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旨在为江苏淮北地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以优质强筋品种‘瑞华麦506’为材料,研究了播期(10月5日、15日、25日、11月4日和14日)和密度(2.1×106、2.7×106和3.3×106/hm2)对温光利用、籽粒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延迟减少了出苗至越冬始期累积积温和日照时数以及花后累积日照时数。迟播显著降低了茎蘖数和穗数,但不同程度增加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籽粒产量以10月15日播种最高。每晚播种10天,生育期、积温、日照时数和穗数分别减少8.5天、108℃、38 h和3.85×105/hm2,产量损失700 kg/hm2。推迟播期降低了面粉吸水率,但增加了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增加密度对籽粒品质影响不显著。综合而言,10月15日播种、采用2.7×106/hm2密度是江苏淮北强筋小麦协同高产优质的适宜组合。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沼渣施用对花生小麦轮作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种施肥处理,每个处理都施750 kg/hm2复合肥为底肥,1.5×104 kg/hm2 (A1)、3.0×104 kg/hm2 (A2)、4.5×104 kg/hm2 (A3)、6.0×104 kg/hm2 (A4)、7.5×104 kg/hm2 (A5)、对照CK不施沼渣(A6),分析了不同处理作物产量、籽粒重金属含量、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施沼渣的花生产量比对照增产幅度为4.74%~9.03%,处理A2、A3、A4、A5的产量比对照A6增产差异显著(P<0.05),施沼渣的小麦产量比对照增产幅度为3.08%~7.38%,处理A2、A3、A4、A5的产量比对照A6增产差异显著(P<0.05),处理A2的花生和小麦产量都比对照A6的增产差异显著,且沼肥用量最低,是适宜的沼肥用量;与不施肥相比,沼肥显著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幅分别为56.80~107.23 g/kg、0.26%~0.45%、93.77~128.67 mg/kg、218.33~329.67 mg/kg;花生籽仁和小麦籽粒中均未检测出Hg和As,Pb、Cd和Cr含量的变幅分别为0.023~0.07、0.11~0.23、0.015~0.062 mg/kg,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的标准;不同处理土壤Hg、Pb、Cd、Cr和As含量分别为0.046~0.061、23.4~29.7、0.09~0.22、71.1~89.5、12.0~14.4 mg/kg,远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标准值。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以期为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治理方向和理论基础。立足全省2005—2018年农业统计数据,参考文献资料面源污染核算方法,研究分析肥料、农药、农膜使用量和畜禽粪尿排放量、秸秆产生量以及其投入密度、负荷。结果显示,陕西省化肥使用量和投入密度在2013年均达到峰值,分别为241.73×104 t和841.98 kg/hm2;农药使用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投入密度近年来有所降低;农膜和地膜使用量、投入密度总体表现为逐年增加,近年来增长平缓;畜禽粪尿排放量和排放负荷总体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个别年份略有波动;农作物秸秆和负荷相对稳定增加,近年来变化幅度小。由此可见,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各指标变化趋势与政策调控、技术推动呈现正相关,总体表现为降低的态势。因此,应持续优化技术、科学调整措施,减少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棉花化学脱叶技术在辽河流域棉区的可行性和配套应用技术,选用化学脱叶剂欣噻利,设置2个种植密度、2个处理时间、5种处理方式,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欣噻利能够有效促进棉花的脱叶和吐絮。从用药浓度上看,以脱叶为主建议采用中等浓度(2100 mL/hm2),以催熟为主建议采用高浓度(2700 mL/hm2)。2次用药处理(1350 mL/hm2+1350 mL/hm2)的脱叶效果低于1次用药处理,但催熟效果明显提升。从种植密度上看,8.25×104株/hm2的脱叶催熟效果要优于11.25×104株/hm2。从处理时间看,9月5日处理的脱叶催熟效果比9月15日处理明显,但产量偏低。辽河流域棉区建议采用8.25×104株/hm2的种植密度,9月15日左右进行处理,药剂浓度适当加大。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2次用药处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畜禽粪尿资源及其替代化肥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志国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6):121-128
基于我国养殖业发展现状,以种植业化肥用量为参照,统计分析了包括固体和液体粪便在内的畜禽粪尿资源总量及其替代化肥潜力。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畜禽粪尿排放总量为23.99亿t,养分总量2573.10万t,其中氮(N)、磷(P2O5)、钾(K2O)养分总量分别为1278.50万t、366.16万t、928.44万t,可替代同年种植业化肥施用总量(6022.70万t)的42.73%;我国不同地区畜禽粪尿替代化肥潜力差异较大,其中华东、东北和西南地区等地畜禽粪尿养分总量最高,达1369.52万t,占全国畜禽粪尿养分总量的67.15%,可替代全国当年化肥用总量22.74%。经过堆肥和沼液发酵处理的畜禽粪尿,养分综合损失比例为19.43%,养分理论剩余总量为2055.11万t。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畜禽粪尿资源化利用及化肥减施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食用型甘薯‘川M1422’适宜的综合栽培技术,采用三元二次通用组合正交设计方法,研究移栽密度、复合肥和保水剂施用量对‘川M1422’鲜薯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栽培因素对‘川M1422’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干物率、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为移栽密度>保水剂施用量>复合肥施用量,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为保水剂施用量>移栽密度>复合肥施用量。以β-胡萝卜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商品薯率为优先考虑指标,能同时满足β-胡萝卜素含量>0.47%、维生素C含量>29.00 mg/100 g、商品薯率>93.00%的综合优化栽培措施为移栽密度4.82×104~5.76×104株/hm2、复合肥施用量709.72~785.21 kg/hm2、保水剂施用量32.67~41.03 kg/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以该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6个种植密度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考察该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产量与品质相关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均影响显著;对第三、四、五、六、七叶期的茎蘖数均影响显著,但对八叶期的茎蘖数影响不显著;对籽粒周长影响显著,但对其余4个粒型性状影响不显著;对容重影响显著,但对其余8个品质性状影响不显著。当基本苗为270×104/hm2时产量最高(6435.00 kg/hm2),茎蘖消长最平缓,成穗率最高(25.39%),籽粒周长最大(18.07 mm),容重最高(798.00 g/L)。因此,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较大,其中基本苗为270×104/hm2时该品种产量最高,产量三要素最协调,茎蘖消长最合理,株高适宜,且综合品质性状最好,适宜在该种植密度下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延缓稻纵卷叶螟抗药性产生,验证新型药剂方案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设置2个不同处理: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和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照处理为8%虫螨腈2100 g/hm2和清水对照(CK),测定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150 g/L茚虫威悬浮剂组合用药在不同田间区域和不同品系水稻上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组合药剂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均有较高的防效,其中宁波试验中,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与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早稻/单季稻制种田稻纵卷叶螟3天后防效均在85%以上,7天后防效均在90%以上,14天后2个处理的保叶率均在90%以上;温州试验中,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与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单季稻防效与宁波试验一致,药后3天防效在85%以上,药后7天防效均在93%以上,14天后2个处理的保叶率同样在90%以上。各处理防效以及保叶率均优于对照处理。2种药剂组合方案对稻纵卷叶螟均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不仅表现出优异的速效性,也表现出了较长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9.
研究化肥配施不同用量园林废弃物堆肥对青稞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青稞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试验设置5个处理,即常规施肥(225kg/hm2尿素+150kg/hm2过磷酸钙,CK),常规施肥+9000kg/hm2园林废弃物堆肥(D1)、常规施肥+12 000kg/hm2园林废弃物堆肥(D2)、常规施肥+15 000kg/hm2园林废弃物堆肥(D3)和常规施肥+18 000kg/hm2园林废弃物堆肥(D4)。对青稞株高、产量、品质及根际土壤肥力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园林废弃物堆肥能够有效促进青稞株高生长;随着园林废弃物堆肥施用量的增加,青稞产量均提高,其中D1处理最高(5821.84kg/hm2),D4处理最低(4724.21kg/hm2),青稞粗脂肪、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也有所增加,但对粗蛋白有一定的负影响;化肥配施园林废弃物堆肥能够有效降低农田土壤pH和EC值,增加有机质和含水量,提高土壤氮、磷...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对草地贪夜蛾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杀虫剂,以玉米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实验材料,在2020年和2021年开展了6种药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制剂用量225 mL/hm2、8%甲氨基阿维菌素·虱螨脲悬浮剂制剂用量450 g/hm2、9%甲氨基阿维菌素·茚虫威悬浮剂制剂用量450 g/hm2处理对草地贪夜蛾药后1天的防效为69.52%~81.01%;药后3天的防效达到最高,为90.22%~96.05%,明显优于其他3种药剂。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制剂用量450 mL/hm2、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用量750 mL/hm2处理药后7天防效达到最高,为85.23%~92.74%,明显优于其他药剂。以上5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防效优于常规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在玉米上进行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用量化肥和猪粪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不同氮肥类型和用量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猪粪氮与化肥氮分别为0、60、120、180、240、300、360、420、500、600 kg/hm2),分析评价猪粪氮和化肥氮不同用量对优质强筋小麦'烟农1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氮肥类型和用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杂种优势育种途径,育成兼具早熟、丰产、优质、商品性好、耐贮运、抗病等综合性状优良的设施专用厚皮甜瓜新品种‘西蜜3号’,2009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并确定了高效栽培技术指标:播期1月20—30日,栽培密度30000株/hm2,单蔓整枝,氮肥用量纯N 300 kg/hm2、磷肥用量P2O5 150 kg/hm2、钾肥用量K2O 375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有机硅土壤调理剂和有机硅功能底肥对河套灌区盐碱土壤碱化度、养分有效性及作物增产效果,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通过采取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处理:(1)有机硅土壤调理剂45 kg/hm2,有机硅功能肥7.5 kg/hm2;(2)有机硅土壤调理剂75 kg/hm2,有机硅功能底肥5 kg/hm2;(3)磷酸二铵 16.3 kg/hm2,氯化钾16.5 kg/hm2,尿素11.5 kg/hm2。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硅土壤调理剂后,可增加向日葵百粒重,进而增加向日葵产量,且随着有机硅土壤调理剂施用量的增加,向日葵产量呈上升趋势,施用量为75 kg/hm2时,增产幅度为9.0%,增产效果显著。在基施有机硅土壤调理剂45 kg/hm2和追施有机硅功能肥7.5 kg/hm2的前提下经济效益最佳,施用有机硅土壤调理剂后,可增加土壤有效养分,降低土壤pH、含盐量、碱化度和容重,可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和修复障碍层次。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陕西榆林风沙草滩地区绿豆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以‘榆绿1号’为试验对象,设计6个氮肥施用梯度,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绿豆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绿豆株高、主茎分枝数、百粒重和产量达到了差异显著的影响,对主茎节数、荚长、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由氮肥施用量和产量的回归方程得出,在施用P2O5 60 kg/hm2、K2O 45 kg/hm2和商品有机肥750 kg/hm2的基础上,氮肥最佳施用量推荐为75 kg/hm2。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于‘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膨大的水肥组合,在全生育期设置4个灌水量,4个施肥量梯度水肥一体化滴灌试验,探究其对‘克瑞森’果实膨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主副互作对设施‘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膨大的影响差异显著。灌水量5850、5400 m3/hm2与施肥量3150、2700 kg/hm2互作利于果实横径、纵径伸长、单粒重增加、硬度增强,以灌水量5850 m3/hm2与施肥量2700 kg/hm2互作效果最佳。灌水量5400、4950 m3/hm2与施肥量3150、2700 kg/hm2互作利于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灌水量4950 m3/hm2与施肥量3150 kg/hm2互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江苏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氮、磷、钾肥料优化配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江苏省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合理的施肥技术体系。【方法】2017―2018年在江苏省滨海棉田,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量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累积与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3因子对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棉株地上部氮和钾素累积量及皮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氮肥>磷肥>钾肥。施N 150~225 kg·hm-2、P2O575 kg·hm-2下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氮和钾累积量及皮棉产量较高。钾肥因子对生殖器官生物量和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钾肥因子对氮、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氮肥因子对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磷肥和钾肥,施K2O 75~150 kg·hm-2氮、钾素利用效率较高、施氮225 kg·hm-2磷素利用效率较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棉田的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和150~225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棉株氮、钾素累积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江流域棉区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利于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75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一次性减量施用缓控释肥对机采棉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一次性减量施用缓控释肥对机采棉氮磷钾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获得适宜安徽沿江棉区的机采棉最佳施肥量,根据“3414”肥料试验方案,以棉花品种‘中915’为材料,设计氮磷钾3因素4施肥水平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棉花单株结铃数、单铃重等均高于不施肥对照(CK),各施肥处理皮棉产量为834.83~1443.35 kg/hm2,较CK增加了37.9%~138.4%,N2P2K2处理(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20 kg/hm2)的皮棉产量最高。棉花单株氮累积量各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37.2%~79.4%,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以N2P2K2处理最大。棉花单株磷素累积量各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8.1%~53.5%,N1P1K2处理(N 75 kg/hm2、P2O5 37.5 kg/hm2、K2O 120 kg/hm2)最大,N2P2K2处理次之。棉花单株钾累积量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29.9%~97.0%,以N2P2K3处理(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80 kg/hm2)最大,其次为N2P3K2(N 150 kg/hm2、P2O5 112.5 kg/hm2、K2O 120 kg/hm2)、N2P2K2。综合来看N2P2K2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表现最好。结合养分吸收和产量构成相关数据综合分析,推荐在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模式种植可采用缓控释肥一次性减量施用,氮肥纯养分施用量为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20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适用于富营养设施土壤的有机肥,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用量中药渣有机肥替代农家肥,对富营养设施番茄土壤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渣有机肥可增加土壤pH,显著降低168.3~268.7 μS/cm电导率、116.6~184.9 mg/kg硝态氮及87.0~128.3 mg/kg速效钾,以30、45 t/hm2用量效果最佳。中药渣有机肥可有效抑制土壤真菌化,随用量增加抑制作用逐步增强,60 t/hm2用量可显著减少土壤真菌数量。另外,可增加土壤细菌数量,但增殖作用随用量增加而削弱,30 t/hm2用量可显著增加土壤细菌数量。中药渣有机肥对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微生物碳源利用结果显示,中药渣有机肥处理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45 t/hm2用量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而45、60 t/hm2用量可显著提高微生物多样性。中药渣有机肥用量与增产作用呈倒U型曲线关系,45 t/hm2用量增产效果最佳。统计分析显示,中药渣有机肥主要通过降低土壤盐分和过剩养分及改善土壤微生物性状进而增加番茄产量。45 t/hm2用量对土壤化学和微生物学性状均有最佳或良好的改良效果,因此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