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畜共患病是由同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动物和人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据统计,能引起动物和人发病的病原体有200多种,在动物传染病中70%是人畜共患病,新发的人类疾病中也有70%是人畜共患病。较为重要的有炭疽、布鲁氏菌病、狂犬病、流行性Z.型脑炎、链球菌病、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弓形虫病、猪囊虫病、旋毛虫病、禽流感等。国外的人畜共患病还有亨德拉病、尼帕病、裂谷热等,  相似文献   

2.
各地     
《中国畜牧业》2022,(2):10-11
福建召开全省人畜共患病防控形势研讨会1月11日,福建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全省人畜共患病防控形势研讨会,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分析福建省防控形势,研究部署2022年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农业农村部马有祥副部长、福建省农业农村厅陈明旺厅长近期关于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重点围绕布鲁氏菌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福建省主要人畜共患病进行了交流讨论。会议强调,近年来国内牛羊布鲁氏菌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感染率有所反弹,福建省布鲁氏菌病也呈抬头趋势,影响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是生物安全建设领域的潜在风险。加强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阻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对维护畜牧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动物保健》2011,(3):74-74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联合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成功建立宠物(犬猫)狂犬病、结核病、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和钩端螺旋体病人畜共患病检测技术方法。据悉,新发现的人类传染病大约3/4属于人畜共患病,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病成为全人类关心的话题,与经典方法比对,  相似文献   

4.
人畜共患病是由共同病原引起的疫病,目前已知的人畜共患病有200多种。这些种类繁多和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还没有被扑灭,近年来新的人畜共患病又不断被认识出来。一种新的人畜共患莱姆包柔体病(Lymeborrliosis),简称莱姆病(Lyme Disease),近年来才被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中国动物保健》2010,(11):I0001-I0001
<正>近年来,随着人畜共患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日渐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畜共患病。本期关注作者在《人畜共患粒细胞无形体病的防治——警惕蜱虫叮咬引发的疾病》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因蜱虫叮咬而引起的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引导人们正确面对这种新型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动物疫病病种繁多,病原复杂,流行范围广,危害较重的一二三类病共有157种,2009年1月,农业部、原卫生部联合发布的《人畜共患病名录》,共收录了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影响较大的26种人畜共患病。我国是多种人畜共患病的自然疫源地,具有人畜共患病的发生、流行与传播的条件。人畜共患病的流行,不但给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产品安全问题,同时也会给旅游、  相似文献   

7.
人兽共患病(Zoonosos)是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并在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曾译为人兽共患病、人畜共患病、人畜互通病等,但有人认为将Zoonosos一词译为人兽互传病更为恰当。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约250多种,其中100多种是公共卫生上的重要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畜健康,它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衰均有一定影响。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人兽共患病90多种,其中猪病25种,禽病24种,牛、羊病26种,马病13种。人兽共患病在全球都有发生,尤其在文化、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发生更为严重。我国现属发展中…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人畜共患病控制成效显著。目前,虽然一些人畜共患病在我国仍有少许发生,但与20世纪70年代比,一些重点人畜共患病,如家畜布鲁氏杆菌病、炭疽、血吸虫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三率”(感染率、发病率、死亡率)都大幅度降低,有的已多年未再出现临床病例。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人畜共患病特别是狂犬病、弓形虫、布鲁杆菌病等流行呈上升趋势,感染人的事件时有发生,无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胁。为了从源头上根本性地控制人畜共患病,笔者对东莞市动物的狂犬病、弓形虫、布鲁杆菌病、登革热、基孔肯亚热等五种人畜共患病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导致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不断出现,人畜共患病已逐渐引起了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人畜共患病,是指那些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可以自然传播的疾病和发生感染。已证实的全世界范围内人畜共患病有200多种,由联合国专门会议上提出的在公共卫生方面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约有90种,其中在我国主要发生和流行的有30多种人畜共患病,如布鲁氏杆菌病、结核病等。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人的传染病有6成来源于动物,而且一半的动物传染病可以传染给人。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科尔沁区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有所抬头,部分地区炭疽、布病等人畜共患病暴发疫情时有发生,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不利影响。然而,人畜共患病它是如何传播的?人们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警惕人畜共患病,关键是要有防护意识,控制疾病关键在于防病,现将预防控制人畜共患病基本知识概括如下。一、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帀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人畜共患病特别是狂犬病、弓形虫、布鲁杆菌病等流行呈上升趋势,感染人的事件时有发生,无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胁。为了从源头上根本性地控制人畜共患病,笔者对东莞市动物的狂犬病、弓形虫、布鲁杆菌病、登革热、基孔肯亚热等五种人畜共患病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饲养宠物要预防人畜共患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宠物逐渐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一个重要部分 ,成为生活的伙伴 ,甚至将其以家庭成员相待。有相当一部分人与家养宠物过多接触 ,甚至与人吃住不分 ,这就为“人畜共患病”的孳生和蔓延提供了合适的温床 ,极大地增加了疾病传染的可能性。1 常见的人畜共患病资料表明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人畜共患病 2 0 0多种 ,我国已发现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1 5 0多种 ,其中包括爱滋病、鼠疫、血吸虫病、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疟疾、蛔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脚癣、流感、鹦鹉热、猫咬病等危害严重的疾病。这些疾病可能通过人与患病动物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发生的SARS、禽流感、布病、猪流感等几起人感染畜病事件,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病亡,人畜共患病防控问题不断被推到舆论浪尖.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不仅是为了促进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随着全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当前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亟需建立一项人畜共患病防控专项法规.  相似文献   

16.
正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病原引起既可使动物发病又可使人体发病的疫病。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性动物病有250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89种,我国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有50余种。在人与畜禽共患疾病之中,当前最重要的传染病有禽流感、口蹄疫、炭疽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鼻疽、钩端螺旋体病、土拉杆菌病、狂犬病、沙门氏菌病、鹦鹉热、日本吸血虫病和日本乙型脑炎等。以下简要  相似文献   

17.
常见的犬的人畜共患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人畜共患病种类很多,常听说的“大名鼎鼎”的如:口蹄疫、狂犬病、鼠疫、猪链球菌病、禽流感、非典(SARS)、疯牛病等。近年来,由犬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也呈上升趋势,犬猫的人畜共患病也要引起人们的警惕,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信阳市暴发了因蜱虫叮咬而引起的粒细胞无形体病,引起公众的恐慌,本文从蜱虫谈起,介绍了粒细胞无形体病这种新型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引导人们正确面对这种新型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19.
人畜共患病与宠物饲养(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料表明,目前世界上已发现人畜共患病200多种。我国已发现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150多种,其中包括结核病、疟疾、蛔虫病、钩体病、脚癣、流感、吸血虫病、弓形虫病及以前发现的英国疯牛病等疾病。人畜共患病是那些在脊椎动物和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从公共卫生的观点看,人畜共患病大多数由动物传染给人类,我们要引起注意。所以宠爱你的小宠物的同时也不要忽视身边正在给我们敲响的警钟,那就是动物传染病约半数以上可传染给人。据研究人员统计表明,在目前已知的200多种动物可传染的疾病里,其中大约半数以上可传染给人…  相似文献   

20.
中药防治人畜共患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畜共患病产生的渊源、人畜共患病的现状、中医药防治人畜共患病取得的成就、中医药所面临的问题和其发展趋向5个方面对中药防治人畜共患病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有助于人们了解并认识中药对人畜共患病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