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从游客满意度的角度切入,以游客感知和满意度维度提出假设并构建游客满意度研究理论模型图。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运用Smartpls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验证假设,研究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游客感知与满意度的影响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游客的满意度主要受旅游地旅游服务、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等因素影响。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旅游地服务和旅游交通两个因素对游客的满意度产生高度正向显著影响。3)旅游地资源因素对游客满意度产生较弱正向显著影响。4)旅游地景区设施因素则对游客满意度存在微弱的正向影响。5)最终形成“两强一弱一微”作用关系且游客满意度各维度评价值与其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权重之间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6年中国绒毛用羊主产区(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农牧户微观调研数据,综合运用模糊数学法和似无关方程组对标准化养殖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技术、政策和农牧户个人及家庭特征要素对绒毛用羊标准化养殖均有重要影响,其中养羊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固定资产占养殖总成本比重对标准化养殖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工授精、选址和棚圈设计、饲养管理、饲料配制、机械剪毛分级打包、病死羊无害化处理、粪便及污水处理等技术变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种公羊补贴、能繁母羊补贴、人工授精补贴、畜牧养殖机械购置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奖励、禁牧补助、贴息贷款等政策变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养殖时长、劳动力人数、是否加入合作社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草畜平衡奖励和年龄变量则对标准化养殖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旅游涉入、满意度、地方依恋是旅游和休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构建了以旅游涉入为前因变量,满意度为中介变量,地方依恋为结果变量的结构模型,以西柏坡红色旅游景区为案例地,运用SEM(结构方程)方法来检验旅游涉入、满意度、地方依恋之前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红色游客满意度完全中介旅游涉入对地方依恋的影响;而且,地方依恋两个维度中,地方认同维度会对地方依赖维度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修正了Prayag等(2012)、王坤等(2013)提出的旅游涉入对游客地方依恋会产生直接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是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建立一种长效机制,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到农村生活性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活动中去,对于切实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改善、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中选取南疆三地州1077户农户为调查对象,采用Logit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农村生活性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收入、政府支持、是否有补贴、补贴满足成本、财务透明度、农户对公共基础设施需求的满足程度、参与管护对提高管护效率是否重要、政策认知等8个变量会对参与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性别、外出务农占比、基础设施完好程度、补贴发放时间等4个变量对参与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并不会对参与意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更需要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亲环境行为。以刺激-机体-反应理论作为框架,整合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构建出一个链式中介模型。基于河南、江苏、四川三省共836份有效公众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绿色氛围对公众亲环境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亲环境意愿受绿色氛围影响,其中控制性绿色氛围对亲环境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支持性绿色氛围的影响不显著。2)支持性绿色氛围对个人规范和行为态度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控制性绿色氛围仅对个人规范有正向影响。3)个人规范和行为态度在绿色氛围与亲环境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其中个人规范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产生链式中介效应。该研究对厘清绿色氛围与亲环境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为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7年赴禁牧区宁夏盐池和草畜平衡区内蒙古鄂托克旗获取的307份农牧户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草原生态补奖认知、收入影响、个人特征及家庭特征等因素对两区域农牧户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禁牧区与草畜平衡区农牧户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存在差异,禁牧区农牧户满意度高于草畜平衡区; 2)补奖认知、收入影响和家庭特征对两区域农牧户满意度均具有显著影响,个人特征对禁牧区农牧户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补奖对家庭重要程度、补奖的及时性和对成本上升的弥补效果对两区域农牧户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政府的监管力度、户主年龄、受教育年限和草地面积对禁牧区农牧户满意度影响显著,从事养殖业人数、养殖规模和收入变化对草畜平衡区农牧户满意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征地补偿是当今城市和工业发展必须面临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其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文中通过量表设计和实地问卷调查,构建研究区域征地补偿农户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对征地补偿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因子分析验证了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模型5个维度的合理性,充分反映了农户对征地补偿的感知状况;2)农户征地补偿分配满意度、农户征地补偿标准满意度和农户征地补偿保障满意度对征地补偿农户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征地补偿程序满意度和农民抱怨对征地补偿农户满意度正向影响,但是不显著。因此,国家要注重对征地补偿分配制度、补偿标准和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游憩涉入、地方依恋与旅游者保护行为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重点。基于地方依恋理论,文中以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北京段)中的什刹海和森林公园两个景区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析游憩涉入、地方依恋与旅游者保护行为三者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两个景区的地方依恋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游憩涉入对地方依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地方依赖作为中介变量正向影响游憩涉入与地方认同的关系。2)游憩涉入对旅游者保护行为中的环境责任行为和遗产保护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地方认同作为中介变量正向影响游憩涉入对旅游者保护行为关系。3)地方依恋中地方认同对旅游者保护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地方依赖对旅游者保护行为的影响不显著。4)大运河森林公园旅游者的功能性地方依恋水平、情感性地方依恋水平均高于什刹海景区。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户创业绩效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基于陕西和山西788户创业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绿色创业对农户农业创业绩效及其3个维度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绿色创业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农业创业绩效,且对不同分位数水平下的农户农业创业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对创业绩效低的农户提升幅度最大,对创业绩效中等的农户提高幅度最小。2)绿色创业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农业创业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且对不同分位数水平下的农户农业创业3个维度绩效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对3个维度绩效低的农户影响最大,对3个维度绩效高的农户影响最小。因此,绿色创业不仅可提升农户农业创业绩效,还可缩小农户农业创业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差距,绿色创业成为提升农户农业创业绩效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中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的数据,来探讨社会公平感和主观幸福感对个人实践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亲环境行为可分为私域行为和公域行为,其公共性体现在公域行为之中。2)社会公平感对公域亲环境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对私域亲环境行为不产生显著影响;主观幸福感对私域亲环境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公域亲环境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3)男性更可能实践公域亲环境行为,女性更可能实践私域亲环境行为。4)尽管教育和媒体使用对社会公平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均直接对亲环境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6年黑龙江省229份林区职工调查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林区职工对林业补贴政策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国有林区职工对林业补贴政策实施满意度不高(68.12%)。受教育程度、了解程度、森林抚育对象、补贴标准对林业补贴政策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岗位类型、家庭总收入、造林补贴政策评价、补贴公示对林业补贴政策满意度有负向影响。性别、年龄、家庭林下经营、林场经营管理、职工参与、森林抚育补贴政策评价、作业签订合同、主管部门作业抽查未对林业补贴政策满意度产生影响。基于此,从提高补贴标准、规范林场履职、培育职工家庭"造血"能力等维度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户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文中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论框架构建农户节约集约用水行为信息干预模型,运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4省区调查数据,探讨信息干预对农户节约集约用水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用水政策、水资源紧缺、水效标识、用水反馈等信息均对农户节约集约用水动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用水政策信息、用水反馈信息对于节约集约用水技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用水反馈信息对节约集约用水的习惯型行为产生直接干预作用。2)节约集约用水动机对节约集约用水行为和节约集约用水技能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水资源短缺信息对节约集约用水行为干预路径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节约集约用水技能对节约集约用水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用水反馈信息、节约集约用水动机对投资型行为影响关系中分别起到完全中介和部分中介的作用。文中研究可为探索农户节约集约用水行为的干预路径和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AMOS模型及因子分析法,通过构建土地价值观维度,以凉州区为例定量分析了差异化的土地价值观对耕地保护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土地价值观由土地为本观、土地保障观、土地致富观、土地包袱观和土地权利观五个维度构成具有理论意义.2)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程度较弱,但耕地数量保护程度较好,对耕地外部性保护程度较差;从总体来看,农户耕地保护程度较弱.3)持土地包袱观与土地权利观的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耕地数量保护、耕地外部性保护均产生了负向影响,而持土地为本观、土地保障观、土地致富观的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耕地数量保护、耕地外部性保护均产生了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河南省、吉林省、陕西省1147个消费者微观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心理认知、社会互动双重视角对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行为(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的影响,并对行为意愿的中介作用和政策宣传的调节效应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认知中的责任认知、生态认知和社会互动均显著正向影响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行为意愿在心理认知、社会互动与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政策宣传能够正向调节行为意愿与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行为之间的关系;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回收程度,月收入显著负向影响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网购次数对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消费者的环境责任认知、生态认知,注重消费者社会互动网络的搭建,加强环保等政策信息宣传,能够促使其积极参与快递包装分类回收,进而提高快递包装分类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  相似文献   

15.
替代控制由于对环境友好而日益受到杂草防除专家、学者的青睐。鉴于替代控制所取得的成果,利用牧草黑籽雀稗(Paspalum atuatum)和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 Veldkamp)盆栽混种试验,结果表明:(1)混种时,黑紫雀稗的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而假臭草种间竞争小于种内竞争;(2)黑籽雀稗与假臭草需要相同的资源,在适当的种植比例和适当的种植密度下,两者均有将对手排挤出种群的能力;(3)混种密度、比例、密度×比例对黑籽雀稗与假臭草竞争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4)种植密度和比例对假臭草和黑籽雀稗的表型特征存在互作效应。总的来看,黑籽雀稗和假臭草混种时,黑籽雀稗处于劣势,但在适当的混种比例和适当的种植密度下,黑籽雀稗的竞争力完全可以达到与假臭草相当的水平。为了使竞争向着有利的方向进行,可以通过调整种植比例和种植密度来使黑籽雀稗处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作为旅游价值共创的重要方面,游客公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热点议题,但从旅游目的地感知角度给予的关注却较少。文中基于“刺激-机体-反应”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山东和青海两个目的地的685份调查问卷为依据,实证分析旅游目的地感知对游客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目的地感知、地方认同和满意度对游客公民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2)满意度和地方认同在旅游目的地感知对游客公民行为关系中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对“旅游目的地感知-地方依恋-游客公民行为”影响路径产生部分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旅游目的地游客公民行为的有效激发及旅游价值共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7.
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引入旅游者满意度变量,构建了旅游者感知价值对环境负责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并以哈尔滨太阳岛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旅游者感知价值中的感知旅游资源质量、感知旅游服务质量及感知旅游活动体验对环境负责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满意度间接正向影响环境负责行为,而感知旅游情感价值、感知旅游成本仅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环境负责行为。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内旅游者环境行为的研究成果,并为旅游景区有针对性地提高旅游者感知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改善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应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 ,研究了影响毛乌素沙地沙丘顶部臭柏 ( Sabinavulgaris)年轮宽度变化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 :生长季的降水能够促进沙丘顶部臭柏的径向生长 ,但生长季的高温对匍匐生长的沙丘顶部臭柏有抑制作用。 1 0月份开始进入休眠期后 ,气温过高会影响下一年度臭柏的生长。以各个变量的因子负荷量为依据 ,对各个气候变量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温度变量比降水变量的效果显著 ,其中对年平均气温影响最大的是冬季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主要受夏季降水量和秋季降水量的影响 ;冬季平均气温和生长季降水具有明显的正效应 ,但春季高温会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信用评级结果能否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其影响经济效益的作用路径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企业认可、参与和践行环境信用评级及公开制度。基于内蒙古自治区4个城市298份企业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信用评级结果改进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环境信用评级结果改善对企业经济效益现状及其变化情况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经济效益提升受到企业自身及管理者特征的综合影响。2)环境信用评级结果改善有助于企业获取政府政策支持、增加外部投资、促进市场销售增长、提高社会声誉、推进技术创新及优化管理体制,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3)市场销售增长及投资者投资激励变量的中介效应最大,而企业管理优化变量的中介效应最小,表明企业外部因素的中介效应较大,而内部因素的中介效应偏小。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环境信用评级结果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为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评级及公开制度、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契合了城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文中选取西北地区6个小城镇为研究样点,以709份调查问卷为基础,应用Spearman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西北地区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引入收入多样性指数着重分析收入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西北地区小城镇居民对当前生活状态持积极态度;2)收入是影响西北地区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提高居民收入多样性指数,增强收入稳定性是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关键点和突破点;3)就业机会和自然生态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力次之;4)居民精神层面、生存生活环境、个体和家庭主观行为是影响西北地区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程度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