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检验落叶松的大垅造林的生长效果,我们分别在一九六九年营造的四百五十亩的林地内,对大垅和穴植两种造林方法,进行了机械抽样调查。经过调查,这两种方法,虽然在造林时间,立地条件,苗令都相同,可是,由于栽植方法不同,落叶松生长的效果却有显著的差异。造林后六年,大垅造林落叶松平均树高3.76米,而穴植造林平均树高1.94米。平均地径:大垅造林为4.4厘米,穴植造林为3.4厘米,保存率大垅造林为94.1%,穴植造林为46.3%,现将大垅和穴植造林生长效果列下表  相似文献   

2.
在劳动力短缺和造林抚育费用不断走高的情况下,探索黑地膜覆盖对闽楠人工幼林生长及抑制杂草生长的影响,为提高闽楠人工造林成效,以及降低造林后人工管护成本提供直接参考。用1年生闽楠裸根切杆苗进行黑地膜覆盖造林,3年后对树高、地径和树冠进行了单株调查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黑地膜覆盖对幼林后期地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能抑制树高生长;可以有效减少人工除草等生产管护成本,有利于提高幼林生长质量,对幼林生长前期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为了发挥生态效益,福建省从2010年全面推广不炼山造林技术。由于不炼山造林后杂草、杂竹、灌木等生长旺盛,苗木前期生长较慢,林分郁闭推迟,因此科学合理的抚育技术是提高成活率和促进幼林生长最重要的环节。以不炼山造林小班的杉木幼林(1~3年)的抚育技术为研究对象,试验1采用常规设计的"221"抚育模式,试验2采用改进设计的"321"抚育模式,对1~3年杉木幼林的抚育技术进行了研究调查分析,为不炼山造林的幼林提供科学合理的抚育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可为造林密度、修枝和抚育间伐等提供理论依据。1983年9月,在落叶松高生长停止后,我们对落叶松人工幼林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不同抚育方式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马尾松幼林抚育的低投入方式,在龙里林场设置了不同抚育方式试验地。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抚育方式的不同对马尾松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无明显影响。但造林后如果抚育措施太粗放,对幼林的树高增长率有一定影响。在保证幼林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为节约用工,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与本试验点灌草覆盖相似的地区,马尾松幼林的抚育可采用每年全面确灌割草2次,连续进行3年的方式,每年抚育的时间,第一次宜在  相似文献   

6.
三、深挖抚育深挖抚育,是造林后到成林前的一项深翻改土措施。它可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林木根系的生长发育。据观测,未经深耕的杉木幼林细根密集层一般在20厘米以内,深抚30厘米的可达30—40厘米,深抚45厘米的可达50厘米以上。杉木的根系愈合和再生能力很强,当根系被切断后很快发出较多的新根,深抚后可使细根数量增加0.3—3.3倍,从而扩大了根系的吸收范围,提高了幼林的生长。据测定,一般深抚后可使树高和直径生长增加一至数倍。目前,深抚已成为改造低产林分和促进Ⅲ类土上种杉成材的一个重要措施。对于造林前粗放整地的幼林,应尽早进行深抚;造林前撩壕、带状等局部整地的幼林根系有偏向生长的  相似文献   

7.
辛晟 《山西林业》2006,(3):27-27
山西省管涔山林区是“华北落叶松的故乡”。华北落叶松以其速生、材质优良,历来是管涔山林区造林的首选树种。多年来,管涔山林区已经营造华北落林松人工林6321.70hm2,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护。”要想保证华北落叶松造林成活,幼林抚育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在华北落林松幼林抚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主要介绍该树种造林后前5年的抚育管理方法。1幼林抚育方法1.1第1年抚育华北落叶松造林后第1年抚育的关键是保护幼苗。幼苗完成栽植后,应立即进行人工看管和撒拌…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前,我场采用加杨作主要造林树种。由于造林前没有细致整地,密度过大,造林后又缺乏抚育管理,因此树木生长不良,长势衰退,形成了“小老树”。经调查,11年生加杨林,平均树高仅3.5米,胸径4.6厘米;18年生的平均树高4.1米,胸径  相似文献   

9.
幼林桉树生长状况与抚育方式不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德化县2003年引种桉种树种造林幼林抚育的试验,在调查试验区(德化县A区、B区、C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桉树幼林进行了3种抚育方式试验:①全面劈草;②全面劈草,局部松培土;③全面锄草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抚育方式的不同对桉树幼林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均有显著影响。做好幼林桉树抚育管理,有利于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以充分发挥桉树的速生丰产特性,提高短周期人工林经营的经济效益。为今后推广桉树造林选择合适的幼林抚育方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泰顺县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幼林不同抚育方法的效果调查表明,1983年造林密度为13500株/hm^2的马尾松幼林,1988,1993年进行抚育间伐,保留密度为1395株/hm^2,树高生长比不抚育间伐林分增长65.27%。胸径增长94.23%。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不同幼林抚育措施对10年生马尾松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造林保存率、单株材积及样地蓄积量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对马尾松造林成林及林分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高标准的幼林抚育措施能显著促进马尾松的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速生用材树种,材质良好,用途广泛。1962年引入我区育苗,1964年在榆林红石峡沙地造林,现已成林,长势良好。平均树高5.5米,平均胸径10.5厘米;最大树高6.4米,胸径14.0厘米,成为我区深受群众欢迎的用材树种。为了探索樟子松沙地造林技术,促进成活生长,1979年在红石峡沙地进行不同造林季节、配置方式、菌根造林、幼林管理等技术措施实验。现将结果初报于后。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的林业生产实践证明,抚育幼林是改善土壤水、肥条件,提高造林成果的重要措施。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幼林抚育的中心任务是消灭林地杂草,如大兴安岭林区营造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一般是当年进行2—3次抚育,包括培土、踏实、修坝埂、除草松土等措施,第二年抚育两次,第三年以后每年最少一次,直到幼林不受杂草影响为止。在半干旱和干旱区,幼林抚育更显得重要,幼林抚育的中心任务是加强土壤管理,以调节林木对土壤水分的供需关系。在平原农区以哲里木盟保安林场为例,该场在1982年春季以小×美杨树为主营造防护林带,行距3~3.5米,当年5—8月以机械为主进行幼林抚育3—6次。经调查,抚育次数越多,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越高,幼林长势也越好。如护牧林带造林后当年抚育6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在滇南热带地区造林地进行林农间作对幼林生长的影响,文章选择了6个热带亚热带速生造林树种,定植于景谷益智乡斗母信村造林地上,对每一树种分别采用林农间作管理和一般管理(每年进行两次砍草和铲塘)的两种方式进行幼林管理;定植后3 a时测定保存率、地径、树高、冠幅生长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林农间作方式管理造林林地平均可以提高保存率10%,加快地径生长1.98~4.30倍,加快树高生长1.89~4.51倍,使造林地提前1~3 a达到郁闭,而使造林具有较好的效果并减少林地抚育的年限和抚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15.
加强幼林的抚育管理,对促进林木速生丰产有重要的意义。因通过抚育,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减免病虫害,增进木材品质,还可改良土壤。所以中央把它列为造林六项基本措施之一,广大群众也认为“造林不抚育,树就受委曲”,“造林不管理,树就难长起”。为了实视林木“丰产化”,我们不仅要积极营造速生丰产林,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对原有及新造幼林的抚育。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试验所得的资料,充分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例如昭盟赤峰前进人民公社,1956年在450亩的杨树林地内,采用农林间作对幼林进行了抚育,不仅收入了三万斤粮食,而且经过抚育的幼林,当年生长高即达120厘米,成活率达90%;而没有抚育的幼林,其生长高仅50厘米,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兴安落叶松幼林合理间作模式,连续2年对造林当年和第2年的林地进行间作。结果表明:不同模式间兴安落叶松幼林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差异均极显著,显著水平为0.0001。造林当年,生长量最大的间作模式是间作红小豆,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分别达到59.49 cm和0.70 cm;造林第2年,生长量最大的间作模式是间作大豆,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分别达到109.35 cm和1.77 cm。间作后净收入最大的作物是籽角瓜,造林当年为235.19元/667 m2,造林第2年为290.62元/667 m2。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抚育措施对侧柏人工幼龄林生长的影响,对北京郊区山地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侧柏人工幼林进行了不同强度抚育试验。结果表明:抚育1年后对侧柏幼林生长影响不显著,5年后影响显著,其中,在阳坡薄土条件下,中度抚育措施侧柏树高、胸径、单株蓄积生长量最大;在阳坡厚土条件下,强度抚育措施侧柏树高、胸径、单株蓄积生长量最大;在阴坡厚土条件下,随着抚育强度逐渐增加,侧柏各指标生长量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8.
抚育保护是造林六项基本措施之一。俗话说:儿不抚育不成人,树不抚育不成林。事实证明,凡经过抚育的幼林,在成活和生长发育方面,都较未抚育的有显著的不同。如乌盟察右前旗乌拉哈乌拉公社联丰管理区,1959年春季造的杨树林,由于经过精心抚育,幼林生长茁壮,成活率达100%;昭盟赤峰市前进人民公社,1956年在新造450亩杨树林地内,采用农林间作抚育幼林,不仅收入了粮食,幼林当年生长高即达120厘米,成活率达90%,已经郁闭成林。但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造的林,而未经过扶育的,当年才生长50厘米左右,且枯黄瘦小,成活率不足60%。加强幼林抚育管理,是实现林木速生丰产的重要途径,通过抚育管理,除掉与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是我国的主要造林树种。如何因地制宜的确定该树种的造林密度,是当前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在原辽宁省林研所时的调查材料和我省的具体条件和经营水平,对落叶松的造林密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立地条件和密度的关系辽宁东部属长白植物区,从全区看来,是营造落叶松的良好基地。但由于局部地区立地条件的不同,落叶松生长的差异十分显著。如,清原县湾甸子林场,在好的立地条件下营造的每公顷6,666株的朝鲜落叶松,栽后7年(2年生苗),平均树高5.3米,平均胸径4.25厘米;而条件较差的平均树高只有2.05米,平均胸径1.07厘米。为了使立地条件不同的林分,能够按期郁闭,人们常用不同的造林密度进行调整,一般的立地条件坏的密度要大,立地条件好的要小。  相似文献   

20.
上高台林场地处阴山山脉,是卓资县一个以经营天然白桦次生林为主的林场.为了提高天然白桦林的效益,我场在白桦林采伐迹地上人工种植了华北落叶松,把白桦林改造成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目前改造的面积已有8800亩,从而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改造白桦林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与同行探讨.1.整地造林:在坡度小于25度的小面积皆伐迹地上,于夏季挖穴(50×50×30厘米)整地.株行距为2×3米,立地条件差的地块为2.2×3米.在当年秋季用2年生落叶松苗造林.2.幼林抚育:造林后1~3年内,每年除草松土2次,并对缺苗穴进行补植.到第2~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