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南美羊驼采食习性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羊驼对剧烈环境变化有极强的适应性,具有独特的采食习性特点,了解南美羊驼的采食习性对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南美羊驼的生理消化特点及采食习性,以期为南美羊驼的引种及对牧草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羊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羊驼的历史、分布、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繁殖特点、经济价值等资料,为我国对羊驼的深入研究、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毛肉兼用家畜——羊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作洲  张新 《饲料工业》2000,21(11):40-41
羊驼( Alpaca)是南美洲的一种驼科动物,是秘鲁、玻利维亚等国的主要放牧家畜,现存数量 350多万只,由于羊驼适应性和耐粗饲性能非常强,在南美海拔 4 000m左右安第斯高原地区,利用那里的高山劣质草场饲养羊驼,已是当地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由于羊驼的发展前景看好,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等国都兴起了羊驼饲养热潮。近 10年来澳大利亚采用引进及培育的方法,将羊驼发展到现在的 10多万只。实践证明,低海拔地区及荒漠地区利用农作物秸秆及牛羊不能利用的灌木草丛饲养羊驼,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羊驼是…  相似文献   

4.
羊驼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力,加之其生物学特性显著、颜值高等,逐渐被旅游业作为观赏动物所接纳。本文通过分析武汉动物园羊驼的特点、生活习性与饲养管理措施,来说明动物园羊驼所享受的动物福利。  相似文献   

5.
羊驼(alpaca)是世界上稀有的高档毛用动物,在今天精细毛纺制品广为使用和价格昂贵的情况下,有必要让人们了解它。 一、品种起源 羊驼属于骆驼家族的成员。骆驼起源于北美的中部平原,于300万年前移居到南美,通过自然选择和进化,南美的骆驼原始群就逐渐发展成为南美安第斯高原(秘鲁、玻利维亚、智利)的野生小羊驼(vicuna)和野生大羊驼(原驼 guanaco)。大约在5000~6000年前,当地人开始对小羊驼(vicuna)进行驯养,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产毛动物──羊驼(alpaca)。 二、体态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实验室条件下高山鼠兔采食规律与生活习性,试验在模拟自然条件下(室内温度15~20℃,湿度50%~60%),通过投放不同种类的食物,对高山鼠兔的饲料选择、采食特点、采食频率及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饲养的高山鼠兔具有性情温顺,行动机警、敏捷,活动和采食频次高,饲料组成简单,对饲料颗粒大小有选择性等特点,满足在实验室条件下的饲养要求。说明高山鼠兔的人工饲养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羊驼亦称驼羊,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共同祖先为原柔蹄类动物。羊驼对高海拔和干旱地域有着良好的适应能力。世界上现有羊驼350万只,其中90%以上分布在南美地区,是南美特有的动物品种[1]。羊驼毛品质优良,细长,柔软,具有多种光泽,弹性和韧性极佳,且对人体无过敏刺激,经济价  相似文献   

8.
羊驼亦称驼羊,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共同祖先为原柔蹄类动物。羊驼对高海拔和干旱地域有着良好的适应能力。世界上现有羊驼350万头,其中90%以上分布在南美地区,是南美特有的动物品种。羊驼毛品质优良、细长、柔软,具有多种光泽,弹性和韧性极佳,且对人体无过敏刺激,经济价值很高,被誉为“软黄金”。  相似文献   

9.
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工厂化生产中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猪的繁殖、生长发育、采食、感觉、感温、群居、生活栖息习性及其在养猪工厂化生产中的利用方向和方法,对发展猪的工厂化生产,提高工厂化养猪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了解染色体对羊驼的遗传变异、系统演化、性别决定、个体发育及生理过程的平衡控制等 所起的作用,对国外学者有关南美小型驼染色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羊驼的繁育提供一定的理论 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链烷烃测定放牧羊驼采食量及种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动物的采食量及摄入牧草的种类,对于评定放牧动物的营养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测定牧草和粪便中链烷烃含量的方法,以羊驼为试验动物,在意大利中部佩鲁贾附近的农场,测定了羊驼的采食量、牧草摄入种类。结果表明:利用链烷烃技术测定放牧动物的采食量和牧草的种类,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用光镜观察了羊驼视网膜的组织学结构,以及3级神经元的细胞胞核层数及胞核特点。结果表明:羊驼视网膜结构与昼行性的哺乳动物的视网膜结构相似,但米勒细胞较明显、水平细胞为一层、内网层细胞很厚等形成了羊驼视网膜结构的特性,显示了羊驼视网膜结构和机能与其行为学特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详细论述了 2 0 0 2年 6月我国新引进的经济价值极高的经济动物———羊驼的生物学特性和血循环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羊驼生殖器官的解剖与生殖生理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羊驼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与发情、排卵、交配、妊娠和分娩等生殖生理学特征及生殖相关问题。雄性羊驼生殖器官主要特征是睾丸相对较小,缺精囊腺,阴囊位置靠近肛门,阴茎为纤维性类型,阴茎形成S形弯曲,交配时伸出包皮,包皮口朝后,排尿时尿流向后方。雌性羊驼生殖器官主要特征是子宫为双角子宫,子宫颈皱襞不发达,子宫黏膜结构与猪和马的相似。羊驼为单胎动物,交配诱导排卵,通常是单个排卵,即仅有一个卵泡破裂。雌性羊驼无明显的发情表现,性成熟母羊驼空怀状态随时接受交配,交配为卧式交配。妊娠率较高,妊娠与否可以通过多种妊娠检测方法来确定;自然情况下很少有难产发生,遇有特殊情况才需要助产。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study,321 samples were tested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ineness and single fiber strength of alpaca fib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neness average of lateral part was 24.30 μm,subject range was from 18.01 to 27.00 μm,accounted for 72% of the total samples;The strength average was 8.31 cN,subject range was from 5.01 to 11.00 cN, accounted for 88% of the total samples, it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fineness of alpaca wool fiber was fine,the strength could satisfy the textile technology. The corre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neness of different parts (neck, shoulder, thigh, abdomen, lateral and back) in different groups (sex, age) all reflected that the wool fiber of the back was the finest,the strength was the minimal;And that of abdomen was the thickest,the strength was the maximum. On the other hand, we knew the greater the strength, the fineness was thicker; The smaller the strength, the fineness was finer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fineness range corresponded to the strength. In addition, there was also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in differernt groups (sex,age),the fineness of adult alpaca was thicker than yearling alpaca, the male alpaca was thicker than female alpaca; The strength of adult alpaca was stronger than yearling alpaca, the male alpaca was stronger than female alpaca. The abov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neness of alpaca wool fibe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ingle fiber strength.  相似文献   

16.
许艳丽  胡昕  邢巍婷  张敏  王乐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10):2980-2986
本试验采用相关国家方法标准对321只羊驼毛绒样品开展了纤维细度及单纤维强力参数的检测,旨在分析羊驼毛纤维细度、单纤维强力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羊驼侧部毛纤维平均细度为24.30 μm,细度主体范围为18.01~27.00 μm,占样本总量的72%;平均纤维强力为8.31 cN,主体范围为5.01~11.00 cN,占样本总量的88%,说明羊驼毛整体细度较细,强力可满足纺织加工要求。羊驼毛细度和单纤维强力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年龄的羊驼颈部、肩部、股部、腹部、侧部、背部6个不同部位细度、单纤维强力都反映为背部最细,单纤维强力最小,腹部细度最粗,单纤维强力最大;另外,从羊驼毛不同细度区间对应单纤维强力分布也可看出,羊驼毛的单纤维强力值越大其细度值越大,反之越小;除此之外,不同性别、年龄的羊驼毛细度对应单纤维强力也呈正相关,成年羊驼毛细度粗于周岁羊驼,公羊驼毛细度粗于母羊驼,成年羊驼单纤维强力大于周岁羊驼,公羊驼单纤维强力大于母羊驼。综合以上结果,说明羊驼毛细度与单纤维强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羊驼Bclaf1基因cDNA序列,研究该基因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特征.本研究对已构建的羊驼皮肤cDNA文库进行筛选和ESTs分析,并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Bclaf1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进行组织定位.结果,羊驼Bclaf1基因与褐鼠、小鼠、狗、人和黑猩猩Bclaf1基因相应cDNA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100%,92.9%、86.0%、81.1%和77.9%.Bclaf1在幼年羊驼毛囊中没有阳性细胞,在成年羊驼、白色和棕色羊驼毛囊的外根鞘处集中表达;根据光密度值分析得Belaf1在不同毛色羊驼毛囊中的表达差异显著.结果表明,Betaf1基因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随年龄和毛色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杭州动物园1对羊驼在日常饲养及繁殖期行为的观察,详细记录了羊驼日常习性和交配、分娩、育幼等一系列过程,分析和讨论了羊驼在动物园饲养繁殖的技术要点,给亚热带地区饲养羊驼提供了一定的资料和经验。成年羊驼体温区间在37.4~38.2℃,平均体温为37.9℃。幼驼体温区间在37.9~39.0℃,平均体温38.3℃。羊驼耐寒不耐热,当环境温度超过35℃时要采取物理降温,否则极易中暑死亡。羊驼饲养比较粗放,日粮中精饲料可替代一部分粗饲料。圈养条件下,要时刻保持笼舍内的卫生,防止羊驼摄入游客丢入的塑料袋等异物导致死亡。在交配受孕后,最好将母羊驼单独饲养,排除外界干扰,确保母仔兽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羊驼毛品质的差异,为羊驼选育及羊驼毛生产提供参考数据。采集新疆野生动物园、新疆阿勒泰、新疆阿克苏、山西、天津地区羊驼颌、颈、肩、侧、股、背、腹部位共636份毛样,进行平均纤维直径、毛丛长度、净毛率、单纤维强力、有髓毛含量、无髓毛含量等性状的测定,分析不同地区及不同部位毛品质性状的差异,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羊驼毛平均纤维直径、白度、亮度、原毛油脂含量、净毛率、毛丛自然长度、单纤维强力、断裂伸长百分比、有髓毛含量、无髓毛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取样部位羊驼毛纤维直径、原毛油脂含量、毛丛自然长度、单纤维强力、含杂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无髓毛含量和有髓毛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羊驼毛细度越细毛品质越优为准,结合单纤维强力、毛丛自然长度等性状,羊驼不同部位的毛纤维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背、侧、股、肩、颈、颌及腹部。在育种中可将提高无髓毛含量作为新疆羊驼毛细度的选育目标,将提高净毛率和单纤维强力作为山西、天津羊驼毛育种方向,同时可考虑提高羊驼颈、颌、腹部的无髓毛含量,以提高羊驼整体毛品质水平。  相似文献   

20.
费璇  锁才序  向双  孙书存 《草地学报》2022,30(8):1954-1963
为阐明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对长期季节放牧的响应机制,本试验选取有10年以上冷、暖季放牧历史的湿生、中生、旱生高寒草甸进行探究。结果显示暖季放牧(6月至10月)下,湿生草甸香农指数与物种丰富度均显著小于冷季放牧(11月至翌年5月)(P<0.05),而旱生草甸多样性指数显著大于冷季放牧(P<0.05);冷季放牧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暖季放牧(P<0.05),其中暖季放牧下莎草科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湿生草甸暖季牧场与旱生草甸冷季牧场莎草科重要值最高,其余牧场均为双子叶杂草重要值最高(P<0.05);经ANOSIM检验,季节性放牧下群落结构均有显著差异(P<0.01),湿生、旱生草甸群落结构差异较大,而中生草甸群落结构差异较小。本研究表明长期季节性放牧会影响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可为不同生境草甸的放牧制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