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讨外源调节剂包衣对低温胁迫棉花幼苗耐寒性的调控效应,通过室内砂培试验,研究了外源调节剂包衣处理对低温下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了5℃低温胁迫下以及恢复常温后外源调节剂包衣对棉花幼苗耐寒性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水杨酸以及外源调节剂复配包衣处理均能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其中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增幅分别为41.2%~44.4%和51.2%~63.9%;外源调节剂包衣处理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C)和MDA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显著提高,SOD、POD和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也显著增强;5 mmol·L-1水杨酸+45 mmol·L-1氯化钙+60 mg·L-1亚硒酸钠复配包衣处理的叶片REC、MDA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包衣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增幅显著高于其它包衣处理。说明水杨酸、氯化钙和亚硒酸钠三元复配包衣在缓解棉花幼苗低温逆境中具有协同效应,可以缓解低温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植物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外源甜菜碱(GB)提高玉米萌发期和苗期耐寒性的响应机制及比较外源GB对不同玉米时期低温伤害的缓解效果,采用不同浓度外源GB处理耐寒性不同的6份玉米自交系,研究10℃低温胁迫下外源GB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能明显抑制玉米种子萌发,其平均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胚根长、胚芽鲜重和胚根鲜重分别降低了55.2%、45.4%、64.6%、61.3%、57.7%和71.0%;幼苗叶片明显受到伤害,其平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分别升高了282.7%、150.1%、140.6%、124.7%、374.4%、209.7%和211.3%。萌发期和苗期分别添加20μmol·L~(-1)和10μmol·L~(-1)外源GB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的缓解效果最佳,其能明显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及减轻幼苗生理伤害,除相对电导率(42.4%)和丙二醛含量(30.5%)显著降低外,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升高(12.6%~324.9%)。在此最佳低温缓解外源GB浓度下,以萌发和幼苗生理性状的低温缓解指数作为低温缓解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两时期不同自交系的低温缓解效果,发现萌发期外源GB对玉米的缓解效果(0.585)优于苗期(0.454)。  相似文献   

3.
以黑麦草为试材,研究了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聚乙二醇6000渗透胁迫下种子萌发、幼苗叶片活性氧代谢和渗透溶质积累的影响,探讨外源NO对渗透胁迫下牧草生理响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00μmol/L SNP显著提高了渗透胁迫下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缓解了植株鲜重和干重的下降幅度,提高了幼苗叶片SOD、POD、APX、质膜H+-ATPase活性及谷胱甘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脯氨酸、K+、Na+含量和植株含水量,降低了O2-.产生速率及H2O2、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表明外源NO能够促进渗透胁迫下黑麦草种子的萌发,对渗透胁迫引起的黑麦草幼苗膜脂过氧化具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盐旱胁迫下侧柏幼苗的生理响应及水杨酸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幼苗为材料,采用根灌外施水杨酸的方式,探讨盐(200mM NaCl)旱(15%PEG6000)胁迫下侧柏幼苗的生长、叶绿素、活性氧代谢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响应变化以及水杨酸(0.5mM SA)对其的调控。结果显示:NaCl、PEG6000和NaCl+PEG6000三种胁迫处理抑制了侧柏幼苗的生长、叶绿素、抗氧化物酶(SOD和P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则降低,且均表现为复合胁迫介于单一胁迫之间,除GSH外,影响程度均为NaCl>NaCl+PEG>PEG;外施低浓度0.5mM水杨酸可提高侧柏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GSH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并降低了H_2O_2和MDA积累。研究发现,盐旱复合胁迫对侧柏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并不是单一胁迫的简单叠加,与单一干旱胁迫相比,盐旱复合胁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干旱胁迫对侧柏幼苗生长的影响;一定浓度水杨酸同样能够有效缓解盐旱单一或复合胁迫对侧柏幼苗造成的生理伤害,提高其抗性。  相似文献   

5.
黑果枸杞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控水的方法,设置4个水分处理水平(对照CK、轻度胁迫D1、中度胁迫D2、重度胁迫D3),研究黑果枸杞幼苗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显示:① 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黑果枸杞幼苗株高、基径生长量、生物量积累和叶重比在轻度胁迫下升高,中、重度胁迫下降低;根重比、根冠比在轻、中度胁迫下升高,重度胁迫下降低。② 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降后升;丙二醛(MDA)含量先增后减再逐渐增加。③ 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升高,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干旱胁迫下,黑果枸杞幼苗通过调整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减少地上部分水分散失,增加根系物质的积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利用渗透调节物的积累来改变细胞渗透势,以便减少胞内水分流失。同时,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来减弱膜脂过氧化对自身的伤害,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6.
NaCl胁迫对草木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种子萌发及温室幼苗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耐盐植物草木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aCl胁迫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累积发芽率、发芽势,增加幼苗地上部分的鲜干比、叶绿素含量,并促进幼苗根和芽的生长,而高浓度的NaCl胁迫则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对草木樨种子的发芽指数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幼苗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得出:低浓度的NaCl胁迫对草木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NaCl胁迫则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乡土野生花卉楔叶菊(Chrysanthemum naktongense)为研究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浓度稀土元素镧(La)、铈(Ce)胁迫下的种子萌发、幼苗生理生化响应及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La3+、Ce3+浓度的升高,楔叶菊种子萌发表现出"低促高抑"效应,幼苗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未发生显著变化,而耐性指数均大于0.5,...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海洋生境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 TCS007对植物的促生长及诱导抗逆作用,以黄瓜和水稻为试材,评价菌株TCS007对植物种子萌发、幼苗和根系生长等生长量及其对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的影响,并在低温和高盐胁迫条件下,研究其对植株生长相关生理指标影响。结果表明:1 × 106 CFU/mL的TCS007孢子悬浮液可以显著促进黄瓜种子萌发,且处理后黄瓜幼苗的株鲜重、叶面积、根鲜重及根系活力分别提升13.53%、17.97%、66.67%和27.30%,总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22.75%、18.24%和8.60%;在5 ℃、10 ℃和15 ℃低温胁迫下,1 × 106 CFU/mL的TCS007孢子悬浮液显著提高了黄瓜叶片中过氧化物酶 (POD)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活性,降低了丙二醛 (MDA) 含量和相对电导率 (REC);在0.1 mol/L的氯化钠 (高盐) 胁迫下,不同含量的TCS007孢子悬浮液均可显著缓解氯化钠对水稻幼苗的盐害作用,且随着孢子含量的增高,缓解效果越为明显,其中添加5% 1 × 106 CFU/mL TCS007孢子悬浮液的水稻幼苗POD、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增加并能降低其REC。综上,棘孢木霉菌TCS007对植物具有良好的促生长效果和诱导抗逆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其开发成为新型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土壤干旱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干旱下冬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幼苗株高、叶面积、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总生物量、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率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根冠比、叶片水分饱和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MDA含量以及叶片SOD、POD活性均呈增加趋势。这说明,在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幼苗一方面通过改变生物量分配策略,较多地提高根比重,以利于根系吸水增加抗旱性;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叶片的生理特性以提高抗旱性。  相似文献   

10.
Zn盐和干旱胁迫对纹党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道地中药材纹党(Codonopsis pilosula)为对象,通过室内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10-6mol·L-1,10-5mol·L-1,10-4mol·L-1,10-3mol·L-1)Zn2+和不同浓度(5%、10%、15%、20%、30%)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对纹党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Zn2+和PEG能显著促进纹党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随着干旱胁迫和Zn2+浓度的加剧,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幼苗生长受阻,纹党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能耐受的渗透势临界阈值为-0.94 MPa;叶片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明显增加,SOD、POD、CAT和APX活性先升后降,高浓度Zn2+和PEG处理下GSH和As A含量明显降低,幼苗叶片中Pro、可溶性糖和MDA含量随Zn2+和PEG浓度升高而升高。10-6和10-5mol·L-1Zn盐可提高纹党对适度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而10-3mol·L-1的Zn盐与干旱胁迫下伤害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Pb胁迫下外源一氧化氮(NO)对玉米幼苗伤害的缓解作用,利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铅(Pb)处理下玉米(Zea mays)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 mmol·L-1 Pb处理明显抑制了玉米幼苗的生长,减缓了玉米幼苗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叶绿素含量减少,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质膜透性增大;添加0.1 mmol·L-1的SNP明显缓解了Pb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Pb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加了幼苗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促进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降低了MDA含 量、细胞质膜的透性。外源NO对Pb胁迫下玉米生长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增强玉米幼苗对Pb毒害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早春糯玉米易遭受低温冷害的影响,为探讨外源物对糯玉米幼苗低温胁迫的缓解作用,以‘万糯2000’、‘润糯73’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0、25、50、100、150 mg·L-1水杨酸(SA)和0、40、80、120、160 mmol·L-1 CaCl2处理糯玉米幼苗,研究外源SA和CaCl2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SA、CaCl2处理下,‘万糯2000’和‘润糯73’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分别较各自对照增加42.9%、18.3%和96.1%、16.7%,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提高231.0%、76.5%和9.5%、13.9%,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78.7%、67.1%,缓解了低温胁迫对糯玉米幼苗的伤害。‘万糯2000’和‘润糯73’适宜的CaCl2处理浓度均为40 mmol·L-1;‘万糯2000’适宜的SA处理浓度为100 mg·L-1,‘润糯73’适宜的SA处理浓度为50 mg·L-1。综合比较分析,喷施40 mmol·L-1 CaCl2可有效提高糯玉米幼苗的耐低温能力。  相似文献   

13.
水分是影响樟子松生长和存活的关键因素,为弄清樟子松幼苗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过程,采用人工控制降水处理方法 (105%年均降水量:500 mm,无干旱; 74%年均降水量: 350 mm,轻度干旱;42%年均降水量: 200 mm,干旱),监测了2 a生樟子松幼苗水力结构和生长特征对降水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降水量减少,幼苗水分饱和亏缺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轻度干旱下幼苗组织密度显著增加,干旱下幼苗失水系数显著降低;表明樟子松幼苗的保水、抗旱能力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强而增加。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株高、基径和各器官生物量的增加量,轻度干旱胁迫下幼苗根重比和根冠比显著增加,表明轻度干旱胁迫改变了生物量分配格局,促使幼苗向有利于水分维持方向的发展策略;与轻度干旱相比,干旱胁迫下幼苗生物量分配策略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樟子松幼苗可以通过改变水力结构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策略来适应轻度干旱;而在干旱下幼苗仅改变水力结构特征,不利于其在干旱环境下生存。  相似文献   

14.
PEG模拟干旱对胡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胡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PEG对成苗的影响大于萌发,低浓度PEG(5%)对萌发有促进作用,15% PEG为适宜的胁迫浓度.在15% PEG胁迫下,胡麻种子活力不同程度降低,主要表现在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Ⅵ)、下胚轴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幼苗鲜重降低,但对初生根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60)Co-γ射线辐射对无芒雀麦种子幼苗耐旱性的影响,试验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为渗透介质模拟水分胁迫,以无芒雀麦种子为材料,采用发芽盒滤纸萌发,研究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对无芒雀麦幼苗生长、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PEG为无芒雀麦种子萌发期的最佳胁迫浓度。低剂量~(60)Co-γ辐射提高种子的根系吸水能力,促进幼苗的含水量增加,从而促进种子的幼苗生长,高剂量辐射则具有抑制作用。相对电导率含量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随辐射剂量逐渐升高,对细胞膜的破坏性增强。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均与辐射剂量呈负相关,低剂量辐射可以促进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积累,进而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无芒雀麦幼苗的保护酶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说明低剂量辐射促进无芒雀麦幼苗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而高剂量具有抑制作用。低剂量~(60)Co-γ射线辐射(50~100 Gy)促进无芒雀麦幼苗的生长,且通过相对电导率的降低对细胞膜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无芒雀麦幼苗可通过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来适应水分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16.
以番茄幼苗为材料,研究了50 mg/g 的赤霉素(GA3)和清水浸种后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0、40、80、120 mg/g)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0 mg/g的聚乙二醇胁迫对番茄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幼苗株高、根长有促进作用,120 mg/g的聚乙二醇明显抑制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幼苗株高、根长;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胁迫明显降低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用50 mg/g GA3浸种后明显增加聚乙二醇胁迫下番茄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幼苗株高、根长和叶绿素含量.用50 m g/g GA3浸种对番茄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盆栽试验,用不同浓度的外源NO处理低温胁迫下的玉米幼苗,研究外源NO对玉米幼苗抗低温胁迫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明显抑制了玉米幼苗的生长,与常温对照相比,玉米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了46.7%,叶绿素含量降低了19.19%,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相对电导率增加了44.2%,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了35.1%,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了22.0%,可溶性糖含量下降了72.3%;适当浓度的外源NO可缓解低温胁迫造成伤害,其中浓度为0.10 mmol·L-1SNP处理效果最明显,与低温对照相比,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减少了24.4%和11.1%,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40.2%、11.0%、19.25%、123.0%;外源NO能有效改善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的光合作用,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较低温胁迫条件下未加NO处理有明显的增加,细胞间隙CO2浓度(Ci)则明显下降。表明适当浓度的外源NO可以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天然生长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隆畅河自然保护站的濒危植物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去内果皮的种子为材料,以不同渗透势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条件,研究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蒙古扁桃种子吸胀速率、萌发率、萌发指数、活力指数、苗高和根长、组织饱和含水量等指标均表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而幼苗初生芽干重、根干重和根冠比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蒙古扁桃种子对水势变化既敏感又抗旱,种子能够萌发的最低渗透势阈值为-0.65 MPa。干旱胁迫未能萌发的种子复水后萌发率较高。分析认为,蒙古扁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对种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人工栽培时保证 土壤墒情应是保障建植成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多效唑(PP333)对马铃薯幼苗抗旱生理及块茎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幼苗的生长发育方面,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PP333相对降低了植株的株高、单株结薯数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增加茎粗和薯均重,显著提高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使干旱胁迫下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减小,显著提高SOD活性,抑制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升高的幅度;叶面喷施PP333还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幼苗对极端干旱的适应能力.在块茎营养方面,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PP333提高了块茎中淀粉、蛋白质、还原糖、维生素C及干物质含量.可见PP333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幼苗的抗旱性和块茎营养.  相似文献   

20.
对小麦幼苗分别进行低温(4℃)、高温(42℃)、高盐(800 mM NaCl)及干旱(20%PEG)4种非生物胁迫,从麦苗生长表型及其根、茎、叶片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方面分析不同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种胁迫处理后,小麦幼苗生长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高温、高盐和干旱胁迫下植株干枯明显,低温下植株明显较对照矮小;高温胁迫后幼苗根长仅5 cm左右,比正常植株短8~9 cm,高盐、干旱及低温条件下植株根长比正常植株短4.83 cm;4种胁迫下叶片长度也明显小于正常植株。胁迫直接导致了小麦根、茎和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程度的增加,根中总蛋白含量较茎和叶中低,根对胁迫也最为敏感,高温胁迫12 h后,根中总蛋白含量达到最大3.92μg·mg~(-1),高温胁迫24 h后,茎中总蛋白含量接近15μg·mg-1,而叶片中总蛋白的含量却保持72 h持续增长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