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种赤眼蜂对齐齐哈尔地区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齐齐哈尔地区优势赤眼蜂蜂种防治水稻二化螟,对齐齐哈尔地区不同种赤眼蜂寄生水稻二化螟的能力进行研究,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卵粒的寄生率最高,防治田虫伤株率最低、防效最高。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各项防治指标略低于稻螟赤眼蜂,但是数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螟黄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较差。由此可见,稻螟赤眼蜂为寄生水稻二化螟的优势蜂种。  相似文献   

2.
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性诱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利用水盆诱捕法,进行了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45盆·hm-2的密度设置性诱剂处理可有效控制二化螟的虫伤株率和水稻枯心率。1芯·盆-1处理的诱蛾量和防治效果低于2芯·盆-1处理,二者的防效分别为73.8%和80.7%,低于施药对照86.4%的防效。两个性诱剂处理的防效与施药对照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新药剂,特进行了多种新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明显,适期用药1次,整体防效可达80%左右,值得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防治水稻二化螟有效的药剂及其经济有效的用量分别为:每667m2用阿维·氟酰胺30mL、氯虫苯甲酰胺10mL、四氯虫酰胺40mL、阿维·氯苯酰胺40mL,掌握在二化螟卵孵高峰期用药,即可确保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周建  李民  李发保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87-8988,8990
[目的]寻求安全、环保的水稻二化螟防治新技术.[方法]研究了信息素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信息素25个诱捕点100 d共诱蛾1 727头(其中越冬代1 128头,一代599头),越冬代蛾交配率为21.66%,一代蛾交配率为50.92%;试验区二化螟一代防效为41.60%,二代防效为86.70%;农民自防对照区二化螟一代防效为82.00%,二代防效为81.60%.试验区比农民自防区减少3次化学农药的使用,一季水稻可节本省工费用201元/hm2.[结论]信息素诱蛾能力强,可望用于水稻二化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氯虫·噻虫嗪撒施对水稻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4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1.5%氯虫·噻虫嗪GR、0.4%氯虫苯甲酰胺GR和25%噻虫嗪WG撒施处理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后5~10 d,1.5%氯虫·噻虫嗪GR 90.0~112.5 g/hm~2撒施1次,可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危害;0.4%氯虫苯甲酰胺GR 42.0 g/hm~2撒施1次,对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防效较高,但对稻飞虱防效较差;25%噻虫嗪WG 37.5 g/hm~2撒施1次,对稻飞虱防效较高,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基本无效。因此,建议在水稻生产实践中,于移栽后5~10 d撒施1次1.5%氯虫·噻虫嗪GR 90.0~112.5 g/hm~2,防治水稻生长前期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间隔40 d再补施1次,以有效控制水稻生长后期的上述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于2021年对武冈市晚稻二化螟进行了防治。通过对各处理二化螟成虫诱捕量、枯鞘率、枯心率及产量的调查,评价其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能显著降低二化螟成虫诱捕量(P <0.05),性信息素安装后0~42 d干扰率达95.28%~97.17%,安装42 d后干扰效果有所下降;在第42天更换1次性信息素后能持续起效,更新后干扰率可达92.52%及以上;从枯鞘率来看,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性信息素处理区的枯鞘率较低,表明其对防止二化螟为害有一定效果,其中8月24日和9月7日,仅用性信息素防治的处理防效达31.03%~40.22%;从枯心率来看,性信息素的防效与农药防效相当,但二者结合使用效果更好、更稳定,成熟期防效达62.34%;使用性信息素的处理能间接增加水稻产量,增产率在10.00%以上。由此可知,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干扰二化螟成虫交配,防治效果明显,结合1~2次农药防治,能有效防治二化螟为害。  相似文献   

7.
用分光光度计法,室内测定了螟黄赤眼蜂的携菌量,并在水稻田间调查了其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单蜂载苏云金芽孢杆菌量在10~7个芽孢和10~8个芽孢之间。载菌蜂比非载菌蜂对二化螟田间防治效果提高13.32%。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开展了200 g/L四唑虫酰胺SC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生长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移栽田水稻二化螟二代低龄发生期用200 g/L四唑虫酰胺SC对水稻二化螟进行一次施药,药后7、14 d均保持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到89.4%、85.4%,高于常规用药处理。药后21 d,200 g/L四唑虫酰胺SC处理仍能保持较高的防治效果(81.5%),持效期长,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生产上水稻二化螟对双酰胺类药剂的抗性日趋严重,二化螟重发范围在逐年扩大,为害越来越重,为明确市面上常规药剂对抗性地区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以便筛选出合适的防治药剂,对水稻二化螟进行了 5 种药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 阿维·甲虫肼悬浮剂、34% 乙多·甲氧虫悬浮剂对水稻二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达到 80% 以上,可作为抗性地区水稻二化螟的防治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进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安全性好,对水稻中期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长达30 d;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225 mL·hm-2 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平均防效分别达982%和991%,对二化螟平均防效可达966%和1000%;建议在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低龄幼虫高峰期用药防治,推荐剂量为150 mL·hm-2,加水750~900 kg·hm-2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1.
对水稻二化螟进行了5种农药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丁虫腈乳油、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和1万PIB.μL-1.2 000 IU.μL-1茶核.苏云菌悬浮剂对水稻二化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在目前水稻生产中,为避免单一使用同一种农药而导致二化螟抗药性增强,以上4种常规农药交替使用防治水稻二化螟为理想途径之一,建议在二化螟低龄幼虫高峰期使用。  相似文献   

12.
20%阿维唑磷乳油对二化螟的防效在中等以上用量(1350~1800ml/hm2),对二化螟有优良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3.
应用毒·蜂杀虫卡防治水稻二化螟,研究赤眼蜂对二化螟卵的寄生率以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赤眼蜂对二化螟卵的寄生率为33.44%,防治效果为66.06%。毒·蜂杀虫卡可用于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农药减量使用的目标,在利用诱捕器系统监测水稻二化螟成虫数量变化的基础上,明确二化螟的卵孵高峰,即放蜂适期和施药适期,开展大面积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并通过单设常规农药20%甲维·毒死蜱防治区和清水对照区进行防治效果对比。清原、新宾2县两个基地的示范结果表明,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虽然略低于农药的防效,但赤眼蜂防治对环境友好,无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40%柴油·三唑磷乳油对二化螟的防效在中等以上用量(1800~2100g/hm2)对二化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农药"科得拉"(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对水稻上常发生的害虫水稻二化螟与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和最佳防治时间以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科得拉"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达到80.52%,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到49.96%,用药时期应在二化螟卵孵始盛,同时刚好卷叶螟处于产卵盛期。从而达到安全适时用药确保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不同用药时间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一代二化螟初孵幼虫高峰期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5mL/hm2防治,15日后再防治一次防效较好。在越冬代蛾始峰期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5mL/hm2防治,15日后再防一次,防治二化螟保苗效果较差,防虫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8.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0%虎蛙等几种药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0%虎蛙EC对水稻二化螟有良好的防效,与5%氟虫腈SC防治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9.
比较使用不同剂量的20%三唑·阿维乳油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试验表明1200~1500ml/hm2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防治二化螟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0.
调查超级稻上二化螟的发生情况及在相同的农药剂量下,不同用水量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超级稻分蘖期,二化螟数量及危害程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稻,超级稻的枯鞘率高出常规稻182.8%,虫量也比常规稻高出183.3%;但到乳熟期,超级稻与常规稻上的二化螟数量及危害程度无显著差异。不同用水量对超级稻上二化螟的防效结果表明,在超级稻后期水稻植株较大的情况下,防治3代二化螟用水量必须大于750 kg·hm-2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