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Ⅱ优T16是贵州省铜仁市农科所利用Ⅱ-32A与自育恢复系TR16组配而成的迟熟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杂交组合分蘖较强,生长旺盛,适宜贵州省中籼迟熟稻区种植。介绍Ⅱ优T16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其制种技术,以为Ⅱ优T16的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产优质杂交水稻中优T16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旱育稀播育秧、定点定向移栽、平衡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联防等综合配套技术,以发掘高产优质杂交水稻中优T16的增产潜力,单产达到12858kg/hm2的超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毕单16号系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9年用自选的玉米自交系BS37作母本、自选玉米自交系毕331作父本杂交选育成的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本文全面介绍了毕单16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品种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以便在进行毕单16号大面积推广应用过程中,使用者对毕单16号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T16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甫荣  车崇洪 《农技服务》2013,(10):1039-1039,1042
分析了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T16的产量、经济和组合特性,以及培育秧苗、及时栽培、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防止与适时收获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1 科学选种 更换新品种是实现玉米节水高产的关键。可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如中早熟玉米单交种郑单958、农大108:中熟大穗型玉米品种鲁单981、蠡玉16、鲁单981;增产潜力大的中早熟费玉3号和富友16。  相似文献   

6.
马德民 《农村科技》2014,(11):25-26
<正>近几年,16团大力开拓种植棉花产业,根据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采取适宜的管理措施,连年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现根据16团近年来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大面积优质高产棉田配套栽培技术,为棉花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依据。一、主要技术指标1.土壤条件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耕作条件优越,土壤通透性好,轻盐碱的地块。2.产量结构1常规棉产量结构要求667米2收获1.60万~  相似文献   

7.
早稻高产施用氮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建立优质稻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品种赣早籼46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方式(T1:化肥一次性全层施用。T2:化肥80%全层施用+20%穗肥。T3:有机无机复合肥一次性全层施用。T4:有机无机复合肥80%全层施用+20%穗肥。T5:习惯施肥(CK)。T6:不施N(CK0))对土壤和淹水层NH4-N含量、水稻产量、叶绿素含量和N肥当季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分蘖始期各处理表土层NH4-N含量为:T5>T1>T3>T2>T4>T6;孕穗末期各处理下层土壤NH4-N含量为:T1>T3>T4=T5>T2>T6;分蘖始期,处理T5淹水层NH4-N含量最高;各处理水稻叶绿素含量为:T2>T4>T1>T3>T5>T6;处理T1的N肥当季利用率最高,达到63.34%;处理T3的水稻产量最高。[结论]全层施肥可提高N肥当季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中优T16是一个迟熟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56.8天,比对照Ⅱ优838短1天,丰茎叶片16~17叶,株高133.5厘米左右,株犁较松散、茎杆坚韧,分蘖较强,生长旺盛。两年区试平均亩有效穗16.2万,穗型中等,着粒较密,穗实粒数141.1粒,结实率78.6%,千粒重29.2克。籽粒长粒型,稃尖无色、无芒。  相似文献   

9.
高产高淀粉甘薯新品种烟薯22号选育及高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烟薯22号具有产量高、淀粉含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点。2006—2007年全国北方薯区区域试验结果:鲜薯平均单产33831.0kg/hm^2,较对照增产16.09%;两年薯干平均产量9685.5kg/hm^2,较对照增产17.43%,居第一位。2008年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其高产机理在于烟薯22号具有较高的光合面积和略高的净同化率,并且其T/R值进展合理。  相似文献   

10.
根据高油夏大豆品种菏豆16号生长发育特性,结合黄淮地区夏大豆种植特点,组装集成出菏豆16号高产高油模式化栽培技术,进行良种良法配套种植,可有效实现黄淮地区夏大豆高产、高油、增产、增效目标。  相似文献   

11.
低热地区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水稻金优T16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丽姝  车崇洪  李育生 《农技服务》2011,28(7):925+934-925,934
为进一步探索金优T16在铜仁地区不同栽培密度情况下的丰产和稳产性,开展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水稻金优T16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金优T16由于株型较紧凑、茎秆坚韧,适宜19.5万~27万窝/hm2的高密度栽培,可获得高产,说明金优T16适应性较强,只要栽培措施得当,就能发挥金优T16的丰产潜力。金优T16在铜仁地区获得高产的最佳密度是24万窝/hm2。  相似文献   

12.
蔡葆 《农技服务》2004,(10):15-17
甜菜是高产作物,目前推广品种的产量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综合各地的甜菜大面积丰产经验和科学试验结果,实现甜菜亩产量3300~3600公斤、含糖16度以上,应当采取以下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超级杂交水稻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实现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到700kg以上的目标,结合本县实际,经过多年摸索总结制定出了一套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其要点可用16字概括:好田、好种、稀播、早插、稀栽、大插、衡肥、严控。  相似文献   

14.
以苏棉16为受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Bt+Sck基因获得5个转基因株系(301-5 T2、305-5 T2、312-5 T2、314-4 T2和332-2 T2),对这5个转基因株系进行了分子杂交及其农艺性状评价.与受体苏棉16相比较,转基因株系的单株铃数和抗虫性显著提高;叶型变小、叶色加深;株高变化不大;铃重、衣分降低,其中305-5 T2和314-4 T2的衣分显著低于受体苏棉16;转Bt+Sck基因纯系的纤维品质与受体苏棉16无显著性差异;除305-5 T2产量低于受体苏棉16外,其余纯系与受体苏棉16的皮棉产量持平.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不同的转Bt+Sck基因纯系对棉花农艺性状表现所产生的效应有所不同,为培育新的品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转Bt+Sck棉花的分子检测及其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苏棉16为受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Bt Sck基因获得5个转基因株系(301-5 T2、305-5 T2、312-5 T2、314-4 T2和332-2 T2),对这5个转基因株系进行了分子杂交及其农艺性状评价.与受体苏棉16相比较,转基因株系的单株铃数和抗虫性显著提高;叶型变小、叶色加深;株高变化不大;铃重、衣分降低,其中305-5 T2和314-4 T2的衣分显著低于受体苏棉16;转Bt Sck基因纯系的纤维品质与受体苏棉16无显著性差异;除305-5 T2产量低于受体苏棉16外,其余纯系与受体苏棉16的皮棉产量持平.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不同的转Bt Sck基因纯系对棉花农艺性状表现所产生的效应有所不同,为培育新的品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2019年4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大疆农业在中国脐橙之乡——赣州信丰县,共同宣布了双方无人机联合实验室的第二期项目计划并签约。第二期项目将聚焦于T16在果园精准施药的应用研究,为植保队作业提供专业的数据参考和应用指导。随着新版固件的发布,大疆的T16也成为国内首款将三维场景重建、地图语义识别两项AI技术实现应用落地的植保无人机。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超级杂交水稻平均单产达到700kg/5167m2以上的目标,结合沅陵县实际,经过多年摸索总结制定出了一套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其要点可用16字概括:好田、好种、稀播、早插、稀栽、大插、衡肥、严控.  相似文献   

18.
试验表明,僵苗丰可以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水稻的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增加水稻的产量。朱坝富民点T1、T2分剐比对照增产16.2%和24.6%,东双沟小吕点处理T1、T2分别比对照增产16.6%和22.9%,产量差异显著。水稻施用僵苗丰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朱坝富民点T1、T2处理分别增收3857.6元/hm2,5863.2元/hm2,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7.1、1:19.5;东双沟小吕点T1、T2处理分别增收3652.6元mm2、5039.2zL/hm2,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6.2、1:16.8。  相似文献   

19.
萧山第一农垦场常年种植西瓜1500亩以上,西瓜是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10年从韩国引进杂交一代蜜童西瓜,通过大田试种,该品种表现坐果性好、产量高、商品价值高、效益好。试验田西瓜总产13.1万kg,亩产5240kg;实现总销售收入35.2万元,亩收入1.4万元;实现总净利润16.8万元,每亩净利润6723元,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明确化控处理时期对玉米冠层、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2017和2018年在吉林省西部开展2年大田试验,供试品种为‘富民985’,2年均喷施乙烯利类型的化控试剂;其中2017年种植密度为7万和9万株/hm~2,在8和10叶期(T(8+10))、8和16叶期(T(8+16))分别进行化控处理;2018年在8叶期(T(8))、8和16叶期(T(8+16))、16叶期(T(16))分别进行化控处理,种植密度为6和9万株/hm~2。结果表明:1)玉米增密后,倒伏率增加;化控处理可缩短植株节间长,降低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倒伏率,其中T(8+16)处理最为显著;2)化控处理后穗位以上叶片叶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其中T(8+16)处理能够降低15%以上,从而提高透光率,利于下层叶片进行光合作用;3)化控处理增加玉米根系投影面积和最大扩展宽度,降低顶部夹角,使根系更加平展,增强抗倒伏能力,其中T(8+16)处理效果较为理想;4)T(8+16)处理能增加玉米产量,其中2017年T(8+16)处理与CK相比增加6.5%的产量。所以在玉米群体结构建成的8~9和15~16叶期,运用乙烯利类型化控试剂2次,能够改善穗上群体结构,增强茎秆和根系的抗倒伏能力,维持后期群体结构物质生产能力,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