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彭张记 《海洋渔业》2000,22(1):27-28,26
<正> 启东市有高潮区淤泥质滩涂5万多亩,前几年,由于没有找到适宜的养殖品种和合适的养殖模式,养殖量和效益都很低,大部分高涂基本抛荒。为了加快高涂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加快海水养殖结构的调整。从1996年开始,着手搞高涂围网蓄水养殖,主要进行淤泥质滩涂围网精养青蛤试验,取得了成功。目前全市高涂养殖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
我市地处长江三角洲 ,南靠长江、东临南黄海。由于长海带来泥沙的淤积作用 ,我市东南沿海40多公里长海岸线有 3万多亩淤泥质高涂 ,长满大米草 ,而且每年都以一定的速度向外延伸。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这块高涂 ,加快我市海洋渔业结构调整步伐 ,从 1 996年开始 ,我们开始进行低坝高网蓄水养殖锯缘青蟹和三疣梭子蟹试验 ,取得了成功。为了提高滩涂的综合利用率以及养殖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1 999年 ,我们又进行了低坝高网蓄水养殖蟹、贝试验、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目前 ,我市高涂蓄水养殖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 ,养殖面积达到了 2万多亩。现将…  相似文献   

3.
青蛤养殖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场地建设1.选址潮间带滩涂养殖选择风浪较小、滩面平整、潮流畅通的泥沙质滩涂。高涂蓄水养殖选择地势平坦、进排水方便的高潮区。养殖场地周围交通便捷,无三废污染,水质符合NY5052的规定。2.建场①潮间带滩涂养殖。将大块滩涂分隔成3~5米宽的畦,畦间开小沟作排水与通道,埕地周围筑小堤,同时对埕地翻松耙平,清淤消毒。②高涂蓄水养殖。高涂建设分高坝和低坝两种模式。高坝堤高2.5~3米,顶宽4~6米,底宽15米左右。低坝堤高1~1.5米,顶宽3~5米,底宽10~12米。养殖滩面要深翻晒涂,清除杂质,防…  相似文献   

4.
李兵 《齐鲁渔业》2004,21(10):19-20
海门市包场镇沿海滩涂自1999年起进行开发利用,虽已对潮下带滩涂进行了平涂自然性养殖,对潮上带滩涂通过改造进行了高涂蓄水养殖,但尚有数千亩潮间带滩涂未开发利用。从2002年起,对500亩潮间带滩涂进行改造建成了低坝蓄水养殖区,并养殖了我国沿海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贝类——泥蚶,其肉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蚶血鲜红,肉味可口,是传统的滋补食品,为人们所喜爱。2年来的低坝蓄水养殖泥蚶亩产达600奴,最高产量800kg,是平涂养殖泥蚶产量的1.5~2倍,这是潮间带滩涂开发利用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现将低坝蓄水养殖泥蚶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近几年来,江苏省大丰市每年投入滩涂渔业发展资金均达1.5亿元以上,滩涂提水养殖面积已发展到1.1万ha,高涂蓄水养殖面积0.28万ha,滩涂、沿海养殖贝类和紫菜养殖面积分别达0.73万ha、0.8万ha。  相似文献   

6.
杨国华 《海洋渔业》2000,22(2):78-79
<正> 启东市有长满大米草的高潮区淤泥质滩涂3万多亩,而且每年都以一定的速度向外延伸。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这块滩涂,我们于1997年开始进行低坝高网蓄水养殖锯缘青蟹和三疣梭子蟹试验,取得了成功。为了提高低坝高网蓄水养殖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提高滩涂的综合利用率,1999年我们又进行了低坝高网蓄水养殖蟹贝试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曹华  黄继斌 《齐鲁渔业》2007,24(9):11-11
我市高涂蓄水养殖起步于1999年,是江苏沿海发展高涂蓄水养殖较早的县(市)之一。当初,养殖模式只有泥蚶、青蛤、文蛤、对虾等单一品种的养殖,经济效益一般。2003年以后,开发了脊尾白虾、南美白对虾、基尾虾、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泥蚶、缢蛏、青蛤等多品种养殖,养殖模式也发展到虾蟹、虾贝、虾蟹贝等多  相似文献   

8.
盐城位于江苏中部,全市现有养殖总面积180万亩,其中淡水养殖88.5万亩。盐城市主要养殖的大宗淡水鱼品种为异育银鲫,拥有全国最大的异育银鲫养殖基地,并已形成了池塘高效健康养殖、高涂蓄水综合养殖、潮间带滩涂围栏养殖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养殖模式,异育银鲫养殖规模达到40万亩,年产量20万吨。由于主要以咸淡水养殖为主,异育银鲫肉质较好,除销往上海、南京等国内大中城市外,还出口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创汇。盐城市异育银  相似文献   

9.
曹华 《科学养鱼》2002,(6):21-21
高涂蓄水养殖具有适养品种广、便于立体养殖及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是近几年来我省大力推广的养殖方式。我市广大养殖户纷纷投入到高涂蓄水养殖生产中,目前养殖总面积达到7200多亩。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准备经过围垦的高涂,在一般情况下,都长有大米草,而且土质较为硬结,所以要先除去大米草并翻松。牛耕15厘米深,把大米草翻耕到泥土下,然后拖拉机耕细,池塘进水20厘米,让草腐烂。浸泡期间用人工或机械将涂面整平,过半个月左右将水排干再进水30厘米备用。二、几种养殖模式(一)泥蚶、对虾…  相似文献   

10.
高涂蓄水虾、蟹、贝生态综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通州市沿海高涂蓄水养殖发展迅猛,己成为通州市海水养殖的主要模式。2006~2007年,全市新中海水育苗场实验基地利用1.06hm^2(16亩)虾池,对高涂蓄水虾、蟹、贝混合养殖模式进行了试验,选择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缢蛏3个养殖品种进行混合养殖,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志明  黄培 《科学养鱼》2002,(11):19-19
高涂低坝蓄水养蚶技术是在高位滩涂上筑建堤坝、半蓄水养殖泥蚶的一种养殖方式。在大潮汐时,潮水可以漫过堤坝进池,退潮后,根据养殖需要保留塘内一定水位。小潮汐时,通过堤闸来调节塘内水位。该方法是探索开发利用高潮区滩涂的有效途径,现将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养殖条件1.场地选择要求选择在海区无污染、潮流畅通、地势平坦、能避风浪的海滩,底质以软泥为主,中下层为泥沙底质,水域盐度在12‰~32‰之间,以14‰~23‰最为适宜,pH值7.8~8.6,养殖海区水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海水养殖水质标准。2.围塘筑堤…  相似文献   

12.
泥螺的养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沿海滩涂广泛开展了泥螺的养殖生产,养殖方法不断更新,养殖技术也不断改进。目前,泥螺的主要养殖方法有:滩涂粗放养殖、滩涂低网围网养殖、滩涂高网围网养殖、滩涂筑堤(坝)蓄水养殖、土池(塘)养殖、盐田养殖等,不同的养殖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养殖成败的关键是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的切实落实,合理放苗密度、合理施肥、适时用药、及时收捕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滩涂贝类养殖是我国沿海省市重要的海水养殖方式,产量高、效益好。传统上滩涂养贝在清涂除害时使用三唑磷、敌杀死等有机磷农药,非但不利于贝类自身的清洁生产,还加剧了沿海水质的污染程度,并时有因使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扼要介绍高涂蓄水立体养殖,具体内容包括:投资者情况、池塘建设情况、养殖模式以及经济效益分析,对生产单位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泥螺的滩涂蓄水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泥螺滩涂蓄水养殖的基本方法、养殖场地的选择、养殖前的准备工作、苗种的质量鉴别及运输、放养等方法与技术。阐述了泥螺滩涂蓄水养殖的管理要点,并提出了3点建议,即重视苗种质量、确定科学合理的苗种放养量、改良滩涂的底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江苏海门市滨江临海,素有“江海门户”之称,拥有12.5公里的海岸线,沿海滩涂有5.6万亩,其中,可养面积达4.5万亩。近年来,在近海捕捞徘徊不前、渔货质量低劣、渔业经济严重下滑的情况下,海门市政府部门审时度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海水养殖,积极开发远洋捕捞。截至2000年底,全市已开发用于贝类养殖的潮间带滩涂1.77万亩,比上年扩大45%;堤内滩涂资源在最近两年也得到充分开发,昔日蒿草丛生的盐碱地如今已变成规范连片的养殖池塘。此外,还改造盐田近千亩,开发高涂蓄水养殖2800亩,使全市海水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去年通过…  相似文献   

17.
正通州湾是天然内凹港湾,近海滩涂面积有4万余亩,滩面平整,底质为沙泥质,非常适宜杂色蛤养殖。鑫源贝类水产养殖场现有杂色蛤养殖面积3680亩,连续数年养殖都获成功,尤其是2014-2015年,单茬亩产3216千克,亩效益在7123元,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一、养殖场地选择与准备养殖场址邻近新涨沙,位于低潮位,该区域是遥望港河、团结河等多条河流入海处,近岸有2万亩高涂蓄水养殖池塘,有大量的富含藻类和营养盐的尾水流过,饵料资源非常丰富。南侧有东西向新围垦堤  相似文献   

18.
所谓“高涂”一般是指高潮区以上的滩涂,作者围绕如东“高涂”养殖开发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作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滩涂贝类养殖是我国沿海省市重要的海水养殖方式,但过去在清涂除害时使用农药,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为解决这一难题,省内外水产工作者苦心研究,制造出船耕机.从2003年开始,玉环县万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单位把船耕机用于滩涂养贝时的清涂,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既起到了替代农药除害的作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养殖滩涂涂质得到改善,又使得滩涂养殖净面积得到增加.因此,船耕机在滩涂养贝中的应用日渐广泛.本文针对船耕机的应用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陈志明  黄培 《海洋渔业》2002,24(4):180-181
高滩低坝蓄水养蚶技术是在高位滩涂上筑建低土坝、半蓄水养殖泥财(Tegillarca granosa)的一种养殖新方式。在大潮汐时,潮水可以漫过堤坝进池,退潮后,根据养殖需要保留塘内一定水位。小潮汐时,通过提问来调节塘内水位。该养殖方式与现有滩涂养蚶技术相比,具有三大优点:一是能扩展养殖面积,充分并有效地利用高潮区及一些荒芜滩涂,提高滩涂利用率,并且投资较少;二是能改善养财塘的生产环境,增加滩涂饵料生物,延长贝类的摄食时间,加快贝类的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三是可根据养殖环境和贝类生长情况,进行人工投饵,可提高养殖贝类的成活率、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符合现代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特点的水产养殖新模式,是探索开发利用高潮区滩涂的有效途径。现将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