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放养时间应选择在1年中鱼种放养损失最少的“冬至“至“立春“之间.因为这段时间的水温为全年最低,鱼种和凶猛性鱼类的活动能力减弱,有利于鱼种的高密度运输,同时还可以减轻运输中的伤亡.鱼种放入水库后,凶猛鱼类的危害也可相对减轻.   2.放养地点应选择在水库上游水浅、避风、向阳的肥沃库湾处.这样,放养鱼种逃逸的机会可以减少,对大水面环境的适应时间可以缩短,生长可以加快,存活率可以提高.   3.放养天气应选择在风和日暖、艳阳晴朗的日子放养,千万不可在刮大风、下雪的日子放养.   4.鱼种消毒鱼种消毒的最简便的方法是盐水消毒法.在50公斤水中加入1.5~2公斤食盐,搅拌溶化,将鱼种放入上述食盐水中浸洗3~5分钟,然后放养入库.   5.鱼种投放经长途运输的鱼种运到水库后,应先用库水缓缓加进鱼篓.待鱼篓内的水温与水库水温差不多时,再将鱼种慢慢地投放水库.鱼种投放水库后,放养人员还应站在库边或船上,用船桨轻轻地拨动库水,缓缓地驱赶鱼种游向大水面.  相似文献   

2.
5.鱼种放养鱼种最好在2月底以前放养结束,要求体质健壮、体形匀称、体色鲜亮、反应敏捷、鳍条鳞片完整.  相似文献   

3.
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四个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善传统养殖方式,保证鲜活水产品均衡上市 一是改善鱼种投放结构.首先是根据轮捕轮放的要求,每年冬季放养一定比例接近上市规格的鱼种,以便在水产品销售淡季投入市场;其次,按大品种以小规格上市,小品种以大规格上市的要求,放养不同规格的鱼种;再次增加草鱼、鳊鱼和鲫鱼放养量,降低鲤鱼、鲢鱼、鳙鱼放养量.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收到云南及贵州等地的<农村百事通>读者来信询问小型水库鱼种放养密度及搭配比例的问题.根据本人的经验,水库养鱼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要根据水库大小及其水库属于哪种营养类型来决定.大、中型水库进行粗养或增殖保护较为合理.小型水库可以考虑精养或粗养.精养要选择条件较好的水库,面积几公顷(几十至百来亩),水深7米以内,凶猛鱼类种群数量少,易于清除,库水不会干涸等.放养的技术措施为: (1)富营养型水库每667平方米(1亩)放养鱼种200尾左右,其中鲢鱼占50%,鳙鱼占30%,草鱼占15%,鲤鱼、鲫鱼、鳊鱼等占5%. (2)一般营养型和贫营养型水库每667平方米放养鱼种150尾左右,其中草鱼占60%,鲢鱼占20%,鳙鱼占10%,鲤鱼、鲫鱼或鳊鱼各占5%.放养规格,草鱼种规格每公斤8~16尾,鲢、鳙鱼种规格13厘米以上.必须引起养鱼户重视的问题是,在水库养鱼中,一定要放养优质体大的鱼种.实践证明,体质健壮、规格大的鱼种放入水库后生长快.根据有关水产科研部门测定,放养规格在13.2厘米以上的鱼种,生长速度比放养10~12.9厘米的要快1.4倍,比放养9.9厘米以下的快2倍;体质健壮、规格大的鱼种入库回捕率高,放养规格13.2厘米左右其回捕率在44.5%~50%之间,放养规格6.6~9.9厘米其回捕率为9.4%;体质健壮、规格大的鱼种入库经济效益大,每放养1尾13.2厘米以上的鳙鱼种,相当于放养3.2尾10~12.9厘米的或相当于21尾9.9厘米以下的鳙鱼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3)水库鱼种放养时间,一般在1~2月份.放养地点选择在水库上游、避风、向阳、含营养物质多的库湾处,并先做好鱼种的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实践证明,冬至至立春是放养鱼种的最佳时机.其原因有三:一是此时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二是水温低,鱼活动弱,在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三是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产.  相似文献   

6.
1·投放优质鱼种,突出主养鱼具有优良性状的鱼种饲料消化吸收率较高,生长速度较快。因此,放养鱼种一定要选择遗传性状优良、鳞鳍完整、体质健壮的鱼种。放养时,还要注意放养量准确,以免因放养数量不足,使投饵量偏大,  相似文献   

7.
一、坚持"三早"原则1.早准备春季鱼类养殖生产工作应尽早准备,主要有生态环境的营造,配电线路、机电设备、生产用具的检修以及苗种、肥料、饲料、药品的供应等。2.早放养鱼种放养应尽量提早,一般选择在春节前后投放鱼种较为适宜。因为此时水温较低,鱼种鳞片紧密,活动力较弱,在捕捞、运输和放养操作过程中,鱼体不易受伤。  相似文献   

8.
一、彻底消除敌害 一些水库放养鱼种前,没有彻底清除敌害鱼类,天长日久,凶猛鱼成群,大量捕食其他鱼种.加之蛇、鼠等其他鱼类天敌危害,势必影响水库中鱼的回捕率与产量.因此,放养鱼种前,要利用枯水季节,用药物进行全水库除害.  相似文献   

9.
一、正确引进鱼种 养殖户购买鲫鱼鱼种时,应根据鲫鱼的生物学特征,正确分辨鱼种的优劣,避免上当受骗. 二、鱼种放养密度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最好自己培育大规格鱼种.采用池塘培育鲫鱼鱼种,每667平方米(1亩)水面放养鲫鱼苗0.8万~1 2万尾,可以达到养成尾重50~ 60克大规格鱼种的目的. 进行成鱼养殖时,鱼种规格为50~ 60克,每667平方米水面放养鲫鱼鱼种1500~ 1800尾最为理想,养成商品鱼规格可达350~400克.  相似文献   

10.
杨保国 《现代农业科学》2007,(3):I0003-I0004
早春是放养鱼种的最好季节。因为这段时间水温较低,鱼的活动力稍弱,而且鱼体结实,鳞片紧密.拉网、捕捞、运输不易受伤,这样可提高鱼种放养的成活率,一般鱼种放养最迟应在二月底投放结束。鱼种放养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介绍了加州鲈养殖高产技术,包括精养池塘的选择,养殖基础设施准备,鱼苗鱼种放养规格,放养个体大小,鱼苗鱼种驯化.鱼苗鱼种如何分级,饲料品质选择,加州鲈的营养需求.饲养过程科学投喂技术,日常管理注意事项,常见鱼病防治技术和方法,给养殖者提供了一套养殖高品质加州鲈商品鱼技术.  相似文献   

12.
冬至至立春是放养鱼种的最佳时机,有利于鱼种及早适应环境,便于越冬管理,促进鱼种开春猛长,提高产量。越冬期间放养鱼种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冬季和早春水温低,鱼儿不易生病,是放养鱼种的最佳时机.但鱼种规格究竟多大合适,要根据不同鱼类的生长规律来确定.  相似文献   

14.
1.抓鱼种放养。开春以后,水温逐渐上升,鱼类从冬眠期进入了生长阶段。因此应抓紧时间进行鱼种放养,根据当地水质条件和饵料条件,确定主养品种,如水、旱草丰富宜主养草、鳊鱼、罗非鱼;螺、蚬多的可主养青、鲤鱼,放养量视池塘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确定,一般精养水面宜放养1500—  相似文献   

15.
1 改善传统养殖方式 ,均衡上市一是改善鱼种投放结构。首先是根据轮捕、轮放的要求 ,每年冬季放养一定比例接近上市规格的鱼种 ,以便在水产品销售淡季投放市场 ;其次 ,按大鱼种以小规格上市 ,小鱼种以大规格上市的要求 ,放养不同规格的鱼种 ;再次是增加草鱼、鳊鱼和鲫鱼放养量  相似文献   

16.
灾后鱼池放养天然鱼种注意事项长江水产研究所(434000)朱福培特大洪涝灾害中,大批养殖鱼种逃到天然水域中。灾后,捕捞、收购天然鱼种进行放养成本低、来源方便,对解决鱼种不足、加快恢复生产具有较大作用。但天然鱼种存在品种、规格不纯,个体容易受伤,放养死...  相似文献   

17.
受传统养殖模式的影响,鱼种春季放养进行成鱼养殖、仍是我市不少地方的主要放养方式。一些养殖户因忽视放养中的一些技术环节,造成放养和养成效果不理想。因此,搞好鱼种春放,做好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成活率,将直  相似文献   

18.
1.鱼种规格一般按3:3:4比例放养每千克5—20尾、20~40尾、40~60尾规格的鱼种,每亩(1亩=667平方米)放养2000尾。一般情况下鱼种放养规格不能太小,放养不能过密,否则不利于培育大规格商品鱼。  相似文献   

19.
一、调整放养结构 (1)池塘放养品种应利用杂食鱼清除残饵和肥水鱼净化水质的功能,调整吃食鱼、杂食鱼和肥水鱼的放养比例.(2)鱼种放养时,选择规格大、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抗病能力强、生长迅速的优良品种.(3)冬季放鱼种到春季水温上升时应提早投喂饲料,使鱼很快进入生长期,提高其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孙永泰 《农家顾问》2012,(11):50-51
1.鱼种早放早放养鱼种,可使鱼儿提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提早吃食,提早生长,相对延长了生长期.一般从冬至到立春是放养鱼种最好时期,因为这段时间的气温和水温比较低,鱼的鳞片紧密,捕捞放养操作中不易弄伤鱼体,可降低鱼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投放鱼种应选择在温度不太低的晴天进行,温度过低的雨天或下雪冰冻、刮风天气都容易冻伤鱼体,不宜放养. 2.防止冻害 寒冷的冬天常常使越冬的鱼种受到冻害,可采取如下5种方法来避冷增温:①设障避害,在鱼塘北边用木竹棍打桩围上编织袋或稻草秸秆,设置人工屏障来抵挡北风.②施粪升温,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施畜禽粪便500千克左右.利用肥料发酵、分解、释放出热量来升高水温.③烟熏制暖,每逢白天北风呼啸就是夜晚有霜冻的前兆,可将湿稻草、柴禾堆放在鱼塘岸边生火熏烟来制造暖和气氛、减弱霜冻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