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利用1966—2015年普兰店地区大风日气象资料,对大风日数年、季变化和风向频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6—2015年普兰店地区大风日数年际变化系数为-6.8 d/10年,大风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四季变化率来看,普兰店地区大风日易出现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夏季出现大风日的可能性最小。从大风日风向频数分布来看,普兰店地区大风风向出现频率最多为东南偏南和西北偏北2个方向,出现频率最少为西南和东北2个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剖析柴达木盆地大风日数的演变特征,利用柴达木盆地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大风日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法对大风日数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1961~2018年平均大风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大风日数年际间差异较大,最多年与最少年之差为53d。大风日数的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60~70年代呈增加趋势,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呈减少趋势。四季大风日数均呈现出减少趋势,依次是: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月平均大风日数变化呈单峰型,1~4月逐月呈增加趋势,5~12月呈减小趋势,4月是一年中大风日数多的月份,处于波峰位置。年和春季大风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呈下降趋势,春季发生了突变,年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疆博州大风的气候特征,掌握其变化规律。[方法]利用1961—2000年博州4个气象站大风天气的观测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大风的气候特征。[结果]博州年大风日数8-160d,4~8月大风日数较多,20世纪60-90年代年平均大风日数逐渐减少。博州大风日数年际变化具有9年的振荡周期。温泉、精河、阿拉山口大风天气的高发时段分别为15:00~19:00、15:00~22:00、14:00-23:00,3站大风持续时间以2h为主。1961~2000年40年内博乐、精河和阿拉山口年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博乐和精河年大风日数分别在1986、1976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年平均大风日数明显减少。[结论]对于防灾减灾,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疆博,kl·I大风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博州大风的气候特征,掌握其变化规律。[方法]利用1961—2000年博州4个气象站大风天气的观测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大风的气候特征。[结果]博州年大风日数8-160d,4~8月大风日数较多,20世纪60-90年代年平均大风日数逐渐减少。博州大风日数年际变化具有9年的振荡周期。温泉、精河、阿拉山口大风天气的高发时段分别为15:00~19:00、15:00~22:00、14:00-23:00,3站大风持续时间以2h为主。1961~2000年40年内博乐、精河和阿拉山口年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博乐和精河年大风日数分别在1986、1976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年平均大风日数明显减少。[结论]对于防灾减灾,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选用青藏高原88个气象台站1961-2007年的逐日积雪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年积雪日数的空间异常分布特征及其时间变化,并对不同季节的积雪日数变化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年的积雪日数分布在空间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高原积雪的多少首先受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的,其次也受海拔和地形及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用REOF方法可将青藏高原积雪日数在空间上分为青海东部型,山南、藏东南型,唐古拉山型,青南高原型、青海柴达木盆地型和西藏西部型6个异常敏感分布型.从空间看,青藏高原的年积雪日数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聂拉木、亚东、错那、改则、申扎以及念青唐古拉山一带呈增多趋势,青南高原、青海海西东部及海东也有明显增加,而拉萨河谷地区、怒江和澜沧江一带及青海海西西部、海北、海南、黄南北部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6.
贡觉群培  巴珠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71-14172
利用藏西北羌塘草原荒漠生态功能区所辖39个气象观测站1971 ~2010年逐月大风出现日数数据,采用现代统计方法分析了近40年该地区大风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藏西北荒漠生态功能区大风日数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其中年大风日数减少率最大,减少率为20.0 d/10a,冬春季大风日数具有准4年,年大风日数具有准7年和准14年周期;藏西北地区冬春季以及年大风日数自东向西和自东向东南减少.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近20年白城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和综合统计分析、气候变化情况,得出如下结论:白城地区气温变化呈线性升高趋势,降水呈线性减少趋势。高温日数呈上升趋势;极端高温事件由北向西南递减;极端低温事件由西向东递减;高温日数由西南向东北递减;霜冻日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夏季日数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热夜日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暴雨日数由北向西南递减。白城地区多局地暴雨天气,区域性大范围暴雨天气很少出现,近年来白城地区的暴雨日数时间分布上呈下降趋势,暴雨分布呈南多北少的趋势,通榆暴雨出现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5—2015年旅顺口区本站气象观测站大风资料,得出旅顺口区8级以上大风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旅顺口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大风的季风特征明显,冬季大风多为冷空气大风,春季初夏的大风主要由低压和倒槽引起,夏季的大风主要受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北上引起。受三面环海影响,旅顺口区大风日数远远高于内陆地区。从近50年大风日数分布规律来看,旅顺口地区大风日数总体呈线性递减趋势。春季和夏季以东南、南东南风向为主,秋季和冬季以北风、北东北风向为主。  相似文献   

9.
利用1975—2014年本溪地区4个国家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系数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本溪地区暴雨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5—2014年间,本溪地区暴雨多发于7—8月,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中心位于西南部的草河口和东部的桓仁;年均暴雨日数5.2 d,年均影响范围8.4站次;40年间本溪地区年均暴雨日数年代际增长显著;暴雨日数年际变化较大,呈缓慢增长趋势;经突变分析发现,1984年前后暴雨日数发生突变,目前处在显著上升期内,但由小波分析发现未来5~10年本溪地区暴雨日数可能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0.
利用北方旱作农区317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和比较了1961—1990年(时段Ⅰ)和1991—2010年(时段Ⅱ)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区日照时数总体呈降低趋势,时段Ⅱ较时段Ⅰ平均减少了92.9 h;研究区域近50年年降水量变化呈现西部增加东部减少的特征;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研究区域年均气温增加了0.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的持续日数普遍呈增加趋势,喜凉作物生长期内≥0℃积温和喜温作物生长期内≥10℃积温分别平均增加198.6℃·d和197.3℃·d;研究期间全区气候变化西部地区总体呈暖湿趋势,东部地区总体呈暖干趋势。  相似文献   

11.
1961-2010年中国主要麦区冬春气象干旱趋势及其可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近年来,连续发生的冬春连旱事件已经严重威胁到冬小麦的安全生产和粮食增产,本研究以中国主要麦区为研究对象,分析1961-2010年中国北方主要麦区冬春季降水、无降水日数和极端干旱频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当地冬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揭示冬春干旱在当前气候背景下的演变趋势,为科学应对冬春干旱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线性倾向估计与Robust F线性显著性检验分析1961-2010年中国北方各站点冬春季降水、冬春季无降雨日数的线性倾向与显著性,揭示冬季、春季和冬春季的降水和无降雨日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根据气象干旱等级的国家标准GB/T 20481-2006将干旱5个等级中的重旱和特旱定义为极端干旱,基于降水距平的滑动平均,计算1961-2010年各年冬春季极端干旱频次的线性倾向,分析极端干旱发生频次的年际变化趋势和干旱风险剧增区降水的时间变化,揭示干旱时间动态趋势。【结果】(1)1961-2010年,华北为中心的冬麦区冬春气象干旱呈加剧趋势,其中心区域山西、河北和山东西北部冬春两季极端干旱的频次呈现增加趋势,陕西东部和湖北西北部春极端干旱的频次也呈增加趋势;(2)1961-2010年华北冬麦区的冬季降水呈减少趋势,且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即冬季气象干旱呈加剧趋势,其他区域的冬季降水呈增加趋势,无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3)1961-2010年华北冬麦区、黄淮冬麦区中南部和西北春麦区南部的春季降水均呈减少趋势,且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其他区域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无降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4)从重点区域降水的时间动态看,近20来华北地区的冬季和春季降水呈急剧下降趋势,无降水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冬春气象干旱风险呈剧增趋势;近50年来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冬季降水呈增加趋势,而春季降水呈下降趋势,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长江中下游麦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春季降水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华北地区冬春季降水呈急剧下降趋势,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华北冬小麦冬、春干旱势必由于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和抗旱成本的增加而导致干旱风险加大;黄淮冬麦区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春季降水尽管也呈下降趋势,由于该区域春季平均降水量对小麦来说以偏多为主,降水减少还不会影响到小麦生长,该区域降水的减少可能对冬小麦生长有利;气候干旱区东北和内蒙春麦区、西北春麦区西部50年来的冬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有利于春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河南省52年(1961-2012)的111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基于0℃、3℃、5℃、10℃、15℃和20℃共6个温度临界值,对生长季特征(生长季初日、生长季终日和生长季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0多年来,河南省除豫中以外的豫北、豫东、豫西、豫南、豫西南五个地区生长季初日表现出了速度显著提前的趋势。生长季初日整体由东向西逐渐推迟,终日整体由东向西逐渐提前,生长季长度也由东向西逐渐提前。突变检验表明,生长季长度在六个临界温度值下均有较明显的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13.
郭铭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505-7507
通过统计分析洛阳市1961~2010年9个站逐日雨量资料和2008~2012年107个单雨量站和39个四要素站逐日雨量资料,得出洛阳市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以来洛阳市暴雨出现的站次呈缓慢减少趋势,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10年除2003、2004和2010年较常年平均略偏多外,其余年份显著偏少;洛阳暴雨最早出现在4月,最晚出现在10月;50年资料显示洛阳暴雨集中出现在7、8月份,但区域自动站资料显示近5年7、8月份洛阳暴雨出现日数在全年中的比重大幅度减少;栾川西部、栾川东南部,洛宁西部、洛宁东部和宜阳交界处、伊川和偃师的东部、新安东南部、洛阳市区南部及宜阳东部和伊川北部交界处是暴雨多发区域;洛阳市暴雨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近5年来暴雨日数最多的区域多处于山坡或峡谷地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地区春玉米干旱的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春玉米各生育阶段干旱年代际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基于研究区域1961—2010年29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以及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利用农业干旱指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明确了研究区域春玉米干旱的年代际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西北地区春玉米水分亏缺指数年际间波动平稳,华北和东北地区在20世纪80和90年代波动较为剧烈;华北地区春玉米水分亏缺指数在抽雄—成熟阶段明显低于其余两个阶段,东北、西北地区各生育阶段变化不明显;华北中部地区干旱等级的年代间波动明显。北方地区春玉米干旱等级和干旱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均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形势,西北地区最高、华北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低;各旱级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以特旱和轻旱最为明显,其中特旱主要集中发生在新疆大部、甘肃北部、内蒙古西北部等地区,发生频率在3年2遇以上,而轻旱主要集中在东北大部、华北大部以及西北东南部地区,发生频率在5年1遇以上。中旱和特旱主要集中发生在华北地区以及西北东部地区,频率均在5年1遇以上,并且随生育阶段更替有减轻的趋势。【结论】北方地区春玉米农业干旱指标CWDI年代间波动以华北、东北地区较为剧烈,且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波动有上升的趋势。干旱的等级和频率空间分布均呈现明显的东西向分布。各旱级中特旱频率呈西高东低分布,生育后期在区域上呈扩大趋势,轻旱频率呈东高西低分布,生育后期有加重趋势,中旱和重旱频率呈中高东西低分布,生育后期在区域和程度上均呈下降趋势;生育阶段间旱级变化敏感的区域主要是新疆北部和华北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选择自然地理、土地资源、系统稳定与结构功能、社会经济四个方面共11个指标,采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将辽宁省台安县14个乡镇划分为北部风沙绿化生态恢复区、西南稻鱼洼地生态保护区、东南两河平原生态建设区和中部城镇工业污染控制区4个生态功能区,并根据分区结果,指出了各区以后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渤海海峡大风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统计了烟台、大连沿海共6站1975~2005年共31年的逐日风资料,进行了大风的分区对比分析。[结果]分析表明,海岛站不仅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大,能较好地代表渤海海峡大风的情况;渤海海峡大风的主导风向为NW-NNE,大连沿海以北大风为主,烟台沿海春秋季南大风次数明显增多;偏北风和偏南风时风力较大,而偏东风和偏西风时风力较小。南隍城大风增幅大,增速快,大风日数明显偏多,风力偏大。渤海海峡大风增大时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差。[结论]该研究可为渤海海峡大风预报服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朝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83-11285,11390
应用1953~2009年历史资料,对玉门年最多风向变化进行分析,并对近57年玉门4次年最多风向异常的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7年中,玉门年最多风向有51年为东风,有4年为西风,有2年为西风和东风出现频率一样多;年最多风向异常的4年是1961、1979、1987、1998年。年最多风向异常时,气象灾害严重。1961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为近60年来历史最少,1961年前后严重的旱灾使甘肃近半数农业人口严重缺粮,人口死亡剧增,到1961年末甘肃人口比1958年减少近百万。1979年是近57年中玉门年降水量最多的一年。1987年6月11日的日降水量是近57年中玉门6月份日降水量最多的一年。1998年是近57年中玉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  相似文献   

18.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166种平腹蛛科蜘蛛的地理分布进行初步探讨,分析比较了中国7个动物地理区中的15个亚区组分相似性。结果表明华北区的划分基本符合中国平腹蛛科蜘蛛的分布特点,而其他区则有不同亚区间的重组。东北区的大兴安岭亚区与蒙新区的东部草原亚区、西部荒漠亚区,蒙新区的天山山地亚区与青藏区的羌塘高原亚区、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华中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与华南区的闽广沿海亚区、滇南山地亚区分别聚合;东北区的其他2个亚区则自成一个区;青藏区的青海藏南亚区独立成一支。  相似文献   

19.
1961-2020年中国玉米需水量及水分盈亏的时空变化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区域玉米需水量的时空变化,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彭曼公式和作物系数法,利用1961-2020年558个典型气象站点的标准气象数据对我国不同区域玉米的生育期作物需水量进行计算,并结合玉米生育期内的降水量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玉米的水分盈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全国玉米生育期内需水量在区域间呈现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