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山五祖禅文化旅游区佛教禅宗文化底蕴深厚,佛事活动传承千年,区内生态资源丰富,乡村意境淳朴,特色鲜明而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本文在调查东山五祖禅文化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历史文化价值所占权重最大,自然生态、观赏游憩价值紧随其后,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文化,源头在道家、核心在儒家、发展在佛家。佛家八宗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佛文化与茶文化结合,形成了佛教茶文化。而在佛茶文化中,佛家八宗之禅宗文化与茶文化的融合最为彻底,在佛茶文化中独树一帜,成为佛茶文化的标杆。禅宗茶文化抑或是禅茶文化对全国饮茶之风的兴起,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茶禅一味”陕西安康地区作协丁文“茶禅一味”,实际如此,并非向壁虚造。其说源于宋代,系禅僧圆悟克勤手书赠送留学的日本弟子的四字其诀。印度佛教中国化的标志就是禅宗的出现。禅宗不是中国佛教的全部。仅是其一宗,但禅宗可代表中国佛教。中国茶道形成于中唐之后...  相似文献   

4.
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耕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的重要意义。从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内涵入手,分析了我国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4种典型模式,指出文化观赏型向文化体验型的转变是我国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宗教和风俗都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制约。宗教因风俗得以体现,风俗也得以长期传承。作为本土化的佛教,禅宗自传入中国以来,被社会的各个阶层所接受,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近年来,学界开始关注禅宗文化,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禅宗文化与中国各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如佛语的生活化,僧侣习俗的地方化,民俗  相似文献   

6.
李萍 《农业考古》2023,(2):111-117
中华茶道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它的定型受到了佛教特别是禅宗的强烈影响。这样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禅宗借助茶会、茶事活动的仪轨等使自身趋于中国化;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也因佛教义理的导入而得到教益提升,不仅有了明确的形式化表达,也有了独特的精神内涵,脱离了茶叶的物质性,发展为茶道。中华茶道为中国茶人寻求身心协调、安放生命意义提供了可资信赖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旅游一直是南传佛教地区的支柱产业,但是目前当地旅游已显多重忧患,主要表现为产品开发的单维性、文化发展的非持续性、对西方传统的迎合性、主体对旅游认知的浅层性.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缺乏良性的文化内推力和再生力.作为这些国度和地区的传统文化,南传佛教具备一种全域、和谐、一体的生命价值观体系.以南传佛教的特点来审视现代旅游,并将之融入旅游活动,进而提升旅游客体、主体的文化品质与深度,是当前乃至今后旅游文化品质再生性探索的主要路向.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科技》2016,(8):287-290
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而传统农耕文化既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与源头,也是田园旅游得以快速发展的灵魂。农耕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发展田园旅游中的重要意义。在挖掘古镇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立足于杨凌示范区资源特色和人才优势,紧扣"农耕文化"主题脉络,从"田园旅游传播、学校文化渗透和农业园区示范"三方面统筹构筑现代农业体系,以充分认识农耕文化景观设计对现代农业开发建设和田园旅游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是实现旅游产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文化资本化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模式,在提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上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环三都澳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处于起步阶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健全,文化旅游产品较少且结构单一,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发展不协调.在综合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实现环三都澳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凝聚精神情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当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打造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推动河南传统村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从政策环境、旅游资源、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河南传统村落的基本概况,有针对性地调查调研了当前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以文旅融合理论为指导,在今后的传统村落开发中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开发和挖掘现有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开发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产品,提升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构建文旅融合发展的保障体系,推动河南传统村落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