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施氮水平对大豆吸收利用氮素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试验采用框栽方法,利用15N示踪,以(15NH4)2SO4作为标记氮肥,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大豆吸收利用氮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大豆的氮素积累和来源有明显影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的氮素积累量不同。高氮促进肥料氮的吸收,抑制根瘤固氮,肥料氮积累大小顺序为高氮>中氮>低氮(P<0.01),根瘤固氮大小顺序为低氮>中氮>高氮(P<0.01)。不同施氮水平对大豆产量有明显影响。低氮和中氮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高氮处理(P<0.01),而低氮和中氮处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氮肥对大豆结瘤及叶片氮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大豆结瘤特性及氮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肥高施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大豆的根瘤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其持续时间长短因品种而异。不同大豆品种叶片氮素积累动态相同,但长生育期品种(东农42)氮素积累峰值期出现时间晚。施用氮肥可提高叶片氮素积累量、拖后氮素积累峰值期。施用氮肥能促进大豆生长,优化产量构成因子,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3.
大豆固氮能力对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克拉结瘤(Rji)和非结瘤(rji)等位基因系,通过5种氮处理试验,研究大豆田间固氮能力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对结瘤和非结瘤品系产量的反应曲线都呈二次抛物线形,只不过曲线方向正相反。施氮量与开花后的日平均固氮速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固氮总量间虽也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麦秸和氮肥对大豆结瘤固氮和植株氮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C/N比麦秸的“氮因子效应”,探讨麦秸和氮肥配合施用,以达到调节土壤氮素转化形态和大豆对土壤(肥料)氮源和根瘤氮源同化的协调。设计了施麦秸和无麦秸均配以等量氮的两级试验,于各生育期中测定大豆结瘤量和固氮酶活性,同时进行植株水溶质中氮形态(硝态、酰胺和酰脲态)的分析和土壤速效态氮的测定。结果表明,由于麦秸在旺盛腐解的过程中固定了土壤中的有效态氮,从而缓解了播种时施入尿素氮对大豆结瘤和固氮的抑制,并在结荚期又重新释放所固定的氮供籽实发育所需,从而使大豆生育期中对两种氮源同化得以协调,故获得麦秸+氮(10毫克/100克干土)比单施麦秸处理增产大豆11.0%,比单施等量氮增产43.8%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大豆根瘤干重、根瘤数量、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本文以春大豆品种晋豆19为材料,研究了接种根瘤菌与不接种根瘤菌2种方式以及0、27、54和75 kg/hm~2(N1~4)4个施氮量对大豆根瘤干重、根瘤数量、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显著影响大豆接瘤和大豆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瘤干重和根瘤数量逐渐增加且接种根瘤菌较不接种根瘤菌产量显著提高;在接种根瘤菌的条件下,施氮量为75 kg/hm~2时,晋豆19生育期固氮结瘤效果较好,小区产量为4 997.417 kg/hm~2,较不接种根瘤菌增产4.06%,较不施氮肥增产12.50%。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下不同品种与根系分隔处理对大豆生物固氮酶活性和吸氮量的影响,为完善间套作系统下氮高效理论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根系分隔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根系分隔方式(根系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膜分隔)对强结瘤大豆品种‘NTS1007’和弱结瘤大豆品种‘南豆12’的根瘤固氮酶活性、地上部生物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NTS1007’的地上部植株总生物量与吸氮量、根瘤固氮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南豆12’,但籽粒的产量和吸氮量比‘南豆12’低48.9%、55.3%。根系不分隔下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地上部生物量及植株吸氮量显著高于完全分隔,在R1时期不分隔较完全分隔分别高26.11%、43.4%、18.5%;在R3时期较完全分隔分别高32.2%、46%、25.5%。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大豆不同生长期施入相同数量的氮素,比较各处理对大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时期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但对大豆结瘤影响差异较大,其中,氮肥以底肥施入或在种子萌发后20 d施用,大豆的结瘤能力最强,且最高结瘤期为萌发后65 d。通过改变氮肥的施用时间,最大限度提高大豆的结瘤固氮能力,可以保障大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豆科作物,能与根瘤菌共生固氮,但该过程受到土壤中氮素的严格调控,施氮量过高时会形成“氮阻遏”效应。目前关于氮素调控花生结瘤固氮机理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花育2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90 kg/hm2氮处理和对照(不施氮),统计根瘤数、测定固氮酶活性并进行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双组学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显著减少根瘤数,降低根瘤固氮酶活性。经转录组分析,共鉴定出3 123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三大类;从中筛选出13个与氮调控花生结瘤固氮有关的基因,分别编码生长素应答蛋白和响应因子、鸟氨酸脱羧酶、天冬酰胺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酶等。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共鉴定到201种差异代谢物,包括酚酸、黄酮、氨基酸等共12大类物质,其中黄酮类代谢物占比最高,约占19.9%。通过对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的联合分析发现,氮素主要通过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氮代谢等途径调控花生结瘤固氮。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氮素调控花生结瘤固氮的分子机理提供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豫东潮土进行大豆不同施氮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大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株生长发育加快,根瘤形成早、生长快,籽粒产量高.当施氮量达到75 kg/hm2时,各性状为最好,产量比对照增产10.82%,达极显著水平,比处理2增产7.01%,达显著水平.施氮量大于75 kg/hm2,时大豆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
大豆属豆科作物,其根瘤菌虽具有固氮功能,但还需从土壤中吸收50%~70%的氮素营养。根据大豆的生长特点和需肥规律,给大豆施氮肥必须掌握两个关键时期。一是苗期。大豆出苗后即从土壤中吸收氮素,这时虽然需氮量不多,但却非常敏感。因为此时根瘤处于形成阶段,尚...  相似文献   

11.
氮素与豆科作物固氮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氮素与根瘤固氮结合可达高产,两者矛盾对根瘤固氮产生不利影响。氮素影响根瘤固氮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文章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氮素与大豆根瘤固氮关系研究发展进程;综述不同氮素形态和氮素浓度对根瘤形成和生长、根瘤固氮酶活性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动态;阐述氮素抑制根瘤固氮碳水化合物争夺、抑制根瘤氧供给、硝酸盐毒害、反馈调节及其他可能抑制机制;提出氮素抑制结瘤氮浓度界限模糊化,不同氮素形式、豆科种类氮素抑制机制差异化及详细抑制机制不明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氮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状况的影响,设置不同梯度氮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够显著增加大豆株高、叶绿素含量,促进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不同施氮水平下,株高和叶绿素含量以及植株生物量在N3P2K(高氮)处理中达到最大值,但对大豆根瘤的形成和生长则表现出抑制作用,表现为减少根瘤数量和根瘤干重,降低固氮酶活性。与低氮处理相比,其它处理的根瘤固氮酶活性较弱。增加施氮量能够改善大豆产量性状,增加大豆单株荚数和粒数,但与N1P2K(低氮)处理相比,N2P2K(中氮)、N3P2K(高氮)处理的产量稍有下降,分别减少了6.8%、1.1%。  相似文献   

13.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固氮体,将空气中的氮转化成NH+4供大豆使用,然而大豆生长后期固氮能力降低,因此选用绿色肥料复合菌剂检测大豆产量等是否提升,为农业上大豆生长提供理论依据。为探究不同根瘤菌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大豆生长、结瘤和产量的效果,通过大量盆栽试验,以前期分离、鉴定、纯化的快生型根瘤菌HH103、TY3-5-1 2株根瘤菌和3种单一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胶冻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为供试材料,对黑河43号大豆分别进行根瘤菌与菌剂的组合处理,研究不同根瘤菌与不同微生物菌剂下大豆结瘤数、根瘤干质量、鲜质量、株高、根长、单株质量、生物量、产量等数据。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均能促进大豆根系结瘤,提高农艺性状与生长发育,其中根瘤菌TY3-5-1主要提高大豆农艺性状;根瘤菌HH103主要是增加大豆的产量,2种菌株的结瘤数无明显差异;施入微生物菌剂后,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大豆的影响明显高于单一菌剂;将2种根瘤菌1∶1混合形成复合菌剂对大豆的产量、结瘤和性状的影响明显高于单一根瘤菌。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根瘤菌的配施下明显增加结瘤数,促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氮条件下间作大豆对宿根蔗内生固氮特性及生长的影响,为生产上合理应用甘蔗/大豆间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以单、间作不同种植模式为主因素,以ROC22、B8和GT213个甘蔗品种为副因素,比较低氮条件下不同处理间甘蔗的产量、氮素积累及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的差异。【结果】低氮条件下,与甘蔗单作处理相比,甘蔗/大豆间作处理的宿根蔗茎径、有效茎数和产量分别提高5.1%~8.7%、7.9%~31.0%和9.0%~40.5%,而不同处理间的株高没有明显差异。间作处理可显著提高宿根蔗的茎、叶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其中ROC22茎、叶中的固氮酶活性增幅最大,分别提高了59.35和0.98~1.89 nmol C2H4/gFW·h。除分蘖期间作处理B8叶片的全氮含量和GT21的氮素总积累量显著提高18.8%和35.2%外(P<0.05,下同),其他品种叶片的全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伸长期时,间作处理下蔗茎的全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均较单作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ROC22和GT21的氮素总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35.0%和81.1%。【结论】低氮条件下,间作大豆可明显提高宿根蔗的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氮素积累及产量,其中以GT21间作大豆的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大豆施钼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了N、P、K肥的施用,却忽视了钼肥在大豆生长以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中所起的作用。施钼的增产效果为5%~20%。钼对大豆的作用是多方面的。1.钼能促进根瘤的形成与生长,使根瘤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固氮量提高。2.钼对大豆氮素代谢有  相似文献   

16.
大豆施氮肥接种根瘤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接种根瘤菌以增强固氮能力,有助于磷钾肥的吸收,当接种适量的根瘤菌时,在相同磷钾肥基础上,施以不同量级的氮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固氮能力加强,生物产量明显提高。试验结果表明,以施氮量187.5kg/hm^2增产效果最明显,超过187.5kg/hm^2产量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Ⅵ.花生氮肥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花生产量和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安低氮土壤上,施氮使花生产量和氮积累量显著增加,但固氮比例快速降低;在蔡甸高氮土壤上,施氮对花生产量和氮积累量影响不明显,固氮比例变化不大。建议生产上应根据土壤条件确定施氮策略,即低氮土壤上优先考虑增加花生产量来施氮,在高氮土壤上优先考虑发挥花生固氮能力来施氮。  相似文献   

18.
严君  韩晓增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0):1929-1938
【目的】大豆结瘤固氮和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同,实际上是由于大豆共生固氮系统及其根系系统对土壤无机氮浓度的感知不同造成的。通过对不同土壤无机氮浓度下大豆结瘤、固氮及产量影响的研究,探索能提高大豆产量、结瘤和固氮的土壤无机氮浓度,即掌握土壤无机氮浓度与大豆共生固氮和产量的数量关系,为调控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时期、预测氮肥对大豆共生固氮能力和产量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土培试验方法,分别在第一片复叶充分生长(V2期)、始花期(R1期)、始荚期(R3期)和始粒粒(R5期)一次性施用不同量的氮肥,从而形成不同无机氮浓度的土壤。利用获得的不同无机氮浓度土壤为供试土壤,对各生育时期根瘤数量、干重和固氮酶活性及成熟期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调查,明确大豆根瘤固氮和产量对土壤无机氮浓度的响应,掌握土壤无机氮浓度与氮肥及与大豆固氮和产量的数量关系。【结果】不同时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处理下的根瘤干重、数量和固氮酶活性均随着大豆生育时期的推进在R4期时达到最大值。R6期时大豆平均根瘤干重、数量和固氮酶活性均表现为:V2期>R5期>R3期>R1期,较CK处理根瘤平均干重分别下降15%、18%、17%和32%;根瘤数量下降13%、18%、19%和20%;固氮酶活性下降19%、22%、23%和32%。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无机氮浓度与R6期大豆根瘤干重、数量和固氮酶活性间均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即土壤无机氮浓度越大对根瘤干重、数量和固氮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越大。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R1期>R3期>V2期>R5期。除R5期不同土壤无机氮浓度处理与CK处理间的生物量和产量差异不显著外,V2、R1和R3期不同土壤无机氮浓度处理,均显著地促进大豆生物量和产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处理均以N3和N4处理的生物量、株高、株荚数、株荚重、株粒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V2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对大豆固氮能力和产量的影响最大,而R1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最大。不同生育时期不抑制大豆固氮同时还提高大豆产量的土壤无机氮浓度不同:V2期土壤无机氮浓度达到135.8 mg•kg -1;R1期土壤无机氮浓度为58-91 mg•kg-1;R3期土壤无机氮浓度为29.4-62.8 mg•kg -1;在R5期土壤无机氮浓度达到102.3 mg•kg -1。【结论】大豆对氮肥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土壤无机氮浓度的大小,而土壤无机氮浓度大小的调节,除了与氮肥施用量有关外还与大豆的生育时期有关系,可以根据农业生产和科学试验的需要进行调节。其中V2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对大豆根瘤数量、干重和固氮酶活性的影响大于其它生育时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处理;而R1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对大豆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大于其它生育时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大豆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和经济的发展。因此,现将大豆需肥特点和施肥方法介绍如下。1.需肥特点1.1巧施氮肥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是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共生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对满足大豆旺盛生长中期的氮素营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大豆苗期合理施用氮肥对于提高根瘤菌固氮能力、促进大豆旺盛生长和夺取高产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大豆生产中存在偏施和多施尿素的问题,而大豆对于氮、  相似文献   

20.
以宁夏地区主推春大豆品种晋豆19和中黄30为材料,接种高效的根瘤菌,研究2个大豆品种在不同施氮量情况下接种根瘤菌对大豆根瘤干质量和根瘤数量以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显著影响大豆结瘤和大豆产量,不同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瘤干质量和根瘤数量为逐渐增加的趋势,接种根瘤菌较不接种根瘤菌产量显著提高;是否接种根瘤菌与施氮量、施氮量与大豆品种及是否接种根瘤菌、施氮量与大豆品种间存在交互作用,对大豆产量均产生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研究确定的最佳组合为A4B2C2,即大豆品种为中黄30,在接种根瘤菌、施氮量为75 kg/hm2的前提下,产量最高,为5 533.028 kg/hm2,较不接种根瘤菌增产8.204%,较不施氮增产11.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