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香荚兰细细胞培养及产香兰素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荚兰的幼茎在MS+BA1μg+mL+NAA5μg/mL培养基上培养40d,其表面形成白色,块状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MS+2,4-D1μg/mL+BA1μg/mL+NAA4μg/mL+2.5%sucrose的半固体培养基上快速增殖培养。  相似文献   

2.
木薯渣固态发酵植酸酶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薯渣粗蛋白及无机盐含量较低,与麸皮、米糠混合或同时添加无机氮源及无机盐,可作为发酵培养基合成植酸酶。高浓度的磷抑制植酸酶的合成。最佳发酵条件为:木薯渣为唯一碳原,添加 2% NH4NO3, 0.01% K2HPO4, 0.05% MgSO4·7H2O, 0.05% KCI, 0.01% FeS-O4· 7H2O, 0.9% SDS,培养基水分含量 60%~65%, 10g木薯渣/250 mL三角瓶,接种量为2mL菌悬液(2.8×10个孢子/mL),自然 pH值,培养温度 28~31℃,第8d达产酶高峰,高峰期产酶量为 6730 U/g干曲。   相似文献   

3.
大量元素对茶愈伤组织生长及儿茶素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成浩  王玉书 《茶叶科学》1994,14(1):31-36
本文分别研究了培养基中氮源组成与浓度,以及K+、Ca2+、Mg2+、PO43-和SO42-对茶愈伤组织生长和儿茶素累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硝态氮对于愈伤组织儿茶素形成最为有利;而NO3-/NH4+比为7:3时愈伤组织生长最快;总氮浓度为15mmol/L时愈伤组织生长量最高;提高氮浓度则导致儿茶素含量急剧下降。添加K+促进愈伤组织生长并使儿茶素含量降低;而1mmol/L的Ca2+对儿茶素形成最为有利。在其余的离子中,PO43-对愈伤组织生长影响较大,而SO42-对儿茶素形成影响较大,Mg2+浓度对两者均无显著影响。所得结果为采用两步法体系培养茶树细胞、系统研究儿茶素类物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较低浓度(0.2、0.4、0.8mg/L)的2,4-D作为水稻(OryzasativaL.)的外植体(种子)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素类激素,发现0.8mg/L的2,4-D能较早地使胚的盾片产生大量的愈伤组织,但这些愈伤组织在原培养基上不能分化出绿芽。含0.2mg/L的2,4-D能在胚芽鞘节等部位产生一些较光滑、致密、白色颗粒状的结构或愈伤组织,虽然它们出现较迟,但这些结构物能在原诱导培养基上逐渐转化成芽簇,并产生一些纤细的根。将芽簇分割成小块,转移到加有KT等的成苗培养基上,能形成大量的幼苗,绿苗频率达80%以上,明显高于一般报道的水平。试管苗经大田种植后生长整齐一致,能产生出正常的种子。  相似文献   

5.
绿宝石喜林芋叶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果表明:诱导绿宝石喜林芋叶片产生愈伤组织频率最高的培养基是MS+BA0.05mg/L+2.4-D1.0mgg/L。最适于愈伤组织分化的基本培养基是N6;3mg/L的BA、ZT和KJ均能诱导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其中以BA为好;CH对愈伤组织的分化有促进作用。N6+BA7mg/L+IBA1.0mg/L对不定芽的增殖效果较好,30d可增殖9.4倍。1/2MS+IBA0.5mg/L诱导生根效果好。试管苗  相似文献   

6.
花生RAPD反应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RAPD反应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本文以花生为材料,对RAPD各种反应条件的优化组合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花生RAPD的较为理想的反应体系如下,10μl反应体积中含;50mmol/L KCl,10mmol/LTris-HCl(pH9.0),0.1%Triton-100,20 ̄40ng引物,0.2nmol/μl的dNTPs,1 ̄2μg/μl的BSA,15nmol/μlMgCl20  相似文献   

7.
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S-ELISA)检测印楝(AzdirachtaindicaA.Juuss)愈伤组织中的印楝素含量,成功建立了DAS-ELISA,以牛血清蛋白为载体,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合成免疫原,制备抗血清,获得效价为1:2560,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标记酶,用“碘酸盐酸氧化法”合成酶标抗体,使用包被抗体的最适浓度为5.0μg/mL,标记抗体浓度为2.5μg/mL,可测抗原最低浓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表汪菜素内酯对小麦根质膜H^+-ATPase和铁氰化钾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用0.1μg/mlBR浸种后,水培萌发2d的小麦幼根用两相分配法制备质膜。  相似文献   

9.
通过以甜菜未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再将产生的愈伤组织转移至分化培养基(MSB培养基附加1.0mg/L6-BA、3%蔗糖、8%琼脂)进行分化力测试实脸,筛选出两个再生能力强的基因型─8930、GD_2.通过挑选淡黄色或灰白色、呈颗粒状的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经调节培养基的IAA和NAA的浓度,得到再生能力强的胚性愈伤组织,建立了胚性细胞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
印楝愈伤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印楝幼嫩枝条和叶片,在含有BA(0 ̄0.5mg/L)和NAA(0 ̄2mg/L)的MS培养基中,于25℃±2℃下暗培养15 ̄25d,可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生长出现2个生长峰,愈伤组织生长期和培养基中激素组成影响双峰产生时间,但不愈改变愈伤组织生长的双峰性质。在诱导不定芽培养基中,于25℃±2℃下光培养15 ̄30d,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分化。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与愈伤组织来源和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激  相似文献   

11.
以刺葡萄红色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ALA处理对刺葡萄愈伤组织生物量及主要抗氧化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积累量的影响,明确ALA与刺葡萄愈伤组织生长、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合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低浓度(0.05~1.0 mg/L)ALA可促进刺葡萄愈伤组织生长,显著增加刺葡萄愈伤组织的生物量;同时,中低浓度ALA能显著增加刺葡萄细胞中黄酮类化合物、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的含量;高浓度(2.0~5.0 mg/L)ALA会抑制刺葡萄愈伤组织生长,并最终导致褐变死亡;刺葡萄愈伤组织主要抗氧化物质积累也存在显著的培养阶段差异,在ALA最适浓度0.05 mg/L时,刺葡萄细胞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可达272.48 μg/g(培养45 d)、花色苷含量最高达107.24 μg/g(培养35 d)、原花青素含量最高达1630.16 μg/g(培养45 d)。由结果可知,ALA可以定向调控刺葡萄愈伤组织细胞中主要抗氧化物质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NaCl对花生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及不定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1)诱导叶片脱分化时,完全抑制叶片脱分化的临界浓度品种间差异显著,海花1号表现较强的耐盐性。(2)在不同组培阶段,海花1号的敏感浓度不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显著受抑制的临界浓度为10g/L,完全被抑制的浓度是18g/L;愈伤组织生长显著受抑制的临界浓度为4g/L,完全被抑制的浓度是10g/L;不定根诱导显著受抑制的临界浓度为6g/L、完全被抑制的浓度是8g/L。  相似文献   

13.
苎麻(Boehmeria nivea L)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苎麻外源DNA导入和遗传转化的实验体系,本试验以“湘苎3号”为材料,就激素、培养方法、培养条件对叶片外植体脱分化与再分化的影响作了较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较低浓度(0.1mg/l)的NAA能加快叶片启动。较高浓度(2.0~3.0mg/1)的BA有利于叶组织脱分化和愈伤组织形成,并能促进芽的再生,但BA浓度过高则抑制愈伤组织和芽的生长发育。2.NAA与BA配合使用能改善愈伤组织的质量和生长速度,促进芽的形成,高浓度BA与适当浓度NAA配合能分化丛生芽。配合使用时NAA与BA表现了互作效应,其互作效应受光温条件的影响。3.低温短光照预处理能提早叶组织启动;低温短光照预处理和昼夜温差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叶外植体分化成芽率;暗培养能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和芽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悬浮培养茶叶细胞合成茶氨酸培养基组成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婺源绿茶嫩叶用MS培养基(加IBA 2βmg/L,6-BA 4βmg/L,盐酸乙胺25βmmol/L)进行茶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培养基不同组成条件对茶叶细胞大规模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与茶氨酸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个培养周期中,细胞收获量和茶氨酸积累量峰值出现时间为培养的第19~22βd;在NH4+/NO3- 1.0/60.0βmmol/L、K+ 100.0βmmol/L、Mg2+ 3.0βmmol/L、H2PO4- 3.0βmmol/L、蔗糖30.0βg/L、水解酪蛋白2.0βg/L条件下,茶叶细胞生长量和茶氨酸积累量分别可达到16.33βg/100βml培养液和3.357βg/100βml培养液;提高培养基中水解酪蛋白浓度可使细胞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得到延长,并有利于茶氨酸积累;H2PO4-浓度主要影响细胞生长速率和茶氨酸积累速率的同步性,低H2PO4-浓度环境中茶氨酸积累速率峰值滞后于细胞增长速率峰值,高H2PO4-浓度环境中早于细胞生长速率峰值出现时间;K+ 和蔗糖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均不明显;Mg2+对细胞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NH4+/NO3-对茶氨酸合成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从生产效率考虑,培养周期以19~22βd为宜。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基因型大豆nf37和冀黄13为材料,水培法研究大豆根系周围的酸化现象,并通过对大豆根干重、根冠比以及植株中磷含量的测定来探讨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枸溶性磷肥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大豆的根系均能主动向外界环境分泌H+;经HPLC分析得出,柠檬酸、草酸、酒石酸和苹果酸是主要分泌的有机酸;当向培养介质中添加枸溶性磷肥后,不同基因型大豆均可有效利用这一难溶性磷肥。无论是H+分泌量、有机酸分泌量还是对枸溶性磷肥的利用效率,耐低磷基因型大豆(nf37)都显著高于磷敏感基因型大豆(冀黄13)。表明,低磷胁迫均导致不同基因型大豆根系向介质中分泌H+和有机酸,同时还诱导大豆根系的加速生长,各项指标在耐低磷和磷敏感大豆基因型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这可能是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枸溶性磷肥吸收、利用效率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盐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及有机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角褐指藻为材料,探究盐度对该藻生长、总脂等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探讨有利于油脂生产的盐度条件。结果显示,盐度变化对三角褐指藻生物量和有机质积累均有显著影响。在盐度70‰的海水中培养的细胞,其比生长速率比正常海水盐度(35‰)培养组降低了22.6%。正常海水盐度下,生物量及总脂含量最高,分别达1.92g/L和29.98%,且总脂单位体积产量极显著(p<0.01)地高于其他各组,藻油产量高达47.67mg•L-1•d-1。在盐度17‰时,多糖含量最高,达5.5%。在盐度70‰时,蛋白质含量最高,达17.82%。    相似文献   

17.
荔枝"妃子笑"品种花药培养及其体胚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荔枝(LitchichinesisSonn.)品种“妃子笑”为试材,研究其花药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荔枝花药在MS 2,4-D2mg/L NAA0.2mg/L以及含50g/L蔗糖的培养基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效果较好,把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MS BA1mg/L NAA0.5mg/L,谷氨酰胺500mg/L,蔗糖50g/L分化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后,体胚大量萌发,再将成熟体胚转移到附加500mg/L谷氨酰胺的MS无激素培养基上,培养1 ̄2个月后,能再生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8.
茶树愈伤组织培养及其儿茶素累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浩  杨素娟 《茶叶科学》1993,13(2):109-114
对不同培养条件下茶愈伤组织生长及其儿茶素累积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素 IBA 或KT 在单独使用时,效果各异,但两者间存在明显的互相作用效应,其中以 KT 10mg/L 和 IBA0.1mg/L 组合,对儿茶素累积最为有利,MS 培养基适合愈伤组织生长,而 White 培养基上的细胞儿茶素累积最高;提高蔗糖浓度有利于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但浓度过高不利于愈伤组织生长;在一个生长周期中,儿茶素累积的增加与愈伤组织鲜重增长密切相关,儿茶素含量在直线期末、静止期初最高。通过对培养材料来源的选择和培养基组成的调节,使茶愈伤组织儿茶素含量从不足1mg/gFW 提高至16—20mg/gFw。  相似文献   

19.
为在巴拿马枯萎病高抗品种‘中蕉9号’推广应用中合理施肥和进行有效的养分管理。以大田正常管理条件下的‘中蕉9号’为试材,采用整株肢解法研究‘中蕉9号’香蕉根、茎、叶、果穗4个器官的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累积及分配规律,以探讨其养分综合管理技术。结果表明,‘中蕉9号’单株鲜重、干重平均为(145.35±6.42)、(18.18±0.70) kg/株,干物质不足整个植株鲜重的1/8,干物质中灰分仅占8%。4个器官鲜重大小依次是茎(93.53 kg/株)>果穗(33.38 kg/株)>叶(14.93 kg/株)>根(3.51 kg/株)。干物质累积分配规律和鲜重一致,即茎>果穗>叶>根。茎的干重为8.44 kg/株,其中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假茎中(76%),球头仅占24%。叶的干重为2.77 kg/株,干物质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是56%,在叶柄中的分配比例是44%。果穗的干重为6.71 kg/株,其中果实的干物质分配比高达94%,果轴的仅占6%。对整株香蕉而言,约2/3的干物质分配到根茎叶中,即2/3的光合产物用于根茎叶的生长,而只有约1/3的光合产物用于果实生长。平均而言,‘中蕉9号’每株累积吸收纯氮116.89 g、纯磷23.67 g、纯钾510.29 g,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0:0.20:4.37。氮磷钾吸收累积量在4个器官中的分配大小依次是:茎>果穗>叶>根;根、茎、叶、果穗中的N:P:K比例分别为1.00:0.21:6.82、1.00:0.25:7.38、1.00:0.13:1.96、1.00:0.21:3.10,可见4个器官中,茎部吸收累积氮磷钾总量以及钾的比例最大。‘中蕉9号’根茎叶特别是茎中干物质和钾的吸收累积量远大于巴西蕉是其养分管理值得重视的一个特点。根据‘中蕉9号’生物量和氮磷钾吸收累积分配规律,参考巴西蕉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中蕉9号’的养分管理的建议:孕蕾前应适当控制养分水分供应,限制茎叶徒长和养分消耗;肥料N:P2O5:K2O的比例可参考巴西蕉的营养特性,在孕蕾前采用2.0:0.5~1.0:1.0,在孕蕾至抽蕾期,采用1.0:0.5:2.0,抽蕾后至收获前采用1.0:0.5:2.5~3.0的配方。为了做到更好的养分管理和实现化肥高效利用,‘中蕉9号’茎和叶中积累如此多的碳水化合物和钾以及如何促进他们运输到果实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Cassava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leaves contained a high level of crude protein (29.3–32.4% dry weight) compared to a conventional vegetable,Amaranthus (19.6%). Ash was 4.6–6.4% in cassava leaf samples but 13.1% dry weight inAmaranthus. Dietary fibre was very high in all samples (26.9–39% dry weight) while HCN-potential was low (5.1–12.6 mg/100 g dry weight). Tannin was the highest in IITA red cassava leaves (29.7 mg/g) and the lowest inAmaranthus vegetable. In vitro digestibility was very low in oven dried samples (15.6–22.7%). Blanching increased protein content (exceptAmaranthus) and in vitro protein digestibility but decreased ash, minerals, dietary fibre and tannin, while HCN-potential was unchanged. Grinding reduced both HCN-potential and tannin by 84 and 71% respectively while oven drying only reduced the HCN content marginally. Preference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respondents (25.3%) preferredAmaranthus vegetable, followed by Celosia (17.5%), Talinum (12.4%), garden egg (11.5%), with cassava leaves as the least (0.5%). Organoleptic evaluation rated cassava leaf soup inferior toAmaranthus in terms of appearance, colour and texture but equal in terms of taste and flavour and overall accept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