絮凝效果。[结果]3种合成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对高、低浊度水样浊度的去除率均可达99%,对生活污水浊度的去除率为70%~92%,对COD的去除率为56%~69%。[结论]PAM-g-St(Ⅰ)、PAM-g-St(Ⅱ)和CPAM-g-St(Ⅲ)对水源水的絮凝性能优于PAM,但对生活污水的絮凝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无机-有机天然高分子复合絮凝剂PAC-CTS,探讨了其组成、投加量以及废水pH值对城市废水和金属合成水样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处理的城市废水pH值为8,复合絮凝剂组成中CTS含量为200g/kg,投加量为80mg/L时,废水的色度、浊度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99%和68%;在金属合成水样的应用中,当水样pH值为8,CTS含量为300g/kg时,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最好,投加量分别为4和5mg/L时,Cu2+和Pb2+的去除效果分别为85%和73%。说明复合絮凝剂PAC-CTS兼有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的优点,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广的新型絮凝剂。  相似文献   

7.
在H2SO4酸化的条件下,采用硅酸钠、硫酸铝制成聚硅硫酸铝絮凝剂(PsAs)。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无机絮凝剂PSAS、聚合氯化铝(PAC)处理炼油废水的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得出了PSAS处理炼油废水的最佳条件:絮凝剂用量90mg/L,pH7.0,温度40℃,沉降时间40rain,此时石油类物质的去除率为98.57%,COD的去除率为92.69%,NH3-N的去除率为62.48%;PAC处理炼油废水的最佳条件为:絮凝剂用量90mg/L,pH7.0,温度35℃,沉降时间40min,此时石油类物质的去除率为98.47%,COD的去除率为93.64%,NH3-N去除率为59.95%。  相似文献   

8.
张淑娟  林亲铁  张旭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613-2614,2617
[目的]探讨淀粉基复合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及其絮凝效果。[方法]以淀粉、硫酸铝与硫酸亚铁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淀粉基复合絮凝剂。采取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CODCr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为指标,研究了pH、Fe/淀粉(质量比)、Al/淀粉(质量比)3种因子对复合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从CODCr去除效率考虑,复合絮凝剂的最优制备条件:pH为2.5,Fe/淀粉(质量比)为0.35/1、Al/淀粉(质量比)为1.8/1。从色度去除效率考虑,复合絮凝剂的最优制备条件:pH为2.5,Fe/淀粉(质量比)为0.30/1、Al/淀粉(质量比)为1.8/1。[结论]在实际应用该复合絮凝剂时,应根据去除CODCr与色度的具体目的选择优化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9.
石晓明  杨勇  杨汉新  郑伟斌  刘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632-4633,4832
[目的]研究聚合硫酸铝铁的制备和应用。[方法]采用3因素3水平L9(33)正交试验制备聚合硫酸铝铁(PAFS),通过PAFS对含油废水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研究了PAFS的最佳合成条件和最佳处理条件,并通过与硫酸铁、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PAC)絮凝效果的比较,对PAFS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当Fe/Al摩尔比为3:5,pH值为3.5,熟化温度为65℃时,合成的产品性能最优,去浊率达94.55%,脱色率达96%,除油率达82.67%。当投加量为140mg/l,原水pH值为8时,PAFS处理效果最佳,去浊率达95.05%。相同条件下,PAFS的絮凝效果优于其他3种絮凝剂。[结论]为PAFS的合成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实际生产和含油污水的处理有一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马红霞  李耀仓  肖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51-12153
[目的]研究环保型复合絮凝剂的制备与应用。[方法]以天然生物制品壳聚糖(CTS)、硫酸铁(Fe2(SO4)3)以及聚合氯化铝(PAC)为主要原料制备了4种环保型絮凝剂,并对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活污水进行絮凝处理,以污水COD、浊度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复合絮凝剂配方、絮凝剂用量、水体pH变化等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制备的CTS/PAC和CTS/Fe2(SO4)3复合絮凝剂对污水COD和浊度去除率比单独使用无机絮凝剂有较大提高;CTS/PAC最佳体积配比为1.0∶5.0,每500 ml水复合絮凝剂CTS/PAC最小投加量为4.0 ml,对水体COD和浊度的去除率在pH=7.2时效果最佳,分别为78.5%、98.4%,比单独使用PAC对COD的去除率提高了36.5%,对于浊度的去除率提高21.5%。[结论]CTS/PAC是一种理想复合絮凝剂,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段云平  石泽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577-7578,7598
[目的]研究絮凝调理对河道疏浚底泥的脱水性能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类型的絮凝剂(无机类絮凝剂PAC和高分子类絮凝剂PAM)对疏浚底泥进行脱水试验研究,分析它们对疏浚底泥的脱水性能。[结果]BM3型高分子絮凝剂(PAM)具有较好的调理性能,最佳配制浓度为0.1%,最适投加量为180 mg/L。采用无机类絮凝剂(PAC)和高分子类絮凝剂(PAM)复配投加的方法,絮凝沉淀所形成的矾花密实,其最适投加量分别为800、150 mg/L。[结论]该研究为疏浚底泥的脱水干化提供了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吕玉珍  王玉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932-6934
[目的]为亚胺法造纸废水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自行培养活性污泥,结合试验条件,确定控制工艺参数,研究SBR法(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亚胺法造纸废水的效果。[结果]在温度20~25℃,污泥龄18~23 d,进水0.5 h,曝气8 h,沉降1 h,排水0.5 h,闲置8 h,1个周期共18 h前提下,经8 h限制性曝气,SBR法对亚胺法造纸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达80%~90%,色度降低了1000度左右,pH值更趋向中性,SVI值在60~100 L/mg之间。与其他处理方法(延时曝气、混凝法)相比,SBR法对废水中CODcr、TKN、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均在80%左右,对COD的去除率也较好。[结论]SBR法是一种较理想的废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建立新型的糖蜜酒精废液处理技术提供依据。[方法]用自制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作为絮凝剂处理糖蜜酒精废液,探讨阳离子淀粉用量、废液初始pH值及搅拌吸附时间对糖蜜酒精废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处理条件。[结果]测定条件确定为波长560 nm,pH值8.0。CODcr的去除率和脱色率均随阳离子淀粉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用量为500 mg/L时开始减小。pH值6.0~9.0时CODcr去除率及脱色率较高,且基本不变。絮凝剂吸附时间对CODcr的去除率和脱色率影响不大。pH值对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的影响最大,然后是阳离子淀粉投加量、吸附时间。[结论]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吸附处理糖蜜酒精废液的最佳处理条件为阳离子淀粉投加量500mg/L,废液初始pH值7.0,吸附时间5 min,此条件下,CODcr去除率达70.8%,脱色率达50.3%。  相似文献   

14.
张蔚萍  严平  孙德四  王晓倩  侯梦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44-22545,22558
[目的]筛选出对甲基橙废水具有较好脱色效果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及不同培养条件对其脱色效果的影响。[方法]用分光盘度计测定脱色前后甲基橙溶液的吸光度,计算脱色率大小,对比不同培养条件对甲基橙去除率影响。[结果]筛选出了一株放线菌F-12,以蔗糖为碳源,NaNO,为氮源,在150r/min的恒温震荡器中于30℃培养72h后,发酵液对甲基橙去除率可达68.4%。[结论]不厣培养条件对菌株的脱色效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源水过程。[方法]以商业聚合硫酸铁絮凝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快速搅拌速度、快速搅拌时间、慢速搅拌速度对混凝处理效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混凝条件。[结果]实测残余浊度与模拟残余浊度相关系数达0.96,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关性强,模型预测浊度去除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采用5 mg/L混凝剂投加量,处理40.50 NTU与9 mg/L的TOC源水,获得响应面优化的混凝条件,残余浊度达到1.70 NTU。响应面优化获得最优条件:当在快速搅拌速度为347 r/min、快速搅拌时间为3 min、慢速搅拌速度为79 r/min、慢速搅拌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原水残余浊度为30.10 NTU,实测残余浊度为0.64 NTU,TOC去除率达到50.74%。[结论]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源水具有较高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对甲基橙废水具有较好脱色效果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及不同培养条件对其脱色效果的影响。[方法]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脱色前后甲基橙溶液的吸光度,计算脱色率大小,对比不同培养条件对甲基橙去除率影响。[结果]筛选出了1株放线菌F-1-2,以蔗糖为碳源,NaNO3为氮源,在150r/min的恒温震荡器中于30℃培养72h后,发酵液对甲基橙去除率可达68.4%。[结论]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的脱色效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改性硅藻土提高氨氮废水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智文  袁东  耿安锋  陈琳  莫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10-16411
通过选用无机絮凝剂(硫酸亚铁)和高分子有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对硅藻土进行改性,用改性后的硅藻土处理氨氮废水。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改性剂种类及用量、硅藻土用量、溶液pH值、溶液中氨氮初始浓度等是影响硅藻土对氨氮吸附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改性硅藻土的投加量、延长吸附作用时间、提高pH值均可改善对氨氮的去除效果。通过改性试验提高了硅藻土吸附氨氮的能力,氨氮去除率提升1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