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春大约是1900年从中国的四川省携带到英国的,英国人称它叫“中国白”,1924年又带到了美国。1937年在美国的密苏里用它与黑麦杂交,得到了两个单倍体植株,其中有一株经小麦花粉授粉,产生13粒有活力的种子,从其后代中获得了16个单体和5个三体,从此便开始了中国春的非整倍体研究。为了获得全部的21种单体,检验了来源不同的214个单体材料,最终又获得了所有可能的21种缺体、三体和四体材料。作者将中国春的染色体划分成3个染色体组7个部分同源群(每个染色体组包括7条染色体),並且获得了群内的(或可以补偿的)42个缺体四体。单体的错分裂使之分离出了所有42个端着丝粒染色体和13个等臂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野燕麦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防除小麦田间恶性杂草野燕麦提供依据,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野燕麦与小麦的竞争.结果表明,随着田间野燕麦密度的增加,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逐渐降低,而小麦千粒重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野燕麦密度与小麦有效穗数和产量间的关系以指数模型(y=beax)较好,与穗粒数间的关系以直线模型(y=ax b)较好,而与小麦产量损失间的关系以对数模型(y=alnx b)最佳.野燕麦对矮秆小麦品种郑麦9023产量性状的影响大于对高秆品种鄂麦35057的影响.根据小麦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通过拟合的野燕麦密度与小麦产量损失的对数模型估算,当小麦品种为鄂麦35057时,野燕麦人工防除的经济阈值为9.04株·m-2,使用6.9%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化学防除的经济阈值为3.77株·m-2;而当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时,相应的经济阈值分别为5.85株·m-2和3.32株·m-2.不同小麦品种的生长竞争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导致野燕麦与小麦间的竞争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不分枝、寡分枝、多分枝三种类型大豆进行了大豆产量鉴定中的缺区模拟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分枝品种与寡分枝品种在缺区0.098m^2时与不缺区对照相比,产量减少不明显;多分枝品种在缺区0.098m^2和0.168m^2时产量与对照产量无明显差异;其余处理与对照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分枝品种的缺区产量估算方程为Y=747.25x^2 228.21x-8.9332,符合系数R^2=0.9975;寡分枝品种的缺区产量估算方程为Y=96.574x^2 180.14x-9.135,符合系数R^2=0.9991;多分枝品种的缺区产量估算方程为Y=149.39x^2 60.308x-1.5213,符合系数R^2=0.9978。  相似文献   

4.
麦二岔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引起小麦、燕麦、大麦和高梁的严重经济损失。近年来,曾研究过种质品系‘Amigo’(Triticumaestivum L.)和‘Largo’(Triticum turgidum XTtauschii)六倍体小麦对麦二岔蚜的遗传抗性。Amigo含有从黑麦(Secale cerealeL.)转移来的单显性基因。Largo是‘Langdon’硬质小麦(T.turgidum L.)和T.tauschii(Coss)Schmal的双倍体。 Largo和Amigo之间的杂交表明,每个亲本都有一种抗麦二岔蚜生物型C的独立基因。用一组“中国春”单体小麦品种测定Amigo和Largo抗性基因的染色体位置。把来自单体Fl的F2植株种植在直径为12厘米的盆钵中或平地上,生长到2至3叶时,接种生物型C的麦二岔蚜。我们发现Amigo的抗性基因位于染色体1A上,Largo的抗性基因位于染色体7D上。中国春单体小麦和Amigo之间杂交的染色体对的资料表明,Amigo不同于包括染色体6A、6B、7A和7B的两个相互易位的中国春单体小麦。  相似文献   

5.
为创制稳定遗传的甘蓝型油菜—菘蓝二体附加系,以花粉育性很低、在甘蓝型油菜品种华双3号(2n=38,AACC)上附加一条菘蓝(2n=14,II)特定染色体(g)的单体附加系(2n=39,AACC+1I_g)为父本,与正常的华双3号杂交,产生正常油菜胞质的单体附加系、经自交获得二体附加系(2n=40,AACC+1II_g)。该二体附加系的细胞学及基因组原位杂交观察表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配对与分离基本正常,在终变期形成20个二价体,后期I进行20∶20的均等分离;第二次分裂中形成正常的四分体及四个子细胞,花粉的育性较高,自交结实好,产生的后代均携带菘蓝染色体。但也在少部分的花粉母细胞内出现菘蓝或油菜的落后染色体。该细胞学行为较稳定、育性较高的甘蓝型油菜—菘蓝二体附加系为菘蓝遗传研究及油菜育种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6.
茶树无性系品种的染色体组型及其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茶树染色体研究国内外已有过不少报导,但大多是针对有性群体的品种。本文搜集了国内较有代表性的无性系品种25个进行组型分析,并对其核型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方面,作一些探讨,目的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茶树的遗传与起源、进化与分类等方面积累资料。 本研究表明:1.观察32个品种的体细胞,其总数的81%为正常二倍体,19%为非二倍体(三倍体、单倍体、单体、缺体和三体等),据此,茶树无性系品种当以二倍体为主,2.政和大白茶、上梅州种三倍体细胞频率极高,可能是三倍体品种;3.23个无性系品种的核型研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小麦的缺体系和单体系把基因定位在相应的染色体上.任务:1.掌握缺体的遗传学分析方法;2.根据产量结构的基本因素对"中国春"单体系列植株进行分析;3.对中国春单体系列植株的形态学予以说明.材料和设备:1.小麦植株(腊叶标本、田间或温室生长的植株均可);2.尺子;3.铅笔、记录本.  相似文献   

8.
王慧  杨富  姜超  施毅  李刚 《麦类作物学报》2021,41(2):203-211
为筛选营养品质优良的燕麦品种(系),对72份燕麦品种(系)的粗纤维、粗蛋白、淀粉和β-葡聚糖含量4个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供试燕麦品种(系)的粗纤维、粗蛋白质、淀粉和β-葡聚糖含量平均分别为1.57%、19.35%、41.98%和4.13%;粗纤维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2.48%;β-葡聚糖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为12.59%。营养品质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系)有px0412、8928-2-2、3121-3、8928-7-5,其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综合排名位列前4。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具有不同抗蚜性的燕麦品种对麦二叉蚜连续2个世代若蚜和成蚜主要生命参数的影响,在室内22℃条件下,采用网罩法对UFRGS105064-3等8个具有不同抗蚜性的燕麦品种(系)上的若蚜发育历期、存活率和成虫寿命、生殖力等生命参数进行了观测,组建了麦二叉蚜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系)对麦二叉蚜若蚜发育历期和成蚜生殖力有显著影响,在抗蚜性强的品种(系)上,麦二叉蚜若蚜发育历期延长,成蚜产仔量减少;以内禀增长率作为测定抗生性的指标,供试燕麦品种(系)中,UFRGS105064-3、燕2007和白燕2号的抗生性最强,其次为MF9715,QO245-7、OA1251-1、108C105和UFRGS097018-3抗生性较差。通过对比不同世代的蚜虫生物学参数发现,抗蚜品种(系)对蚜虫下世代抗生性的影响存在加重现象,抗生性在蚜虫世代间可能存在累加效应,并且这种影响随着燕麦抗性的升高而加重。  相似文献   

10.
小麦品质主要由籽粒贮藏蛋白的含量和类型决定,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s)组合是决定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为了解HMW-GSs组合完全一致、蛋白含量相似的两个品种面团稳定时间相差近一倍的原因(郑麦158:高面团强度;郑麦369:低面团强度),通过转录组测序比较了籽粒发育中期3个时间点(花后14、21和28 d)的贮藏蛋白基因表达差异,分析了差异表达基因编码蛋白对面粉质量的贡献以及面粉的巯基含量差异等。结果表明,在3个时间点,两个品种间的HMW-GSs基因表达均无显著差异;郑麦158较郑麦369共有24个贮藏蛋白编码基因有显著表达差异,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2个(23次),下调表达基因12个(23次)。12个显著上调表达基因中,包括9个燕麦类似蛋白基因(18次)、2个γ-醇溶蛋白基因(4次)和1个α-醇溶蛋白基因;在12个下调表达基因中,包括11个α-或α/β-醇溶蛋白基因(21次)和1个燕麦类似蛋白基因(2次)。两品种比较,郑麦158面粉的硫元素含量较低,但自由巯基和二硫键含量较高。基于蛋白二硫键预测和面粉蛋白质量评价模型分析结果,差异表达基因编码的燕麦类似蛋白和γ-醇溶蛋白对面团强...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一、鉴定非整倍体和其它畸变类型小麦端体首先用于单体的鉴定。要确定两个单体植株是否属同一染色体的单体,需要让二者杂交,而后出现一个缺体,或者出现一个双单体,这种测验需要多至50—100个F_1植株。但是当一个染色体是端体(或等臂体),并以它作父本与另一个单体杂交时,如果产生出单端体后代,就证实这两个单体品系所涉及的是同一染色体,而这种单端体出现的频率大约为  相似文献   

12.
对6个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在甘肃河西走廊4个不同地区的生育特性和种子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燕麦品种中加拿大燕麦为晚熟品种,青海白燕麦、青海444、甘肃燕麦、青海甜燕麦、林纳均为中早熟品种;加拿大燕麦抗倒伏性最弱,青海444、林纳、甘肃燕麦这3个品种种子产量高,其中种子千粒质量最大的是甘肃燕麦。因此,在河西走廊地区收获目标产物为种子时可选择青海444和甘肃燕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燕麦不同磷效率品种对有机磷的利用能力,选取磷高效品种燕科1号和磷低效品种MARION为供试材料,在土培盆栽条件下,设置植酸态磷(OP)、无机磷(KP)和不施磷(CK)三个磷处理,研究苗期不同磷处理对燕麦不同磷效率品种生物量、磷累积量、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OP处理下,燕科1号和MARION的生物量较KP处理显著提高,分别提高70.4%、 9.4%;燕科1号的根冠比显著低于MARION。(2)与CK比较,OP处理可显著提高燕麦地上部、全株磷含量,但比KP处理磷含量低;在OP处理下,燕科1号地上部磷含量比MARION提高15.1%,全株磷含量比MARION降低8.6%。(3)与CK比较,OP处理可以提高燕麦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但显著低于KP处理;相同处理下,燕科1号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低于MARION。(4)两个燕麦品种在不同磷处理下,燕麦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不同,燕科1号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KP和OP处理比CK分别提高35.2%、26.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MARION在KP和OP处理比CK分别降低4.4%、14.1%,OP与CK之间差异显著。磷高效品种燕科1号利用植酸态有机磷能力高于磷低效品种MARION。  相似文献   

14.
染色体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染色体的添加、削减和代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亦融入到染色体工程技术,赋予染色体工程以新的内容,不仅包括在染色体组、染色体和染色体片段水平上所进行的染色体遗传操作,而且涵盖了染色体原位杂交、染色体微切割和人工染色体等新技术。本文阐述了染色体工程技术在小麦雄,巨不育研究和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其主要有:(1)育性基因的定位,如育性基因的单体、缺体、端体和缺四体分析等;(2)外源育性基因的染色体鉴定;(3)核型雄性不育的染色体保持技术;(4)育性载体染色体的定向替换等。本文还对染色体工程技术研究应用进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利用长穗偃麦草4E染色体代换方法快速创制具有蓝粒标记性状的小麦单体系统,本试验以中国春6B单体和小麦-长穗偃麦草4E二体异附加系为材料,通过杂交、回交结合染色体鉴定等方法培育出具有蓝粒标记的小麦单体代换系4E(6B)。该蓝粒标记小麦单体代换系籽粒为浅蓝色,能够正常生长结实,其自交后代可分离出27.8%的深蓝籽粒小麦4E(6B)二体代换系、66.7%的浅蓝籽粒小麦4E(6B)单体代换系和5.5%的白粒小麦6B缺体,表明长穗偃麦草4E染色体对小麦6B染色体的缺失具有一定的补偿功能。  相似文献   

16.
燕麦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及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抗寒等特点,在我国生态薄弱地区广泛栽培。为揭示CO2浓度增加对燕麦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分析仪测定了从加拿大引入的4个燕麦品种,讨论CO2变化对燕麦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的影响,探讨燕麦光合作用对CO2浓度变化的适应性情况。在燕麦灌浆初期试验结果显示:随着CO2浓度的增加,4个燕麦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随之增加、气孔导度降低,但品种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JYP1品种的4项指标较其他品种表现出优势,在CO2浓度800μl/L时净光合速率就达到了33.3μmolCO2..m-2.s-1,比其他品种高很多,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其他品种高,胞间CO2浓度较其他品种低,说明JYP1品种对CO2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燕麦作为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工业。为比较皮、裸燕麦胚乳淀粉理化性质的差异,探究皮、裸燕麦在食品等加工利用方面的不同,以2个裸燕麦品种(白燕2号,坝燕18)以及2个皮燕麦品种(蒙燕1号,塔娜)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燕麦胚乳淀粉颗粒的形态,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变换远红外光谱、以及13C固体核磁共振等方法研究淀粉的理化性质,同时测定其支链淀粉链长和淀粉的消化速率。研究结果表明,燕麦胚乳中淀粉同时以复粒淀粉和单颗粒淀粉形式存在,复粒淀粉在淀粉提取中易破裂,形成不规则的多面体颗粒,粒径多在5~8μm。4个燕麦品种胚乳的淀粉均为A型晶体,但膨胀势和溶解度存在差异,裸燕麦坝燕18膨胀势最高,溶解度最低。皮、裸燕麦在淀粉晶体结构方面存在差异,皮燕麦淀粉较裸燕麦有更高的结晶度和表层有序度,裸燕麦淀粉无定形比例和表观直链淀粉含量更高,导致皮、裸燕麦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差异。皮、裸燕麦支链淀粉链长分布不同,裸燕麦的长支链分布少,慢速消化淀粉(SDS)含量高,尤其坝燕18的SDS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品种,更适合作为减肥食品。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宜在齐齐哈尔地区推广种植的燕麦品种,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方法对9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饲草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9个品种中,梦龙株高达到120 cm以上,与吉利和摩登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悍马鲜草产量最高(49 395 kg·hm-2),龙牧12号干草产量最高(13 837 kg·hm-2)。9个燕麦品种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木质素(ADL)含量和相对牧草质量(RFQ)分别为10.52%~12.55%、6.58%~9.88%、1.96%~2.83%、32.67%~39.52%、59.47%~68.34%、6.99%~10.40%、3.50%~4.47%、85.00~110.67。梦龙、龙牧12号和吉利的C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泰克的ASH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龙牧12号的ADF和NDF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应用灰色关联度法...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菌肥和腐熟秸秆对盐碱地燕麦渗透生理及产量的调节作用,以燕麦品种白燕2号和草莜1号为材料,分析了菌肥(F)、腐熟秸秆(S)及二者配施(FS)对燕麦不同生育时期植株K+、Na+、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及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和拔节期燕麦各器官K+和Na+积累量较高,且茎和叶的K+、Na+积累量均明显高于根部。与空白对照(CK)相比,S和FS处理均显著提高各时期燕麦根、茎、叶K+含量,显著降低Na+含量。F、S和FS处理对各时期两个燕麦品种植株可溶性糖含量也有显著影响。F处理显著增加了抽穗期和灌浆期两个品种植株总有机酸含量,尤其是草酸、乙酸、柠檬酸比例提高;S和FS处理下抽穗期燕麦植株总有机酸含量在第一年较CK显著提高,而第二年显著降低,主要是由草酸变化引起。F、S及FS处理在第二年均显著提高两个品种的籽粒、鲜草和干草产量,其中FS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这说明腐熟秸秆配施菌肥有助于增强盐碱地燕麦植株的渗透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燕麦品种在辽宁地区机械化种植条件下,不同栽培密度对燕麦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4个燕麦品种,研究在平肥地块应用免耕播种机的条件下,栽培密度对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大部分燕麦品种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180kg/hm2和225 kg/hm2的播种密度下,燕麦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该地区适宜的机械化播种量为150~180 kg/hm2。该研究结果为在辽宁地区燕麦机械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