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柑桔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动态及根际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柑桔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结构中,细菌占优势,最高达76871×107个每克干土;真菌次之,达17549个每克干土;放线菌最少,达12462个每克干土。三种菌的根际效应非常显著,根际细菌最高约为对照的67.6倍,真菌约为12.4倍,放线菌约为26.9倍,柑桔中,温州密柑根际土壤细菌最多,年平均为6490×107个每克干土;红桔的放线菌及真菌最多,年均分别为1326个每克干土及1728个每克干土。柑桔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变动,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随树种、树龄、砧木及季节而变化。柑桔根部及根颈部对脚腐病、根腐病及线虫病的感病性和耐病性同柑桔同柑桔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中,有益微生物与有害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柑桔根际土壤有益微生物有促进生长发育和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南亚热带不同植被根际微生物数量与根际土壤养分状况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研究了包括尾叶桉、广东凤丫蕨、柳叶竹、大叶相思、青皮、木荷、湿地松在内的7种南亚热带不同植物植被下土壤根际微生物与根际养分状况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根际环境对细菌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放线菌和真菌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但对根际微生物总量具有根际效应明显;在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在植物的某些生长季节,微生物的根际效应与土壤养分的根际效应一致。  相似文献   

3.
不同年龄木麻黄林地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动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福建省东山县滨海沙地,开展了不同年龄木麻黄林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木麻黄林地根际pH小于非根际土壤,随林龄增长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pH值均表现为下降趋势;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各土层有机质含量在中龄林时最大;从中龄林阶段至过熟林,水解氮含量下降;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从幼林发育至中龄林、近熟林逐渐减少,至过熟林略有恢复;根际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呈增加趋势。(2)不同年龄木麻黄林地根际CEC值、水解性总酸度、交换性盐基总量、交换性Mg^2+均大于非根际土壤;幼林龄根际交换性Ca^2+低于非根际;土壤CEC值在中龄林时最高。(3)不同年龄木麻黄林地根际土壤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大于非根际土壤;随着林木的生长,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逐渐升高,并且根际与非根际间的差异也呈增大趋势;根际过氧化物酶活性从幼龄林到中龄林下降,随着林木生长至过熟林有所升高;根际多酚氧化酶活性在过熟林阶段高于其它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论述植物根系作为养分的主动吸收槽,对根示养分生物有铲性产生重要作用的前提下,本文扼要讨论了根际PH值变化,根分泌螯合物与 性物及根际微生物在根际土壤养分活化中的作用过程,并重点评述了有关养分活化与吸收模拟模型的进展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分次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分次施氮条件,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不仅仅受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水稻生长状态的影响。一般来说,水稻生长旺盛的时候,水稻根系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竞争营养元素,导致水稻根际微生物活性的下降。在水稻生长周期内,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与根际土壤酶等变化不一致。分次施氮条件下,施氮对根际微生物生物量C、磷酸酶、脲酶、总蛋白和总酚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水稻生长的后期,4次施氮全部完成后,施氮与不施氮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土壤—植物根际磷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土壤-植物根际磷素养分状况及利用机理,提高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使土壤中潜在的难溶性磷库活化,提高磷肥利用率,对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陆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从这一角度出发,论述了根际土壤中根际微生物,根际pH值,根系分泌物,菌根,根际土壤磷酸酶等各种因素对提高土壤磷素利用率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李娟  周立军 《土壤》2020,52(3):645-650
为了解在成龄胶园间作的五指毛桃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及其根中主要中、微量元素含量情况,测定了实验区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各30个和对应五指毛桃根的钙、镁、铁、锰、铜和锌含量,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评价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微量元素丰缺状况。结果表明,非根际土壤钙、镁、铁、锰含量的平均值都高于根际土壤的,而铜、锌含量的平均值都低于根际土壤的。土壤钙、镁含量80%以上处于缺水平,而铁、锰含量处于丰或很丰水平,铜和锌含量处于适中水平。五指毛桃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微量元素存在空间上的广泛变异。五指毛桃根中、微量元素的平均值从大到小的排序是钙>镁>锰>铁>锌>铜。土壤中、微量元素与五指毛桃根中相对应的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不强,且表现复杂。本研究结果揭示,在成龄胶园间作五指毛桃应当适量施用钙肥、镁肥和喷施一些铜元素叶面肥,并实行科学施肥,减少养分淋失。  相似文献   

8.
用蚯蚓粪和化肥制成蜂窝煤大辩论的根际肥,将苹果树的根创出剪断后插入含有根际肥的蛭石营养袋内,断根能在含有营养液的蛭石内长出大量新根,新根能够进入根际肥内或绕根际肥生长。与对照相比,根际肥处理增加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了铁和其它大多数矿质元素的含量,矫正苹果缺铁失绿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王朴  胡红青  刘凡  李学垣 《土壤学报》2007,44(4):757-760
根际一般指绕根面1~2mm,性质受根分泌物影响的薄层土壤,是植物摄取养分的主要区域,已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根际土壤环境在土壤体系中较为独特,它与本体土壤(非根际土壤)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性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刺槐根际与非根际细菌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精确分析黄河三角洲刺槐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定殖情况,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刺槐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根际土壤细菌共有36门214属,非根际土壤细菌共有33门153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细菌丰度超过15%,是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落。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酸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丰度差异显著。根际土壤中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溶杆菌属(Lysobacter)、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及非根际土壤中红游动菌属、溶杆菌属、链霉菌属、Kaistobacter细菌丰度超过4%。根际土壤中固氮菌丰度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解磷、解钾细菌丰度差异不显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Chao丰富度分别为2 054、2 376,差异显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之间的权重(Weighted Unifrac)距离在0.12~0.25之间。综上所述,黄河三角洲刺槐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结构具有一定差异,多样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对水稻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4,他引:49  
利用根际箱在红壤上研究了有机肥对水稻根际有效磷、根际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明显地提高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真菌、放线菌和细菌的数量及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根际土壤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大于非根际土壤,表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施用有机肥使根际效应增加,其效应为细菌 放线菌 真菌。有机肥还明显地促进水稻根际无机磷溶解菌和有机磷分解数量以及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同时对水稻根际土壤磷转化速率有明显的提高,从而加速了土壤养分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模式对甘蔗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多年单一化的宿根栽培导致甘蔗产量下降,而套种豆科作物能较明显地提高宿根蔗产量。本研究以赣蔗18 的新植栽培、 宿根栽培和宿根/大豆套种栽培的甘蔗根际土壤为对象,结合土壤微生物区系、 土壤酶活性,甘蔗基本农艺性状及其产量、 质量指标,揭示宿根蔗套种大豆的增产机制及生物学意义。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甘蔗蔗糖含量基本一致,但宿根蔗套种大豆由于茎径粗大而较宿根连作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不同栽培模式下甘蔗根际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差异,套种明显提高了宿根蔗根际土壤酶活性,尤其是与碳、 氮、 磷循环相关的蔗糖酶、 脲酶、 酸性磷酸单酯酶。不同栽培模式下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有显著性差异,单一宿根连作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和细菌/真菌比例降低,而宿根蔗套种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和细菌/真菌比例提高,使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从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总之,单一的宿根连作可导致根际土壤总微生物量及酶活性下降,引起土壤微生物介导的营养循环受阻,从而使甘蔗产量下降,而宿根蔗套种大豆模式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宿根蔗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3.
吴龙华  骆永明 《土壤》1999,31(1):54-56,27
介绍一种新式微型原位土壤溶液取样器的结构,特性,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及局限性,以期推动这一近来发展的根际与非根际原位土壤溶液取样技术在国内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定位施肥的基础上,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pH、有机质含量及速效养分含量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1)CK和PK处理在不同生育期其根际pH值均低于根外,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下降。氮肥及和P、K配施的处理中,根际和非根际的pH值均低于PK和CK。N、NP、NPK处理的根际土壤有机质从拔节到成熟期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NK处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逐渐下降。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的处理中,在拔节期根际pH值均小于根外,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却相反,有机质含量从拔节期到成熟期均高于化肥处理。(2)CK和PK处理,土壤速效氮在各个时期均较其它处理低。长期施用氮肥和其它肥料配施(N、NP、NK、NPK)处理,在拔节期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差异不明显,而根际的速效磷含量最高;到成熟期时,以N、NK处理的速效氮含量最高;偏施钾肥(NK和PK)处理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不明显,但高于NPK处理;长期施用有机肥和NPK处理根际土速效氮含量较化肥处理高,以MNPK和1.5MNPK处理表现最明显。除SNPK外,各处理根际和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均明显高于化肥处理,以1.5MNPK处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真菌在根际土壤养分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磷肥施用方法对甘薯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以减少施肥可能对甘薯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方法】甘薯–小麦轮作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位于江苏南京,始于2011年。2020年选择该定位试验中的3个处理:不施磷肥(NK)、单施化肥(NPK)和有机无机肥配合(NPKM),在甘薯膨大期采集储藏根与纤维根根际土壤,测定化学性质,并利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群落相对丰度、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及其与根际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1)施肥处理改变了两类根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储藏根和纤维根的根际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NPKM>NPK>NK处理,有效磷(AP)含量表现为NPK>NPKM>NK (P<0.05),同一处理两类根际间只有有效磷含量差异显著;纤维根和储藏根的根际土壤pH均以NPKM处理最高,NPK处理最低且显著低于NK处理,NPKM处理的纤维根根际pH显著高于储藏根根际0.81个单位。2) 3个施肥处理两类根系根际土壤的优势真菌类群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  相似文献   

16.
有机污染物根际胁迫及根际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何艳  徐建民  李兆君 《土壤通报》2004,35(5):658-662
根际环境及根际微生物是植物降解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基础。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纵深研究产生了根际修复新技术。通过总结近20年来有机污染物胁迫的根际效应的研究,探讨了有机物污染士壤根际修复的可能性,为加强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调控研究及土壤有机物污染的原位修复提供有利信息。  相似文献   

17.
水稻根际中铁的形态转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建林  刘芷宇 《土壤学报》1992,29(4):358-364
本文以熟化红壤性水稻土、淀浆白土、红壤和赤红壤为样品,研究了植稻后根际中铁的形态转化.结果表明,两种水稻土根际中无定形氧化铁、游离氧化铁、络合态铁、土壤中氧化铁的活化度及两种红壤上根际中的络合态铁均低于非根际土;而两种红壤上其余各项在根际内外分布趋势均与水稻土相反.用穆斯堡尔谱仪分析表明,所有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相比,四极矩分裂增大,内磁场下降,说明根际中氧化铁被活化.同时,水稻土上根际中Fe2+增多,赤红壤中根际出现新矿物磁赤铁矿.根际中铁被活化,可能会影响根际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吸附和解吸特性、植物的铁素营养及对其它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苹果砧木苗根际微域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平邑甜茶,平顶海棠和新疆海棠三种苹果常用砧木苗试材,采用分层取样的根际箱法对其根际微域的环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微域pH和氧化还原电位下降,N,P,K表现根际亏缺,Ca和Mg在根表积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水稻连作为对照,研究玉米?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对稻田作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氮素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为稻田系统玉米?水稻轮作对土壤氮素转化与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根际袋盆栽试验进行水稻连作与玉米?水稻轮作,在玉米喇叭口期、抽穗期及成熟期,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及成熟期分别采取根际与非根际土样,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含量与脲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结果】两种种植模式及作物生育期对土壤氮素含量和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与水稻连作相比,玉米?水稻轮作土壤铵态氮减少了24.7%;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了153.4%,主要表现在第一季。与水稻连作相比,玉米?水稻轮作条件下两季作物成熟期土壤全氮含量降低,土壤脲酶活性整体提高24.3%,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整体降低34.6%。水旱轮作对各个指标的影响可持续到第二季。根际土壤铵态氮含量及脲酶活性整体低于非根际土壤,玉米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非根际,水稻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结论】在本试验中,轮作在第一季对土壤氮素及酶活性的影响可持续至第二季。与水稻连作相比,玉米?水稻轮作可以提高作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脲酶活性及硝态氮含量,有利于氮素有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营养胁迫下不同植物根系的反应和根际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曼丽  范晓晖 《土壤》1997,29(3):137-141
研究了在营养胁迫下、小麦、番茄、玉米(不同品种)根系的适应性及其根际效应。结果表明,在缺锰胁迫下植物根系分泌更多的可溶性有机物,导致根际Eh下降,高价锰氧化物还原,根际氧化锰结合态锰活化并转化为有效态,提供植物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