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近自然森林经营为目标,对天然次生林抚育间伐技术关键点——间伐木的选择策略进行研究。选取林木的自由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健康指数、空间密度指数和目的树种特性指数等6个指标,结合近自然森林经营目标的需求,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以上各个指标进行赋权、"间伐指数"计算模型对该林分的间伐木被伐几率进行排序,以确定最后的间伐木。本文以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天然次生林为案例进行研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抚育间伐方案。  相似文献   

2.
《林业资源管理》2013,(5):137-141
从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参数出发,提出了以角尺度为主要调整目标的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方案。结合林木间伐指数,确定间伐木,并进行间伐后林分空间结构的分析,最终确定间伐强度,结果表明:间伐后林分中林木的空间分布格局由团状分布调整为随机分布,林分平均角尺度ω=0.49,混交度得到提高,林木竞争指数和间伐指数均减小,大小比数基本保持不变,林分调整达到预期目标,林分结构得到优化,由此确定的间伐强度为26.2%。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国虽然在抚育间伐方法上的实践时间很长,但归纳起来所创造的疏伐方法不外4种:下层疏伐法,上层疏伐法,综合疏伐法、机械疏伐法。这4种方法基本上部是按择劣而伐的原则确定采伐木,也都是按形质指标林木分级法来确定采伐木。目前广泛进行的定量间伐抚育是根据林分在某一阶段林木的生长指标确定采伐木的,它是以林木的数量指标分级法为基础确定采伐对象。笔者认为,抚育间伐既是培育森林的措施,又是获得木材的手段。在生产实践中应重视培育森林的一面,尤其在目前森林资源贫乏的条件下。但也不能不强调抚育间伐取得木材的一面,两者应兼顾。本着这一抚育  相似文献   

4.
间伐,即抚育采伐,又称抚育间伐。间伐的目的是要在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期间,对未成熟林分定期而重复地砍去部分林木,为留存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促进留存林木生长发育,并使采伐木得到利用。这就是说,间伐具有双重意义:培育林木与利用中、小径木和薪材。既然间伐的主要目的在于培育生长好,形质好的主伐木(终伐木),为此,间伐就必须遵循“三砍三留”的选木基本原则,即砍劣留优,砍密留稀,砍小留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杉木、马尾松林分胸径与冠幅之间的相关规律,编制了林分适宜密度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变化规律、胸径生长过程、林分平均胸径与间伐木平均胸径、间伐木平均胸径与间伐木平均树高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从中选择出最佳的相关关系式.并据此确定杉木、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的起始期、间隔期、间伐强度、间伐蓄积量,为科学合理地进行抚育间伐、选择造林密度及提供营林设计和调查规划参考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马尾松林分胸径与冠幅之间的相关规律,编制了林分适宜密度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变化规律、胸径生长过程、林分平均胸径与间伐木平均胸径、间伐木平均胸径与间伐木平均树高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从中选择出最佳的相关关系式,并据此确定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的起始期、间隔期、间伐强度、间伐蓄积量,为科学合理地进行抚育间伐、选择造林密度及提供营林设计和调查规划参考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定量间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马尾松林分胸径与冠幅之间的相关规律,编制了林分适宜密度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变化规律,胸径生长过程,林分平均胸径与间伐木平均胸径、间伐木平均胸径与间伐木平均树高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从中选择出最佳的相关关系式,并据此确定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的起始期,间隔期,间伐强度,间伐蓄积量,为科学合理地进行抚育间伐、选择造林密度及提供营林设计和调查规划参考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8.
我省许多国营林场,在进行抚育间伐作业中,使用标准表控制林分密度,以确定林分间伐强度。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把现实林分密度降低到理想的疏密度,使林木有合理的营养空间,有利于林木生长。那么疏密度降低到某个数值时,需要间伐多少株林木呢?这是每个施工员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做了七十九块标准地,在标准地上收集间伐强度大小与疏密度递减的关系,以此作为基础材料,编制云南松降低疏密度与间伐木占总株数百分数换算表,以供有关单位和同志们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
培育优质、速生、丰产的林分是营林工作者的共同愿望。林木郁闭后,林木之间产生对土壤养分、光照的强烈竞争,同时内部也开始分化,出现了被压木。因此必须适时地进行抚育间伐,以调整林分密度,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合理的林分结构,以促进林木的速生丰产。在抚育间伐中,确定合理的间伐强度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工作,为了便于林区社队正确掌握间伐强度,我们采用按林分平均胸径来确定  相似文献   

10.
湖南次生栎林空间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国家森林连续清查中栎类为优势树种的样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结构指数结合生长量选取合适的间伐木,为湖南栎类次生林的结构调整提供优化方法。运用邻域分析方法对每一个样地创建Voronoi图,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特征。根据全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竞争指数4个主要空间结构指数并运用乘除法的思想构建综合空间结构模型。根据每一株林木的综合空间结构指数选取合适的间伐木进行优化。用相容性林分生长收获模型模拟最优断面积,用最优的断面积控制间伐量,使得林分被间伐后,其生长活力能得到提高,在样地结构优化的同时达到提质增量的目的。以2 277号样地为例,根据模型确定样地间伐木为21株,株数间伐强度为16.27%,且间伐后的林分树种个数与径阶个数都未减少;间伐后的林分全混交度提高3.70%,林分整体竞争强度降低31.74%,林分的角尺度降低0.46%,林木的分布格局趋于随机分布,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增加160.12%,使得林分的空间结构得到大幅的改善。林分的结构越合理,稳定性就越高,发挥的功能作用就越多。本研究以湖南栎类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提出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了生长量的优化,构建林分间伐空间结构优化模型和每个年龄段的最优断面积预测曲线,为栎类次生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控和林分提质增量措施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落叶松中幼林抚育间伐样地监测数据,利用树冠竞争因子(CCF)、林分密度指数、单位断面积生长过程等指标,分析了抚育间伐对断面积和蓄积两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林分的断面积和蓄积有相同的生长过程,即林分在一定间伐强度范围内(强度小于50%)间伐强度越大,年均生长率越大;用树冠竞争因子描述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断面积的生长过程,未间伐林分的立木度接近稳定状态,而间伐林分降低了林分的CCF值,随着林龄的增加,CCF值不断增加,逐渐向未间伐林分靠近。总的来说间伐林分在间伐初期要小于未间伐林分,但随着林龄的增大及林木竞争的加剧,间伐林分逐渐向未间伐林分靠近。  相似文献   

12.
蔗糖对百合切花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添加8-HQ(杀菌剂)的基础上,探讨不同蔗糖浓度、不同处理方式对百合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蔗糖预处理还是瓶插处理,对百合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都不显著;但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花苞直径的增长和切花鲜重的增加,尤其是蔗糖5g·L-1以上的瓶插处理显著提高了花瓣中可溶性糖的含量,促进了切花花苞直径的增长.综合瓶插寿命、花苞直径及切花鲜重等指标来看,蔗糖的瓶插处理保鲜效果好于蔗糖预处理;但蔗糖的瓶插处理尤其是高浓度处理,会加速叶片的黄化,导致切花叶片观赏质量下降,这可能与切花叶片中糖类物质的过度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emulation of natural disturbances in harvesting has become a widely accepted approach to reach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esponses of polypore fungi (species richness and composition) on four different cutting methods (selection, gap, patch, and clear-cutting) plus uncut controls, and the creation of high stumps and cut logs in combination with harvesting. Polypores were inventoried one year before, and two and seven years after cutting. A total of 71 polypore species were found, but no red-listed species were recorded seven years after cutting. Irrespective of the treatment, the variation in polypore richness was best explained by the number of deadwood objects in the stands. Species richness per deadwood object was the highest on natural logs. Species richness per volume of spruce deadwood was the highest on small-diameter deadwood and stumps, intermediate on natural logs and lower on cut logs and high stump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ut logs created in harvesting cannot compensate the loss of deadwood in cutting and energy wood harvesting.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difficulty in rapidly creating habitats for red-listed polypores in commercially managed forests.  相似文献   

14.
间伐是调整林分生长的主要措施,通过间伐使林分的环境因子:光、热、气等得到改善,从而促进林木生长。在传统的森林经营中,杉木人工林的间伐时间、间隔期、强度等都是通过标准地的设置来确定,确定的原则基本上是依据经验和市场的需求,这种方法主观性比较大,很难符合森林自身的生长规律,因此对林分的生长不利。本文研究认为,判别分析法可以使特定区域的杉木人工林的间伐技术建立在快速、准确、科学、实用的基础之上,从而有效的调节林分营养空间的均衡分布,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通过研究,得到的井冈山区杉木人工林判别函数为:Y=0.0322x1—0.008x2—0.005x3.  相似文献   

15.
在无激素处理的条件下,1.5年生幼龄母株的插穗易于生根,平均生根率达96.0%以上,且发根最大,偏根率低;4.5年生时,插穗生根率极显著低于1.5年生母株,而与8.5年生母株无显著差异;12.5年生母株插穗生根率又极显著低于8.5年生母株。母株年龄与插穗生根率和偏根率分别呈显著的负相关(r=-0.9652)和极显著正相关(r=0.9993),但与生根量和平均最长根长度无显著相关。插穗基部切削方式不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 method for slicing thick pieces of wood across the grain using a sharp steel knife, and it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knife slicing process at an experimental level.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key parameters facilitating or hindering the thick slicing process, sever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cutting forces and the cut surface quality have been studied; the blade geometry, the effect of friction, the cutting speed, the boundary load constraints and the wood moisture cont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cutting force may be related to the wedging action of the blade in the wood. Therefore,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the cutting energy can be achieved by optimising the blade shape. A simple homogeneous strain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quantifies the cutting forces in terms of the blade angle and the blade surface friction. The results from this theoretical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and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cutting technique.This work was funded by the Foundation for Resear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support is gratefully acknowledged  相似文献   

17.
不同间伐强度对人工阔叶红松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针对不同间伐强度对人工阔叶红松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树胸径生长和蓄积增长率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加,但对树高的影响较小;间伐强度的增大会明显促进红松胸径和树高的生长,但是首次抚育间伐会使当年的树高生长量显著降低,以后随林龄的增加树高生长量会逐渐恢复正常生长;中度间伐措施对阔叶树和红松的生长均比较有利,10a生的阔叶红松林实施上层抚育的适宜间伐强度为45%左右;中度间伐的林分由于资源水平适中(主要是光资源),因而有利于林下植被均匀度和多样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从杉木人工林科学经营和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出发,根据定位研究和群落样地调查结果,分析和比较了湖南杉木中心产区会同杉木人工林不同采伐方式迹地上更新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迹地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85科164属254种,其中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分别为53种、85种、39种和77种;皆伐和间伐后物种多样性指数高;皆伐8a后迹地群落与皆伐2a后群落相似性较小,而与间伐8a后群落相似性较大;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种类成分变更快.提出了合理经营和保护杉木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不同营养液对水培桉树采穗条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耀坚  陈帅飞  谭晓风 《林业科学》2007,43(12):144-148
桉树(Eucalyptus)已经成为我国南方发展速生丰产林的战略性树种(谢耀坚,2003).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桉树人工林总面积已经达到190万hm2,每年新造林面积达几十万公顷,需要培育大量的优质苗木以满足桉树生产的需要(谢耀坚,2006).目前桉树造林70%以上采用扦插苗,少量用组培苗,极少用种子苗.传统的大田采穗圃是将优良无性系组培苗(生产上叫母苗)种植在大田上土壤中,不断地修剪和采穗,以繁殖扦插苗.  相似文献   

20.
玉溪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共营造了华山松人工林2万hm^2,并还以每年1333hm^2的造林速度递增,到2001年底,全市开展过抚育间伐的林地只占全市应抚育间伐林地面积的5.3%,在分析了未能全面开展抚育间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