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科学准确筛选氮高效水稻品种,同时进一步明确氮高效水稻品种筛选指标,设置了零氮(0 kg/hm2)、低氮(150 kg/hm2)、中氮(195 kg/hm2)、高氮(240 kg/hm2)4种氮肥处理,比较盐粳系列水稻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产量、氮肥利用率、氮素积累量、光合特性及叶片营养指标。结果表明,品种间,盐粳22、盐丰47的产量显著高于盐粳218,其他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盐丰47各生育时期氮积累总量不高,但成熟期氮素积累主要集中在穗部,氮收获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盐丰47氮吸收利用率不高,但氮生理利用率、氮素转运效率、氮收获指数最高,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高,具有较高的氮素利用能力、氮素转运能力以及将吸收的氮素转化为稻谷(产量)的能力。盐粳218各生育时期氮积累总量较高,氮吸收利用率高,但齐穗后氮素积累主要集中在茎叶部,氮生理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最低。结合产量、氮肥利用率、氮收获指数,盐丰47为氮高效水稻品种,盐粳218为氮低效品种,盐粳939、盐粳22、盐粳456、盐粳933为中间型品种。方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邗江区有利于实现直播稻高产稳产的播种时期和适宜基本苗数.[方法]采取对典型水稻田块调查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直播稻不同播种时期、不同基本苗数对直播稻生育进程、植株与穗部性状、群体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播期试验水稻品种选用南粳44和扬粳4038,基本苗分别为112.5万和135.0万株/hm2,播期分别为6月1、7、13日.基本苗试验品种选用南粳44,基本苗分别为82.5万、94.5万、112.5万、136.5万和157.5万株/hm2.[结果]麦收后及早播种有利于延长生育期,增加水稻生长量,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最终实现较高的产量.直播稻基本苗在112.5万株/hm2左右、单株成穗3.O~3.5个时,产量构成因素间协调与平衡,可实现高产稳产.[结论]该研究可为集成适宜邗江地区的水稻直播规范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水稻新品种盐丰47的特征特性,介绍了其水直播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田块耕整、播种、田间管理等内容,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滨海稻区水稻纹枯病对稻米食味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滨海稻区盐丰47等品种纹枯病感病情况进行多点调查,研究水稻纹枯病对稻米食味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丰47病株率高于盐粳456,为99.39%;病株稻米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升高,食味值降低;病株产量降低;纹枯病对稻米食味和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密度对直播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与直播稻产量,产量结构,各项群体质量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对直播稻中,后期群体质量,乃至产量都具有显著影响,适当降低直播稻种密度有利于优群全结构,增加后期光合面积,提高光合积累,从而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马唐对旱直播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及其防治经济阈值,为旱直播稻田马唐的防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常规稻象牙香占为试验材料,设置1 m2独立池为1个小区,每小区播种旱直播稻32穴。对马唐设置8个不同密度(0(CK),2,4,8,16,32,64和128株/m2)处理,将其均匀种植在相邻4株旱直播稻的中心位置,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研究马唐密度对旱直播稻分蘖数、株高、田间透光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不同回归模型拟合马唐密度(x)与水稻产量损失率(y)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经济危害允许水平计算马唐在旱直播稻田的防治经济阈值。【结果】随着马唐密度的增加,旱直播稻的分蘖数、株高和田间透光率均明显下降;与CK相比,当马唐密度为128株/m2时,旱直播稻播种后60 d的分蘖数减少了83.5%,播种后74 d的株高降低24.4%,播种后75 d的田间透光率(离地75 cm)降低80.91%。马唐对旱直播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产量均可造成影响,当马唐密度为2~128株/m2时,...  相似文献   

7.
针对烟后稻生产中种植品种多、移栽密度越来越低、氮肥用量过高导致产量下降的现状,以三系杂交籼稻、两系杂交籼稻和籼粳三系杂交稻为试验材料,设置品种、机插密度与施肥量正交试验,研究品种、机插密度和施肥量三因素对烟后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机插密度与施肥量对烟后稻产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影响程度表现为种植品种>机插密度>施肥量。单一因素比较可知:品种以甬优7860(籼粳三系杂交稻)产量最高,为10 500.5 kg/hm2;机插密度以18.525万丛/hm2(行株距30 cm×18 cm)产量最高,为9 967.1 kg/hm2;施肥量以纯N 180 kg/hm2产量最高,为9 900.5 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决定因素是品种,结实率的决定因素是机插密度。在本试验条件下,烟后稻产量最高的组合为品种甬优7860(籼粳三系杂交稻)、机插密度18.525万丛/hm2(行株距30 cm×18 cm)、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叶片SPAD、光合特性、荧光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宁粳28号为材料,设置保墒旱直播、旱播后上水、插秧移栽3种种植模式,对其叶片SPAD、光合特性、荧光特性以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水稻抽穗期前旱播后上水稻的SPAD高于保墒旱直播和插秧稻,抽穗后插秧稻的SPAD高于旱直播稻。在抽穗期,插秧稻的净光合速率较旱直播稻提高了8.84%~15.07%,气孔导度较旱直播稻提高了3.42%~5.40%,插秧稻的蒸腾速率显著低于旱直播稻。旱直播稻的Fv/Fm、Fv/Fo、PI均高于插秧稻。插秧稻的产量较保墒旱直播和旱播后上水,分别提高21.44%、26.26%,插秧稻的有效穗数较保墒旱直播和旱播后上水分别提高了3.69%和26.99%。旱播后上水的穗粒数和结实率高于其它处理,但是其有效穗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产量较低。【结论】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叶片SPAD、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存在差异,两种旱直播模式间的差异较小,旱直播水稻可节本增收900元/hm2,并具有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等优点,适合在宁夏水稻种植区域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天域稻1号是营口天域稻业有限公司2012年以稻源21为母本、TYG0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2019-2020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水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 089.5 kg/hm2,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9.7%,增产点比例100%。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551 kg/hm2,比对照辽粳9号平均增产8.9%。202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辽宁沈阳南部中晚稻区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天域稻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并总结了相应的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稻鳅共生形成生态高效环保健康的现代农业种养结合模式。为探究稻鳅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进行了稻鳅综合种养试验。结果表明,在该模式下,水稻平均产量为7733.93 kg/hm2,泥鳅平均产量6120.75 kg/hm2,水稻泥鳅合计总产值为952.87万元,总利润为329.47万元,平均利润约4.15万元/hm2,相比对照组水稻单作利润7620元/hm2,增加3.39万元/hm2,增幅为444.97%。对照组平均使用化肥量为787.50 kg/hm2,试验组平均使用化肥量为368.80 kg/hm2,相比对照组减少了418.7 kg/hm2,降幅53.17%。试验组平均使用农药量5.73 kg/hm2,比对照组减少了6.27 kg/hm2,降幅52.25%。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不同密度水直播稻的高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直播稻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和直播密度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常规种武香粳14号和连嘉粳1号适宜的直播密度为90万株/hm2,杂交种徐优403和徐优201的适宜直播密度为60万株/hm2。徐优403的产量明显高于徐优201,主要原因是徐优403的穗粒数明显高于徐优201。武香粳14号的产量明显高于连嘉粳1号,主要原因是前者穗数和穗粒数较多。杂交种的播种量要适当低于常规种。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盐丰47水稻品种北种南引后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明显缩短,主要是水稻营养生长期减少明显所致;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产量结构主要表现出穗数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导致产量下降,盐丰47在响水地区适期早播条件下种植,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有利;盐丰47水稻对高温的抗性较好,在水稻开花期和灌浆期抗高温热害能力较强,≥35℃以上的高温对水稻结实率、千粒重没有明显影响。盐丰47采用直播与手栽2种方式种植,同期播种的水稻,手栽稻要比直播种植生育进程一般都延迟2~3 d,个体生长量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播种期对直播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种期是影响直播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探索适合江阴市的直播最佳播种期,2013年以早熟晚粳"南粳44"为试材,进行了直播稻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生育进程明显推迟,干物质积累少,个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产量趋减。因此,早熟晚粳"南粳44"在江阴市作直播稻的最适宜播期为6月8日之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下机直播稻群体特性及产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明确适宜江苏省海丰地区机直播稻高产、稳产的最佳播种期,以"南粳9108"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播期对机直播稻生育进程、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机直播稻的生育进程相应推迟;植株群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产量性状变差,产量减少;在海丰地区,机直播稻应在适宜播期内尽早播种,以延长水稻生育期,改善机直播稻产量构成因子,最终实现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5.
密度对滨海稻区机插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品种花粳22、盐粳1202为材料,研究滨海稻区机插水稻不同移栽密度对不同品种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加大,2个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会相对随之下降,但胞间CO+2浓度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移栽密度对机插水稻的结实率、千粒质量影响差异不明显,对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单位面积颖花量影响差异显著。花粳22以B2处理单产最高,为10.86 t/hm~2,比B1、B3处理分别增产11.38%、7.73%;盐粳1202以C2处理单产最高,为9.68 t/hm2,比C1、C3处理分别增产8.4%、1.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腐植酸浸种栽培稻对杂草稻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栽培稻南粳44和杂草稻 JS-Y1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浓度分别为0(清水对照)、4、6、8 g/L黄腐植酸(Fulvic Acid,FA)浸种栽培稻对不同时期杂草稻分蘖动态、株高、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气体交换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4株/m2杂草稻密度下,随着黄腐植酸浸种浓度上升,杂草稻分蘖数、株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降低趋势,其中4~6 g/L黄腐植酸浸种浓度下,不同时期杂草稻分蘖数较同密度下降13.84%~35.71%,杂草稻萌发后22 d下降幅度最为显著,拔节期杂草稻叶绿素显著下降7.90%-8.88%。而且在4 g/L黄腐植酸浸种浓度下,抽穗期和灌浆期杂草稻株高显著下降6.37%~9.10%;拔节期和抽穗期杂草稻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显著下降10.19%~16.05%、12.57%~23.33%和10.28%~19.76%;成熟期杂草稻千粒重、每株有效穗数、单株产量分别显著下降3.19%、21.21%和27.27%。[结论]4株/m2杂草稻密度下,4 g/L黄腐植酸浸种栽培稻可通过调节栽培稻的生长发育状况,改变栽培稻-杂草稻相互间的生态关系,进而影响杂草稻分蘖动态、光合性能和单株产量等生理生态特性,缓解杂草稻对栽培稻的竞争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直播稻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直播稻的生育特性,并从提高播种质量、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直播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提高直播稻的生产水平,实现直播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滨海稻区过度施用化肥和氮肥利用效率较低的生产实际问题,采用3年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对氮肥的响应,以产量作为评价指标划分供试水稻品种氮效率类型,筛选出氮高效品种,在此基础上结合食味品质鉴选出氮高效食味优良粳稻品种。2016—2017年试验主要测定产量及其构成,以产量为评价指标将参试品种划分为双高效型、高氮高效型、低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2018年试验主要测定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食味值,兼顾这些指标,最终鉴选出食味优良、氮高效水稻品种(系)6个:盐丰47、盐粳22、盐粳765、盐粳1402、ys28、ys24。其中,盐丰47为双高效型食味优良品种,即在低氮、高氮条件下其食味、氮肥利用率均较高;盐粳22、盐粳765为低氮高效型食味优良品种,即在低氮条件下其食味、氮肥利用率较高;盐粳1402、ys28、ys24为高氮高效型食味优良品种(系),即在高氮条件下其食味、氮肥利用率较高。这6个品种(系)可作为滨海稻区氮高效食味优良粳稻品种选择而在生产中应用,为滨海盐碱稻区提质增效、改善品质提供品种支撑。  相似文献   

19.
旱直播稻不同品种最佳播期及播种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旱直播稻应用的最佳品种类型、播期以及播种量,在泰州市姜堰区开展了不同品种类型、不同播期、不同播种量的直播稻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前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后期灌浆结实期温度及光照条件有很大关系。如选用早熟晚粳品种(如南粳5055),需油菜等早茬,并在6月10日前播种;对正常小麦茬即6月10—20日种植,选用迟熟中粳或中熟中粳品种;对偏迟即6月20—30日播种茬口,仅能选用中熟中粳品种,才能获得产量。随着播种量的提高,各播期除有效穗数呈上升趋势外,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现下降趋势,最终产量呈现抛物线形趋势,2个播期均以播种量60 kg/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在虾稻田开展早稻、中稻、晚稻不同类型的13个水稻品种随机区组直播试验,结合虾稻连作最大养殖期、当地水稻安全齐穗期、优质米品牌市场开发,比较分析各品种产量、直播生育进程、特征特性,提出了要实现虾稻连作模式效益最大化的优质稻优选品种和不同类型品种直播播期,为虾稻连作模式中应用水稻直播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