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濮阳市主要交通性道路绿地景观建设的调查与分析,分别从树种选择、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总结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特点,对道路绿地景观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城市道路绿地建设中盲目求绿、片面求彩、模纹与造型树用得过多、对外来植物的过分亲睐等情况,以怀化市为例,调查研究了道路绿地所使用的木本园林植物、道路景观与生态效益,并提出了适于在怀化发展应用的园林植物种类,总结了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定位三原则:1)合理使用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增加乡土树种的应用,以提高植物多样性水平;2)注重地方特色与民俗风情,以增加景观文化内涵;3)在群落学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合理配置园林植物,以保证群落结构稳定、景观可持续性好、生态效益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城市道路景观绿地的概念、功能,分析了银川市道路景观绿地建设发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提升银川市道路景观绿地功能应遵循的原则和改造方案,以提高园林绿化品质,彰显银川文化特征,体现绿色时代主题,满足城市建设需求。  相似文献   

4.
该文在对凤阳县新城区道路绿地植物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域的道路绿化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当增加行道树树种的种类、大量使用乡土植物、提高花境在道路绿地的使用率、加强植物的养护管理、营造理想的景观效果等对策建议,以期对凤阳县新城区道路绿地的建设与后期维护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地系统的骨架,它不仅具有组织交通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改善与美化环境的作用,而实现这些功能的是构成道路绿地的园林植物。本文以呼和浩特市道路绿地的重要构成要素——园林树木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并结合相关资料对道路绿地绿化树种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行道树、乡土树种、乔灌比、季相变化和丰富树种等方面提出了道路绿地树种选择的意见,旨在更好地建设呼和浩特的园林绿地。  相似文献   

6.
榆林市园林植物应用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慧平  马向前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151-6152,6155
根据对榆林市区65个园林绿地的园林植物树种的调查,分析和总结榆林市各类绿地(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等)的植物种类构成、配置结构、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的表现,就榆林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道路绿地是展示城市生态建设、景观组织、文化传承、形象宣传的重要窗口。当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进程中,道路绿地景观效果雷同现象十分普遍,具有创新创意的靓丽道路景观难得觅见,整体风格上以色彩为主题定位的景观研究几乎没有,同时与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紧密结合的更无先例。以笔者主持的镇江338省道项目为典型案例,梳理总结了色彩在城市道路绿地中的景观表达,并从总体设计、节点设计和特色设计3个维度阐述了基于色彩主题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以期为景观色彩规划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咨询。  相似文献   

8.
阜阳市居住区道路绿地观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绿地景观作为居住区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在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绿地景观观赏特性为切入点,对当前阜阳市居住区道路绿地景观营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针对当前绿化在植物群落建造、物种多样性、人与环境的关系、植物本身的意境美及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营造道路绿地景观,把人们引入自然的怀抱,并为促进阜阳市居住区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建设与改造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哈尔滨市城市绿地园林的植物配置和景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于2013—2015年对哈尔滨市市区内的公园、居住区、道路和专用绿地(企事业单位、学校)等4种绿地、240个样方的木本植物应用进行调查,分析其科属分布特点、相对重要值、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等。结果表明:4种绿地中有木本树种116种,属于29科、53属;4种绿地乔灌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为公园绿地专用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且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较高,物种较为丰富;灌木层较低,结构相对简单;乔灌的树种比例相近、为1.09~1.29,乔灌数量比相差较大、为0.5~1.12。哈尔滨市城市绿地园林中乔木层的物种组成相对丰富,占有重要的生态地位;灌木层的物种组成相对简单,生态功能较弱。大量的乡土树种和野生资源没有得到利用,乔灌配比单一化,可通过增加灌木的使用种类和数量,尤其是开发推广乡土树种和野生资源,以快速有效地提高物种多样性、景观效果及园林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蒋华平  薛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7):115-119
该研究以三亚市46条主要道路的道路防护绿地树种为对象,调查评价分析了树种整体构成、生长状况、景观效果、生态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三亚市主要道路防护绿地树种丰富度高,有35科72属123种;选择14个重要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滨海城市道路树种综合评价模型,对47种乔木树种进行综合评价,将29种乔木划为Ⅰ级树种,12种乔木划为Ⅱ级,6种乔木划为Ⅲ级;在道路配置模式方面,39.1%的道路为乔木+灌木+草本模式,其次是乔木+灌木模式,有15条道路,21.7%的道路采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模式,较少的是乔木单一配置模式和乔木+草本模式。以此研究结果为依据,推荐三亚市道路绿地骨干树种、基调树种、抗风树种、观花树种以及配置模式和指标,为滨海城市绿地树种的优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柳州市居住区的植物景观群落为评价对象,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BE法)对柳州市6个居住区中的54个典型植物景观群落样本进行树种组成、植物形态、植物层次、季相与色彩、郁闭度、适地适树、意境美、健康状况、统一与变化、协调与对比等指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柳州市6个居住区植物景观效果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依次为:文源华都清华坊金绿洲凤起新都南山御景东城华府;道路、宅旁、公共活动绿地景观效果由低到高排列顺序为:道路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活动空间绿地。SBE法适用于在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及居住区环境优化建设与管理中评价。  相似文献   

12.
南京城市道路绿化带植物结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南京市主城区24条干道上的道路绿化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南京市现有道路绿地主要应用的乔木树种有26科、69种,灌木19科、34种;出现频度最高的乔灌木分别为悬铃木42%、海桐64%;常绿、落叶树种的数量配比为1.00:1.24,其中乔木的常绿、落叶树种数量配比为1.0:1.3;乔木与灌木种类配比为2:1,数量配比约为1.0:3.2。为进一步做好南京城市道路绿地绿化景观建设工作,需要在充分考虑或体现或尊重南京的地域气候、人文历史条件等基础上,根据适生、功能、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进行道路绿化植物的合理配比。  相似文献   

13.
在对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功能再认识的基础上,以安顺市双阳新区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集生态、景观、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新取向及其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对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功能再认识的基础上,以安顺市双阳新区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集生态、景观、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新取向及其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受山地城市建设用地条件所限,郴州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建设先天不足。文章分析了郴州市道路绿地景观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城市道路绿地建设发展方向及对策,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民族植物学方法对百色市右江区城区绿地植物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了该地绿地植物组成情况。结果表明,百色市右江区城区绿地植物约有65科163种,在应用上大量引种了外来树种,景观季相不明显,观花植物少,本土植物文化未能充分体现,今后应充分利用乡土树种,挖掘塑造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17.
从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断面布置形式、道路景观的营造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强调城市道路建设应注重绿地景观与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以提高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通州区京杭运河河段以其浓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以及重要的交通运输和景观观赏作用,使得运河滨河绿地的功能尤为重要。通过实地调查,对通州区滨河段的4大块绿地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等进行了记录和统计。通过分析发现:该地区使用的园林植物种类偏少;使用的园林植物绝大多数为乡土植物,对外来种的引种和使用也很少,植物景观较为单调;滨河绿地的不同地块常绿树种占总树种的比例在14.81%~20.00%之间,常绿植物种类偏少,不同地块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的比值在0.81~4.00之间;群落的层次不够丰富,这与地被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关系;滨水资源没有得到利用,水泥驳岸使得景观生硬无趣。基于这些现状,提出了改造通州区滨河绿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海松江别墅区植物景观视觉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海波  卓丽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403-10405
以上海市松江别墅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别墅区的植物景观划分为庭旁绿地植物景观、组团绿地植物景观、绿化过渡带植物景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4种类型。运用SD法对4种类型的植物景观进行分析,得出植物景观视觉效果排序为:组团绿地〉庭旁绿地〉道路绿地〉绿化过渡带。  相似文献   

20.
石河子市作为典型干旱区绿洲城市,深居中国内陆,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城市生态系统脆弱。利用遥感影像提取景观斑块,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石河子市绿地景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各类型绿地面积中以单位附属绿地面积最大,道路绿地次之;公共绿地中以面积>10 000 m2的大型斑块为主,居住区绿地中各级斑块数量相当,但仍是大型斑块所占面积最大;市区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37(最大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79),破碎化指数为22.87个·km-2,绿地廊道密度指数较高,为2.21 km·km-2。表明石河子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状况良好,但仍应加强居住区绿地景观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绿地建设,提高绿地系统的连通性,提高绿地景观多样性,并注重使用乡土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