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各类型马铃薯氮素养分吸收特点,给予生产施肥环节中一定的理论支持,选择了5个在内蒙古自治区广泛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大西洋’、‘费乌瑞它’、‘克新1号’、‘陇薯3号’和‘夏坡蒂’),在武川县大豆铺村进行大田试验,对马铃薯各生育时期的不同器官中氮素吸收量、积累速率以及转运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个品种马铃薯的氮素阶段积累量的峰值出现于出苗后的60~75 d。早熟品种‘费乌瑞它’氮积累总量最小,为610.85 kg/hm^2;而中晚熟品种‘大西洋’的氮积累总量相对较大,达到847.56 kg/hm^2。全生育期氮素在叶片中的分配呈现递减趋势,在茎秆中的分配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块茎中的分配呈现递增趋势。叶、茎秆、块茎中氮素分配率在全生育期中的变化区间分别为(29.9%,93.0%)、(6.6%,36.7%)和(0,59.9%)。研究表明,不同品种马铃薯氮素吸收方式差异较大,大田施肥管理需做针对性处理。  相似文献   

2.
硒肥对马铃薯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7,(3):149-153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提高食物中硒的含量是增加人体硒营养的主要途径。为增强富硒马铃薯生产,试验选择‘大西洋’、‘费乌瑞它’和‘兴佳2号’3个马铃薯品种进行苗期喷施硒肥处理,研究硒肥对马铃薯不同时期根、茎、叶及块茎中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硒肥处理后的马铃薯各部位硒含量测定值均较不施硒肥处理高;不同时期硒含量的动态变化除在茎中规律不明显,在根中表现为逐渐降低,叶中表现为单峰降低,而块茎中表现为单谷降低;产量结果也表现为施硒处理高于不施硒处理,3个品种平均产量较对照分别高11.39%、7.61%和9.67%,试验为中国马铃薯富硒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硒元素是人体营养必须的微量元素,研究不同地区不同蔬菜对硒元素的富集能力,为富硒土壤生产富硒蔬菜提供理论依据[1]。[方法]以西兰花、西葫芦、青辣椒、西芹、番茄等12种蔬菜为试验材料在兴庆区、永宁县、贺兰县、利通区4个不同富硒地区进行种植,采收后测定蔬菜中的硒元素含量。通过比较不同种类蔬菜和试验地土壤中的硒含量,研究分析不同种类、同种蔬菜不同品种以及不同土壤硒区域蔬菜产品对硒元素的富集能力[2]。[结果]各类蔬菜硒累积量大小顺序为西兰花>羊角椒>西芹>西葫芦>黄瓜>番茄>樱桃番茄>白菜花>甘蓝>圆茄子>菠菜>西瓜;同种蔬菜不同品种的富硒能力不同,西兰花-绿天使2号、番茄-丰收128、樱桃番茄-改良碧娇、茄子-大苠茄、甘蓝-邢甘23的富硒能力最强;不同硒含量地区同种品种富硒能力不同,且随着土壤硒含量的降低,产品中硒含量也随之降低。[结论]不同种类蔬菜对土壤硒的富集能力不同,西兰花、羊角椒、西芹、西葫芦等作物富集硒的能力较强,圆茄子、西瓜等作物富集硒的能力较弱;同类蔬菜不同品种对土壤硒的富集能力也不同;土壤中硒含量越高,各品种富集硒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是典型的喜钾作物,钾肥施用量对于马铃薯产量具有较大影响,钾高效品种的利用不仅可减少钾肥的用量,还可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为此,研究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低钾水平(75 kg/hm~2)和高钾水平(300 kg/hm~2),选用20份西南地区代表性马铃薯品种(系)为材料,对其开展了钾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研究,并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在两个钾素水平下钾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相关参数存在显著差异;钾素吸收效率在低钾水平下与植株含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高钾水平下与块茎含钾量呈显著正相关;钾素利用效率在低钾水平下与植株含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_(K75)=-0.523~(**));基于钾素营养效率可将20个马铃薯品种分为4类,其中双高效型代表性品种(系)有‘黔芋6号’和‘378711.7’,双低效型有‘08CA0710’和‘09307-830’,高钾高效型有‘米拉’‘中薯19’,低钾高效型有‘华渝5号‘’郑薯5号’。两钾素水平下的单株块茎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可以作为评价钾素利用效率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5.
日喀则市马铃薯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马铃薯》2016,(3):129-134
针对西藏马铃薯品种单一、退化严重的现状,以‘艾玛土豆’为对照,在西藏日喀则市对引进的13个马铃薯新品种(系)以及1份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自主选育的品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性状表现丰富,‘200905’、‘中薯18号’较当地对照增产明显,薯块经济性状较优,适宜在日喀则市推广种植,彩色马铃薯‘D613’产量高于‘黑美人’和‘黑金刚’。  相似文献   

6.
恩施州马铃薯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选育出适合恩施州及武陵山区多样性生态环境和栽培方式的马铃薯优良品种,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采用了目前在恩施州较适宜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与从国际马铃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的优良亲本材料进行杂交,通过几年对杂交后代的选育,选出了12个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优良品系。以‘鄂马铃薯5号’为对照,对12个品种(系)进行生物学特性、抗病性、丰产性、商品性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品系‘HB0733-23’、‘HB0778-10’、‘HB0764-5’的综合评价表现较好,下一步可在恩施州及周边地区进行多点的生产试验或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马铃薯常规育种体系主要以夏作为主,冬作马铃薯育种在2003年前未见报道,也没有完善系统的冬马铃薯育种体系。因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优势,云南省可以一年四季生产马铃薯。云南省冬马铃薯因错季上市,不仅满足国内鲜食市场反季需求,薯农的比较效益也高。但目前冬作生产上使用的品种为生育期长的‘合作88’和‘丽薯6号’,冬作马铃薯专用品种缺乏,产生冬马铃薯市场品种单一,上市集中等问题,亟需系统完善的育种体系选育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仅要具有高产、抗病的特点,而且在口感和风味上还要能迎合消费者的多样化喜好。新的高效冬作马铃薯育种方法,采用大春筛选出的68个优良品系,2016~2020年在云南省建水县连续开展4个冬季试验,实施过程中采取促进成熟期晚的品种(系)提早成熟的栽培技术。筛选出了5个适合冬作的品系,分别定名为‘云薯114’(S13-592)、‘云薯115’(S12-1528)、‘云薯116’(S12-1496)、‘云薯703’(S12-1998)和‘云薯608’(S10-843),该5个品种4年平均产量均在45 000 kg/hm2以上,与露地相比,经过促早熟栽培技术产量两年平均提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隶属函数法评价马铃薯组培苗的抗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马铃薯组培苗抗旱性评价体系,以6个马铃薯品种(系)的脱毒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比较了在固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5%,10%,15%和20%PEG-8000模拟干旱胁迫和对照处理下(不含PEG-8000)培养50 d后组培苗生长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20%PEG浓度,随着胁迫处理PEG浓度的增加,所有材料的组培苗表现出受干旱胁迫越严重的现象,生长指标下降,干物质含量逐渐升高,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升高。不同品种(系)对干旱的反应不同,当固体培养基中PEG浓度为5%时,供试品种(系)间的差异最大。单采用某一胁迫强度下的生理指标数据不能准确评价植物的抗旱性。以生长指标和丙二醛含量在不同浓度PEG下的变异系数为抗旱评价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6个品种(系)的抗旱性由强到弱为:‘渭薯1号’>‘青薯9号’>‘春薯2号’>‘东农303’>‘200902’>‘D613’。  相似文献   

9.
病毒病等病害是中国马铃薯产业的重要限制因子。为了马铃薯病毒病等病害的防治,研究通过病毒接种鉴定了15个北方晚熟马铃薯品种(系)对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和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四种主要马铃薯病毒的抗性,同时检测了这些品种部分病害的相关分子标记。有10份试验材料至少对一种病毒表现出抗性,其中‘京张薯4号’‘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2013-19-14’和‘2013-89-2’同时具有3种病毒抗性,表明京张薯和冀张薯系列马铃薯具有较好病毒综合抗性。标记检测结果显示,‘冀张薯8号’‘2013-38-32’和‘2013-89-2’的PVY抗性可能来源分别为Ryadg、Rychc、Rysto,而‘冀张薯12号’的PVX抗性可能来源于Rx1。根据标记与抗性表型的符合程度推测,上述马铃薯品种(系)的PVY抗性可能主要来源Rysto,PVX抗性可...  相似文献   

10.
十四个马铃薯新品系在晋北地区的产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适合山西省一季作区推广种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马铃薯课题组从国际马铃薯中心、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引进优良亲本材料,并进行杂交试验。通过几年对杂交后代的选育,选出了14个农艺性状较好的优良品系。以‘晋薯16号’为对照,从生物学特性,薯块性状,经济性状等方面,对14个品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系‘10-20-32’和‘12-2-23’分别较对照‘晋薯16号’增产49.88%和48.86%。综合来看,‘10-20-32’和‘12-2-23’产量和综合性状较好,下一步可在山西省一季作区进行多点试验或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适应性评价,筛选出适合大理早春作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为该区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以‘合作88’为对照,对比了5个新品种(系)的植株形态特征,抗性表现,鲜薯产量及块茎品质。结果表明:‘同薯20-2’出苗早,出苗率高,茎叶浓绿,植株茂盛,感病相对较轻且产量、商品薯率、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均高于其他参试品种。经进一步试验后可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大理州大春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适宜于大理州大春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马铃薯新品种,大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将近年来云南省新选育出的新品种(系)于2010年在大理州剑川县上关甸村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显示:马铃薯品种‘04-017’、‘合作69’、‘YS04-5861’和‘YL-15’综合评价较高,具有高产、高抗、品质优等特点,可作为‘合作88’的替代品种;‘YS04-5682’和‘YS04-6002’的综合评价也较高,但‘YS04-5682’商品薯率低,‘YS04-6002’薯块不够整齐,还需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开展西兰花、白菜花、结球甘蓝、大白菜、娃娃菜5类作物自然富硒和添加硒肥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不同作物对硒元素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自然富硒处理中叶菜类蔬菜不同品种硒含量差异不大,花菜类蔬菜不同品种硒含量差异较大;添加硒肥处理中不同种类蔬菜富集硒的能力不同,同类蔬菜不同品种富集硒的能力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栽培技术对不同稻作区稻谷硒含量的综合影响,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定量分析了施肥、灌溉、石灰施用等栽培措施对稻谷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水稻品种间硒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氮磷钾肥能促进稻谷硒的积累;紫云英还田可明显增加稻谷硒含量,其增幅与紫云英的投入量显著正相关;其他有机肥对稻谷硒含量的影响在不同研究中存在差异。间歇灌溉和湿润灌溉等节水管理和施用石灰可有效提高稻谷硒含量。不同水稻品种积累硒的能力差异显著,且这种差异不受土壤硒含量影响。选用富硒水稻品种、紫云英还田、节水灌溉和适量施用石灰等栽培措施可以实现水稻天然富硒与高产的协同。  相似文献   

15.
不同花生品种对稻田镉富集及转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湖南湘江流域稻田镉(Cd)污染治理方法,筛选稻田替代种植作物,于长沙县和湘阴市受污染稻田 改种花生,选用5个大果品种,设置2种(露地、覆膜)栽培方式,研究品种与栽培方式组合下对稻田Cd吸收、富集及 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花生营养器官(根、茎、叶)Cd含量较高,生殖器官(果壳、籽仁)Cd含量较低,且品种间有明显差异。5 个花生品种的组织器官中Cd 含量最高的是茎(5.413~8.859mg·kg-1),果壳和籽仁最少(0.523~ 1.326mg·kg-1),但是籽仁Cd含量超出NY/T 1067-2006标准的规定值,食用安全存在风险。覆膜栽培尽管降低了花生茎、叶、果针、果壳及籽仁等的Cd含量,但提高了植株干物质重和Cd总积累,其中,营养器官(根、茎、叶)Cd富集系数高于2.5,生殖器官(果壳、籽仁)Cd富集系数为0.8~1.7。不同部位间Cd转移系数大小顺序为:根→茎秆>茎秆 →叶>果壳→籽仁>果针→果壳>茎秆→果针。不同品种的花生油中Cd含量范围在0.012~0.074mg·kg-1,符合标准, 因此花生油食用是安全的。以地上部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其Cd含量作为高镉积累筛选指标,5个品种中09-3106 的单株可高积累镉元素。建议在湘阴、长沙等地的Cd污染稻田进行覆膜栽培花生。  相似文献   

16.
不同马铃薯品种铜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花白、陇薯3号、大西洋为材料,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的铜素吸收、积累、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间马铃薯全株平均铜含量为11.62mg/kg.叶片中铜素累积吸收量陇薯3号呈S型曲线变化,紫花白、大西洋呈抛物线趋势变化;茎中表现为紫花白、陇薯3号呈渐增趋势,大西洋则变化平稳;全株和块茎中的铜素累积吸收量随生育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平Cd胁迫下低累积Cd水稻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10个水稻品种在不同水平Cd胁迫下稻米对Cd的吸收累积情况。结果表明,水稻对Cd具有很强的吸收累积能力,但不同品种对Cd的吸收存在显著差异,相同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稻米的Cd最高与最低含量差异值高达7.36 mg/kg;通过测定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发现,随着添加的外源Cd浓度增加,水稻SPAD值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说明低浓度Cd可促使水稻生长,高浓度Cd则会抑制其生长;经聚类分析筛选出1个低累积Cd水稻品种——F优498,其稻米Cd含量仅为0.15 mg/kg(不添加外源Cd条件下),低于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规定的限定值(0.20 mg/kg)。相关性研究发现,水稻普遍对土壤Cd有良好的吸收作用,稻米会随着土壤Cd含量的增加大量累积Cd,因此,筛选得到的Cd低累积水稻品种也只适合栽种于无污染或Cd轻度污染区域。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大麦品种(系)表皮蜡质组分及结构的差异,以7个大麦品种(系)开花期的倒二叶、穗下节及穗为材料,利用GC-MS和S-4800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不同器官表皮蜡质组分,观察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大麦不同器官表皮蜡质均是由烷烃、初级醇、醛、脂肪酸、二酮等20种物质组成,不同品种及不同器官表皮蜡质组分种类无明显差异,但组分含量差异显著;同一品种(系),表面有白霜覆盖器官蜡质总量明显高于无白霜覆盖器官。穗下节表皮蜡质及穗部白霜型品种(系)表皮蜡质的二酮含量最高,穗部无白霜品种(系)(QS、FR、SYR01)表皮蜡质以烷烃和初级醇为主,二酮含量显著低于白霜型品种;叶片表皮蜡质则以初级醇为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分,且品种(系)间差异显著。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倒二叶近轴面和远轴面表皮蜡质晶体均呈片状结构;穗下节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均呈棒状,SYR01穗下节蜡质晶体附着密度远小于其余6个穗下节有白霜覆盖品种(系)。白霜型大麦品种(系)穗部表皮蜡质完全为棒状,非白霜型品种(系)穗部表面仅有少量片状蜡质晶体或无蜡质晶体附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