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解大明 《植物医生》2002,15(2):20-20
稻纵卷叶螟是思南县水稻上发生频次高、危害最烈的害虫。在各年度间全县田间均有不少稻纵卷叶螟幼虫被天敌寄生 ,通常年份天敌寄生率在10%~30 %左右 ,有的年份天敌寄生率高达70%以上。寄生天敌对稻纵卷叶螟在田间的发生程度 ,是不容忽视的自然控制因素。为了摸清当地稻纵卷叶螟幼虫寄生天敌种类和控害情况 ,近年对全县稻纵卷叶螟各代幼虫的寄生天敌发生情况作了初步观察。1观察方法在各代稻纵卷叶螟幼虫期按各龄分别采集50头幼虫于室内进行分头分管饲养 ,于每天6时 ,12时 ,18时分3个时间对各管进行定时观察 ,记录从各头幼虫…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的控制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的控制作用观察郭世平,杨再学(贵州省余庆县植保站564400)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发生4~5代,以第三、四代(全国划分标准)为主害代,常年第三代幼虫在6月中、下旬为害中稻分蘖盛期;第四代幼虫7月中下旬至8月初为害...  相似文献   

3.
稻纵卷叶螟是三穗县水稻主要虫害之一 ,每年发生面积3300hm2 至4700hm2,损失粮食达80~120万kg,为搞好该虫的治理工作 ,1990年以来该县植保站通过20W黑光灯及糖醋诱集、大田调查、饲育观察等方法 ,基本摸清了其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对策。1发生规律1.1发生世代稻纵卷叶螟在全县每年发生不完全4代 ,第1代(全国第3代 ,类推 ,下同)成虫于每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 ,个别年份5月中旬开始迁入全县 ,5月中旬达迁入高峰 ,卵期为5月中、下旬 ,幼虫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 ,蛹期6月中旬至下旬。第2代成虫期…  相似文献   

4.
稻纵卷叶螟是我场水稻上的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常年以第2代为害中稻,其发生面积广,危害程度重,减产幅度大。为明确锐劲特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经济高效剂量、施药时间及对作物安全性,作者于2001年、2002年、2003年连续3年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5.
1996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许瑞秋(福建省古田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352200)近年来,由于异地虫源迁入量大,当地的气候、天敌和水稻品种等生态环境因素适宜,稻纵卷叶螟发生有明显回升。1996年福建省古田县双季早稻和单季中稻的稻纵卷叶螟主害代...  相似文献   

6.
结合当前病虫基数、历史资料、耕作制度、品种布局、作物长势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下半年湖北省农作物虫害与病害并重,其中主害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2代二化螟、中稻纹枯病、4代棉铃虫、棉花红蜘蛛、斜纹夜蛾、棉花枯黄萎病等病虫害将中等偏重以上程度发生(4~5级),局部地区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部分优质稻上的稻曲病、稻粒黑粉病将有可能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7.
根据6月29日~30日在石首市召开的全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结果,结合当前病虫基数、历史资料、耕作制度、品种布局、作物长势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下半年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趋势,其中主害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第2代二化螟、中稻纹枯病、第4代棉铃虫、棉花红蜘蛛、斜纹夜蛾、棉花枯黄萎病等病虫害将呈中等偏重以上程度发生(4~5级),局部地区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部分优质稻上的穗期综合症将有可能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8.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采用分段处理、常规处理进行不同密度放养鸭进行稻鸭共育。经对比试验表明,一季中稻种植地区,水稻分蘖期增大放养鸭的密度,能有效控制第三代、第四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稻鸭共育可以减少2~3次化学防治,替代人工拣螺或替代使用化学灭螺剂防除福寿螺。秋后验收结果表明,稻鸭共育田比常规田稻谷增产6.25%,商品鸭平均667m2稻田纯收入255.60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李国刚 《广西植保》2008,21(1):36-38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桂林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最近几年发生严重,特别是2006年,第2、3代都发生严重。上半年全市发生面积达14.55万公顷次,占早稻面积的109.7%,比2005年增加35.2%。发生程度5(6)级。下半年发生面积6.8ha次,占晚稻面积的57.9%,比2005年增加47.5%,发生程度3(4)级。2006年是近几年桂林市稻纵卷叶螟发生最严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40%丙溴磷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一种重要迁飞性害虫,进入21世纪以来,稻纵卷叶螟在平南县连年暴发成灾,2000年至2008年累计发生面积达22.35万公顷次,其中2000年至2004年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程度发生,2005年至2008年则为大发生局部特大程度发生,对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1.
陶方玲  林华锋 《昆虫天敌》1993,15(4):167-170
本文根据稻纵卷叶螟1-5龄幼虫与捕食性天敌共存时的试验时及对照处理中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数量变化,把由于天敌捕作用所导致的数量变化信息区分出来,据此讨论捕性天敌对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的选择捕食比率。得到:拟环纹狼蛛、拟水狼蛛、粽管巢蛛和食虫瘤胸蛛对稻纵卷叶螟3-5龄幼虫有较高选择比率;而青翅蚁形隐翅虫则对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有较高的选择捕食比率。  相似文献   

12.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我省水稻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五代,常年第二代幼虫于七月上中旬在早稻穗期、第三代于八月上中旬在中稻圆杆至拨节期与双晚分蘖期、第四代于九月上旬在双晚孕穗抽穗期造成为害,鄂东同双季稻区还有第五代发生。目前药剂防治是控制稻纵卷螟的一个有效措施,为了减少稻田中的农药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自1981~1982年在我省江陵县纪南区混栽稻区,选在控制用药的稻田,结合稻纵卷叶螟生命表的研究,对自然天敌种类(主要对寄生性天敌)及其控制作用进行了初步观察,其观察的方法是: 1.将稻纵卷叶螟各世代划分为卵期、1~2龄、3~4龄、5龄幼虫期、蛹期及成虫期六个年龄阶段,用人工接虫、卵与在大田直接采虫、卵的方法观察各阶段的寄生  相似文献   

13.
陈锡院 《广西植保》2007,20(Z1):121-123
2007年上半年,水稻"两迁"害虫在宁明县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为害,第2代、第3代水稻"两迁"害虫发生面积达0.682万ha次,占早稻种植面积的124.24%;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的特点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同时发生为害,世代重叠,发生为害时间长,第2代稻飞虱比第2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重,第3代稻纵卷叶螟比第3代稻飞虱发生重.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咸宁市水稻种植面积14.8万hm2,其中早稻4.15万hm2,中稻6.44万hm2,晚稻4.21万hm2。稻纵卷叶螟是咸宁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2014年稻纵卷叶螟在咸宁市属偏重发生年份,发生面积9.57hm2,防治面积17.7万hm2次,挽回损失2 987万kg,实际损失576.6万kg。1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原因1.1发生特点  相似文献   

15.
1水稻病虫1·1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预计第3代稻飞虱在鄂东南、鄂西南发生程度为5级(大发生,下同),鄂东沿江、江汉平原南部发生程度4级(中等偏重,下同),其它地区3级(中等发生,下同);第4代、第5代稻飞虱全省4~5级。预计第2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3级,第3代稻纵卷叶螟全省发生程度4级,局部5级,第4代稻纵卷叶螟4~5级。1·2二化螟预计第2代二化螟全省大部发生程度为5级,鄂西南2级。卵孵盛期南部稻区7月4日至7月25日;北部稻区7月18日至8月5日;第3代二化螟在江汉平原、鄂东南、鄂东沿江稻区发生程度4级,局部5级。1·3三化螟预计第2代三化螟在全省大部…  相似文献   

16.
稻纵卷叶螟在忻城县的早、中、晚稻上均可普遍发生,是忻城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在忻城县发生为害渐趋严重,发生面积、为害程度逐年增大,特别是2008年早稻主害代第3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4333.4ha,占种植面积76.9%,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安全。为提高今后对农业生物灾害应急防控能力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3年稻纵卷叶螟(Cu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在汉川市稻区大发生,其发生程度是近30年有资料记载最严重的一年。累计防治稻纵卷叶螟55万667m^2次,共挽回水稻损失0.8万t。回顾2003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特别是稻纵卷叶螟第2代和第3代在气象条件迥异的情况下连续大发生的现象,给我们提供了更进一步认识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1990年该虫第三代在上林县特大发生,发生面积18万亩,占全县早稻面积的86%。低龄幼虫高峰期5月31日至6月4日、虫口密度加权平均每百丛635头。全县约1000亩因不防治被严重为害,卷白叶率达99.6%。为了掌握  相似文献   

19.
莫红星 《广西植保》2015,28(2):32-34
2008年资源县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为近10a来该虫发生最为严重的年份,第3代发生和为害面积超过水稻种植面积的90%,第4、5代连续重发。经分析认为:虫源基数大、气象条件利于迁入、田间小气候及水稻种植制度有利于其繁殖为害是2008年资源县稻纵卷叶螟重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1994年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陈德章,张宏俊(上海崇明县植保植检站,202150)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上重要的常发性害虫,主要以2、3代造成为害。我县2代纵卷叶螟均由南方迁入。3代则以本地虫源为主。笔者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抗(耐)虫性及杀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