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马尾松林下套种竹柏,通过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套种密度的造林试验,对竹柏的生长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种植密度对竹柏的地径、树高和冠幅生长均有着显著影响。在郁闭度0.4、0.5下套种竹柏,宜采用900株·hm-2的种植密度;在郁闭度0.6、0.7下套种竹柏,宜采用500株·hm-2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2.
对采自海南省万宁市的表现竹柏扁枝病的竹柏植株总DNA进行植原体16S r RNA基因和tuf基因克隆、测序,分别获得竹柏扁枝植原体16S r RNA基因(1 806 bp,Gen Bank登录号:KJ848639)和tuf基因(845 bp,Gen Bank登录号:KX645669)片段。对竹柏扁枝植原体16S r RNA基因序列进行虚拟RFLP分析,结果表明,竹柏扁枝植原体属于花生丛枝植原体组U亚组(16Sr II-U)成员(相似系数为1.00)。对tuf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竹柏扁枝植原体与同属16Sr II组的植原体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16Sr I组植原体。本研究从亚组水平上确定了竹柏扁枝植原体的分类地位,并克隆分析了竹柏扁枝植原体的tuf基因,为竹柏扁枝植原体的系统分类和病害防控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3.
竹柏[po,docarpus nagi(Thunb.)Zoll.et Mor.]系罗汉松科竹柏亚科竹柏属常绿乔木,是一种油料、用材和观赏树种.野生竹柏,10年生左右开花结果,20~25年生为盛果期,单株产果100~200kg;  相似文献   

4.
竹柏在不久前已被植物分类学家从罗汉松科分出单列为竹柏科,使竹柏这个珍稀观叶盆景和绿化特色树种,在栽培抚育技术上更加规范成熟。江西省花协和江南许多经济发达大中城市将其列入主要绿化树种,其商品大苗价格也一路攀升。竹柏的用途广泛一是蓄留自然宝塔形或修剪成球形供厅堂  相似文献   

5.
低温胁迫对竹柏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竹柏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竹柏幼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竹柏幼苗在自然条件下和人控低温条件下这些生理指标连续5d的变化规律。[结果]竹柏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均较对照有所上升;叶绿素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竹柏幼苗对低温胁迫产生了积极的响应,所受的低温伤害有所降低。[结论]该研究为竹柏在汉江平原地区种植的冬季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指导竹柏的引种、种群保护和优良种源筛选,采用空间代时间方法和匀滑技术编制竹柏种群生命表,并分析其性比的地形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竹柏种群龄级结构属于增长型。竹柏种群的死亡率和损失率的三个峰值分别出现在第3、5和7龄级,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生存分析结果表明,竹柏种群具有前期衰退,中后期稳定的特点。竹柏种群雄性个体在不同坡位上表现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在不同立地质量等级上表现为Ⅱ类地<Ⅲ类地<Ⅳ类地;雌性个体在不同坡位和立地质量等级上的分布规律与雄性个体呈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7.
竹柏容器育苗及其盆栽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柏作为盆栽观赏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介绍了竹柏的容器育苗技术及盆栽的应用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LED光质对竹柏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竹柏幼苗光合作用特性及补光培育技术。[方法]基于LED光源,研究红光、蓝光、白光对竹柏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产物、特性的影响。[结果](1)白光处理下竹柏的生长效果较差,株高、地径、叶片指标均低于红光和蓝光;(2)蓝光处理下竹柏叶片的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最大,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叶片具有阳生植物的特性,其中叶绿素a/b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白光处理高17.51%和24.37%,净光合速率比红光处理高823.08%;(3)红光处理下竹柏地径、株高、叶片数量、叶面积增长量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其中地径、株高、叶片数量、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白光处理高326.67%、92.75%、100.00%、111.03%,叶面积增长量比蓝光处理高214.29%。[结论]综合比较竹柏幼苗的生长指标和光合作用效果,红光最有利于竹柏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竹柏及其共生体的形态与解剖构造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共生体系统的生物学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徒手切片和数码显微照相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竹柏及其共生体横切面、纵切面制片,记录竹柏根及根瘤的形态特征,根、根瘤及其共生微生物的解剖特征。【结果】竹柏幼根外形上侧根多而粗短;根尖极少数根毛端部膨大和弯曲变形;根瘤数量多且形态多样,外形上以近圆形和圆锥形为主;根瘤起源于根的中柱鞘或老根瘤内部薄壁组织,内具维管束;根的表皮、周皮、皮层及中柱和维管射线等处观察到丝状和团状物、泡囊、丛枝状结构等侵染物的分布、形态等特征。【结论】竹柏根际既有根瘤又有菌根,菌根属于内外生菌根,根瘤中既有根瘤菌又有放线菌,表现出竹柏根际共生体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周存宇  杨朝东  占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66-16667,16670
[目的]对引种的竹柏幼苗进行冬季低温胁迫研究。[方法]通过测定竹柏幼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竹柏幼苗在自然条件下(18~25℃)的和人控低温(5~6℃)条件下这些生理指标连续5 d的变化规律。[结果]竹柏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均较对照有所上升;叶绿素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结论]竹柏幼苗对低温胁迫产生了积极的响应,受低温伤害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竹柏的生物学特性和苗木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从园林应用价值、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三方面对其推广价值进行探讨,为指导竹柏的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竹柏优良单株选择及相关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8个种实产量高的竹柏植株的种子含油率测定及抗寒性鉴定结果表明:以单位面积种实产量为主要指标选择的竹柏优良单株间,在种子含油率、抗寒性等方面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竹柏种子含油率与主要气候因子、种实产量、土壤主要养分无明显相关,表现出较高的遗传效应;竹柏单位面积种实产量与前一年的降水量、抗寒性与经纬度均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各初选植株的种实产量、种子含油率,以及抗寒性分析比较,从初选的8个植株中选出种子油产量高、较耐寒的NY2,NS12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3.
采用0.3g/L生根剂涂抹竹柏环剥处并搅拌包扎基质的处理,出根早且根数多,生根率及成苗率较高,成苗快,在竹柏的大规模种苗繁殖上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本刊自2000年刊登《珍稀景观植物——竹柏》一文后,许多读者对竹柏产生浓厚兴趣,现约请该文作者续撰此文,就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一解答,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竹柏4种叶部真菌性病害进行病原鉴定,以期为竹柏的病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广西南宁市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苗圃基地、南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标本园、博白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博白林场分别采集竹柏病叶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观察并描述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并通过r DNA-ITS PCR序列测定以确定病原菌。根据形态特征和r DNA-ITS序列分析将病害鉴定为藻斑病(致病菌为Cephaleuros virescens Kunze)、炭疽病(致病菌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叶尖枯病(致病菌为Pestalotiopsis longisetula)及叶枯病(致病菌为Alternaria tenuissima)。前2种病害为竹柏上已发生的病害,叶尖枯病、叶枯病为竹柏上发生的新病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鉴定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及其甲醇提取物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为长叶竹柏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以抑菌圈法和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分别测定长叶竹柏枝叶挥发油和甲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104%和0.078%。从长叶竹柏叶片挥发油中鉴定出45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2.63%,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34.50%)、大根香叶烯B(22.82%)、大根香叶烯D(5.46%)、绿花烯(4.74%)和α-古芸烯(3.15%);从长叶竹柏枝条挥发油中鉴定出44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51%,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43.86%)、δ-杜松烯(7.93%)、1-石竹烯(4.92%)、(3aS,3bR,4S,7R,7aR)-7-methyl-3-methylidene-4-(propan-2-yl)octahydro-1H-cyclopenta[1,3]cyclopropa[1,2]benzene (4.91%)、2-isopropyl-5-methyl-9-methylene[4.4.0]dec-1-ene(3.72%)、古巴烯(3.68%)、γ-杜松烯(3.60%)和蒜头环烯(3.04%)。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对供试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但差异不明显;长叶竹柏叶片挥发油对根癌土壤杆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9.0±0.0 mm,而枝条挥发油对溶血葡萄球菌和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均为8.3±0.6 mm。除桉树青枯病菌外,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甲醇提取物对其余6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叶片甲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强于枝条。【结论】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中的抗菌活性物质主要为非挥发性的物质,可作为天然抗菌活性物质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据新华社1998年7月向国内外发出的通讯稿称:“据有关专家介绍,竹柏又名猪油木,属竹柏科,阔叶常绿乔木,叶似竹,身似柏,叶色墨绿亮泽,树姿优美,树体能散发缕缕清香,可净化空气,是理想的抗污染树种。但竹柏生长环境条件较严,且雌雄异株,一般千棵中仅有一棵...  相似文献   

18.
丛林式橡胶园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建立丛林式胶园复合生态系统的可行性及构建形式研究。结果表明:与纯橡胶林生态系统(常规胶园)相比,丛林式胶园复合生态系统的胶树茎围增长率、胶园土壤化学性质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共生树种--竹柏生长正常,在1.5、2.0、3.0m这3种株距之间,竹柏在株高、茎粗增长量均无显著差异,故竹柏株距以1.5m为宜,竹柏的高生长和粗生长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4a中株高Y和离地5cm处的直径X的关系式为Y=90.71+61.25X。  相似文献   

19.
竹柏,属竹柏科阔叶常绿植物.叶片墨绿亮泽,非常油润,肉质感强,纹理细腻而富有韧性,状似竹叶而厚重健壮.树形似柏,姿态丰挺优雅.叶片和树皮一年四季都散发缕缕兰香和丁香混合味,馨香宜人,清神爽身.竹柏还有特强分解多种有害废气的能力,是世界环保组织向各国推荐的净化空气、抗污染的多功能的优质树种,地栽和盆栽均可,全世界仅几个国家拥有极少量原生树种,资源十分珍稀.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对罗汉松属和竹柏属植物叶横切面和纵切面输导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罗汉松属叶1条主脉,主脉维管束木质部管胞发达,转输组织为苏铁型,转输组织管胞等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间的副转输组织管胞发达;竹柏属叶多条平行叶脉,维管束木质部管胞相对不发达,转输组织为红豆杉型,转输组织管胞纵向伸长,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间不存在副转输组织。结合罗汉松属植物主脉维管束下面有3个树脂道,叶肉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而竹柏属植物每个叶脉维管束下面有1个树脂道,叶肉分化不明显,两面都有栅栏组织,叶肉中还具有大量石细胞等特征,认为罗汉松属和竹柏属在叶脉、叶形态和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2个属分开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