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盐渍化是世界性的生态问题.种植耐盐植物是盐碱地利用和生物改良的重要途径.进行水生植物耐盐研究对盐碱湿地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水生植物耐盐评价方法、耐盐水生植物的筛选以及水生植物耐盐生理机制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植物耐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植物耐盐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阐明了盐分对植物的伤害,综述了植物的耐盐机理,并展望了今后植物耐盐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可利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壤盐渍化日趋严重,作物种植范国不断缩小,土壤盐碱化已成为影响农作物产量提升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本文综述了植物耐盐机理研究、耐盐相关基因克隆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耐盐转基因植物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耐盐转基因植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植物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研究已经成为抗盐植物育种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综述了植物耐盐体细胞突变体筛选的试材确定、突变体筛选方法和突变体鉴定的研究现状,并指出植物耐盐突变体筛选还存在着变异类型复杂,变异方向难以控制,耐盐细胞系难以再生植株等缺陷.应加强高效稳定的植株再生体系建立;加强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研究,提高耐盐突变体筛选效率;提高耐盐目标性状的变异频率,减少非目的性状变异产生;从不同层面上加强耐盐突变体基础研究,提高突变体检测效果等方面研究,以提高植物体细胞耐盐突变体育种效果,更好地为实践和生产应用.参36  相似文献   

5.
盐对植物的伤害主要是离子毒害、渗透胁迫和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 .植物可以通过离子泵的活动和膜的选择吸收来避免危害 ,或通过离子的调节吸收、渗透调节和渗透质的合成来增加耐盐性 .耐盐细胞系是一个较好的研究细胞水平上耐盐机制的实验系统 .本实验以小麦 81392 2耐盐细胞系为材料 ,通过比较它与原始型在不同盐浓度下溶质积累的差异来探讨溶质积累与耐盐性的关系 ,旨在为耐盐机理的研究及育种工作提供一些资料 .1 材料与方法材料的培养及处理见文 [1].脯氨酸含量测定参照张殿忠等方法[2 ] .用Z - 80 0 0日立原子吸收计测定Na+ 和K+ …  相似文献   

6.
王新宇  于涛 《现代农业科技》2012,(20):228-229,232
综述了盐生模式植物盐芥耐盐机制研究的组学研究进展,对盐芥耐盐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将促进植物耐盐机制的深入认知。  相似文献   

7.
盐分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主要引起植物对土壤水分、养料吸收障碍,对植物造成渗透胁迫、离子毒害、光合作用减弱等不利影响.柳树可适应各种不良生境,作为抗逆性强的园林树种,对美化环境和改善土壤均有积极作用.从柳树对盐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及耐盐响应机制2个方面展开讨论,总结了耐盐品种的选育以及柳树耐盐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在传统育种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分子技术培育耐盐柳树品种,为沿海耐盐林木和沿海滩涂开发提供有利资源.  相似文献   

8.
盐分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耐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且涉及到行使多种功能基因家族的作用,如离子隔离、代谢调节、渗透压调节和抗氧化防御.与传统的耐盐突变体筛选相比,转基因耐盐工程是更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归纳了近年来植物耐盐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植物耐盐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植物耐盐分子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详细说明了植物体内小分子物质积累、离子泵、离子通道、ABA、大分子蛋白及耐盐调控因子对植物耐盐的作用,揭示了植物耐盐的基本分子机理。为植物耐盐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及培育耐盐植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应对离子毒害、应对渗透胁迫和盐胁迫损伤以及应对次级胁迫3个方面,综述了植物的耐盐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1.
植物耐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水平对植物耐盐机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植物在组织器官水平的耐盐机制是:通过泌盐机构和排钠机制降低植物体内尤其是地上部分的盐分浓度以减轻盐离子的毒害作用。植物在细胞分子水平的耐盐机制是:细胞内盐离子的区隔化作用、无机或有机渗透调节以及活性氧清除机制。  相似文献   

12.
植物盐胁迫及耐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胁迫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对近年来植物盐害和耐盐机制的报道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植物盐胁迫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是新型的耐盐模式植物,研究其基因功能对植物耐盐机理的研究有很大意义。介绍了盐芥适宜作为新型耐盐模式植物的形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并简述了其目前在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所进行的试验及取得的成果,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耐盐湿地植物筛选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农业科学》2017,(9):101-109
文章主要综述了湿地植物耐盐性的评价指标及标准、国内外耐盐湿地植物的筛选概况、耐盐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应用等,总结出可用于盐碱湿地绿化的70余种湿地植物耐盐研究数据,可为耐盐湿地植物筛选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九种耐盐植物在滨海盐碱地的耐盐能力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盐池浇灌盐水的模拟大田试验和田间试验,界定了9种有代表性的耐盐植物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土上的耐盐能力,即西伯利亚白刺、中国柽柳、沙枣、星星草、凤尾兰、单叶蔓荆、杜梨、大叶补血草、马蔺的耐盐能力分别为1.5%、1.5%、1.0%、1.0%、1.0%、1.0%、0.8%、0.8%、0.8%.  相似文献   

16.
水稻耐盐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土壤盐渍化正吞噬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另一个全球性问题。提高作物的耐盐能力是植物育种工作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寄希望于基因工程培育耐盐品种。科研工作者已经鉴定和克隆出一批耐盐碱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利用已成为培育耐盐水稻品种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耐盐相关基因转化,已经获得了一些耐盐性提高的转基因水稻。本文就植物耐盐机理、耐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转耐盐基因水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植物耐盐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盐害是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因素,提高作物的耐盐性是提高全球粮食产量的基础。文章较系统地概述了植物盐胁迫信号传导通路研究现状,植物耐盐基因的挖掘,包括基于EST数据库的基因挖掘、通过转录谱确定胁迫响应基因以及应用转基因手段确定基因在胁迫耐受机制中的功能。同时系统阐述了各类耐盐基因的应用,包括渗透调节物质合成酶基因、氧胁迫相关基因、离子转运相关基因、编码转录因子的调节基因、感应和传导胁迫信号的蛋白激酶基因和其他调控序列。文章还对植物耐盐基因工程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提出建议,对进行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玉珍  刘永信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43-9546
东营市有盐渍化土壤面积44.29万hm^2,盐生植物种类200多种。介绍了东营市的主要耐盐植物种类,有耐盐药用植物、耐盐蔬菜、耐盐绿化树木、耐盐工业用原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并且对耐盐植物的开发及利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盐渍化农田的利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研究植物耐盐机理、培育耐盐植物新品种对充分利用盐渍化农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越来越多参与盐胁迫应答的基因被发现和揭示。 当植物处于高盐环境时,细胞中的多种蛋白参与盐胁迫响应。细胞壁上的类受体激酶和细胞壁的组分对盐胁迫产生应答,细胞膜上的 GIPC 鞘脂作为 Na+ 受体与 Na+ 结合后引起细胞表面电势变化,产生钙信号以激活下游调控通路,细胞膜上的钾离子通道蛋白和 Na+/H+ 逆转运蛋白介导 Na+ 流入和外排。液泡膜上的 Na+/H+ 逆转运蛋白将细胞质中过多的 Na+ 区隔化至液泡内。此外,转录因子也参与植物适应盐胁迫的转录调控,在植物耐盐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耐盐调控因子的亚细胞定位,综述近几年已报道的植物耐盐分子机制,总结耐盐基因在提高植物耐盐性中的作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植物耐盐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为盐渍化农田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耐盐植物对盐碱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宁夏银北地区选取3种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耐盐植物(红柳、苇状羊茅、油葵)进行盐碱土的生物改良试验研究。经过3年(2008-2011)试验表明:耐盐植物的耐盐指数表现为:红柳〉苇状羊茅〉油葵。种植3种不同类型耐盐植物的耕作层土壤容重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表层容重降低最为显著,红柳、苇状羊茅、油葵的表层(0~20 cm)土壤容重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4.16%、27.53%和24.72%。3种植物措施下的土壤入渗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与对照相比,红柳、苇状羊茅、油葵3种处理的土壤初始入渗率分别是对照的9.96倍、3.74倍和1.49倍,稳定入渗率分别为对照的5.33倍、3.49倍和1.65倍。表明耐盐植物对盐碱土具有明显的生物改良效果,且不同类型耐盐植物的改良作用具有一定差异。选择合适的耐盐植物类型及种植模式是实现提高盐碱地生物改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