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瓦氏雅罗鱼为达里诺尔湖的主要经济鱼类,具有很强的耐盐碱性,本文主要对生活于盐碱水域(达里诺尔湖)和淡水域(岗更湖)中的瓦氏雅罗鱼的Na+,K+-ATP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探索瓦氏雅罗鱼耐盐碱机理做基础研究,同时也为瓦氏雅罗鱼的引种、放流和人工池塘养殖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鳃丝组织的Na+,K+-ATP酶活性显著高于岗更湖瓦氏雅罗鱼鳃丝组织的N酶活性(P<0.01),而肝和肌肉组织的Na+,K+-ATP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水域中瓦氏雅罗鱼鳃丝组织Na+,K+-ATP酶活性显著高于肝和肌肉组织Na+,K+-ATP酶活性(P<0.01);而肝和肌肉组织Na+,K+-ATP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该文比较了瓦氏雅罗鱼在高盐碱水体达里湖和淡水岗更湖水体中的氨氮排泄率以及血液、组织中的氨氮含量,结果表明:达里湖中瓦氏雅罗鱼氨氮的排泄率明显减少,而血液和组织中氨氮的含量并未见升高,由此表明,瓦氏雅罗鱼是通过减少氨氮排泄率来适应高盐碱环境。  相似文献   

3.
血液是鱼类动物体内一种极其重要的组织,与营养状况、机体代谢及疾病有着密切的关联,也承担着体内运输、防御、免疫、体液调节及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当鱼体受到外界因子影响而发生病理或生理变化时,也必定会在血液指标中反映出来。因而,鱼类的血液指标被广泛地用来评价鱼类的营养状况、健康状况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状况,是重要的生理、病毒和病理学指标,可为鱼病诊断、环境监测及遗传育种、疾病防治等提供一定的生物学参考,进而为瓦氏雅罗鱼耐盐碱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测定了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瓦氏雅罗鱼血液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白细胞数、血栓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生理指标与生活在岗更湖中的瓦氏雅罗鱼的生理指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  相似文献   

4.
盐度、pH对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5月6日从贡榕尔河河道中采取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受精卵,5月7—27日在实验室中按照岗更湖水的水化成分,利用在曝气后的自来水中加入NaCl、MgSO4、MgCl2、NaHCO3逐级配制成不同盐度、不同pH值的孵化水体进行瓦氏雅罗鱼受精卵盐度梯度、pH梯度孵化试验,测定瓦氏雅罗鱼受精卵对盐度和pH值的耐受性。结果表明: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受精卵的孵化对水质要求较苛刻,孵化水体的优劣是孵化成败的关键,不单纯取决于盐度、pH两个因子的量,对孵化率的影响是盐类之间及与pH联合毒性作用的结果;自来水的水质对受精卵孵化也有很大影响;应有正确的受精卵采收方法;以引种移植受精卵的方式进行瓦氏雅罗鱼引种移植是比较好的、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达里诺尔湖经济鱼类生物学研究(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护瓦氏雅罗鱼的种群,同时要保护和恢复达里诺尔湖的生态环境,本文对瓦氏雅罗鱼进行细致的生物学研究。同时得出:(1)瓦氏雅罗鱼是偏向植物性饵料的杂食性动物。(2)瓦氏雅罗鱼具有产卵洄游的习性。(3)瓦氏雅罗鱼肥满度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年龄越大,肥满度越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的资源现状,根据2017—2018年瓦氏雅罗鱼的生物学调查数据,分析了其体质量和体长组成,计算了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总瞬时死亡率,估算了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的资源量。结果表明:汤旺河水域瓦氏雅罗鱼的体长生长方程为L_t=351.75×(1-e~(-0.26(t+0.5448))),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_t=840.04×(1-e~(t+0.5448))~(3.173);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为3.896 a,群体临界年龄为3.361 a;年总瞬时死亡率(Z)为0.945,年自然死亡率(M)为0.443,年捕捞瞬时死亡率(F)为0.502,年开发率E为53.1%;推算结果显示,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共计约199.27万尾,资源生物量为258.27 t;基于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的资源现状,计算其最适开捕体长为224.34~240.89 mm,开捕体质量为201.61~252.71 g。研究表明,汤旺河水域瓦氏雅罗鱼种群资源虽处于过度开发状态,但目前仍可通过标准捕捞规格等方式对种群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封闭流水式呼吸室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碳酸盐碱度(以下简称CA,10、30、50、70、90、110 mmol/L)对体质量为(84.62±6.70)g的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耗氧率、氨氮排泄率、血氨含量及排氨基因Rh家族(Rhag、Rhbg、Rhcg1和Rhcg2)在鳃组织中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碱度的升高,瓦氏雅罗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CA90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达到最低值,表明CA90可能是达里湖瓦氏雅罗鱼所能承受的最大碱度胁迫。相反,随着碱度的升高,瓦氏雅罗鱼的血氨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CA90时达到峰值。然而在CA0~50时,瓦氏雅罗鱼血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进化出特殊的排氨机制,使其体内能够保持较低的氨氮含量以此规避氨中毒。定量PCR显示,参与氨转运的4种Rh基因在不同碱度处理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其中Rhcg1和Rhcg2在高碱度(CA110)最为显著(P0.05),表明Rhcg1和Rhcg2可能在达里湖瓦氏雅罗鱼高碱胁迫下的排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量代谢研究(O∶N)发现,在CA0~70时,雅罗鱼无需消耗过多能源物质即可实现高碱度胁迫下的能量需求;而在碱度为90~110时,则主要消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减少蛋白质耗能,以此降低毒氨的产生。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深入探讨了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在高碱胁迫下的排氨策略及其可能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为推动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在不同类型盐碱水域的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准确地获得达里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的年龄数据,以可判读力、吻合率和平均变异系数作为筛选指标,对达里湖瓦氏雅罗鱼5种年龄鉴定材料(耳石、鳞片、脊椎骨、鳃盖骨和匙骨等)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鳃盖骨和匙骨年龄标志不清晰或缺失,可判读力较低,而耳石、脊椎骨年轮标志清晰且在显微镜下呈明暗条纹,鳞片切线明显;综合比较分析显示,耳石的吻合率最高(86.84%),平均变异系数最低(2.22%),耳石是达里湖瓦氏雅罗鱼的最佳年龄鉴定材料,鳞片在鉴定低龄个体年龄时吻合率较高,可以作为鉴定低龄个体的辅助材料,而脊椎骨读取效果较差。研究表明,耳石和鳞片是鉴定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年龄的最适材料,而脊椎骨、鳃盖骨和匙骨不适用于年龄鉴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生活于盐碱水域(达里诺尔湖)和淡水水域(岗更湖)中的瓦氏雅罗鱼血清激素皮质醇、催乳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皮质醇、催乳素差异极显著(P<0.01),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差异显著(P>0.05),说明当鱼体处于不同盐碱度的湖水中时,是通过5种激素协同作用,共同调节渗透压以适应盐水环境,其中皮质醇、催乳素对渗透压调控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苏打盐碱地瓦氏雅罗鱼成鱼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选择及处理、成鱼养殖技术和日常管理等3个方面内容,以期为瓦氏雅罗鱼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