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柑桔蚧壳虫为害柑桔的蚧壳虫种类很多,主要有26种。其中矢尖蚧是为害柑桔的重要种群,也是防治的重点对象。1.矢尖蚧发生和为害特点矢尖蚧是国内各柑桔产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蚧壳虫。矢尖蚧在四川柑桔区每年发生2~3代,主要以雌成蚧越冬,2龄期若蚧越冬的数量占少数。越冬代  相似文献   

2.
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sp.)是柳绵蚧重要寄生小蜂。在黑龙江省林甸县1年两代,以幼龄幼虫在柳绵蚧2龄雌若虫体内越冬。越冬代成虫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期为7月上旬至7月中旬。经定期观察,越冬代蚜小蜂雌成虫产卵进度是紧跟柳绵蚧雌成虫羽化而发生,第一代蚜小蜂产卵进度紧跟柳绵蚧1龄固定若虫发育进度。为了利用自然控制柳绵蚧种群,笔者建立了越冬代与第一代蚜小蜂种群增长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
柏牡蛎蚧在杨梅上的发生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柏牡蛎蚧形态与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该蚧主要寄生在杨梅的叶片和一、二年生枝条上。在江苏太湖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受精雌成蚧越冬,越冬代雌成蚧的平均产卵量为93.21粒,第一代雌成蚧的均卵量少于越冬代雌成蚧,为60.22粒,其发育适温为20-26℃,当平均气温高27℃,相对湿度低于80%时不利于其卵与若虫的生长发育。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在第一代一龄若虫期使用机油乳剂或扑虱灵防效较好。优  相似文献   

4.
卫矛矢尖蚧在陕西关中地区1年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生植物的茎、叶上越冬。若虫2龄,雌雄异型。雌成虫平均产卵量79.3粒,雄成虫寿命1~2d,雌雄性比为1.1:1。天敌昆虫有红点唇瓢虫、盾蚧小方头甲和红圆蚧金黄小蜂。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贺氏线盾蚧为害与年生活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氏线盾蚧在湖北省主要分布于赤壁,崇阳,咸安等县(市,区),1a发生2代为主,少数1a1代或3代;大部分以第2代受精雌成虫越冬,小部分以第1代雌成虫,第3代1龄若虫和雌性2龄若虫越冬。  相似文献   

6.
答:防治矢尖蚧是以抓好第一代防治为重点。因为越冬雌虫至其产卵期前发育成熟度较一致,第1代幼蚧发生整齐,有利于防治,其后世代重叠、虫龄不一,较难防治。(1)化学防治。防治蚧类的药剂有40%杀扑磷乳油1000倍,40%水胺硫磷1500倍加25%扑虱灵,35%威力克1000倍和35%蚧虱克1000倍等杀蚧剂,任选1-2种,交替使用。(2)农业防治。多施有机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抗旱能力。合理修剪,剪除危害严重、过度郁闭的衰弱枝和干枯枝,使树体通风透光良好,生长健壮,增强抗虫能力和恢复能力。对主干、主枝上布满长白蚧的枝,在雨天可用硬刷刷除虫体。  相似文献   

7.
黄胸扑虱蚜小蜂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对寄主的控制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胸扑虱蚜小蜂是杨圆蚧的重要内寄生昆虫。在黑龙江省绥化市一年两代,以1龄幼虫在雌性2龄幼虫寄主的体腔内越冬。5月下旬越冬代蚜小蜂成虫自雌性2龄幼虫寄主体壁突破而出。6月下旬第一代蚜小蜂成虫由雌成虫寄主而出。蚜小蜂雌成虫平均产34粒卵于寄主体壁下,成虫性比1∶0.16,雌成虫占优势。经定期观察,越冬代蚜小蜂雌成虫产卵进度是紧跟杨圆蚧雌成虫羽化而发生,第一代蚜小蜂产卵进度紧跟杨圆蚧1龄固定若虫发育进度。 为了利用自然控制杨圆蚧种群,我们选择Ⅰ、Ⅱ级标准木,并建立了每两代间蚜小蜂种群增长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8.
糠片蚧卵发育的起点温度为6.78℃,孵化积温为102.2日度。在15—34℃温度范围内,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孵化率则降低。在28℃恒温下,世代历期为42天,雌蚧产卵期可达50余天,平均每雌产卵55.5粒,种群趋势指数Ⅰ=11.0,内禀增长率 r_m=0.259,存活曲线为 DeveeyⅢ型。雌成蚧是田间存在的主要形式。越冬后第一、二代幼蚧发生比较整齐,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红蜡蚧(Ceroplastes Fubens Maskell)和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Anderson)]。均为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上旬恢复活动取食、孕卵,5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上、中旬若虫孵化,8月上、中旬两性产配,9月下旬雌成虫越冬;以若虫、成虫的针状口器吸食植物汁叶,导致树势衰弱,芽叶稀小,并诱发煤菌孳生,而影响景观与开花结果。它们均体被厚蜡层,防治时机不当,化学药剂防治很难奏效。必须掌握若虫盛孵期和若虫期(硬蜡阶段),采用内吸型或强剂型药荆,方可取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 Maskell)和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 (Anderson)]。均为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上旬恢复活动取食、孕卵,5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上、中旬若虫孵化,8月上、中旬两性产配,9月下旬雌成虫越冬;以若虫、成虫的针状口器吸食植物汁叶,导致树势衰弱,芽叶稀小,并诱发煤菌孳生,而影响景观与开花结果。它们均体被厚蜡层,防治时机不当,化学药剂防治很难奏效。必须掌握若虫盛孵期和若虫期(硬蜡阶段),采用内吸型或强剂型药剂,方可取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1.
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 是柑桔的重要害虫之一.本文采用6种方法研究了矢尖蚧雌成蚧在柑桔树内的空间格局.6组资料中有5组符合负二项分布.雌成蚧的分布属聚集格局,分布的基本成分为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分布是聚集的,个体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其大小随虫口密度的提高而加大.根据Iwao理论抽样模型,确定了在不同精度水平和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为: n=35.57/m+75.40(D=0.2) n=15.81/m+33.51(D=0.3)  相似文献   

12.
康氏粉蚧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康氏粉蚧又称梨粉蚧,主要为害梨、苹果等果树。近年来,梨果套袋给康氏粉蚧提供了生存环境,部分梨区发生比较严重,是为害套袋梨的又一主要虫害。以若虫和雌成虫吸食果实、叶、芽、枝干或根的汁液,在河北梨产区,对果实为害最重,受害处停止生长,形成畸形果。 1 发生规律 康氏粉蚧每年发生3代,以卵在梨树的枝干缝隙或树干基部附近的土块缝、石缝中越冬。翌年春季梨树发芽时越冬卵孵化,初孵若虫爬到枝、芽、叶等幼嫩部分为害,第1代若虫发生盛期在5月中下旬,第2代在7月中下旬,第3代在8月下旬。雌若虫发育期为35~50天,脱皮3次即为成  相似文献   

13.
梯度变温对湿地松粉蚧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9个梯度变温对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Lobdell)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卵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松粉蚧雌成虫存活率随温度升高逐渐下降,高温对成虫产卵有一定抑制作用,持续较高温度处理成虫,其产卵量显著降低;湿地松粉蚧成虫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7-21℃,卵的孵化和发育的最适变温组合是29-23℃;在29-23℃以上的温度波动对卵的发育速率有增速作用,而在29-23℃以下的温度波地卵的发育速率则有减速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报道梨圆蚧Quadraspidiotusperniciosus(Comstock)在福建省的发生危害.福建名果黄花梨主产区建宁县此虫发生相当严重,1a4-5代,世代重叠.以2龄若虫和少数雌成虫在梨树枝干上越冬,越冬的2龄若虫于3月间开始活动,越冬雌成虫4月上、中旬开始产子.5月中、下旬为第1代1龄若虫发生高峰期,是梨圆蚧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寄生性天敌已知有13种,以梨圆蚧恩蚜小蜂Encarsiaperniciosi(Tower)和长缨恩蚜小蜂E.citrina(Craw)为优势种群,分别占寄生峰群体的47.5%和32.3%.寄生蜂对梨圆蚧的2龄若虫有寄生嗜好,其寄生率占各虫态被寄生总体的60.9%,一年中9月份寄生率最高,可达20%,一般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栗绛蚧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绛蚧1a发生1代,以小若虫固定在1~2年生枝条上越冬,3月上旬越冬若虫出蛰,4月份蚧壳膨大变硬,雌成蚧4下旬至5月中旬为产卵期,平均卵量2500粒,卵孵化历期约6d,平均孵化率为97%;5月15日始见初孵若虫,5月下旬固定寄生,分泌蜡质覆盖体外,体极小,7月份蚧壳长到直径达2mm时,进入越夏、越冬.栗绛蚧的天敌有黑缘红瓢虫,内寄生蜂:花角跳小蜂,桑名花翅跳小蜂,中国花角跳小蜂,绛蚧细柄跳小蜂,绛蚧跳小蜂等8种,花角跳小蜂寄生于雄蚧,桑名花翅跳小蜂寄予生于雄蚧,也寄生于雌蚧,后3种寄生于雌蚧,1999年寄生于雄蚧的寄生率为14%,寄生雌蚧的寄生率为22.5%;自然天敌对栗绛蚧的控制作用显著.在防治板栗病虫时,增加施药次数、与施药时间不当,导致自然天敌对栗绛蚧控制能力减弱,加之栗绛蚧繁殖系数大,初孵若虫期降雨小或干旱等是栗绛蚧暴发的成因.栗绛蚧在轻、中度发生年,用药剂防治时,应在3月中、下旬施药,并注意挑治,以保护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40%速扑杀乳剂1500倍液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防治日本龟蜡蚧,调查了常熟市日本龟蜡蚧对杜英危害的发生规律,并在日本龟蜡蚧初步固定阶段开始后进行了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发生规律调查结果表明,在常熟市,日本龟蜡蚧1年发生不超过2代,越冬形态是受精雌成虫,越冬地点是受害树木的枝条。翌年5月,雌成虫开始产卵,卵期持续到6月下旬左右。雌雄分化始于8月中上旬。日本龟蜡蚧从9月上旬陆续由为害叶片转到为害固着枝条,直到秋后越冬停止。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常熟市日本龟蜡蚧1年发生1代的情况下,以22%氟啶虫胺腈3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华宁,矢尖蚧主要以未成熟雌虫越冬。2月中旬,当日平均气温达17℃时,越冬雌虫即开始产卵繁殖;11月间,当日平均气温降到16℃左右时,雌成虫停止产卵。雌成虫在田间分别于3月中旬,4月下旬,6月下旬及8月中旬出现四次产卵高峰,尤以第一卵峰最为显著。矢尖蚧寄生性天敌迄已发现有矢尖蚧蚜小蜂及花角蚜小蜂两种,以前者的寄生率较高。防治矢尖蚧一代若虫试验结果:优乐得,杀扑磷、喹硫磷、氧化乐果等杀虫剂的效果均好。并认为3月下旬至4月间是防治矢尖蚧的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18.
<正>一、桑白蚧1.发生与危害桑白蚧又名桑盾蚧和桃白蚧,是桃树的重要害虫。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越冬雌虫于4月中旬开始产卵,3代若虫发生期分别为每年的5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和9月上中旬。以雌成虫和若虫危害桃树新梢、枝干和果实,致使树势严重衰弱,果实产量大减和品种退化,甚至全树枯死。  相似文献   

19.
松片圆蚧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第三代受精雌成虫和第四代二龄若虫在罗汉松叶片上越冬,各代若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上旬-7月下旬,7月下旬-10月上旬;9月上旬-11月下旬;10月中旬-11月下旬。本文还提出了重点防治第一代松片圆蚧的建议,并分析了“敌蚧灵”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20.
白蜡蚧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蚧1a发生1代,在合肥主要危害女贞、小叶女贞,以受精雌成虫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继续取食、生长,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产卵期10-13d,平均产卵9208+2788粒.白蜡蚧雌成虫休重与产卵量(粒)的关系式为y=510.80+40080.44x(r=0.8956>r0.01=0.3377),5月中下旬为若虫孵化期,6月上、中旬为若虫定叶、定杆期,10月上、中旬雄虫羽化与雌成虫交尾后死亡,受精雌成虫11月中旬停止取食开始越冬.根据观察研究白腊蚧自定叶盛期到定杆盛期为防治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