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人口是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体,准确的预测人口未来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国家和地区城市规划、人口政策的制定.文中利用Excel和MATLAB建立灰色模型预测未来10年乌鲁木齐市的人口总数、分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和人口性别比,研究乌鲁木齐市的人口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人口总量方面到2023年乌鲁木齐的户籍人口将达到284万人,人口年龄构成方面老年人所占比重约为15.17%,老龄化严重,而性别比将达到110.80,男女性别严重失衡.总的来说,乌鲁木齐市人口面临着老龄化和性别比失衡等问题,这些人口问题的产生与解决值得我们深思,据此提出缓解乌鲁木齐人口问题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苹果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选用新红星、秦冠、红玉等10个代表性苹果品种,对果实的单果重、果面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15个重要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性状指标进行降维压缩,并进行了聚类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了4个特征值>1的综合指标,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3.275%,可以概括这些性状的总体信息量;依不同品...  相似文献   

3.
锡林郭勒盟春季沙尘暴成因的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高发季节春季(3~5月)的大风日数、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通过对当地气象因子的调查,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提取方法,将气象因子分为3个主成分,并分析了各主成分的意义,通过对沙尘暴成因的各种气象因素所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沙尘暴的预报和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酒泉市耕地变化的驱动力研究及多元线性回归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酒泉市耕地的动态变化分析,得出影响酒泉市耕地变化的因素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中水资源居首位,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为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农耕业现代化水平2个方面,同时对耕地面积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耕地动态变化与社会驱动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期为酒泉市耕地合理使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甘肃兰州市耕地动态变化与驱动力关系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990~2004年兰州市耕地统计资料,对该地区耕地资源利用与变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耕地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将其概括为人口经济因素和农业科技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耕地动态变化与社会驱动因子之间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6.
以1995-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有关数据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因素、能源效率和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五大因素除直接影响能源消费外,还通过其它因素间接地影响最终能源消费量;人口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不仅直接消耗能源,其它因素也主要通过这两项因素间接地影响最终能源消费量,而且人口因素的作用要大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作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不仅直接降低最终的能源消费量,其它因素也主要通过这两项因素间接地降低最终的能源消费量,其中能源效率的提高比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更能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费量。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实地调查和统计资料,分析了陕西省1949-2003年55 a间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科技综合作用、退耕还林等2大类因素是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2个主成分.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陕西省2010年和2015年的耕地面积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将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为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人口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准确的人口预测为区域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分别选取马尔萨斯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模型、GM(1,1)模型以及CPPS软件进行人口预测,通过对各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多方案均衡的甘南人口预测值为:2010年将达到71.61万人,20...  相似文献   

9.
应用主成分分析表明:青海省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现状是区域内人口、工业、交通、自然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境内铁路里程和海拔,能较好的代表青海省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影响因子;利用因子得分系数,计算青海省43个区城镇等级规模的综合得分,并分为五类;在此基础上对青海省城镇体系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植被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盖度的高低与全球气候和国家长远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文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吴起县的植被盖度变化与影响因子关系进行分析,分别提取了四个主成分,并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将植被盖度和四个主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因子与植被盖度之间的相关性与吴起县的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特点和人为种植抚育林草的积极作用有关。在今后的发展中,吴起县应继续提高林草建设质量,强化林草管护,在巩固扩大退耕还林成果的同时,促使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11.
文中根据影响人口经济压力的内在矛盾和外在因素,确定了反映区域人口经济压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其压力指数,最后通过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定量分析了甘肃省人口经济压力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0~2005年间,甘肃省人口经济压力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其特征表现为经济较发达、自然资源条件较好、人口增长较慢、人口素质较高的地区,其人口经济压力变化小;反之,人口经济压力变化就大,除人口自身带来压力外,经济发展缓慢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优异耐旱种质资源鉴定及耐旱指标筛选研究对于挖掘耐旱基因和提高耐旱育种效率具有重要作用。2019—2020年以30份谷子种质为试材,采用随机不完全区组设计(alpha-格子设计),设干旱胁迫(DS)和正常供水(CK)2个处理,考察了谷子农艺性状的耐旱系数,通过综合评价指标耐旱性度量值D对供试谷子材料的耐旱性进行鉴定。联合方差分析表明:土壤水分环境和基因型显著影响谷子农艺性状,而且基因型与土壤水分环境的互作显著影响谷子生长性状,但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不显著(千粒重除外)。t测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效果显著(千粒重除外)。主成分分析将11个单项耐旱评价指标转化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1.27%。第一主成分相当于5.866个原始指标的作用,可以解释53.327%的方差,其中株高、倒二叶叶面积、茎叶干重、穗长、穗重、穗粒重指标载荷系数绝对值较大;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穗颈长和穗粒数指标;第三主成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茎节数、千粒重和产量指标。依据D值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将供试谷子材料耐旱性分为5类。判别分析表明株高和穗重可作为谷子全生育期耐旱性鉴定首选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确定耐旱性评价指标D值,通过D值可对谷子全生育期耐旱性进行有效可靠的鉴定。  相似文献   

13.
黄利波  黄恢力 《广西植保》2007,20(Z1):111-113
靖西县处于边远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居住人口约50多万人,以种植水稻为主,全年种植早稻0·038万ha,中稻0·45万ha,晚稻1·136万ha。“两迁”害虫是影响靖西县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有关资料可知,如不进行防治,一般损失率达15%以上,中稻损失率达20%,一季晚稻可达30  相似文献   

14.
夏季高温天气类型与人体健康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夏季天气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1999-2008年北京市气象数据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C均值聚类法,将天气分为晴热、湿热、干热、晴温和湿温五种类型。进一步分析不同天气类型下北京地区死亡率,发现:晴热和干热天气,女性较男性多,湿热、湿温和晴温天气反之。和女性相比,男性更不能耐受闷热潮湿的天气。65岁以上的老人中,高龄老年组在干热天气的死亡率高于一般老年组,而在湿温和晴温天气正好相反。研究证明,干热天气日均死亡率最高,晴温天气死亡率最少,夏季干热型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甚至生命活动的影响最大,应妥善应对。  相似文献   

15.
以焦作市村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从土地生态本底、生态结构、生态效益和生态胁迫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热点分析模型对焦作市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将焦作市土地生态质量根据冷热点分值划分为5个等级。在热点分析的基础上,利用CART算法构建分类决策树,根据控制变量法得到的决策树分类精度对研究区内22个生态因子对全局土地生态质量的贡献度进行分析,最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再确定每一个生态类型区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焦作市的土地生态质量大致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即由城镇中心向远郊土地生态质量呈上升趋势,而由水库、河流、风景区向城区方向土地生态质量呈下降趋势。其生态因子中生态服务价值具有最高贡献度,对焦作市土地生态质量影响最大。各级生态类型区由于空间位置的差异,影响其土地生态质量的主控因子也有显著差异。一二级生态空间分异类型区主控因子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四五级生态空间分异类型区则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三级生态空间分异类型区受人为与自然双重因素影响,主控因子最多。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粮食生产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稳定的粮食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河南省29年粮食产量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研究了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技进步和自然灾害是影响粮食生产的3个主要成分。根据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子,提出了稳定、提高粮食生产的具体建议和对策,为河南省粮食生产,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内蒙古地区313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从理论与实证上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9.97%的农户愿意参与灌溉管理改革,对改革表示认可,30.03%的农户不愿意参与改革,对改革不认可或持无所谓态度。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的行为受到户主的文化程度、水浇地面积、种植业收入比例、农户社会资本、当地政府支持程度以及农户对灌溉管理改革内容的了解程度等6个因素的影响。而年龄、劳动力数比例、农户家人有无村干部、非农劳动人数占比等4个变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近50年来新疆人口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人口增长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方面,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人口增长又受政治、历史、经济和自然等多因素的制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人口年均增长速率2.97%,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3%,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地区。其原因主要是:(1)高出生率导致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55年至2005年的50年期间,新疆人口的平均自然增长率17.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20‰;(2)20世纪50~6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造成的,到1967年底,全疆迁移净增人口共257.22×104人,平均每年迁移净增人口都在15万人以上,从1968年起,人口增长完全依赖自然增长。新疆人口分布的空间变化规律总体分布趋势为西密东疏,北多南少;山区和盆地相交的山前冲洪积扇缘绿洲地带最多,盆地中心及其盆地周围山区人烟稀少。新疆人口密度明显增加,高值区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低值区的范围在缩小。  相似文献   

19.
耐冷品种的选育是农业生产上解决低温冷害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以240份糜子资源为供试材料,研究了10℃低温胁迫(将25℃环境视为对照处理)对糜子萌芽期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描述统计分析、相关线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估各糜子品种资源对冷胁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240份糜子资源在10℃冷胁迫下,萌发期各项指标平均值均低于对照处理,但不同品种的降幅存在显著差异,各指标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20.59%~100.03%,表明参试糜子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分析表明: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发芽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对芽鲜重、相对活力指数和相对根鲜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上述耐冷性状存在很大关联。主成分分析表明,前 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 87.22%,第1主成分主要与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有关,第2主成分主要与芽鲜重和根鲜重有关,第3主成分主要与根长和芽长有关。糜子资源耐冷性综合得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景泰疙瘩红’等22个品种为高度耐冷品种资源、‘张川麻糜子’等138个品种为耐冷品种资源、‘札达糜’等64个品种为冷敏感品种资源、‘PAN 21’等16个品种为高度冷敏感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20.
人口规模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一项重要的控制性指标,准确地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对于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和人口布局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中选择西安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西安市1985到200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及相关人口指标值,选用三种常用的人口规模预测方法-自然增长模型、灰色预测模型以及马尔萨斯人口模型进行建模,并对各模型的适用性及特点进行比较与分析,综合三种模型预测结果,给出了西安市未来人口规模预测范围值。结果表明: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西安市的人口数也会在未来二十年将保持每年近11万人的增长速度,到2020及2030年时,西安市人口将分别达到890.99万人和1014.19万人左右。针对西安市的人口形势提出对策与建议,为西安市的人口规划及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相关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