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选地选茬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对地块进行选择。最好选择土壤耕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质地和酸碱度适宜的地块。前茬以豆茬为最好,其次是小麦茬和马铃薯茬,但不宜重茬和迎茬。2整地作垄  相似文献   

2.
1.选茬与耕翻整地
  (1)选地:玉米宜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的排水良好的地块。一般宜选择种植大豆、小麦、马铃薯、玉米等的良好前肥茬。  相似文献   

3.
光敏型高丹草复种穴播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光敏型高丹草夏播复种的高效栽培模式,在陇东旱塬麦茬后用免耕露地、翻耕露地和翻耕覆膜3种穴播方式复种了海牛、BJM和大卡(褐色中脉、BMR)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观察比较了各品种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种和穴播方式下刈割1茬和2茬的草产量。结果表明,在刈割1茬(早霜前1周刈割)条件下,各品种间在株高、茎粗、节间数、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和分蘖数性状上差异极显著(P<0.01),穴播方式对各品种株高和节间数影响显著(P<0.05),对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和分蘖数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和穴播方式互作仅对单株叶重影响显著(P<0.05)。以65%含水量标准鲜草产量为指标,3个品种刈割1茬的产量均高于刈割2茬之和的产量,前者平均产草量是后者的3.21倍;品种在刈割2茬第1次、第2次和两次之和的产量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刈割1茬的产量间差异显著(P<0.05);穴播方式间刈割1茬、刈割2茬第1次和两次之和的产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品种和穴播互作对刈割1茬、刈割2茬第1次和2次之和的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在刈割1茬时,3个品种的标准鲜草产量表现为翻耕覆膜比免耕露地平均增产62.21%、比翻耕露地增产36.45%、翻耕露地比免耕露地增产21.08%。在本试验条件下,在陇东旱塬地区麦茬后夏播复种高丹草以翻耕覆膜穴播、刈割1茬(早霜前1周刈割)和BJM 品种相组合的生产模式为最优;但种植者如选择多次刈割,则以海牛品种结合翻耕覆膜穴播的种植模式为佳。  相似文献   

4.
通过连作和倒茬两种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探讨党参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因素,优选降低党参根腐病发病率的党参种植方式。根据甘肃省陇西县党参种植特点和根腐病发病规律,设立前茬为玉米连作种植(CK1)、前茬为小麦连作种植(CK2)和前茬为马铃薯连作种植(CK3)、玉米-党参-玉米-党参倒茬种植(T1)、小麦-党参-小麦-党参倒茬种植(T2)、马铃薯-党参-马铃薯-党参倒茬种植(T3)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党参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党参-小麦-党参倒茬种植(T2)降低党参根腐病发病率效果最显著,党参根腐病发病率在12.4%以下;其次是玉米-党参-玉米-党参倒茬种植(T1),党参根腐病发病率在16.6%以下。结果提示,采用小麦-党参-小麦-党参轮作倒茬种植方式,可以降低党参根腐病发病率,减少农户经济损失,提高党参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1选地与选茬甜菜栽培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应选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平川地、平岗地,地下水位要低,效果将会更好。应选5年内没种过甜菜的大豆茬、马铃薯茬或玉米茬。避免选在低洼易涝地和根腐病及病虫严重的地块。  相似文献   

6.
岷县不同茬口对当归苗栽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归传统育苗方式造成严重的荒坡地水土流失。在当归道地产区甘肃省岷县通过定向种植小麦、黄芪、马铃薯和当归培育作物茬口基础上,再行当归育苗,育苗期测定苗栽生长动态,育苗结束测定苗栽质量性状及抗病性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再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判,旨在揭示作物茬口对当归苗栽生长发育和抗病性的影响,为筛选适宜当归育苗的农茬口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各茬口条件下当归出苗数和幼苗地上部分生长指标均表现显著差异,小麦茬和黄芪茬当归成苗数和地上生长指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根系发达,生长势强,个体质量优异,根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低,而马铃薯茬和当归重茬苗栽受季节影响较大,随生长期延后当归死苗率提高,易形成老小苗,发病率高达36.7%以上。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黄芪茬(0.7840)>小麦茬(0.7816)>当归重茬(0.4731)>马铃薯茬(0.1656)。马铃薯茬死苗率最高,当归重茬根腐病最为严重,说明岷县正茬黄芪和小麦茬口是适宜当归熟地育苗的优异床土资源。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光敏型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在不同种植和收割方式下的经济效益,在陇东旱塬麦茬后用3种穴播方式(免耕露地、翻耕露地和翻耕覆膜)复种了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海牛、BJM和大卡),测定了各处理下刈割一茬和两茬的草产量,并比较分析了总投入、总收入、纯收益和产投比。结果表明,两种收割方式下,总收入、纯收益和产投比的穴播方式主效均呈显著差异(P0.05),且均以翻耕覆膜最高;品种和穴播方式互作不明显;刈割两茬,品种主效无显著差异,均以海牛最高;刈割一茬,品种主效有显著差异(P0.05),均以BJM最高。人工作业与机械作业相比:3种穴播方式的总投入在采用机械作业时均较人工作业低,机械作业的纯收益和产投比均较人工作业的高。刈割一茬和刈割两茬相比:刈割一茬的总收入、纯收益和产投比均明显高于刈割两茬。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陇东旱塬地区麦茬后夏播高丹草的生产模式中,以选择BJM品种采用翻耕覆膜穴播,并利用机械刈割一茬(早霜前1周刈割)的生产方式经济效益为最优。  相似文献   

8.
<正>1选地与选茬甜菜栽培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应选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平川地、平岗地,地下水位要低,效果将会更好。应选5年内没种过甜菜的大豆茬、马铃薯茬或玉米茬。避免选在低洼易涝地和根腐病及病虫严重的地块。  相似文献   

9.
<正>1.选地、选茬要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经过伏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的地块,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不重茬,不迎茬。2.施肥施有机肥。结合整地每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质含量8%以上)30吨,结合秋整地做底肥一次施入。施化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各地可根据测土结果因地制宜确定施肥量。参考施肥量:亩产150公斤地块每公顷化肥使用量尿素要在45-50公斤左右,64%磷酸二铵150公斤左右,50%硫酸钾50公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阐述了庆安县地区大豆品质下降的原因是由于重迎茬面积达,病虫害较重,选用早熟品种,晚熟品种播期拖后加之地温早霜和大量使用农药和化学除草剂四个方面造成的,根据这些实际问题出了调整种植结构,避免大豆重迎茬;加强病虫害防治;常年一贯促早熟;建议农药厂家尽快生产出高效/无毒/(或低毒)无残留/对后作物无影响的农药和除草剂;科研单位要加速优质大豆育种的五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大葱—马铃薯三种三收栽培,即早春拱棚马铃薯—夏季早葱—秋季马铃薯在同一地块上三季作三茬栽培技术模式,适宜在马铃薯“二季作区”区域推广应用。近几年的推广经验表明:该模式具有投资少、产值高、省工、省时、易于操作的特点,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据统计:邹城市2002年,累计推广种植面积300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12.
秣食豆属于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秣食豆无论是青刈或制成干草,适口性都很好,是喂羊和黄奶牛的较佳饲料,牛羊喂它可多产优质鲜奶,增加经济效益。 秣食豆营养丰富,分枝期干草粗蛋白15.00克/公斤左右,粗脂肪2.60克/公斤左右,干物质95.00克/公斤左右;开花期干草粗蛋白15.50克/公斤左右,粗脂肪1.60克/公斤左右,干物质90.00克/公斤左右。 秣食豆种植方法: 一、选种:在黑龙江省适宜栽培。品种有龙牧一号、东农一号和辽宁秣食豆。 二、选茬:前茬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甜菜地为佳,防止重茬和迎茬。  相似文献   

13.
前茬施氮对皖草2号草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前茬施氮水平和施氮方式与后茬皖草2号草产量及全年草产量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前茬施氮能增加皖草2号的株高,尤以前茬氮肥分期施用处理最为明显.随前茬氮肥水平的加大,后茬皖草2号的鲜草、干草产量相应提高,其中前茬纯氮肥施用量达225 kg/hm2以上时,后茬皖草2号的鲜草、干草产量达到较高水平.相同施氮水平条件下,前茬氮肥分期施用比一次性基施的鲜草、干草产量高.前茬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与氮肥分期施用均能提高小黑麦Triticale cereale-皖草2号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的全年草产量,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前茬纯氮施用量为300和375 kg/hm2且分期施用时,2茬牧草全年干草总产量均可达到较高水平,且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正>1选地、选茬、整地选择耕层深厚疏松、土质肥沃、排水保水性良好,水肥供应适宜的地块。选茬以麦、豆、马铃薯茬为好,其次为玉米等茬口,要求实现5年以上轮作,禁忌5年内重迎茬种植,同时禁止在施用绿黄隆、豆黄隆、普施特或其他超常量施用农药及除草剂的茬口上种植甜菜。整地采取伏翻或早春整地,翻地深度20~25厘米,深松深度可达30~35厘米。耕深一致,误差不超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前茬作物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地杂草种子库的影响,采用诱萌法,于2010年在内蒙古林西县研究青贮玉米(Zea mays)、尖叶胡枝子(Lespedeza hedysaroides)和沙打旺(Astragalus huangheensis)3种前茬作物下生长第2年的紫花苜蓿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特征。结果表明,前茬为青贮玉米时苜蓿地杂草主要是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前茬为尖叶胡枝子时主要是马齿苋、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和反枝苋,前茬为沙打旺时主要是刺藜和反枝苋;前茬作物为尖叶胡枝子时,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密度与其他两种前茬作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种子库杂草的种子主要集中在0~5 cm的土壤耕作层,下层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种植第二年的‘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Dongnong No.1’)为试验材料,一年收割三茬,利用自主研制的紫花苜蓿专用叶面肥(专利申请号:201810124670.2)分别在每茬紫花苜蓿刈割前第30天、第25天、第20天、第15天、第10天、第5天进行喷施,以不喷施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时期喷施叶面肥对紫花苜蓿生长、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茬紫花苜蓿叶面肥最佳喷施时期为刈割前第15天,第二茬和第三茬紫花苜蓿叶面肥最佳喷施时期均为刈割前第20天。对三茬紫花苜蓿生长性状、产草量、营养品质和相对饲用价值综合分析,叶面肥最佳喷施时期为刈割前第20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择1967年-1995年初霜日资料,利用灰色GM(1,1)模型和GM(1,1)模型群,对9月20日以前出现的早霜进行预测,为农牧业生产防御早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冬春季节地表大面积裸露、表土疏松,与同期风大风多、降水稀少的自然特点叠加,导致土壤风蚀日趋严重的现状,在多年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研究集成生物篱网营建技术.研究发现,在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田块间隔插入易留茬作物后,与残茬带间隔分布的不同带田宽度间作裸地在宽度小于8.4 m时,土壤风蚀量与大面积裸地相比有效降低;当宽度大于10.0 m后,土壤风蚀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但在带状留茬间作农田中隔3~5带将适宜北方旱地种植的油用向日葵按照1m(3行)的带田宽度或驼绒藜按照1m(2行)的带田宽度插入,利用油用向日葵秆或驼绒藜与作物留茬带的双重防护,可以使残茬对裸露地带的保护作用从8.4 m宽增加到15.0 m宽,解决了部分地块宽度大于8.4 m后风蚀量加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关系到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是马铃薯种植的一个重要环节。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包括出苗前的田间管理、苗期管理、结薯期的田间管理以及收获期的管理。马铃薯田间管理的目的是运用综合性的农业技术,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一个最适宜的状态,从而提高马铃薯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是终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平菇菌糠的营养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不同收菇次数的平菇菌糠进行了营养成分和微生物指标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以棉籽壳和木屑为主要栽培基质的平菇,在第4次和第5次收菇后,平菇菌糠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7.4%、8.1%,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26%、5.22%,钙含量分别为1.2%、1.1%。与前三茬平菇菌糠相比,第4茬和第5茬平菇菌糠粗纤维和水含量降低,粗灰分、铁、锌、锰含量升高,并且黄曲霉毒素B1含量极低。结果提示,与前三茬平菇菌糠相比,第4茬和第5茬平菇菌糠的营养价值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