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近年来,阿荣旗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探索出一条黑土资源利用率、产出率和生产率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复制、可推广、能落地"的黑土地保护利用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更大范围地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黑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压器”和“压舱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为科学保护黑土地、提升黑土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聚焦黑土地保护利用,明确黑土资源利用特征,分析了东北黑土“变薄、变瘦、变硬”的质量退化现状,从科学规划黑土地保护利用、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稳步推进黑土地保护立法工作3个方面梳理了黑土保护的政策方案和保护条例,从强化政府统筹和管理职能,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支撑,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东北平原是全球仅有的三片黑土区之一,却被长期的重用轻养累"瘦"了。为此,2015年农业部启动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作为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份的梨树县,率先创建了全国第一个黑土地保护利用院士工作站,率先举办了以"面向世界、立足黑土、服务‘三农’"为宗旨的梨树黑土地论坛,率先搭建了辽、吉、黑、蒙四省(区)"黑土地保护利用科技联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黑土地的开发与保护逐渐成为吉林省广泛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全国"两会"和东北地方"两会"上,越来越多的代表提出的意见与黑土地相关,并呼吁要重视黑土地的保护。黑土地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吉林省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提高以黑土地为基础的资源集合和生产加工能力,对保障国家和吉林省地区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黑土地保护利用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措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黑土地保护利用的保障与抓手,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是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用好养好黑土地,通过乡村振兴提升黑土地高质量可持续利用,解决黑土地保护急需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全面推进东北黑土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文章分析了东北黑土区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阐述了黑土地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间存在的困境,提出了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大生态建设、科技体制创新和人才战略等解决路径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黑土仍在退化,部分土壤有机质下降到"临界点",黑土地全面呈现"亚健康"状态……最近,笔者深入东北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采访时发现,支撑全国粮食产量约四分之一的东北黑土区正面临严峻考验。尽管国家去年在东北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取得成效,但仍有不少地区的黑土保护工作陷在尴尬之中——黑土持续告急,而黑土保护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吉林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法制建设,以"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为契机,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战略,保障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吉林省省委、省政府将黑土地保护治理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积极组织,统筹部署,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大力推动黑土地保护  相似文献   

8.
黑土地是一类珍贵的耕地资源,然而长期的过度集约化、不合理利用使得我国东北黑土区面临土壤“变薄、变瘦、变硬”的困境,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随着国家对黑土地保护重视程度的提升,我国东北黑土区已开始全面实施黑土地保护的措施,一定数量的农户作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主体参与到了黑土地保护工作中。本文基于感知价值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构建了农户黑土地保护继续参与行为机制模型,探究已参与黑土地保护农户群体继续参与黑土地保护的行为过程机制,并在分析农户行为机理基础上提出农户继续参与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因应策略,如继续完善黑土地保护补贴政策、注重提升农户黑土地保护意识、着重宣传黑土地保护成效、鼓励农户参与制定黑土地保护实施方案、组织农户学习新农机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本报讯为保护黑土地资源,防止黑土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2018年3月30日,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定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受过度开发、建设占用、化肥农药污染等因素影响,东北地区黑土地呈现"变瘦、变薄、变硬"的特点。专家指出,东北地区黑土层的平均厚度,已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0至70厘米,下降到目前  相似文献   

10.
<正>从"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到"大沙包、破皮黄、咋上肥都不上量",再到如今"保护培育黑土地,高产高效可持续"。梨树县首创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黑土地保护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因地制宜技术创新土壤是有呼吸的生命体,越使劲掠夺性地经营,就越"喘"得厉害,"五脏六腑"消耗得越快。所以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有效耕作方式,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提升黑土地质量和数量,才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述了黑土区作为粮食主产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黑土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概述了我国、我省关于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的重大决策,介绍了目前较为成熟的几种黑土地保护技术;结合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承担的北大荒集团黑土地保护专项调研工作,阐述了黑土地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明确了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科研人员作为黑土地保护工作的先行者,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方向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为进一步促进黑土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解决长期集约种植模式下黑土地面临的"用养脱节"问题,促进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和梨树县人民政府于9月6日~8日联合举办了2015年梨树黑土地论坛,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专家、学者等就黑土地利用与可持续生产、黑土地区现代农业产业模式与发展、黑土地区气候变化及农业减灾、黑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等展开交流。  相似文献   

13.
《吉林农业》2016,(4):46
正东北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是全国最大的黑土带,是"大粮仓"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黑龙江把黑土耕地保护作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摆上重要位置,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保护建设,提升黑土地质量,做到"藏粮于地",助力粮食稳定发展。全省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2015年达到1264.8亿斤,占全国1/10强。坚持保护利用、用养结合,不断提升黑土地质  相似文献   

14.
黑土地是东北宝贵的农业资源,是维持生态环境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支撑。本文对吉林省东部山区的长白县的黑土保护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保护黑土地的建议,对保护东北东部黑土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过长期的大面积垦殖,现阶段我国东北黑土区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质量退化问题,肥沃的黑土地逐渐“变瘦”“变薄”。吉林省的黑土地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和松嫩平原上,因此本文主要从吉林省中部地区黑土利用情况入手,分析了吉林省中部黑土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相应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为黑土地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发布《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这是我国首次发布黑土地白皮书。中国科学院希望通过黑土地白皮书的发布,为"用好养好"黑土地提供科技支撑,同时能够让全社会对黑土地有明确的科学认知,珍惜大自然赋予的这份宝贵资源,并在全社会形成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合力。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与利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黑土地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7.
正黑土地资源是我国粮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基础,在保证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绿色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但是,近年来黑土地面临的是量减质退局面,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潜在风险,过度开垦利用,长期掠夺式经营,重用轻养,特别是不合理的耕种措施加剧了黑土地的退化,导致黑土变瘦、硬、少的现状。为了克服黑土地保护的制约因素,我县探索推广了保护黑土地的农机化新技术措施,实现大型农机具综合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对土壤有效保护,改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东北黑土地保护"协同创新行动在哈尔滨启动。此行动将针对东北黑土区土壤肥力退化、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旱涝灾害、土壤沙化、土壤酸化等问题,研发黑土地保护技术与支撑保障体系,遏制黑土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土壤类型分布与黑土地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土地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准确的面积分布,但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大致范围。一般是指东北大区(含内蒙)以黑土、黑钙土、草甸土(常说的黑土类)为主的,拥有黑色或暗色腐殖质表土层的,性状好、肥力高的优质土地。虽然黑土地不是一个学术概念,但是要想保护好黑土地,还需要土壤学学术内涵的支撑。文中在对黑土、黑土类、软土、黑土区等概念对比的基础上,提出吉林省黑土地与土壤类型、土壤质量、面积、分布的对应关系,并将《吉林省土壤图》《吉林土壤》《吉林土种志》有关黑土地的数据进行校核、修正,形成了《吉林省黑土地土壤类型分布图》,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提供土壤学支持。  相似文献   

20.
正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指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以及相关农机生产企业,在分析总结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免耕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创建东北黑土保护与利用的"梨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