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1087份国家甘薯品种资源的调查、鉴定与评价,筛选出盆栽观赏甘薯品种资源10份,其中包括观叶甘薯品种资源4份,观花甘薯品种资源3份,观赏药用甘薯品种资源1份,观赏菜用甘薯品种资源2份。发掘了甘薯品种资源的观赏价值,创新了甘薯品种资源的利用途径,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丰富了中国甘薯育种的优、异、稀、特等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2.
阜阳甘薯资源研究方法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甘薯资源收集途径、鉴定与保存方法等方面介绍了阜阳甘薯资源的研究方法,论述了阜阳农科所甘薯资源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发展方向.以期为甘薯种质资源的建立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薯种质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为了防止资源的流失,我国在1952~1958年和1979~1982年分别进行了两次全国性甘薯资源的收集工作;在此基础上,在国家统一规划下于1990年和1996年分别建立了"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和"国家种质徐州甘薯试管苗库",主要负责全国甘薯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整理与分发利用等工作。通过资源鉴定和评价研究,筛选出一批包括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和品质优良的种质资源,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甘薯品种改良和资源创新的研究,并成为我国重要的甘薯种质资源交换中心。  相似文献   

4.
广西甘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广西甘薯种质资源收集的基本情况、保存方法以及利用情况,指出广西甘薯种质资源在收集和保存的过程中存在缺乏研究经费保证、缺乏系统和深入的资源鉴定评价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广西甘薯种质资源圃、继续加大资源收集力度,建立广西种质甘薯试管苗库,进行系统、深入的资源鉴定评价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甘薯种质资源在新品种培育中利用率低、育成品种遗传背景狭窄、优异资源筛选难等问题,从核心亲本构建的数据、取样策略、有效性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国甘薯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的具体方法,同时通过分析甘薯核心种质构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甘薯种质资源核心种质构建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和种质创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甘薯试管苗构建、病毒检测、培养及保存方法的研究,总结出甘薯脱毒试管苗实验室保存技术,确保了甘薯资源试管苗实验室保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和避免了甘薯资源因保存不当而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形态标记水平了解广西地方甘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消除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为甘薯种质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选择33项性状指标作为形态鉴定参数,对收集的136个地方甘薯种质资源进行性状测量及鉴定,利用DPS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36份广西地方甘薯种质资源可被分为4类:第Ⅰ类包括7份材料,第Ⅱ类包括2份材料,第Ⅲ类包括60份材料,第Ⅳ类包括67份材料,其中包括24对同物异名和3对同名异物的材料.[结论]广西地方甘薯种质资源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选择与甘薯特征特性密切相关的形态标记作为鉴定参数对甘薯种质资源进行初步的分类鉴定和筛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甘薯品种资源冬季盆栽保存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概述了我国甘薯品种资源研究的历史和保存现状,剖析了目前田间常规薯块保存和试管苗离体保存的缺陷.甘薯品种资源冬季智能温室盆栽保存是田间常规薯块保存和试管苗离体保存的重要补充,是我国北方甘薯资源保存新技术、新方法的探讨.经过3a来甘薯品种资源冬季盆栽保存技术初步研究与应用,结果显示,品种资源死苗少种的趋势降低,提高了甘薯品种资源保存的完整性,由原来全圃每年缺种损失1.1%~1.7%下降到0.3%~0.5%.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广西地方甘薯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及初步鉴定,为甘薯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和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2015—2020年采用实地走访调查的方法在广西全区范围内开展地方甘薯种质资源的调查及收集工作,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共收集到甘薯种质324份,从水平分布来看,大部分资源分布在北部和东部,中部和南部分布较少,其余地方有零星分布;从垂直分布看,甘薯种质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为0~900 m范围内,海拔900 m以上的种质资源分布较少。对305份种质进行农艺性状鉴定,结果显示为匍匐型的种质最多,半直立型次之,攀缘型最少;叶菜专用型占13份,其他类型的种质占292份;筛选出56份干物率达30.00%以上的高干物率甘薯种质;甘薯同种异名或同名异种的情况比较突出,鉴定后获得106份不重复的甘薯种质资源;结合农户的认知,评价出了槟榔薯、姑娘薯及外婆藤等优异甘薯种质。【结论】广西甘薯地方种质种类较丰富,但分布不均匀,且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土地经营方式等变化,很多地方甘薯种质资源遭到淘汰而消失,因此今后仍需加强甘薯种质资源的保护、调查和收集工作,并进行深度鉴定、评价以及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106份特色甘薯品种资源品质性状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不同育种单位的54份橘肉甘薯和52份紫肉甘薯品种资源为材料,测定块根中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粗蛋白、β-胡萝卜素和花青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橘肉甘薯的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通常高于紫肉甘薯,淀粉含量低于紫肉甘薯,粗蛋白含量与紫肉甘薯类似;橘肉甘薯的β-胡萝卜素含量为0.4~280.7μg/g,紫肉甘薯的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31.8μg/g,花青苷含量为15.0~20.0μg/g.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基于6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分别将橘肉甘薯和紫肉甘薯品种资源聚为5个和4个类群;其中,二者均为第II类群种质资源综合品质较好.本研究结果为这些甘薯品种资源的加工利用及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参考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甘薯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近30a来国内外关于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潜隐病毒、甘薯脉花叶病毒、甘薯轻斑驳病毒、甘薯黄矮病毒、甘薯凹脉病毒,甘薯裉绿缩病毒、甘薯叶斑病毒、甘薯裉绿斑病毒、甘薯类花椰菜叶病毒等13种甘薯病毒病原在侵染症状、粒体形态、传播、理化性状等方面的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甘薯病毒病广泛见于福建省各甘薯主产区,甘薯病毒种类主要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 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其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是最主要的种类。各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甘薯品种田间带毒率为100%。通过对甘薯脱毒技术、指示植物法甘薯茎尖苗带毒检测技术、脱毒苗的增产效果和增产机理及脱毒苗繁殖和利用等进行研究,建立了福建的甘薯脱毒薯(苗)生产技术体系,为今后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甘薯种薯携带的病毒种类与苗期病毒病发生率和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之间的关系,建立甘薯苗期病毒病预测预报方法和种薯质量早期预警技术,为甘薯无病毒种薯生产和病毒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PCR和RT-PCR方法对随机采集的不同来源的甘薯种薯进行病毒检测,检测的病毒种类包括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甘薯病毒C(sweet potato virus C,SPVC)、甘薯病毒G(sweet potato virus G,SPVG)、甘薯潜隐病毒(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SPLV)和甘薯病毒2(sweet potato virus 2,SPV2),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的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和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以及甘薯双生病毒(sweepoviruses)等我国甘薯上常见的8类主要病毒。然后对检测的种薯进行育苗,出苗后调查薯苗的发病情况,分析种薯携带的病毒种类与苗期病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2018年和2019年分别在河南、宁夏和陕西等地设置试验点,种植背景相同的甘薯品种商薯19原原种苗和脱毒试管苗,在甘薯生长期,采用黄板诱虫法调查各试验点烟粉虱发生量并采集烟粉虱活体,检测烟粉虱SPCSV带毒率。种薯收获后,随机取样对种薯SPCSV带毒率进行检测,分析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对种薯带毒的影响。【结果】 在检测的665块甘薯种薯中,有463块种薯携带病毒,育苗后有333块种薯的薯苗表现出叶片黄化、明脉、皱缩和植株矮化等病毒病症状。当种薯携带一种或多种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病毒病症状主要为0—1级(其中,0级占60.6%;1级占31.8%);当种薯携带甘薯双生病毒或甘薯双生病毒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组合时, 薯苗病毒病症状主要为0—1级(其中,0级占55.3%;1级占32.9%);当种薯携带SPCSV时,苗期病毒病症状显著加重,特别是当种薯同时携带SPCSV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显症率为100.0%,症状主要为3—9级(其中,3级和5级占49.0%、7级和9级占51.0%)。连续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密切相关,回归方程为Y=9.628X1+0.008X2+6.537,R2=0.914,其中,Y为种薯SPCSV的带毒率,X1为烟粉虱带毒率,X2为烟粉虱发生量。【结论】 种薯携带SPCSV是苗期病毒病严重发生的关键因素,当种薯同时携带SPCSV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病毒病显症率和严重度显著增加。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SPCSV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密切相关,烟粉虱是影响种薯携带SPCSV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sweet potato accessions cultivated in China, and to establish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ir germplasm types, a representative collection of 240 accessions was analyzed using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markers. The mean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Nei’s gene diversity, and shared allele distance of tested sweet potato accessions were 0.7302, 0.3167 and 0.2698, respectively. The 240 accessions could be divided into six subgroups and five subpopulations based on neighbor-joining (NJ) clustering and STRUCTURE results, and obvious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ested sweet potato accessions were identified. The marker-based NJ clustering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showed no distinct assignment pattern corresponding to flesh color or geographical ecotype of the tested sweet potato germplasm.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AMOVA) revealed small b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white and orange-fleshed sweet potato accessions. Small b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ere also observed among sweet potato accessions from the Southern summer-autumn sweet potato regio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spring and summer sweet potato region and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summer sweet potato reg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tested sweet potato germplasm collection in China is lower than that in some reported sweet potato germplasm collections from other regions. Pedigree investigations suggest that more diverse Chinese sweet potato varieties should be formed by broadening the selection scope of breeding parents and incorporating the introduced varieties into future breed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15.
广西甘薯核心种质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概述了核心种质的提出背景、主要特征和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表型性状数据和分子标记数据的构建广西甘薯核心种质的方法,认为在利用表型性状数据进行核心种质构建时,适当地结合ISSR标记等数据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揭示甘薯种质之间的遗传关系,从多个角度对整个甘薯资源进行评价。此外,核心种质的构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应及时更新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16.
<正> 甘薯是闽南、闽东南地区仅次于水稻的一个重要粮食作物。十几年来由于检疫不严,甘薯丛枝病几乎遍及我省所有甘薯产区。其中尤以闽南沿海薯区为重。甘薯发病后主蔓短缩,侧蔓丛生,形成典型的丛枝症状,一般早期发病的多不结薯,给甘薯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我省甘薯丛枝病的病原,有些研究者据采自闽南东山县的田间病株所作的电镜观察认为,是一种属于马铃薯 Y 病毒组的线状病毒和类菌原体的复合感染。两年来作者采用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