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股市震荡引发投资者和监管层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关注。从财务重述背后所反映的财务信息质量低下和公司治理失效出发,探讨其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合管理层权力这一影响组织行为和产出能力的代理人特征,探讨其对财务重述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未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发生了财务重述的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明显更高;进一步纳入代理人特征——管理层权力后,发现代理人的这一特征对上述关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2007~2009年被大股东减持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OLS与Logistic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大股东通过操纵重大信息披露在股份减持过程中的隧道行为。得出了在减持前30个交易日被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有显著的正累计超常收益,但减持后30个交易日则出现显著的负累计超常收益;被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减持前披露“利好”消息、减持后披露“利空”消息的概率高;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大股东操纵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概率较高;公司估值(托宾值)越高,大股东信息操纵行为的概率也越大;被减持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与总资产收益率(ROA)对大股东信息操纵行为的概率不存在显著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检验机构投资者对会计信息透明度是否具有更高的解读能力入手,检验机构投资者对于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解读能力。有别于其他研究仅选取某一会计信息指标,本文选择了2003-2007年深交所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评级作为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衡量标准,并在控制了其他股票交易特征、盈利特征等的基础上,得到了机构投资者会选择会计信息透明度较高的公司持股,从而在提高市场有效性方面能够发挥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以2005~2011年沪深两市A股39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投资者保护、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现金持有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持有量间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按照投资者保护程度的高低对样本进行分组,研究发现,当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48%时,投资者保护程度高的组,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现金持有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当大股东持股比例大于48%时,投资者保护程度高的组,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现金持有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的44家农林相关行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依据企业官网、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国泰安数据库数据,构建环境信息透明度质量评价模型,将环境信息透明度视为间接影响因素,采用最小二乘和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法分析农林企业高管海外经历、环境信息透明度对农林企业声誉资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海外经历的高管更加注重企业声誉资本的维护和提升,具有间接影响力的环境信息透明度强化对企业声誉资本的正向影响。依据研究结果,建议:政府应重视人才引进政策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监管、奖惩措施;企业应丰富高管团队组成以及提升环境信息透明度质量;投资者应关注企业的环境信息透明度质量。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突显出公司治理对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政府监管层、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自身都产生了对公司治理进行评价的客观要求。本文将公司治理体系分为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及透明度、伦理维度五个层面,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来寻求上述五个层面各代理变量的线性组合,构建了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体系。  相似文献   

7.
过度自信程度不同的投资者因消息确认精度差异引起意见分歧,产生异质后验信念,导致投资者对股价高估或者低估。在此基础上,以盈余公告信息作为利好或利空消息,研究不同环境下异质后验信念对我国股票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管在牛市还是在熊市环境下,异质后验信念均会对股价产生影响,当盈余公告为利好消息时,异质后验信念程度越高,当期股价被高估的程度越显著;当盈余公告为利空消息时,异质后验信念程度越高,当期股价被低估的程度越显著。此外,在盈余公告前投资者就对盈余消息作出了反映,但对好消息与坏消息的反映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上市公司主要经营目标;股价市值是度量股东财富较为理想的指标;购并是上市公司高层经营者促进公司发展进而促进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重要经营战略。上市公司购并将通过改善公司经营绩效和改变投资者心理预期两方面影响上市公司股价市值并最终增加股东财富。  相似文献   

9.
一月热点     
《农家科技》2011,(8):118-118
味千市值快速蒸发65亿港元自“骨汤门”事件爆发后,日前,味千在港股价已大幅下跌超过三成.其公司总市值也快速蒸发65亿港元。味千中国的女掌门潘慰持有味千51.86%的股份,股价的暴跌,使其身家缩水约33亿港元。  相似文献   

10.
威胁是利益相关者之间惯用的博弈手段,通过施压迫使对手做出让步,进而影响对方决策的一种有效策略。在公司治理领域,退出威胁是非控股大股东发挥治理作用的重要方式,由于其难以直接观察,并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基于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企业违规的关系。结果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违规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影响机制显示:两类代理成本的缓解和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公司违规影响因素的理论文献,并且证实了退出威胁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确实发挥着重要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IPO市场中审计师选择可以作为信号机制,降低发行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发行制度向市场化过渡为背景,考察我国审计师声誉和IPO企业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资产净利率、投资银行声誉、公司成立时间这五个反映公司风险的变量中,公司规模、投资银行声誉、公司成立时间与是否选择大事务所进行审计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大规模事务所审计的IPO企业的首日回报显著要低,这意味着大规模事务所的高声誉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审计师的信号传递功能在我国初步有效。  相似文献   

12.
晚清以来,我国学术研究的重心由经学转入史学,就是所谓“经学的边缘化与史学的走向中心”。在学术演变过程中,“蜀学”也发生了这一“转型”,但没有与学术“主流”同一步调地将经学“边缘化”。以廖平、蒙文通、李源澄等为代表的蜀中学人坚守经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把经学作为中国文化“根荄”的思想未尝有变,“六经皆史”的思想也始终未被他们接受,在经史之辩的积极回应中,彰显着“蜀学”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品牌公司的上市路径、价值体现及效应进行研 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体育品牌公司中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的路径宽泛,如在国内A股、 东南亚、香港联交所以及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等上市融资;体育制造及消费类公司占据多数;品牌上市后在 国际市场上销路较好;公司品牌价值和投资价值比较理想;国内外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蝴蝶效应也较为显 著。由于上市整体数量较少,与我国体育产业的规模和前景不相匹配,显示出行业发展不均衡。但这些公 司为我国体育品牌拓宽了的融资之路,与资本市场融合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投资者因缺少有效的风险转嫁渠道而具有最强的消除股东道德风险的内在激励。但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使次级债券找到了一条类似银行存款一样的风险转嫁渠道,弱化了其风险约束功能。要充分发挥次级债券约束商业银行风险作用,就必须消除次级债券持有人对政府隐性担保的预期。我国在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应该发挥次级债券市场约束力对政府监管的长期内的替代作用和短期内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志怪中的“符咒”的描写,不仅语涉怪异非常之事和神异超自然的力量,能够治病、袪灾、辟邪、镇宅,解决传统理性主义中鬼神妖异所引发的问题,成为六朝至唐志怪小说猎异好奇的重要题材,隐含着丰富的思想内蕴,而且有着直叙、连接情节、于悲喜交加之际使读者享受某种审美愉悦的叙事功能,体现了作者对符咒元素运用的巧妙娴熟,对后来志怪小说的进一步人情化、故事化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2009~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地方官员更替、辖区企业知名度与股价同步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市级政府官员变更所带来的政治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辖区企业的股价同步性,并且相对于新任官员来源于本地而言,新任官员来源于异地更能够显著地降低辖区内企业的股价同步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当地市级政府官员发生变更时,相对于辖区知名度较高的企业而言,辖区知名度较低的企业会披露更多的企业私有信息以应对政治不确定性风险,从而其股价同步性有了更大程度的降低。研究的结论证实了政治不确定风险的增加能够显著降低辖区内企业的股价同步性,客观上有助于提高股价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17.
以2005~2010年上半年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样本,从羊群行为角度考量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业绩持续性。结果表明,基金卖出股票羊群行为强于买入股票羊群行为,且没有证据表明我国基金有联手坐庄行为。相对于输者组合,赢者组合在卖出价格下跌股票时行为更加趋同,且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小,这与其业绩压力和研究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噪声交易的存在构成了金融产品交易的一部分 ,实证研究表明 ,中国证券市场主体的噪声交易过度问题相当严重 ,表现在机构投资者对股价的操纵、中小投资者的盲目跟庄等方面。中国证券市场主体过度噪声交易的原因是存在体制性缺陷。为此 ,应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 ,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噪声交易。  相似文献   

19.
以2009~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审计师声誉、公司声誉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限制其他条件,审计师声誉、公司声誉分别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公司自身声誉的逐步建立,审计师声誉对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将会逐渐减弱,公司声誉对于审计师声誉具有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