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降低船式拖拉机在水田工作时的阻力,设计了一种具有凸包非光滑表面的船壳。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凸包非光滑表面船壳在水田泥介质中进行数值仿真研究,计算比较凸包非光滑表面船壳和光滑表面船壳在速度0.5~4 m/s范围内的阻力值,分析其减阻机理并进一步研究凸包尺寸对减阻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凸包非光滑表面船壳有较好的减阻效果,凸包结构改变流体对船壳的粘性剪应力是其产生减阻特性的重要原因。该设计得到了减阻率达到9.33%的较好减阻效果,对船式拖拉机研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船式拖拉机是深泥脚水田耕整作业的新型拖拉机,其船壳阻力是影响性能的重要因素。为此,通过测量水田土壤流变特性、简化实际的船体结构,考虑空气、水、泥浆3种介质,构建船式拖拉机船体多相流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工况速度与船体粘性阻力、兴波性能之间的关系及水层的减阻性能,并开展船模实验。结果表明:船底不完全满足动压润滑条件,导致水层减阻效果不明显,在船体底部安装侧挡板的方法可以提高动压润滑的能力,降低船体行驶阻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船式拖拉机船壳在水田泥浆环境中作业行进阻力大的问题,对船式拖拉机船壳气层减阻进行研究.通过构建仿真模型,对影响气层减阻性能的泥浆来流速度和气流量两个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船壳底板凹槽结构进行参数优化,研究不同深度凹槽结构的气层减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泥浆来流速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气层产生破裂,导致总阻力增大,而气流量...  相似文献   

4.
船式拖拉机的发展及其性能研究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发明创制了一种在深泥脚水田中能很好工作的新型动力机械——船式拖拉机(又称机耕船)。它在中国南北方十多个省、市、区得到了推广应用。 本文论及船式拖拉机的“浮式”工作机理及其性能。在简述其发展之后,根据大量田间和室内试验结果,着重分析了船式拖拉机的总体和“船-轮”行走装置的结构参数和性能特点,获得了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计算船式拖拉机的船壳在实际工况下的应力及应变,运用流固耦合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对船壳进行结构强度分析。分别计算船壳在不同载荷下的最大等效应力及变形量,进一步研究船式拖拉机工作速度对船壳最大等效应力和总变形量的影响,并对船壳进行强度校核和刚度评价。结果表明:船壳最大等效应力和变形量受水田支反力影响较大,受流体压力影响较小;船壳的最大等效应力及变形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大,船壳的最大等效应力增大的速率较大。强度校核结果表明:当速度超过7m/s时,船壳在工作时有可能发生破坏;船壳刚度评价都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船式拖拉机船壳表面的微观结构,主要针对圆形凹坑凸包、凹凸槽及羽型微观结构的直径高度或者深度变化,对泥浆土壤中的减阻性能影响,分析了摩擦阻力、粘压阻力、总阻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所参考的条件下,船速为2m/s、凹坑直径18mm、深度11mm时,具有最优的减阻效果,减阻率为12.7%,羽型凹坑结构具有一定的减阻效果,减阻率为5.37%。  相似文献   

7.
船式耕作机械中的机耕船、机滚船、船形水田拖拉机都是利用浮式工作原理,在深泥脚水田的耕作中有很好的适用性。本文对船式耕作机械驱动轮动力学仿真中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简要说明了驱动轮动力学仿真建模的新方法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我国船式耕作机械驱动轮动力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式耕作机械中的机耕船、机滚船、船形水田拖拉机都是利用浮式工作原理,在深泥脚水田的耕作中有很好的适用性.本文对船式耕作机械驱动轮动力学仿真中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简要说明了驱动轮动力学仿真建模的新方法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船式拖拉机作业过程中容易形成兴波,其严重影响种苗的播种质量。为降低船式拖拉机在水田行走过程中的兴波,通过旋转流变仪试验测定泥浆参数,基于CFD算法建立VOF空气和泥浆双相流的船体滑行模型,研究船式拖拉机的前进速度、船体长宽比对船体兴波阻力、兴波高度及兴波作用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兴波阻力、兴波高度和兴波作用区域随速度增大而增大;当前进速度为2 m/s时凹船壳相对于平船壳船首和船尾兴波高度分别降低0.052 m和0.028 m;船行波衰减率为3.7%,当船体长宽比为19时船体所受兴波阻力最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Fluent软件对船式拖拉机底板建立三维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非光滑表面凹坑结构对机身底板的减阻影响。研究非光滑表面凹坑在不同深度、直径下滑行阻力的影响规律,选取最优的凹坑组合成等距排列、等差排列、菱形排列3种结构。分析凹坑结构的减阻机理,发现压差阻力增大、摩擦阻力减小是总阻力减小的原因。结果表明:船式拖拉机凹坑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阻效果;相比光滑的船式拖拉机底板,非光滑表面凹坑直径为8mm,深度为5mm的等距排列结构的减阻率达到了5. 4%。  相似文献   

11.
由一机部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拖拉机》编辑部主持的全国机耕船理论研究学术报告会,一九七八年九月初在浙江省象山县举行。机耕船是我国科技人员和劳动人民经过反复实践、因地制宜创制的新型水田动力机械,具有我国独特的风格。它的出现,打开了深泥脚水田,这个以往被人们认为是拖拉机工作的“禁区”,在一般水田地区也有良好的适应性能。自1974年湖北-12型机耕船定型以来,目前,在我国湖北、湖南、四川、广东、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深泥脚水田的水稻收割作业问题,我所利用机耕船水田适应性好的特点,对联合收割机上船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南方-12型机耕船上配套成了南方-160型船式水稻联合收割机,为解决深泥脚水田的水稻收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一、履带及轮式收割机只能在承压能力较强的水稻田中正常作业。履带的运动能力表达如下式:D_p=H-R_o D_p为土壤的强度储备,通常称为挂钩牵引力,它用于加速、越坡  相似文献   

13.
<正> 机耕船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新型水田动力机械,是一种新形态的拖拉机。它的突出特点是运用浮式工作原理,采用船-轮结合的行走机构,解决了拖拉机不能下深泥脚水田(湖田、沤田、冬水田、海涂田等)耕作的问题,填补了我国水田机械化中的一个空白点。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南方地区建立以机耕船为主要动力的小型作业机械体系的主要依据有四: (一) 从工作性能来看,机耕船比拖拉机更为适合我国南方水田土壤特点和要求。拖拉机在一般水田耕作一个时期,往往会破坏土壤硬底层,使泥脚逐年加深,以致无法再进行作业。据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对24个社队调查,结果表明:被用拖拉机耕作,使泥脚逐年加深的有20个,占83.3%。为了解决拖拉机下水田破坏土壤硬底层的问题,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学者M·C·贝克曾提出“浮  相似文献   

15.
气幕减阻对模型船体起步阻力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表明,由于湿软土壤与船体钢板间的粘附作用,船式拖拉机静止船体的起步阻力随船体停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其值可达正常滑行阻力的五六倍以上。为了降低起步阻力,在试验室内对模型船体进行了气幕减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气幕效应可使静置船体的起步阻力降低20~25%。  相似文献   

16.
1GMC-70型船式旋耕埋草机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南方多熟制稻作区秸秆难以用人畜力及常规机械埋覆还田的生产实际,研制了1GMC-70型船式旋耕埋草机.该机由船式拖拉机(机耕船)和悬挂于船尾的左、右旋螺旋埋草刀辊组成.机组前进时,机耕船船底板将秸秆压伏于地表;船尾刀辊回转,将稻秆、麦秆、油菜秆、绿肥、杂草等秸秆及植被埋覆还田.经试验表明,该机平均耕深可达117 mm;秸秆覆盖率95.6%,生产率0.133~0.167 hm2/h,适用于泥脚深度350 mm以下、秸秆高度700 mm以下的水田耕整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7.
桃江县吴子良研制的自挂式水田耕整船集耕整机和机耕船的优点于一身,特别适用于深泥脚田作外加耕作和鲜装立杯田一方M宁沈。日征作简单运转灵活,耕深可自动调节。整机质量130千克。配套动力为175F柴油机,每小时可耕作水田2~3亩。吴子良设想把水田耕整船改装设计成水稻收割船,设计效率为一个劳动日收割川多亩。现吴子良正在抓紧试验研究,争取今年"双抢"期样机面世。小型自动调控式水田耕整船小型水稻收割船  相似文献   

18.
周明刚  王俊 《南方农机》2019,(9):6-8,12
船式拖拉机分动箱是一个多自由度振动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递到前后驱动轮装置。船式拖拉机行驶过程中受到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必然会导致整车的振动并产生噪声,影响船式拖拉机工作效率和驾驶舒适性。本文通过对船式拖拉机分动箱进行模态分析,得出分动箱固有特性和振形,分析出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结构的薄弱部位,为分动箱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管道压力损失广泛存在于液压系统中,严重影响其性能。为此,以船式拖拉机悬挂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和AMESim软件仿真相结合方法分析其压力损失,发现管路压力损失占该系统总压力损失的20.5%。进一步对船式拖拉机悬挂液压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其压力损失较之前下降了21.9%,执行机构响应速度较优化之前提高了68.8%,并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对提高船式拖拉机悬挂机构操作性能具有指导意义,可为液压系统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机耕船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是靠几个所谓“超群之才”的天才闭门造车吗?不是。创造机耕船的,是群众,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民群众。机耕船这个研制课题是怎么提出来的?是凭几个所谓“上智”灵机一动吗?不是。它是来自实践,来自农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大队湖田很多,由于泥脚深,拖拉机下不去,牛耕亦相当困难。怎么办?有的采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